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收集三明市11个国营苗圃1年生杉木大田实生苗样方285个,样苗4986株。实测地径(Do)、苗高(H)、密度(即单位面积株数N),统计合格苗率(P)、二级苗率(P1),计算高径比值(ρ)共6个指标。用25cm、30cm、35cm、40cm、45cm、50cm6个不同高度级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用异速生长模型y=kxm确定苗高与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地径与苗高、密度之间的关系:Do=0.0388061717H0.7880433395-0.0000016561H1.670187928N;高径比与苗高、密度之间的关系:ρ=25.76909693H0.2119566605(1-0.0000426762H0.9921445885N)-1;合格苗率与苗高、密度的关系:P=171.4795589-1005.273059H-0.7880433395(1-0.0000426235H0.9921445885N)-1;Ⅰ级苗率与苗高、密度之间的关系:P1=208.7315799-1816.565148H0.7880433395(1-0.0000426762H0.9921445885N)-1.根据以上模型研究杉木大田?  相似文献   

2.
本地森林昆虫种群密度简易估计的频率公式法,回归模型法和经验曲线拟合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讨论了有关模型之间的有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虫种群密度不大,有虫频率(P)小于1时,可根据林间抽样调查的有虫频率P或无虫频率(P=1-P)来估计昆虫种群的密度。应用中,只需统计抽样单元中有虫或无虫的数据,即可应用P与M的关系式来估计林间的种群密度。在满足防治需要的条件下,比一般的抽样调查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以临安市1985~1999年森林资源消耗量为时间序列数据,建立GM(1,1)消耗预测模型为: 回测的最大误差为6.7%,平均误差4.7%,回测精度较高。预测模型经后验差比检验:C=0.0033<0.35,小误差频率检验:P=1>0.95,模型精度为Ⅰ级(表3参4)。  相似文献   

4.
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零频率方法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S^2=a(-lnp0)^b模型的基础上,结合Gerrard&Chiang模型(m=a(-lnP0)^β和系数C,本文提出一个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零频率方法。根据种群订临界零频率(P00=exp「=(α/a)^1/(b-β)」),可地空间格局连续统作出定量描述,按参数(b-β)可将生物种群划分为“聚集度非零频率制约型”、“聚集度逆零频率制约型”和“聚集度零频率制约型”3种类型。通过10种生物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杉木人工林根圈土壤两种磷酸酶活性、8种磷组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根圈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根圈外高1.44、0.66酚mg/g(37℃,12h),R/S值分别为1.91和2.01;(2)根圈全P、DA-P、Al-P、Fe-P、H2SO4-P分别比根圈外高203.45,2.21,3.05,10.93,10.33mg/kg,R/S值分别为1.61,4.68,3.61,1.97,2.46,Ca-P比根圈外低2.34,R/S值为0.72,I-P和O-P无显著差异;(3)根圈酸性磷酸酶活性与DA-P和H2SO4-P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4和0.579,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全P、I-P和O-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4,0.773和0.686。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苯基荧光酮类试剂中的新试剂DMPF的发光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痕量Co(Ⅱ)的化学发光新体系.其检测限达2.0×10-12g/mLCo(Ⅱ),线性范围为4.0×10-11~1.0×10-8g/mLCo(Ⅱ),分析速度高达240样/h.应用其进行人发作品及水样的Co(Ⅱ)含量分析,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型木材防腐剂百菌清(chlorothalonil)制剂防止木材霉菌、变色菌、木腐菌、土栖白蚁的研究近况,并对我国将来开展百菌清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好的有以下几种制剂:0.50%百菌清+0.50%DDAC、1.0%百菌清乳剂,0.50%百菌清+0.10%IPBC等,防变色菌效果与1.0%五氯酚钠(NaPCP)相当[5]。2防止木腐菌2.1单一百菌清制剂对木腐菌(P.gigantea,A.vailanti等)防止效果较好的是1.0%百菌清乳剂,其次是1.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0.50%百菌清乳剂、0.50%百菌清+0.50%DDAC、0.50%百菌清+0.10%DITS[5]。百菌清防止木材6种褐腐菌及5种白腐菌的效果与PCP及CCA-C进行了比较;对Neolentinuslepi-deus,Trametesverscolor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不及PCP;对Irpexlacteus,Trameteshispida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较PCP好;对其它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与PCP相当。对Gloeophylumtrabeum、Postiaplacenta、Coniophoraputeana、Se  相似文献   

