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聚焦产教融合对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发展的作用,介绍我国乡村人才振兴储备现状,分析我国人才振兴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产教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为打造“一懂二爱”的“三农”工作队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姜宗庆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149-151
高职院校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引擎,为"三农"发展注入新动能.培养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人才,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师资队伍;需要聚焦重点乡村人群,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招考模式,扩大招生培养规模;切合学生学情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乡村振兴需求,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农林高校作为支撑乡村振兴、培养“一懂两爱”农业人才队伍的主阵地,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聚焦支撑乡村振兴的新形势,地方农业院校必须克服“三农”人才队伍建设中所遇到的困境,加快基于新农科的人才培养改革步伐,努力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为支撑“三农”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是涉农高职院校完成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涉农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为服务“三农”提供优质资源、助力国家优化农业人才配置、加快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梳理了涉农高职院校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与乡村人才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乡村产业布局不平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乡村振兴理念不契合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产教融合发展新要求,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厚植服务“三农”情怀;搭建校地教学平台,健全激励保障体系4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推动涉农高职院校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将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心。为加快发展乡村农业与文化经济,促进生态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乡村振兴中人才匮乏的问题。本文针对乡村振兴产业结构与人才类型需求进行分析,并从内涵式教学、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及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应把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增强师资力量,转变培养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多维融合学科知识教学则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大力培养农业农村人才助力北京乡村振兴战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和创新驱动等战略,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为推进首都乡村振兴战略,要立足新时代北京"三农"工作的新要求,对农业农村人才进行分类培养,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拓展首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也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但当前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的问题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林高校作为培养涉农人才的重要力量,具有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优势。鉴于此,本文从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分析了农林高校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现状,剖析了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人才供需不匹配、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并从创新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路径、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和塑造实践创新能力、主动对接人才市场需求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完善农林高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基于当下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高校农业人才培养不符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高效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力度不足;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创新。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落实,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经探究分析后,整理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9.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人才,是时代赋予涉农高校的重要使命。涉农高职院校是我国农业类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学科设置、培养模式、思政教育等方面存在诸多偏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专干班”为研究试点,通过实施多元主体协同办学、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强化“三农”情怀思政教育等措施,构建了具有贵州山地特色的农牧类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范例,旨在为其他农业类职业院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乡村振兴要抓好人才这个关键要素。乡村人才振兴面临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不契合;乡村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农业高校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乡村振兴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人才需求更加趋于多方面宽领域。农业高校作为涉农人才培育的主要场所,应为乡村人才振兴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与使命,亟需在保障乡村人才供给、提升乡村人才素质和能力、促进人才流入乡村上下功夫,切实通过服务人才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人才留在农村,对于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家庭农地流转的角度,以“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为例,利用江西省12县(市、区)2 55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民参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的“留农”效果,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参加过“一村一名大学生” 人才培养工程的农民其家庭转入农地的概率比没有参加过的高56.7%,表征农民参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能显著地促进农民其家庭转入农地的概率,提高了“留农务农”的人才培养政策效果。人才培养的留农效果因培养方式、学历层次和农民年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函授教育方式比远程教育方式高7.1%、专科教育比本科教育高17.9%、低龄组比高龄组高23%。因此,为提高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留农效果,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投资和宣传力度;根据不同培养方式、学历层次和农民年龄,制订差异化培养方案;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积极提升教育水平,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必将为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催生更多的机遇。农林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乡村价值认同将直接影响到农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农林高校应该分析当前乡村价值认同教育的现状,明确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以农业创新班为载体,以班级教育为主渠道,依托第二课堂和新媒体平台,培养大学生的乡村价值认同感,从而达到培育“一懂两爱”的高素质“三农”工作队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是现今和未来阶段的“三农”工作导向和奋斗目标,是脱贫攻坚战果巩固的措施,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而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剖析乡村人才现状。高职院校采取创新招生模式和就业渠道、强化三农课程开拓、理论与实践融合、深化校乡合作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为新时期农业职业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理论研究、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文化繁荣、基层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同类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技术技能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作为与“三农”联系最紧密的县域中等职业教育,要在汲取教育扶贫经验的基础上,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投身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当中去,主动作为,服务发展,为“三农”和乡村振兴献“技”赋能。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人才的支撑,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是推动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而“耕读一体”是保证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本文将耕读教育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在校企合作与亦耕亦读的实践中探索“校企共育、耕读一体”的育人机制内涵和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研育深度融合,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门类齐全的专业型人才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乡村人才的数量 和质量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乡村人才振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之策。我国乡村 振兴人才缺失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因此,需要 树立大数据思维,为乡村人才振兴找到新的突破点;需要搭建基于大数据的乡村人才交互式平台,实 现人才的精准对接;需要加强基于“三农”的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信息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人才匮乏且留不住、用不上、难以扎根乡村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分析安徽乡村振兴中农业高等教育层次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针对管理服务型、创新创业型、产业技能型等实用人才需求,探讨新时代农业高校加强继续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扎根乡村、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三种模式,并提出相关支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支撑极其重要。北京农业农村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掌握现代农业先进技术技能、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专业化人才的重要使命。针对北京郊区的发展定位及现代农业发展特点,以及职业教育办学现状和社会需求,提出构建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首都“三农”及乡村振兴的新农科“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农业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培养造就更多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涉农专业人才,有效增加京郊发展所需人才的储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效率,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质量,促进京郊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推进首都乡村的绿色、低碳、数字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涉农高职院校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存在学生不愿学农、不能务农、不甘事农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构建‘校企同培’一体化育人格局,推进协同育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推进三位一体”“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技术人才定制化培养”“健全“五育融合”评价考核体系,推进评价改革”的措施,更好地提高农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