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桂西北玉米生态区春、秋季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该区域玉米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近年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早熟品种青青700、中熟品种桂单0810和晚熟品种华优168)为试验材料,春播设6个播期处理:2月20日(T1)、2月27日(T2)、3月6日(T3)、3月13日(T4)、3月20日(T5)和3月27日(T6);秋播设5个播期处理:7月28日(T7)、8月4日(T8)、8月11日(T9)、8月18日(T10)和8月25日(T11).分别调查玉米的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随播期推迟,春播玉米全生育期逐渐缩短,其缩短时间主要体现在播种至抽雄阶段,抽雄至成熟阶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短;秋播玉米全生育期逐渐延长,其延长时间主要体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平均延长天数占全生育期延长天数的59.6%.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在春播和秋播中随播期的推迟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播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春播对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出籽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早、中熟品种的百粒重和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下同),其最大值均出现在T2处理;对晚熟品种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3处理.秋播不同播期对早熟品种的穗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8~T9处理;对中熟品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均为T8处理;对晚熟品种穗长、百粒重、出籽率和产量影响极显著,最大值出现在T7~T8处理.[结论]春播玉米随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早、中熟品种产量受播期影响程度大于晚熟品种;秋播玉米随播期推迟生育期延长,中熟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较早、晚熟品种强.百粒重是影响春播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出籽率是影响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秋播产量的共同因子.桂西北春播玉米早、中熟品种的适宜播期在2月下旬—3月上旬,晚熟品种可略为延迟,但最迟不宜超过3月中旬;秋播玉米的适宜播期在7月下旬—8月初.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广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确定最佳播期并选择合适的品种基因型,为提高广西春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以玉米早熟品种青青700及晚熟品种华优168为试验材料,设8个不同播期(2月7日、2月14日、2月21日、2月28日、3月7日、3月14日、3月21日和3月28日)处理,观测收集玉米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记载玉米各生育时期,并测量玉米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2月低温少雨,玉米出苗较慢,平均需17.3 d;3月适温多雨,玉米出苗较快,平均需13.5 d.随播期延迟,玉米生育期缩短,播期每延迟7.0 d,生育期平均缩短3.9 d,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早熟品种青青700的籽粒产量随播期延迟先升后降,最高值出现在2月28日播期处理;晚熟品种华优168在3月21日前的不同播期籽粒产量变化不明显,但晚于3月21日播种其籽粒产量显著下降(P<0.05).播期对玉米株高、出籽率、百粒重、穗粒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气温、光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春玉米出苗与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随播期延迟,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升高,光照时数减少,导致玉米生育期缩短,且早熟品种产量受播期影响程度大于晚熟品种.广西春玉米最适宜播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晚熟品种适宜播期可延长至3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景道  李胜群  左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22-892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播期和移栽密度2个因素。其中,播期设5个水平(5月5、15、25日,6月4、14日),移栽密度设3个水平(22.20万、27.75万、33.30万穴/hm^2),共15个处理。[结果]播期越早全生育期越长,播期越迟全生育期越短;相同播期不同移栽密度生育期及全生育期天数基本一致。皖稻68的产量以播期5月15日,移栽密度27.75万、33.30万穴/hm^2时最高。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大。[结论]为皖稻68的在安徽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4年蒙城县气象局通过对已审定的"永优"(浚单)玉米系列品种进行分期播期试验,分析该系列品种在蒙城县的最适播期。结果表明,"永优"(浚单)玉米系列品种在第一播种期,也就是6月8日播种的产量较高,所有品种中又以浚单509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5个不同播种期(10月1日、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10月28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小麦株高呈下降趋势;晚播推迟小麦的出苗期和三叶期,总生育天数缩短;不同播期中,弱春性品种的生育时期均较半冬性品种提前。弱春性品种早播或晚播均影响群体产量形成,籽粒产量下降,适期播种(10月14日)最好;半冬性品种应适时早播,播量一致的前提下以10月1日播种籽粒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豫北地区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川优6203在荣县的适宜播期。[方法 ]釆用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对川优6203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该品种在荣县的适宜播期为2月25日至3月7日,一般单产超过8.7t/hm2。[结论 ]该适宜播期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浚单玉米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气候适应性。[方法]通过选取浚单系列4个品种,分不同播期播种,探讨播期和气象条件对该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品种的生育期随播种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 d播种,生育期平均缩短6.5 d,这可能与温度升高有关。由于播期推迟,穗长、穗粗、茎粗和产量下降。浚单509和浚单29较其他2个品种产量明显偏高;积温和日照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吐丝后尤其明显。[结论]黄淮海地区应在麦收后提早播种玉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冬小麦撒播种植播期与播量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播期、播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差异,播量对穗数的影响较大;播期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较大;播期与播量互作的影响不显著;冬小麦长6359撒播的产量在6 723~7 261 kg/hm~2,适宜播种期为9月28日—10月3日,播量为300.0~450.0 kg/hm~2。在品种、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中,品种间的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同期播种,中穗型品种产量为最高。[结论]在一定的播期、播量范围内,选择适宜的品种类型进行撒播,早播可适当降低播量,提高成穗率,增加产量;晚播适当增加播量,提高主茎成穗数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冀东地区玉米播期与禾蓟马发生量和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以生产常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在4月30日~7月19日每隔10d设定1个播期,研究了9个不同播期处理对禾蓟马发生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冀东地区玉米禾蓟马为害率较低且产量较高的适宜播种日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禾蓟马发生量呈增加一减少一增加的趋势,玉米产量呈减少一增加一减少的趋势,其中,4月30日播种的玉米未见到禾蓟马发生、产量最高,5月10日和6月29日播种的玉米虫害率较低、产量较高,但3个播期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建议冀东地区春播玉米选择4月30日~5月10日播种,夏播玉米选择6月29日前后播种,以降低禾蓟马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的群体光合速率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米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光合生产规律及特性。[方法]利用分期播种的方法,对山东品种玉米掖单22和新疆品种Sc704在新疆石河子的不同播期群体光合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CAP的高值持续期,4月10日播期与4月25日播期为52 d,5月25日播期为43 d左右;各播期的CAP高值持续期均在大口至乳熟后期。[结论]Yd22的表观光合速率始终大于Sc704,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2.