8.
通过定时定位观察云南松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程度与云南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经统计分析,确定松纵坑切梢小蠹的防治指标为:平均虫孔数0.189虫孔/株,林木平均枯死率0.52%,平均株枯梢率4.74%,有虫株率5.14%。确定昆明地区方旺林场的经济阈值为0.2151虫孔/株;并制订了适合于基层林区的多个动态经济阈值。当虫孔密度达到0.3338×CC÷(Y×EC×P),对应的林木平均枯死率为0.389+0.3667×CC÷(Y×EC×P)、平均株枯梢率为5.5398+1.1301×CC÷(Y×EC×P)、平均有虫株率为1.63+14.4821×CC÷(Y×EC×P)时,防治投入与挽回经济损失相等,应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沙棘心血康口服液对犬冠脉流量和心肌耗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慧玲  袁秉祥 《沙棘》2000,13(3):35-37
沙棘心血康口服液是以沙棘为主经提取制成,为了研究其对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实验治疗作用,实验观察了沙棘心血康口服液对犬冠脉流量和心肌耗氧的作用。结果表明:沙棘心血康口服液在0.46、1.2、2.9g(生态)/kg剂量时,可增加犬冠脉流量(P〈0.05或P〈0.01),减少心肌摄氧率和心肌耗氧量(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0.
张长武 《国外林业》1995,25(2):33-36
按不同的(甲配合)F//P(苯酚)摩尔比(1.70,2.00和2.30)及NaOH/P的摩尔比(0.4和0.60)合成了一系列甲阶酚醛树脂。用粘度、密度、分子量、表面张力和接触角表征,采用第配方合成的宽分子量分布的酚醛树脂(PF)的特性。关于合成配方及树脂特性的变化,通过测定树脂的表面特性、湿润性及木材的表面特性的改变来表示。研究结果认为,甲阶PF胶的表面张力随NaOH、甲醛数量及分子量而变化,毛  相似文献   

11.
三个种源侧柏一年生苗木对磷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芳 《林业科学》1996,32(3):219-224
用32P示踪原子法研究了一年生侧柏根系吸收磷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长和适应有代表性的3个种源侧柏,山东泰安(ST)、贵州黎平(GL)、和内蒙包头(NB)吸收32P的规律相同但数量不同。ST、GL和NB吸收32P的速率遵从方程V=V0Exp(Kt),外流速率遵从E=E0/(Km+t)2。种源侧柏的基因型差异、生理活性和环境条件都影响其对P的吸收。ST、GL和NB的半吸收期T1/2在营养液中分别是6.4、6.1和5.8h,在土壤中分别是40.7、18.4和7.5h;在营养液中的外流最大量一半所需的时间Km分别是0.9、53和14min。ST、GL根部褐色区吸收32P中比NB多,黄褐区类似而根尖区相反。苗木吸收的P大部分积累在根部,其余的向地上部分运输,ST、GL和NB上运32P的速度分别是3.0、4.0和2.2cm/h,上运量GL>ST>NB。  相似文献   

12.
1植物名称:四季海棠(Begoniafibrous)。2材料类别:刚展平的嫩叶。3培养条件培养基:(单位:mg/L)(1)MS+BA3+2.4-D1,(2)MS+BA2+NAA0.2,(3)MS+BA1+NAA0.5,(4)MS+BA1+NAA0.1,(5)MS+BA1+2.4-D0.05,(6)MS+BA2+2.4-D0.05,(7)MS+BA0.4+NAA0.1,(8)1/2MS+NAA0.5,(9)1/2MS+BA0.01。其中蔗糖浓度除培养(8)为2%,其余均为3%,琼脂为0.8%~1.0%,pH值为5.7~5.8,培养温度为20±4…  相似文献   

13.
推广PICAD软件的一些体会(150086)林业部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陈宁吴晓峰收稿日期:1997-11-15我们课题组于1994年8月引进PICAD软件4.0版,1995年引进PIMDS软件1.1版,除在所内进行PICAD软件应用推广工作以外,并曾...  相似文献   

