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重庆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维护库区生态环境,保证库区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库区移民安置区是整个库区经济最活跃、土地承载压力最大、生态最敏感的区域。本文在分析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特征、社会经济现状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评价了该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水平,系统阐述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限制因子和产生原因。安置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限制因子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距、土地资源利用优化配置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资源环境问题、扶贫问题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等6大因子。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的现有环境已成失衡态势,三峡工程上马后对库区环境影响较大的是随淹没而来的移民和搬迁。改善库区环境状况、解决移民安置的根本出路为搞好水土保持,扩大环境容量,抓好预防监督保护和以坡改梯及经济林果、林草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当前应紧紧抓住三峡工程开工这个机遇,在已有的“长治”工程基础上加优、扩大开发性防治,再辅之以其它政策性措施,库区环境和移民安置可以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生态果园建设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库区自然条件优越,果树资源丰富,是我国多种水果栽培的生态适宜区,特别是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小气候将得到明显改善,更适宜脐橙等果树的生长发育。据此,文章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生物、农艺、工程等措施建设生态果园,以期既可以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以发展库区经济和解决移民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施国庆    李俊儒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4):316-320
对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处理,使安置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劳动力就业得到发展,同时移民对资源的消费也随之增加,安置区生态承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和影响。基于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岩滩水电站D县安置区2008—2012年的生态足迹,并运用灰色预测法预测了安置区2013—201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遗留问题处理后安置区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遗留问题处理后,安置区人均消耗增加,并出现了产业碳排等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生态赤字不断扩大,安置区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差。建议通过减少库区强度,规范移民的粗放生产,积极引导移民合理利用资源和集约利用的生活方式,实现库区长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库建设所产生的移民安置问题影响着工程进展、库区与移民安置区的稳定发展,在库区移民实物指标调查与多源数据集成应用基础上对水库移民安置中水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生态补偿,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移民实物指标进行采集、处理与集成应用,建立面向水库移民安置的移民信息系统,为水库淹没影响范围的确定与移民安置实施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方法,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水土资源与生态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指导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补偿。以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三河口水库移民安置为应用实例,对采集的三河口水库移民实物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移民信息系统对实物指标进行空间展示,采用问卷调查确定移民安置方式和移民安置区,提出移民安置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补偿措施。在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虑有助于移民安置的科学有序进行,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后期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在同类工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南阳市域移民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 ,库区移民中南阳市占 5 3.2 %。在对南阳市域移民环境容量整体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拟安置区 ,并对拟安置区的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 ,并进而提出了扩大环境容量的措施。确定的拟安置区为邓州、唐河、社旗 3县市 ,设计水平年可安置 7.32× 10 4人 ,另有约 7.0 0× 10 4 人需要出市安置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半干旱区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容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辽西北地区煤炭资源型城市阜新市为研究对象,对该市生态环境特点进行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生态环境容量指数法,建立了生态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权重,计算了生态环境容量现状值,并对该市当前所处的生态环境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阜新市目前的生态环境容量评价值为0.316 7,属于生态环境容量分级标准中的第4级,说明阜新市当前的生态环境容量处于较低状态,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这与城市多年来的煤炭开采活动密不可分。未来应关注经济开发活动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空间模型的库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电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但是水电站的建立对于流域的生态环境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水电站建成之后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展区域生态敏感性研究,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对问题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以龙滩库区为研究对象,利用QuickBird影像对库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人工区划和判读,建立库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基于ArcGIS地理处理框(Geoprocessing Framework)的空间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库区空间数据的建模,实现统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对库区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区划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库区的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社会经济水平低。