夏秋  赖雄  王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05-16807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玉米杂交种产量的影响,为其快速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密度为主处理(45000~67500株/hm2),施氮量为副处理(90~360kg/hm2),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川中丘陵区川单41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比常规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加大,最佳施氮量为270kg/hm2,产量可达到8024.36kg/hm2。密肥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在较高密度下,氮肥对产量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主要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结论]在西南地区加强玉米杂交种川单418种植密度和肥力组合调控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Leaf growth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growing environment critically affect leaf area,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and ultimately affects grain yield of maize(Zea mays L.).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leaf area dynamics, growth periods, and the environment on maize grain yield, a three-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two maize varieties, medium plant-size variety Zhengdan 958(ZD958) and large plant-size variety Zhongnongda 4(ZND4), and three to five sowing dates. The sowing dat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maize yield as a result of changes in leaf area, growth stage, and growing environment. Prior to the 12 th leaf stag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leaf area dynamics, environment, and yield were seldom detected. The expansion of leaf area from 12 th leaf stage to silking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owing degree days(GDD), solar radiation, and grain yield,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leaf area dynamics during this period. After silking, solar radiation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ducing leaf senescence than GDD, particularly in the 2 nd half of the grain filling stage. Accelerated leaf senescence in late growth period can increase maize yield. The environment affected leaf area dynamics and yield of the large plant-size variety(ZND4) more easily than the medium plant-size variety(ZD958) at the optimum plant density, reflecting the difference in varietal capacity to adapt to the growing environment.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optimizing the interaction among leaf area dynamics, growth periods, and environment is a sound strategy to increase maize yield. Favorable interactions are useful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owing date of a given varie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宁夏地区大豆的适宜播种时期。[方法]以17个大豆品种为试材,分7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大豆生育期、产量、产量结构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宁夏地区4月23日至6月23日播种大豆均可正常成熟,其中4月23日至5月13日播种大豆产量较高;随着播期延迟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呈递减趋势,生育天数缩短。[结论]宁夏春播大豆适宜播种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早熟品种适宜播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  相似文献   

15.
烤烟不同打顶时期·留叶数对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潘和平  杨天沛  王定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588-5589,5599
[目的]探明黔东南州黄平烟区不同长势烤烟最佳打顶时期和留叶数。[方法]研究不同打顶时期和留叶数与烟叶产质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打顶时期对烟叶的产质量影响最大。[结论]在黄平县生态条件下,初花打顶+留21叶效果最好,符合优质烟的田间长势长相,烟叶质量好,产量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随着打顶时期的延迟,烟叶产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经济效益减少。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区干旱条件下覆膜栽培对玉米的增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英  胡志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6+12051-12026,12051
[目的]探讨干旱气候下覆膜栽培对四川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种栽培方法对川单428、正红311和川单418 3种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覆膜栽培条件下生长,3种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等农艺性状均具较大优势;3种玉米覆膜栽培产量及千粒重均高于无覆膜栽培方法,且两者间差异性极显著。[结论]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技术生产的玉米农艺性状更好,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以郑单958、先玉335、庐玉9105、中玉303为材料,设置早播、晚播2个播期,通过2020、2021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下玉米籽粒产量、籽粒水分变化与其叶片和茎秆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早播的GY显著高于晚播,而GW早播低于晚播。随着播期的推迟LAI呈下降趋势,适时早播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过程,维持较高的LAI。早播显著增加玉米品种茎秆的RPS和BS,提高茎秆的强度,增加茎秆抗倒能力,晚播则玉米的倒伏风险增加。灌浆期玉米品种间的平均HGW呈逐渐升高趋势,而GW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GY和GW之间呈负相关未达显著水平,GY与LAS、GFR、BS呈显著正相关,LSR与GY呈负相关关系。GW与LAM、BS、GFR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SR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强壮的茎秆可提高玉米抗倒能力,增加玉米籽粒产量,但造成收获籽粒含水率较高。玉米品种要达到籽粒高产量与低水分协同共存必须具有籽粒灌浆快、灌浆期长及成熟时脱水快的特点,调整播期可使高GY和低GW有效协同,以适应籽粒机械收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期与收获期对水稻灌浆期、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系)的适宜播种时间,确保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方法】以6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12个组合为材料,采用4期播种(前后两期间隔6 d),利用二因素两向分组资料无重复观察值模型与最小显著差数测验法(LSD法)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对籽粒产量、灌浆期、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以及成熟后推迟收获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的恢复系糙米率有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糙米率有降低趋势;籽粒产量、灌浆期、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在不同播期间无显著差异。II优组合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宜香优组合1~3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第4期显著减少;不同播期对杂交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影响较大,推迟播种会降低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但对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不显著。第4期推迟收获会导致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恢复系和杂交稻在川南3月27日后推迟播种,产量有减产趋势,4月上中旬播种产量减少极显著;恢复系和杂交稻谷粒长宽比不受播期影响;杂交稻灌浆期、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受播期的影响比恢复系大;杂交稻成熟后不及时收获会导致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9.
杜月红 《农技服务》2010,27(2):193-193,200
为了探索播期对糯玉米产量、生育期及效益的影响,开展了糯玉米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播种,糯玉米的鲜食产量、生育期及效益均不同。以4月播种产量最高;2~3月及7月播种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