14.
都江堰杉木,柳杉,水杉地径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都江堰市收集的杉木、柳杉、水杉地径测定样木共2319株,采用6个数学模型,分别研究了三树种树干基部三个不同部位直径(D0.00、D0.05、D0.10)与胸径(D1.3)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柳杉,水杉地径──胸径最佳相关方程分别为D1.3=-0.1972262+0.8664867D0.10+0.0000706D、D1.3=-0.288036+0.7887720D0.10+0.0024954D.10、D1.3=-1.0772323+0.8717214D0.10;-0.0003300D.10。并通过建立三树种胸径与材积相关方程,编制了都江堰市杉木、柳杉、水杉地径一元材积表。  相似文献   

15.
易能君  曹汉洋 《林业科学》2000,36(Z1):51-55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从DNA水平上研究了温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和连锁不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目在种位点间变动范围为1.047 ̄1.996,平均为1.4499;基因多样度范围为0.0449 ̄0.499,平均为0.2781;Shannon信息指数的范围为0.1095 ̄0.6922,平均为0.4327;这3个遗传多样性度量的大小顺序基本相  相似文献   

16.
电场作用时间对杨木胶合效应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场作用下,通过聚醋酸乙烯乳液(PVAc)胶合杨木单板的试验,初步探索了电场作用时间与胶合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电场作用时间对胶合强度影响极显著;②对含水率为12%的杨木单板,使用PVAc(固体含量为17%,20℃时的粘度为60Pa·s)为胶粘剂,单面涂胶量为185g/m2,在室温(17~24℃)加压(045~085MPa)10h,上、下垫板间30V的电势差从加压后1~4h起施加,板材胶合强度最理想。  相似文献   

17.
用配有Li-610露点发生器的Li-cor6200在温室中测定了4个杨树无性系叶水平上的气孔导度(Cs)和净光合速率(Pn).在3个相对湿度(RH)水平(70%,50%和30%)控制下,不同温度(25℃,30℃和35℃)条件下,杨树无性系的Pn、Cs、蒸腾速率(E)和胞间CO2浓度(Ci)表现出显著差异(P<0.0001).随着空气湿度的减小,E、Cs、Ci明显下降.结果表明:RH低时,而不是VPD高时,气孔关闭在调节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中起更大作用.另外,还选用了净光合速率-光照模型和Cs-Pn复合模型模拟了不同光照、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Pn和Cs间的关系.尽管无性系、温度和湿度间存在差异,但在模拟Pn对光照的关系上净光合速率-光照模型最合适.关于Cs-Pn模型,检验了Leuning模型,建立了新的Cs-Pn模型:Cs=Cs0+a0Pn/[(CO2-Γ)(1+f(T)(1-RH/100)/D0)].基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中加入了反映温度和RH的变量,代替了VPD变量.与田间数据模拟结果相比较,新模型和Leuning模型一样适合.并且,为了预测气孔和气体交换的行为,可以用净光合速率-光照模型修正Cs-P  相似文献   

18.
板栗九个品种叶面积回归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一般二元二次方程模型:S=bo+b1x12+b2x22+b3x1x2+b4x1+b5x2,分别建立了它栗、它优1号、徐家1号、油栗、靖县大栗、双季栗、宋早丰、红栗、无花栗共9个板栗品种,以叶长(x1)、叶宽(x2)回归叶面积(S)的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可分别用于各品种单叶面积的回归估计;将这9个板栗品种原始数据合并,建立了总的回归方程用于各品种估计,其回归指数均在0.9以上,可用于这9个品种中任一品种单叶面积的回归估计。  相似文献   

19.
对黑荆树1-5年生人工林分在2.0×2.0m(A),2.0m×1.5m(B),2.0×1.0m(C),1.5m×2.0m(D)和1.0m×1.0m(E)5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生长及其经济效益,随密度增大递减;单位面积树皮和木材产量随密度增大递增,但增幅随林龄增大减小;林分的数量成熟期随密度增大缩短,间代期也随之提早,A、B密度为皮材兼用林最佳的造林密度;C  相似文献   

20.
发热胶带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可以见到发热胶带,但其化学成份和使有的电极不尽相同,国外产品的成份包括:LDPE (低密度高压聚乙烯)、碳黑、石墨、铜箔、护卡膜(PET+LDPE);国内产品的成份包括: LDPE(100份)、碳黑 (20份~50份)、石墨(10份~30份)、DCP交联剂(2份~6份)、抗氧剂1010(0.5份)、防老剂DLTP(0.5份)、护卡膜(PET+LDPE)上下两层。以 LDPE为基体,加入导电材料碳黑及石墨,但混合不均匀,导致发热体某一段很热,而基本一段不热,温度不均匀。采用的电极材料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