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牛的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只有皱胃具有消化腺,而瘤胃等其他胃没有胃腺,依靠胃液中的微生物对食物进行发酵,分解草料中的成分,降解为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瘤胃体积占复胃的85%[1],瘤胃中的瘤胃液富含细菌和纤毛虫(统称瘤胃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体积约占瘤胃液10%。其中细菌、纤毛虫各占50%[1]。纤毛虫和细菌在瘤胃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科学实验证明,纤毛虫的生长繁殖有赖于瘤胃细菌。另一方面,纤毛虫也具有刺激细菌繁殖的作用[1],  相似文献   

2.
西藏农区黄牛主要瘤胃微生物及瘤胃液物质特征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牛瘤胃液中N源、可溶性糖含量,统计分类纤毛虫数量和改良纤维分解细菌选择性培养基等方法,发现瘤胃内 NH+1-N、NO-3-N、全N和可溶性糖处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含量的高低取决于瘤胃内食糜的养分、食糜和瘤胃液在瘤胃中的排空时间,同时鉴定了西藏黄牛瘤胃液中12种不同属的纤毛虫、4个主要纤维素分解细菌和厌氧真菌的数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NH+4-N含量变化较小,在平均值(71.279 9±15.120 5)mg/L浮动;NO-3-N在AM 10:00达到最高值;全N在AM 8:00和16:00含量最高.通过试验改良的纤维素菌培养基能较好地培养瘤胃内4种细菌,为更进一步研究瘤胃内微生物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藏系绵羊瘤胃内环境几项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测了青海省互助县61只藏系绵羊瘤胃液的颜色、气味、粘稠度、沉渣比、纤维素消化、气体发酵强度,以及纤毛虫活率、纤毛虫分类、纤毛虫计数。观测结果表明,青海藏系绵羊瘤胃内环境的某些理化指标稍不同于水牛、黄牛、奶山羊。其瘤胃内纤毛虫的活动性主要与温度、pH值以及纤毛虫种属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调查了在中国西藏、四川的牦牛和在内蒙古异地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和组成。调查结果 :鉴定出了12属36种18型瘤胃纤毛虫。在不同的牦牛饲养地区 ,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略有差别 ,西藏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最少 ,相比之下 ,在内蒙古异地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最多 ,并与当地饲养的牛的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相似。这表明牦牛瘤胃纤毛虫组成受到是否与牛在一起或是否在邻近地区饲养牛的影响 ,西藏牦牛和野牦牛的纤毛虫组成最相似。从所检测地区的牦牛瘤胃液中都鉴别出了内毛属(Entodinium)的一个新种 ,且有高出现率 ,被命名为Entodiniummonuon.sp.。没有从与内蒙古牦牛一起饲养的牛瘤胃液中发现此新种。各地区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属组成彼此相似 ,内毛属是最主要的属 ,占51.9 %~61.0 %。各地区饲养的宿主动物纤毛虫平均密度约为105/ml。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广西西林水牛和摩拉水牛瘤胃纤毛虫种类分布进行了鉴定检测,并测定了其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同时进行了比较研究。全部检出17属63种25型瘤胃纤毛虫,比以前进行的8种反刍动物瘤胃纤毛虫分布研究中出现的总数和每个宿主个体中出现的平均纤毛虫种数多,种类构成最复杂,其纤毛虫构成特点类似于东南亚地区水牛瘤胃纤毛虫构成特点。其中广西西林水牛中检出了Entodinium biconcavumsp n,是至今从未鉴定记载过的认为是新种的特殊种类。广西西林水牛检出13属54种20型、摩拉水牛检出16属45种11型瘤胃纤毛虫。广西西林水牛瘤胃纤毛虫平均密度为2.13×105/mL,摩拉水牛瘤胃纤毛虫密度为3.43×105/mL。中国水牛瘤胃纤毛虫属别构成中Entodinium属出现率最高,但两个水牛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别,其他属别构成也不尽一致。这与不同品种原来的地理环境分布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广西西林水牛瘤胃总VFA浓度为75.60 mmol/mL,摩拉水牛的为58.74 mmol/mL。瘤胃总VFA含量中均为乙酸含量最高,属于典型的粗饲料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6.