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三峡水库淹没面积大,移民人口数量多,大量的基础设施需复建,土地紧缺和环境承载压力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在搞好移民迁建的同时,如何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确保三峡大坝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省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为例 ,分析了水库移民对库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区域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研究其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推进库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三峡库区湖北段为研究对象,根据三峡工程建设时间节点,选取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用InVEST模型评估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采用分布指数、地形位指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其地形梯度效应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主要为建设用地和水域大幅扩张,耕地面积小幅增加,林草地面积小幅减少;2)三峡工程一期移民结束后,部分地区生境质量有所提高;一期移民后至三峡工程全面竣工阶段,库区部分城镇周边和三峡大坝附近生境质量退化较明显;三峡工程全面运营后,库区生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3)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位于低地形位的连片城镇化地区与工程建设区生境质量退化程度较大;中地形位零星分布的耕地开垦区域生境质量略有退化;林草覆盖度高的高地形位地区生境质量较为稳定;4)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显示,生境质量变化对不同地类变化的响应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在兴山县南部、夷陵区北部、秭归县南部与巴东县交界处,生境质量对林地变化响应较为显著;在巴东县南部的野三关镇等乡镇生境质量对耕地的变化响应较为显著;在兴山县北部、巴东县城周边、三峡大坝附近生境质量对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变化响应较为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三峡库区湖北段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过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及土地利用保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参与式调查的广西生态移民迁入区农户收入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定量评估生态移民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可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效果评价、完善移民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该文以广西环江县30个移民安置屯28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收集迁入区农户在工程实施前后收入及其组成结构的变化数据,根据研究需要将调查农户分为移民和原驻民,利用倍差法(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分析了生态移民工程对迁入区农户收入及收入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农户的收入水平比搬迁前有较为明显的提高,1996-2011年,家庭总收入的年增长率达26.02%,此外,种植业、林业及非农收入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与安置区原驻民相比,移民的各项收入总量仍然偏低,除其他非农收入外,生态移民工程对移民各项收入的影响呈负效应,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占有量的不均衡是原因之一。因此,要保障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可持续性,应加强工程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价,加快迁入区土地再分配与确权制度研究,促进移民与原驻民生计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齐静  袁兴中  刘红  邓伟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3):256-260,266
[目的]揭示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选择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碳固定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评估模型。[结果](1)10a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高等级面积增加了386.14km2;(2)各单项服务功能中,水源涵养功能高等级面积增加了4 016.4km2,土壤保持功能高、较高和中等级面积分别增加了516.2km2,2 825.9km2和2 493.8km2;(3)空间分布显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开县北部、巫山县北部,奉节县南部以及长江干流支流两岸和区内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脊(呈带状分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长寿、垫江、梁平地势较平缓地区和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地势陡峭、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结论]研究区内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10a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保持功能、固碳功能总体较差,但两者呈上升趋势,好转区域主要集中于季节性水位淹没形成新生湿地的长江干流沿岸。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生态过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区域生态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采用三峡库区2007、2010年两期遥感数据、社会数据、经济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基于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屏障带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屏障带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总体以中度风险为主,2007—2010年有恶化的趋势,其中长寿、奉节、江津、巫溪、云阳的风险等级在升高;仅有石柱以及巫山两个评价单元的生态风险等级降低。三峡库区屏障带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2007—2010年,高风险与较高风险区域扩大,低风险区域消失。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三峡库区移民区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为框架,分析了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的驱动力一过程系统一系统输出各个环节的变化。移民区典型小流域-曲溪小流域,受淹没、移民2个驱动力的作用,耕地、经济林、植被、水栖息地等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系统的粮食、能源、教育需求也随之而变,在内在反馈机制的作用下,导致系统输出为水土 失加剧、生物多样笥受到破坏、土地退化严重等。通过对系统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和重  相似文献   

16.
以三峡库区移民区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为框架,分析了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的驱动力-过程系统-系统输出各个环节的变化.移民区典型小流域--曲溪小流域,受淹没、移民2个驱动力的作用,耕地、经济林、植被、水、栖息地等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系统的粮食、能源、教育需求也随之而变,在内在反馈机制的作用下,导致系统输出为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土地退化严重等.通过对系统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和重建山地生态系统,加强坡耕地退耕还林对策研究等生态环境对策,以此缓和人地矛盾,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研分析了威胁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原因,指出陡坡种植、过度农垦放牧和樵采、高强度利用土地与生物资源、植被严重破坏、不规范开发山区城镇用地和工程建设、生产和生活有害废弃物随意排放是威胁库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生产方式落后、粗放经营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加速其生态系统的退化。并提出加快库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立体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等建立库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三峡环库多业共生耦合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初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蓄水后,水流减缓,自净力减弱,主要支流绿藻虐生;库区新生消落区出露成陆时正直多雨炎热潮湿的夏季,基本丧失拦截、消纳和过滤农业面源污染的功能,加重了长江污染。该文在研究库区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将库区水域、消落区和生态屏障区作为整体,运用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建立库岸柑橘、消落区湿地牧场、水域天然渔场3条环库绿色经济带,集成4链交叉的多链循环经济组网模式,创立5层阻隔拦截和吸收消纳面源污染的工艺技术,围绕库区各主要农业产业发展,把前端废弃物作为内生要素进入后端生产活动中,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形势下,凝练出多业共生耦合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和"345"推进方法。创建的巫山大昌湖特色循环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实现了三峡库区柑橘、生猪、草食牲畜、长江鱼4大特色产业共生、要素耦合、整体循环、综合利用的产业生态链,推动了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了库区特色农业发展、农移民增收和国家战略水资源库保护需求,可为大型水库区生态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