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地区粮油作物生育期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80年代以来,上海气候渐趋变暖。农业措施及作物品种亦随之不断适应和发展,对小麦,季稻,油菜来说,原有的上海农业气候条件评价已不能适应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根据1981 ̄1997年气象资料及产量资料,应用产量与天气条件对比法及因子膨化法,找出影响产量高低的主要气候因子,得出气候产量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回归关系式,并结合丰歉年资料对比法分析出三种作物全生育期内各个关键期的农业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安康市2002年的农业气候条件评价为例,以作物种植比例最优化模型作为气候评价模式,通过作物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作物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回归模型,计算最优、最坏气候产量和气候变化影响产量,并对估计短期气候异常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1.气候变化与植被资源 爱沙亚尼Tooming认为,作物的气象产量是评价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指标,因此可以采用各种作物模型计算当地的气象产量,进而评价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日本学者Yoshino指出:在区域性气候情景中应考虑季风活动;在分析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时,应考虑作物和农民适应变化的能力;在土地利用上,应兼顾在新的气候条件下种植面积、作物类型、栽培区域和生育期等诸方面的变化;在管理方法上,排灌、施  相似文献   

4.
从作物长势与产量估算监测、农业气候监测、气象灾害监测、农业气象预报等方面阐述遥感技术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为推动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农业气候方法估算了内蒙古区主要作物水分的供需特征,评价它们的需水满足程度,并根据本区水资源状况,提出了其合理利用的意见,以期达到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模拟生成A2情景下广西冬季气温和降水气候情景数据,经模型订正后,应用迈阿密模型(Miami Model)和桑斯韦特纪念模型(Thornthwait Montreal Model)估算基于广西冬季平均温度、降水量的作物生产量和平均蒸散量的作物气候生产力,预估未来广西冬季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于未来广西冬季平均温度估算的作物生产潜力随时间呈增长趋势,具有南高北低的纬向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冬季平均降水量估算的作物生产力和蒸散量估算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随时间推移而减少,呈现东多西少的经向空间分布特征。未来广西的冬季热量资源良好,但是受降水限制,基于平均蒸散量估算的广西冬季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下降,使得广西冬季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下降的趋势明显,表明降水量是广西冬季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决定性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
玉米作物系数是计算玉米耗水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准确客观地估算玉米群体的蒸散量,利用1980~2002年20个代表站点的日常农业气象土壤湿度观测资料,确定了辽宁5个农业气候区的玉米作物系数,分析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并分区建立了玉米作物系数与时间(旬)关系6次多项式函数。结果表明,辽宁各农业气候区的玉米作物系数值存在明显差异,但其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以 FAO 的农业生态区域法对全国多数点的或一点上不同年份的不同作物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价,我们在长城0520和 IBM(及其兼容机)上完成了农作物生产能力估算与气候评价软件包(CPAM).CPAM 使用当前最为流行的 dBASE-Ⅲ数据库数据,以对话的方式进行运行。只要按其指定的格式备全其计算需要的原始数据,CPAM 即可计算作物的光温,光温水等生产力值以及作物生育期内任一时段内的辐射、温度及水分值。使用 CPAM 可以估算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在灌溉或雨养条件下的产量上限;可以计算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量  相似文献   

9.
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评价吴占鹏马会田李敏(辽宁省风沙地研究所)(大连市农科所)在不同区域的环境条件下,测定作物基因型-环境的互作,对作物品种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作物的数量性状,例如产量,不同基因型的相对产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常常是...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滇中农业气候变化规律,应用EOF、典型相关和系统聚类法,提取农业气候主成分因子,研究滇中作物生长旺季气候三要素总量、作物主要生育阶段气候及其时段匹配年型的变化。找到了相互独立、浓缩大量信息、表征农业气候特点和变化的10个主成分因子;客观提练出滇中8种农业气候时段匹配年型及其气候特点。滇中作物生长旺季降水、日照变化比气温显著;20世纪60~70年代气候变化相对平稳;90年代以来光热水总量、各阶段气候主成分因子和时段气候匹配年型变化明显加剧。分析农业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需要考虑总时段气候三要素总量和气候的时段匹配年型两方面的变化。本文对应对气候变化、农业产量预测和气候影响评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业湿地作物产量,使水稻产量减少;CO2浓度的增加既有利于作物生长,又会抑制利于作物生长的其他因素;紫外线增多直接使作物产量降低、蛋白质和脂肪减少;气候变暖会影响我国的农业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作物品种的布局、产量、施肥水平;气候变暖将使江河水量、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旱涝灾害出现的频率、水质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业。  相似文献   

12.
光照,温度,降雨等是小麦生产最基本的农业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水平,掌握小麦生产期的气候条件,良种良法配套,在栽培上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趋利避地提高小麦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引言农业生产是在大自然条件下进行生物再生产的过程,它的最大特点是地域性和季节性很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气候,土壤、地形、植被、水利等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气候和土壤是作物正常生育及其产量形成的首要和必要条件。可见,分析和掌握农业气候规律对提高作物产量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EPIC模型中作物生长与产量形成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侵蚀和生产力影响估算模型EPIC是世界上较有影响的水土资源管理和作物生产力评价动力学模型。文章简要介绍了EPIC模型中描述作物生长、产量形成和环境胁迫的主要数学方程,有助于理解EPIC模型模拟作物生长与产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可供我国作物生长模拟与生产力定量评价研究中借鉴。最后指出了该模型中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的重要部分。基于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密切相关性,农产品期货价格与农作物产量、农产品期货交割等级与农作物气候品质关系密切;而农作物产量、农作物品质既与农产品期货价格高度相关、又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关系,本文初步探讨气象服务在天气气候监测预报与作物产量预报、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与品质预评估两个方面,服务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是指导利用,开发各地气候资源的战略性措施。沿用的方法大都是先用某一气候象素(如降水量)做为一级区划的标准,把所讨论的范围分成为若干大区。再用另一要素(如积温或无霜期)做为进一步划分亚区的标准,从而进行定性的分区评价。其不足之处是:气象要素对所属气候区的具体贡献大小以及所有要素的综合贡献大小都不能从数量上精确地知道,且由于技术问题也不可能将要素选取的多一些。考虑到农业气候要素与当地作物产量形成间的模糊关系,以及产量是众多气象要素综合  相似文献   

17.
常旭佳 《北京农业》2014,(24):25-26
马铃薯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该作物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产量高等特点,是黑龙江省呼玛县主要的农田作物。基于此,结合呼玛县种植马铃薯的现状,先简要分析了马铃薯生长的农业气候条件,再对马铃薯种植的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马铃薯的种植提出相应的生产建议,以提高该地区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 烟草的可塑性较强,适应范围较广,但它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有着自己的特点.生产实践证明,气象条件对烟株的生长发育、烟叶的产量形成和品质的优劣都有着明显的影响.本文以固镇县为例,对淮北地区烤烟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作粗浅的分析,试图为进一步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发展烟草生产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的重要部分。基于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密切相关性,农产品期货价格与农作物产量、农产品期货交割等级与农作物气候品质关系密切;而农作物产量、农作物品质既与农产品期货价格高度相关、又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基于上述关系,本文从气象服务在天气气候监测预报与作物产量预报、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与品质预评估2个方面探讨服务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可能性,以期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60年代开始,国际上已兴起各种作物生产或产量形成的模拟,把特定的气候因素与作物的产量相联系;自70年代起,人们开始把农业气候资源中的太阳辐射和温度等作为驱动变量,模拟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植株的生长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