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蛋白酶解制备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极端的海洋生物环境,海洋生物蛋白质无论氨基酸的组成还是氨基酸的序列均与陆地生物蛋白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海洋生物蛋白资源无论在种类和数量上均远远大于陆地蛋白资源,且未得到很好的开发[1]。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制备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其本身固有的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物技术与水产养殖生物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水产养殖生物疾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病毒性疾病的暴发与流行,已成为制约海水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海洋生物技术在海水养殖生物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倍受瞩目,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的成果。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生物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养殖生态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养殖生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 一、应用海洋生物技术修复养殖生态环境 在养殖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中,以往研究较多、应用较广的主要为一些天然微生物制剂,既有单一菌株的制剂如光…  相似文献   

3.
新的全球性调查显示,海洋变暖导致海洋生物改变了繁殖期和栖息地。因此,海洋生物需要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生态学国家综合研究中心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表明,海洋物种的分布、繁殖、迁移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正在发生的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有关,这种规模与陆地生物的迁徙规模相当、甚至更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海洋生物尤其是海底生物的探索是一项重要课题。由于海底的环境特殊,采集海底生物样品有一定的困难。现介绍一种新发展的圆顶形海底生物采那器,使采样的困难、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苏捷 《海鲜世界》2008,(1):28-30
海洋生物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资源,并且其氨基酸组成与蛋白质功能都与陆地生物存在很大差别,如何充分利用海洋生物蛋白,将是我们今后长期面临的问题.通过酶工程方法水解海洋生物蛋白,制备生物功能活性多肽,将有利于提高海产品的使用价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酶水解海产品的情况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海洋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不仅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天然药源宝库.由于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特殊,很多海洋生物中都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本文综述了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微生物中生物活性成分,提出目前我国在开发海洋药物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人口膨胀、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由此海洋所承受的压力和影响越来越巨大。如何使海洋不受象陆地那些人为过度的掠夺性利用,维护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健康有益的“蓝色食品”,成为全世界海洋国家日益关心的问题。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从根本上讲,离不开科技力量的增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我省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技含量还不太高,只是处于资源的简单利用的初级阶段。如何提高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和高附加值,是维持海洋生物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的重要途径。发展海洋生物资源经济要从两方面来认识:一要用动态的观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不仅是现阶段的任务.而且是21世纪海洋开发时代的一个战略部署,与我国陆地经济圈发展息息相关;二要用全局的观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不仅关系到海洋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是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和保护与科学技术进步问题上,不仅要加强科技力量,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还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生物技术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8.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微生物由于其生存环境的特殊性,发展出独特的代谢方式,由此产生了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活性物质。综述了抗菌、抗肿瘤、酶、酶抑制剂、海洋生物毒素、不饱和脂肪酸等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展现出海洋活性物质的巨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人物简介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当人类对陆地生物的探索已经逐渐成熟之时,深海生物作为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成为各领域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拓展。当生活在水下数千米的深海微生物随着深海探潜器而步入大众视野,生境独特、物种多样的深海深生物,也成为了医药界新的热点。当"向海洋要药"不再是一件新鲜事,医学界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不再停留于表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赤潮对海洋渔业、人体健康、海滨旅游业的危害,提出预防赤潮灾害的对策是控制陆地污染源,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唐兴本 《科学养鱼》2007,(10):36-37
连云港市陆地养殖90%以上都是根据不同品种的习性,进行不同方式的混养。从近几年池塘养殖情况看,三疣梭子蟹、对虾、杂色蛤(图见彩中插2)等混养效益比较明显,现通过一个池塘养殖事例,将其养殖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与海水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义的海洋生物技术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及其组分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以及定向改良海洋生物遗传特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Attawc etal.1993)。海洋生物技术作为新的高新技术领域,进入90年代以来,在海洋水产养殖、海洋天然产物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三方面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美国基础科学委员会与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编写的报告《21世纪的生物技术:新地平线》中,列举了农业、环境生物技术、制造与生物加工和海洋生物技术与水产养殖四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海洋生物技术与水产养殖领域中确定的研究开发重点是…  相似文献   