探讨小花棘豆对和田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分别按10g/kg和20g/k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前及攻毒后每隔7d取瘤胃液,检测瘤胃液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羊瘤胃液中总细菌数、白色瘤胃球菌数、黄化瘤胃球菌数、纤毛虫数、内毛虫数和双毛虫数极显著下降(P〈0.01),并与小花棘豆中毒呈现较强的相关性;而瘤胃液中厌氧真菌数、产琥珀酸拟杆菌数和等毛虫数与小花棘豆中毒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显著影响和田羊瘤胃纤维素分解菌和纤毛虫数量,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谷物酸中毒也称瘤胃酸中毒俗称"丰收病",是因羊采食或偷食谷物饲料过多而引起瘤胃内产生的乳酸异常发酵,使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和纤毛虫生理活性降低的一种消化不良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精神兴奋或沉郁,食欲废绝,瘤胃蠕动停止,胃液酸度升高,瘤胃积食胀满,肌体脱水等症状。1病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牦牛、藏羊瘤胃纤毛虫春、夏、秋、冬四季种群密度变化及主要种属四季构成比例的分析发现:牦牛、藏羊瘤胃纤毛虫密度大于国内同行对其它地区牛及绵羊的研究结果,并且四季变化幅度大。另外牦牛、藏羊瘤胃毛虫种群优势属种的排序和构成比例的规律性变化呈现一致的现象,内毛属纤毛虫是四季优势属。而不同属别各季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前胃灵"散剂对奶牛投药后的比试验观察,探明"前胃灵"散剂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方法250g/200kg.bw,1次/d,口服,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2h、给药后4h进行检测奶牛瘤胃液的pH值,纤毛虫的活力及纤毛虫的数量。结论"前胃灵"散剂能调整瘤胃液的pH值,中和瘤胃内的酸性产物,使瘤胃液的pH值恢复到健康水平,pH值在7.3-7.4的水平。"前胃灵"散剂能提高瘤胃纤毛虫的活力,明显增加了纤毛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患前胃弛缓牛的瘤胃内容物变化对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大意义。我们通过自己设计的简单方法检测正常黄牛瘤胃中纤毛虫的酸碱耐受力,并对13头患牛的瘤胃液pH值和纤毛虫进行详细观察,结合临床症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3头年龄相同、平均体重为(650±20)kg、处于同一泌乳期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的植物油(日粮脂肪含量均为6.5%)对奶牛瘤胃内纤毛虫数量、pH值、NH3-N浓度、菌体蛋白浓度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3种植物油分别为葵花油、胡麻油、菜籽油。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的植物油,瘤胃液纤毛虫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其平均值依次为(7.70,9.26,9.22)×105个/mL;对瘤胃液pH值动态变化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其平均值依次为6.16,6.21,6.15,均在瘤胃发酵的正常范围之内;瘤胃液NH3-N浓度动态变化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平均值依次为14.98,16.45,16.48 mg/100 mL;对菌体蛋白浓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依次为85.17,89.83,78.87 mg/100mL。对VFA浓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人工瘤胃液中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试验1,2,3,4组精粗比依次为20∶80、30∶70、40∶60、50∶50,粗饲料为羊草,每个精粗比重复3次,取人工瘤胃液,活体羊瘤胃液为对照组,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当精粗比为30∶70时,瘤胃液p H值、NH3-N浓度最接近活体羊瘤胃液;试验前2 d为适应期,3~5 d为稳定期,符合瘤胃发酵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黑山羊瘤胃液内芽孢杆菌的主要种类,采用亨盖特滚管技术从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贵州黑山羊瘤胃中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其中1株分离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16S r 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此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呈杆状,末端钝圆,在系统发育树中与Bacillus circulans strain JSC SF51处在同一分支,鉴定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 Jordan)。这对开展贵州黑山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及瘤胃营养调控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粪液代替瘤胃液测定饲料干物质的体外消化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瘤胃液进行两极离体消化测定饲料干物质消化率在国外已经应用,但此法需要通过瘤胃瘘管采集瘤胃液,而瘤胃瘘管的手术及羊的护理都比较费时,并且瘘管对羊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不良影响,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本试验采用羊粪制备液代替瘤胃液测定了不同饲草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DMD),并对测定时的最适称样量和粪液加入量进行了筛选。  相似文献   

15.
