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随着巨峰系鲜食葡萄品种的引进,在全国掀起了葡萄生产的高潮,葡萄新产区不断出现,老产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葡萄一跃而成为全国栽培最普遍的水果之一。镇江市的葡萄产业也随着巨峰葡萄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葡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平棚架栽培能大幅度提高葡萄品质,种植葡萄的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因此以水平棚架为主要形式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形成了以生产精品葡萄为特色的镇江葡萄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江淮地区,以往栽培欧亚种葡萄,表现病害重,经济效益欠佳;几个欧美杂种如康拜尔早生等,虽较适应,唯品质不够理想,因而栽培不多。近二年,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我省江淮及沿江地区,开始引入大粒鲜食品种巨峰。由于初次引入,其适应性如何,能否早果、丰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技术,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为此,我们于1985年春开始进行巨峰葡萄栽培试验。试验地设在安徽农学院教学果园,面积为一亩。1986年亩产鲜果704公斤。笔者认为,巨峰葡萄适应江淮地区气候,只需一般的栽培管理即可获得早果和丰产,且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3.
萄萄的落花落果情况因品种不同而异,有的品种,如占日本葡萄栽培面积36%的主栽品种珠瑰露(Delaware)基本上不存在落果问题。而有的品种,如近年来迅速发展能巨峰系大粒葡萄品种则落果严重。无论在日本或其它国家,或是在我国各主产区,都普遍存在,尤以华中高温高湿地区,落花落果更为严重,已成为发展葡萄经济栽培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现有有关研究资料,对葡萄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试作分析,对葡萄保花保果的主要对策作一探讨,以供葡萄生产上参改。  相似文献   

4.
影响巨峰葡萄贮藏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10年来,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增加了5倍。其中巨峰品种发展最快,全国种植面积已逾50万亩,成为我国葡萄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辽宁、山东、河北等不少集中产区已出现卖果难的问题。与龙眼等欧洲种品种比较,巨峰品种贮藏期间易出现失水干梗、脱粒,贮藏难度较大。研究影响巨峰葡萄贮藏的主要因子,提高贮藏效果,对扩大巨峰贮藏量,延长巨峰葡萄的销售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贵州省巨峰群葡萄发展较快。由于巨峰群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所在在大部分地区表现了较好的适应性,一般巨峰群葡萄都能表其品种特性,果实品质较好。黔西南的兴义是我省居峰群葡萄条件最好地区,而且果实成熟早,有利于早期供应市场。我省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阴雨多湿也居峰群葡萄栽培带来一些秒利影响。实践证明,只要选择适宜肥活的土壤,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加强病虫害防治,就能够克服了利因素,取得较好的产量和经  相似文献   

6.
我国原产的鲜食用葡萄著名品种有龙眼、牛奶、白鸡心、红鸡心、瓶儿葡萄等,均属欧亚种,栽培历史悠久而素负盛名。但大多不能适应高温多湿环境,抗病力弱,经济栽培局限于西北、华北等地,面积有限,市场供应量极少。数十年前从国外引入玫瑰香、黑汉堡等品种也属欧亚种,虽然品质优良,但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也表现多病而影响发展。后来又陆续引入欧美杂交种康拜尔、尼加拉、玫瑰露、华盛顿女  相似文献   

7.
巨峰葡萄的栽培是葡萄栽培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巨峰葡萄的栽培中,部分种植户为使巨峰葡萄的产量加大,不惜使用激素、过早采摘等手段,致使巨峰葡萄的品质严重下降。因此,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巨峰葡萄生产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巨峰葡萄的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巨峰葡萄是最近几年河北地区普遍栽培的葡萄品种。因它口感好、耐贮运而受广大消费者及广大种植户的欢迎。而葡萄病虫害直接影响葡萄的品质、产量和市场供应。近年来,随着葡萄生产面积的迅速扩大,病虫害种类也随之增多,所以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葡萄生产中极其重要。下面介绍一下巨峰葡萄的种植方法。1巨峰葡萄的种植方法:首先从冬季开始吧,冬季要在其叶片全落后,对植株进行修剪,每枝都短截留有3个芽左右,弱小枝、过密枝、徒长枝、病虫枝都要修剪,促使植株多  相似文献   

9.
<正>巨峰葡萄是生产中的主栽品种之一,但是近几年以来,由于管理不到位,过分追求单位面积产量,巨峰葡萄的品质普遍下降,严重影响了鲜食巨峰葡萄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提高其应有品质,在栽培管理上应抓好以下关键技术环节:1土壤管理大多数葡萄园实行清耕制,根据杂草发生和土壤板结情况,在整个生长季及时中耕除草,一般每次灌水后结合中耕除草,深度为10~15cm,消灭杂草,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巨峰葡萄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录安 《农技服务》2014,(12):15-15
2014年福安巨峰葡萄栽培面积达4万多亩,其中80%~90%是巨峰,常年产量5万吨,人均鲜果近350公斤,为了提升巨峰葡萄的品质,对巨峰葡萄采用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巨峰葡萄品质下降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江苏宿迁市葡萄酒厂园艺科邱冬梅巨峰葡萄是目前主要栽培的鲜食品种之一。该果实成熟时果穗上的果粒着生一致,粒重10~14克,紫黑色,果粉多,汁多有肉囊,味甜酸,有草莓香味。但是近年来,巨峰葡萄的品质普遍下降,有的果实成熟不...  相似文献   