13.
<正>海洋生物在珊瑚礁中生存就有点像生活在"美黑床"上一样,当太阳光线透过水照射下来,又经过珊瑚反射出来,这样光线从上方和下方一齐照射到珊瑚虫、与珊瑚虫共生的光合藻类以及其他生活在珊瑚礁中的海洋生物上面。那么这些生物为什么没有被晒死呢?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珊瑚礁起着防晒的作用,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减少了对礁内海洋生物造成的伤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是21世纪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人多地少、人均占有陆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积极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持续、有效地发展海洋渔业,是顺应国际海洋开发潮流、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动物蛋白源食品的需求,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时代要求和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5.
一、病原、鱼体、池塘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鱼类的摄食、呼吸、排泄、生长等一切生命活动均在水中进行,因此水环境对鱼类生存和生长的影响超过任何陆生动物。水中存在的病原体数量较陆地环境要多,水中的各种理化因子(如溶氧、温度、pH值、无机三氮等)直接影响鱼类的存活、生长和疾病的发生。体质健康的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对疾病也有较强的抵御能力。但在养殖池塘中,由于放养密度的提高(较自然水域增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人工投饵量的增大、鱼类的排泄量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增大,使得环境极易恶化,同时疾病的…  相似文献   

16.
软骨鱼类摄食习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海洋食物链是海洋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现方式。它由若干营养级构成。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为另一些动物所摄食,而一种动物又可以摄食多种生物。海洋生态系统中各食物链相互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软骨鱼类无例外的都是食肉性的动物,或者直接捕食其他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7.
(1)海水养殖业仍将快速发展: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动物蛋白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在陆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广阔的海洋水域资源将成为今后开发的热点。但由于天然海洋生物资源的破坏比较严重,要从海洋中获得足量的动植物蛋白,唯一的途径是发展海水养殖业。(2)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一些名特优新品种的产量占水产品产量比重将进一步加大,优质优价的经济规律将促使生产者重视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品种的养殖生产。(3)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是优良养殖品种将推广应用于生产,良种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学》2006,25(7):F0002-F0002
辽宁省海洋渔业环境监督监测站位于大连市黑石礁,始建于1986年,当年入全国渔业环境监测网,为网站成员。担负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水域的环境监测、污染事故的调查鉴定及监督监测、珍稀水生物种生态环境的监测、水生生物毒物残留的监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渔业环境影响的评估以及赤潮预报监测等多项任务。2004年6月1日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为计量认证合格单位。目前可开展的检测项目有,海洋水文与气象、海水环境、海洋沉积物环境、海洋生物质量等,包括海洋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耗氧量、重金属、有机物、石油类、海洋生物、微生物等52个项目的检测与分析,还可开展多种生物实验及其病理、毒理的检测分析。建站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部局的渔业环境评价、赤潮预报、渔业生态等方面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9.
正实践证明,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人工鱼礁建设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栖息、繁殖、索饵、避敌提供良好环境,是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018年底,在惠州市稔平半岛南端东侧的东山海2.55km~2海域,投放人工鱼礁3252个、总空方16.2199万m~3,建成惠州东山海人工鱼礁区。为评价人工鱼礁区的生态养护效果,作者通过现场采样对其进行了沉积物和环境生物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浮游动植物多样性比对照海域更高,且礁体投放后未出现明显沉降和掩埋,其表面已开始附着生物,对当地海域环境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其它     
971813 生物为何具毒?=生物保有毒何[刊,日]/野口玉雄//海洋生物.-1996,18(4).-268~272要问生物为何具毒,这是一个难于简单回答的问题。一般在食品卫生中,多以处理因具毒生物毒性而引发的人们食后中毒为主。就海洋生物的刺咬毒而言,鳐、鳗鲇、芋螺等的毒性是为了自身防御和摄食之需,这点是清楚的。本文拟就引起食后中毒的海产生物毒性,结合实验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