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起着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主导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全面的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提出的各种要求。本为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导向将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而实践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紧密相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内化成学生心中的信仰和外在行动上的追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青年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决定了高校在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时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加强并改进高校社会实践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深入的阐述,更加要求我们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思想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社会风尚,引领社会思潮。我国公共图书馆是社会舆论导向的一面旗帜,目前我们在阅读推广工作中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功能在社会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是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简单看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内核,也是整合社会价值、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栖息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是整合社会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时,面临着不良文化现象的影响、现实利益关系的冲击等问题。因而,应深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法路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说服力、情感感召力和价值引领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大学生从事公益事业的一项社会服务活动,蕴含着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等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层面的反映和具体要求。本文以赣南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研究对象,了解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看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以及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强化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大学生认同、内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使其能够健康成长。通过对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统计数据、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的分析。得出了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社会法制教育的基本情况。确定了针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针,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后续力量,把我国建设成法制国家。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与合作,本文从学习教育、领导带头、舆论宣传、制度保障四个方面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这几方面形成整体合力,能够更好地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社会有效治理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邓小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直接将邓小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联系起来研究,二是将邓小平理论中部分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研究。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置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对后来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指导性的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会出现关于邓小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学生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新时期党建的要求,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应打造系统化的工程,首先应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思政课堂全过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最终通过社会实践养成转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主流意识中。  相似文献   

11.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promoting prosperity,democracy,civilization and harmony,advocating freedom,equality,fairness,rule of law and advocating patriotism,dedication,integrity and friendship."Only by actively nurturing and practicing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can we unify our thinking and cohere force for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grand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dur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founding nation and build a socialist modern nation dur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 as to realiz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相似文献   

12.
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具有“自由、平等、互助”等价值,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们一种道德追求,是道德力量使然,社会主义的实现,不具有历史必然性和规律性。唯物史观则认为,社会主义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规定着后者实现程度和速度,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要求,并为前者提供精神动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存在原则区别,那种认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论调是荒谬的。  相似文献   

13.
农林类高等院校学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大多存在着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学习主动性差等种种不良心态。要加强对农林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机制,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并没有完全使道德建设走上一条我们预期的健康的发展道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道德权威缺失,原因在于,传统道德的严重破坏,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并没有形成新的道德权威,革命道德的泛化与道德政治化对其生存土壤的严重破坏,对市场经济的误解,在唯经济增长论的泛滥与蔓延之后,政策上自然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道德权威需要树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根据列宁的社会主义检察理论,吸收前苏联检察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并建立起来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具有自身明显的特色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大学生积极理性的政治参与。本文在实际调查基础上认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行为不足。归纳学芽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问题的起因,并试从加强理论修养,端正价值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培养合格公民;健全参与制度,疏通参与渠道;积极投身实践,勇于承担使命4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7.
Deng Xiaoping is the founder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Among them,his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construction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熏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传统美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承接传统美德、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促进各方面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有重点、分层次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这些作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社会实践最基本的“人和”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形成“和谐文化”并指导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根本前提;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以“和谐文化”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鉴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发展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一理念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其理论根据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而生产力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