用胃导管插入前胃驰缓牛的瘤胃,吸取胃液,测定胃液的PH和其中的纤毛虫活率数量。发现前胃驰缓牛瘤胃液的PH值多数降低,部分牛升高。纤维毛虫的活力明显降低(20-40%)。纤毛虫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前胃疾病是牛的常见病、多发病。众所周知,反刍动物的前胃,除反刍、食管沟反射和瘤胃运动等生理功能外,还有微生物群体的独特生理作用。瘤胃内的纤毛虫、细菌等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活性的改变,常导致前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据许多资料介绍,应用健康羊瘤胃液,经口投入接种对更新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驴盲肠中纤毛虫的数量和形态特征,以新鲜驴粪为试验材料,利用血球计数板在400倍生物显微镜下对驴粪中的纤毛虫进行计数,利用显微测量系统在1000倍下对虫体及细胞核进行测量,同时在1000倍下观察纤毛虫的形态,对纤毛虫进行初步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纤毛虫的平均密度为(0.9±0.77)×105个/mL,虫体的平均体长为(8.50±6.26)μm,平均体宽为(5.45±3.40)μm,细胞核的平均大小为(1.70±1.33)μm。应用形态学分类法,共发现纤毛虫12种,其中7种已有文献报道,另外5种在已有文献没有报道过。通过对驴粪中肠纤毛虫的初步研究,为进一步从肠道纤毛虫的角度研究驴的消化生理机能和进行肠道纤毛虫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一般饲养条件下瘤胃中的微生物是厌氧的原虫、细菌和真菌。他们种类复杂,并随饲料性质、饲养制度和动物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据统计,一克瘤胃内容物中,含细菌为1010~1011个,纤毛虫为105~106个。尽管纤毛虫的数量比细菌少的多,但由于个体大,致使在瘤胃内他们所占的容积大致与细菌相等。微生物的总体积占瘤胃液体积的3.6%。在某些情况下,还发现有其他类群的微生物,如真菌。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羊瘤胃液中筛选出可高效利用尿素的菌株,试验采用平板涂布法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对健康小尾寒羊瘤胃液进行初筛,对得到的变色圈较大的菌株进行脲酶活性检测和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并与相应种属的标准菌株进行比对,利用MEGA 5. 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羊瘤胃液中共分离得到83株具有变色圈的菌株,经纯化后得到9株变色圈较大的菌株,其中脲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NS-3,经鉴定和比对,NS-3菌株与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的相似性达到100%,二者在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同一个分支,因此最终鉴定NS-3菌株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  相似文献   

20.
全混合日粮对羔羊瘤胃代谢产物浓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选用4只4月龄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羔羊,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了4种不同处理的全混合日粮(TMR)对羔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期采集瘤胃液,研究其pH值、氨氮、尿素氮、总氮及蛋白质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含玉米秸的TMR中,以尿素蛋白精料等氮代替豆饼,对试羊瘤胃液pH值及蛋白质含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虽显著提高了试羊瘤胃液氨氮浓度(P<0.01),但仍未超出瘤胃微生物利用氨的限量范围;在含尿素蛋白精料的TMR中,玉米秸的碱化处理,可明显提高试羊瘤胃液pH值(P<0.05),而其氨氮浓度及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对含尿素蛋白精料及碱化玉米秸的TMR进行颗粒化加工,并未明显影响试羊瘤胃液pH值、氨氮及蛋白质浓度(P>0.05);各处理组试羊瘤胃液pH值及氨氮浓度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内。从而证明在全混合日粮中以尿素蛋白精料取代豆饼、玉米秸的碱化处理及TMR的颗粒化加工均具有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