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先后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查病的方法有十多种。但至今仍以粪便中找到病原(毛蚴或虫卵)才能确诊。由于耕牛是草食动物,粪量大,粪渣多,难以在大量的粪渣中找到虫卵,特别是低度感染地区I-13查虫卵的方法更不适合了。因此,应m粪便孵化法诊断耕牛血吸虫病仍是当前查病的主要方法。几十年来,在实践中对粪孵法进行了多次改进,现将其归纳如下。一、粪便沉淀孵化法该法最早J:H于诊断耕牛血吸虫病,该方法是取牛粪50g,经40一60目铜丝筛在盛有500ml水的茶杯或显杯中淘洗,取出钢丝筛,分别沉淀30、15、15分钟………  相似文献   

2.
粪孵法对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牛检出率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孵法对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牛检出率效果的评价沈杰(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近几十年来,应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属粪便毛拗孵化法(简称粪孵法),1975年农业部批发给全国血防单位作为牛血吸虫病查病推荐方法,1979...  相似文献   

3.
猪、牛日本血吸虫病粪便孵化法毛蚴孵出时间比较李亚敏,邱丹(江苏省动物血防站)(南京市兽医站)张咏梅,高金宝,张观斗(南京农业大学兽医院)正确掌握各种不同畜种血吸虫病粪孵毛蛐出现的时间,对于家畜血吸虫病的确诊、判定各种家畜血吸虫病的感染度十分重要。过去...  相似文献   

4.
棉析粪孵法与间接血凝法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效果比较试验徐维华(中华人民共和国芜湖动植物检疫局)用虫卵抗原作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已有较多的报道,在人的血吸虫病诊断已普遍应用,但用间接血凝试验诊断耕牛血吸虫病的报道很少。1980年上海农科院畜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自跨入观察毛蚴为病原体诊断对象后,不仅提高了查病率,而且给消灭血吸虫病加快了步伐。但是粪孵法仍有不足之处,因为它没有消除漏检与繁重的操作劳动,为此我室同志根据毛蚴生态学的原理,设制了用毛蚴孵集法,获得了明显的查病效果,今将结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6.
一、安吉县血吸虫病耕牛粪孵诊断结果1983年6月28日—7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血吸虫病研究所病原诊断组在安吉县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毛蚴孵集器考核试验,用四种工具,各经一粪四检,从10个公社,17个大队,计86头牛次粪便的诊断结果,未能查出一头病牛。为此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探明安吉县原是血吸虫病耕牛阳性很高的流行区,解放后,曾用锑剂治疗,因副作用大,没  相似文献   

7.
根据1976年至1977年上海家畜血研所在浙江省江山县和临安县采用间接血凝反应、环卵沉淀反应、常规粪孵法诊断牛日本血吸虫病的现场比较试验,共剖检17头粪孵法为阴性而免疫法(间接血凝反应和环卵沉淀反应)为阳性的牛,结果其中7头剖检到日本血吸虫。为了提高日本血吸虫病牛的检出率,加快消灭该病的步伐,我们在上海家畜血研所的热情支持、帮助和指导下,在用常规粪孵法普查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基础上,推广应用间接血凝反应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自1978年起,全县用间接血凝反应检查42429头,其中阳性牛1127头,并对阳性牛用硝硫氰氨、吡喹酮进行治疗,使我县很快达到基本消灭牛日本血吸虫病的目的。1984年至今没有粪检到日本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南方各地在用粪孵法诊断牛日本血吸虫病工作中进行了较多的改革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了鉴别和探索新的诊断法,1982年5月,中国农科院上海血研所召集南方12省(市、区)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9.
用间接血凝反应和环卵沉淀试验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应长沅(浙江省临安县农业局,311300)许平荣(临安县昌化区农技站)笔者在上海家畜血吸虫病研究所指导下,在用常规粪孵法普查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基础上,应用间接血凝试验(简称“血凝法”)和环卵沉淀试验(简...  相似文献   

10.
在近30年中,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已由粪便直接涂片或水洗沉淀检查虫卵,发展到了用粪便水洗沉淀或用尼龙筛淘洗孵化毛蚴,以毛蚴为病原诊断的高度,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但是粪孵的操作烦琐,器具复杂,在观察中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较大,为此经常出现了漏检和误诊的现象,对进一步提高阳性检出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为了克服上述困难,在棉析  相似文献   