12.
巨峰葡萄因其良好的口感和品质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其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得到进一步增大。葡萄的避雨设施栽培是一种相对比较成熟和高效的栽培技术,在葡萄种植中应用较多。本文就巨峰葡萄在避雨设施栽培下的品质控制进行阐述,分析出现裂果等现象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果农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个旧市巨峰葡萄裂果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旧市鸡街镇倘甸片区近年来发展葡萄面积约86.7 hm2。其中,巨峰葡萄面积约有33.4 hm2,是鸡街镇葡萄产业的主栽品种之一。但巨峰葡萄成熟时裂果普遍,有的年份达到30%以上,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大幅度减少了种植户的收入,制约了鸡街镇巨峰葡萄的发展。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笔者找到了巨峰葡萄裂果产生的原因,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1裂果原因1.1药剂使用不正确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应广东地区及其相近气候地区栽培的优质鲜食葡萄品种,2016年对引进的10个葡萄品种成龄树的物候期、生长和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和品质等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对果实性状与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鲜食葡萄品种在薄膜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萌芽期为2月中下旬,成熟期主要集中在6~7月;夏黑、巨峰等7个品种生长势最旺,其余3个品种长势中等;8611产量最高,其次是东方之星、阳光玫瑰、温克、红巴拉多、巨峰,产量达5 644.48 kg/hm~2;10个品种果粒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18%~18.47%,其中以夏黑、红巴拉多、阳光玫瑰、玫瑰香含量最高,口感较好。综合而言,夏黑、阳光玫瑰、巨峰综合性状优良,可以在广东地区设施栽培推广;红巴拉多、温克、东方之星品质良好,能调节果实成熟期,可作为搭配品种适当推广;8611、红富士、泽山一号、玫瑰香品质或产量欠佳,不适宜在广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本地以往葡萄栽培都以露地为主,在生产中因易受气候影响使产量不高不稳、病虫害多使质量不佳、上市期集中使价格较低、效益较差。为缓解上述问题,我们五库示范区多年前进行了设施葡萄优质栽培的研究、示范,建立了格林葡萄园。目前,格林葡萄园面积已达500亩,每亩年产值达15000元,每亩净利润达5000元以上,生产的“藤稔”、“巨峰”两个品种在2001年上海市优质葡萄品种评比中获得银奖,“无核白鸡心”荣获特别奖。  相似文献   

16.
正连江县葡萄集中种植于东岱镇,该镇地处连江县东南部,敖江入海口南岸冲积平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东岱镇以葡萄为农业主导产业,连片种植2000多亩,主栽巨峰葡萄,均采用露地棚架栽培模式,产量1500kg/667m2。近年来,由于大部分种植户不注重提升栽培管理技术及外来葡萄的冲击,葡萄产业的效益有所减少。1连江县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1.1品种结构单一连江葡萄无论从栽培面积或是产量上以巨峰为主,占葡萄  相似文献   

17.
目前鄂西北襄樊地区的鲜食葡萄品种90%以上为巨峰及巨峰系列品种,品种结构过于单一,成熟期多在7~8月,属中熟品种,存在成熟期集中,不耐贮运,品质较差等问题,给葡萄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借鉴同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湖北农科院等单位引进了高妻、京亚等10个品种试种,研究其在鄂西北襄樊地区的适应性,以筛选适合鄂西北襄樊地区栽培的葡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葡萄无核化技术于上世纪50年代末首创于日本,60年代和70年代在生产上逐步推广,主要应用于日本主栽品种玫瑰露上,巨峰、高尾、先锋等品种也有一些应用。到90年代,玫瑰露有70%的面积实行无核化栽培,面积达10万亩以上。目前,日本葡萄无核化栽培已经占到葡萄栽培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太明  曹阳 《河南农业》2021,(10):54-55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南北差异大,夏季气候高温多湿。河南省葡萄近年栽培面积大、品种更新快。郑州市为皖中高效城郊型观光葡萄产区。产区以高效城郊型观光葡萄园为主,产品主要供采摘和供应周边城市,栽培面积约占全省的37%,产量占全省的32%。  相似文献   

20.
正葡萄灰霉病,又叫葡萄灰腐病,俗称"烂花穗",是葡萄生产中常发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露地栽培葡萄在高温多湿的环境易发生病虫危害,葡萄成熟期遇雨易裂果而腐烂,成熟期集中出现生产性过剩无法与市场紧密对接,设施葡萄产业在南方由此快速发展,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大棚促成栽培和避雨栽培目前已是浙江省葡萄设施栽培的主要模式。但设施栽培是一个独特的栽培环境系统,由于通风受限,在南方春季易造成阴湿环境,为病害的发生流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