11.
检测家畜血吸虫抗体的二步金标免疫渗滤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待检家畜血纸浸出液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以金标记的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为探针(以下简称血吸虫抗原胶体金),建立了检测家畜血吸虫抗体的二步金标免疫渗滤法(Two-step 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T—DIGFA)。家畜血吸虫病阳性血样在50-90S形成肉眼可观察的红色斑点,可进行快速诊断。该法可以检测出人工感染血吸虫尾蚴7d和7d以上的阳性牛和兔血纸抗体,与肝片吸虫、锥虫、蛔虫病之间无交叉反应。T—DIGFA检测粪孵血吸虫毛蚴阳性牛血纸139份、阴性牛血纸130份,与粪孵法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9.2%;T—DIGFA与斑点酶联SPA法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完全相同。血吸虫抗原胶体金在4~8℃保存期可达6个月、室温保存期为3个月。试验证实,T-DIGFA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适合于基层单位和现场进行家畜血吸虫病抗体的快速诊断、普查和检疫。  相似文献   

12.
用间接血凝反应和环卵沉淀试验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间接血凝反应和环卵沉淀试验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应长沅(浙江省临安县农业局,311300)许平荣(临安县昌化农技站)1976~1977年,上海家畜血研所在浙江省江山县和临安县采用间接血凝反应(简称“血凝法”)、环卵沉淀试验(简称“环沉法”)与常规粪孵...  相似文献   

13.
用棉析法粪检家畜血吸虫病,方法简便易行,用水量少,劳动强度低,材料经费节省,定性准确快捷,目前仍是血吸虫病流行区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操作方法不当,检出率往往很低,影响家畜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现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棉析法粪检家畜血吸虫病检出率的操作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粪孵法是目前用于确诊耕牛血吸虫病,和考核疗效的主要手段。粪孵的主要操作方法有常规法、尼龙筛法、及顶管棉析法等三种。为了选出一种适用于农村大面积进行普查耕牛血吸虫病的最为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我们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荆州市长江沿线羊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站对荆州市长江沿线羊血吸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经过对302只羊的血栓和一粪三检,发现其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分别为16.88%和13.5%。粪检毛蚴孵化情况调查,羊的血吸虫病感染强度,在洪湖州滩地区,出现1—20个毛蚴的杯数占73.16%,有40—70个以上毛蚴的占26.83%。又于6月和9月对羊粪检的感染率6月(13.5%)高于9月(2.46%),同时进行人血吸虫病及野粪与螺的感染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疫区随机抽取的148头黄牛为研究对象,应用血清学诊断方法三联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三联Dot-ELISA)与粪检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通过三联Dot-ELISA与粪检的检测效果、检测费用的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联Dot-ELISA与粪检结果符合率高,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捷方便、费用低等特点,适用于疫区家畜血吸虫病的诊断、普查,是比较理想的现场检测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区家畜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揭示了山区家畜血吸虫病流行严重且呈回升趋势。调查的清源乡 1 986年病人曾下降到 2 .9% ,本次调查回升到 1 3.3%。耕牛感染率从 2 0 %上升到2 8%。通过调查 ,耕牛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中占主要地位。在传播血吸虫病病源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还揭示了过去在防治血吸虫病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查治时间局限于 5~ 7月 ,忽略了当年 7~ 1 1月感染病畜的存在。成为翌年感染钉螺的主要传染源。1 方法1 .1 检查用塑料盅、玻璃顶管棉析法查粪 ,一粪三检直接检查毛蚴。1 .2 治疗药物用世行贷款项目指定…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除人体感染外,尚有多种哺乳动物宿主。人体感染后带虫可长达40年之久。罗杏芳等以水牛进行试验,1次感染后至少4年零6个月仍为阳性。作者等以猪进行试验,1次惑染后4个月粪孵已经转阴;作第2次重复试验,感染后4个月仍然转阴。本实验是探明猪1次感染血吸虫后的最早粪孵转阴时间。  相似文献   

19.
用棉析方法已将毛蚴从粪水中分离出来(1978),这在血吸虫病病原诊断中是一个重大突破。它简化了旧有的粪孵诊断法的烦琐劳动,受到疫区血防工作者的欢迎。但棉析法由于棉纤维有柔性,不能支撑于瓶颈;  相似文献   

20.
天长县自1978年发现钉螺以后,即划为血吸虫病疫区,并对螺区附近的家畜普查。1980年秋县畜牧兽医站粪检湖滨公社水牛220头,查出3头可疑。1981年5月省家畜血防队用“三粪三检”方法,检查湖滨公社水牛254头,并用“三粪九检”方法复查了3头可疑水牛,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