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豇豆荚螟是绿豇豆第一大害虫,常在花中产卵,在豆荚内孵化且蛀食豆荚,同时绿豇豆又有边开花边结荚边采收的特性,防治难度大。为此,2000~2001年间我们开展防治豇豆荚螟药剂和浓度筛选、覆盖防虫网防治豇豆荚螟试验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钻心虫也叫荚螟,是豇豆生长中的大敌,钻心虫蛀食豇豆的蕾、花和嫩荚,造成严重落蕾、落花和落荚.中后期,幼虫钻入豇豆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咬伤豆荚,使伤口黏湿发臭,豆荚畸形,降低食用性.  相似文献   

3.
钻心虫也叫荚螟,是豇豆生长中的大敌,钻心虫蛀食豇豆的蕾、花和嫩荚,造成严重落蕾、落花和落荚,中后期幼虫钻入豇豆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咬伤豆荚,使伤口发臭,豆荚畸形,降低食用性.  相似文献   

4.
豇豆是丽水市最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集中种植面积超过了1 000 hm2,且大量销往杭州、上海等地,在当地效益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称豆野螟,俗称豇豆钻心虫,是豇豆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每年因豇豆荚螟为害造成的豇豆荚受害率一般在10%~30%,严重的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了豇豆种植的经济效益.由于该虫防治难度较大,为了提高防效,少数菜农常采用多种中、高毒农药混用,而且用量大、用药次数多.致使豇豆中农药残留量经常超标,严重威胁着食用者的健康,也阻碍了豇豆生产的产业化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无公害农药抑太保防治豇豆荚螟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豇豆荚螟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从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角度阐述了豇豆荚螟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推广。  相似文献   

6.
三突花蛛和T纹豹蛛对豇豆荚螟幼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福莲  张帆  谢广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75-276,278
三突花蛛和T纹豹蛛对豇豆荚螟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三突花蛛的捕食上限(Namax)和a/′Th值均高于T纹豹蛛。这两种蜘蛛的寻找效应均随豇豆荚螟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T纹豹蛛下降幅度较大。随着猎物密度增加和寻找效应降低,二者的捕食量均有提高,而三突花蛛提高较多。三突花蛛的寻找效应仅在豇豆荚螟密度为4头/皿时低于T纹豹蛛,当其寻找效应高于T纹豹蛛时,其捕食量(捕食上限)高于同密度下T纹豹蛛的捕食量。用汪世泽等(1988)的模型来模拟,求出了二者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田间应用这两种蜘蛛控制豇豆荚螟时,益害比可分别设为15∶和11∶.3。  相似文献   

7.
豇豆荚螟在北京地区红小豆田为害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普查、定点调查和灯光诱集的方法明确了北京地区豇豆荚螟Marucavitrata发生特点及其在红小豆田的种群消长规律,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豇豆螟幼虫共有5个龄期,低龄幼虫喜食红小豆细嫩的花蕊,造成落花、落蕾.幼虫钻入豆荚时取食红小豆种子,有转荚为害习性.成虫对黑光灯和高压汞灯趋性不明显.北京地区豇豆荚螟发生为害开始于红小豆的始花期,集中在红小豆盛花期,豆花、豆荚上的幼虫数量在8月末达到高峰.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红小豆田中的豇豆荚螟幼虫数在防治指标(百花/荚虫数5~6头)以上时,稀释1000倍液的5%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红小豆田豇豆荚螟幼虫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剂高氯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而且持效期在20d以上,具有明显的保花护荚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盐胁迫对紫色荚豇豆品种盐紫豇2号和绿色荚豇豆品种P001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大,豇豆种子发芽势、胚根长、胚根重、胚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不断降低,2品种豇豆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豇豆种子相对盐害率和耐盐级别随着盐浓度增大而升高。P001的耐盐能力强于盐紫豇2号。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用几种市场上常用的高效低毒农药,进行了豇豆荚螟防治效果试验,在绿豆的生育期内分别在见花期和盛花期施用,通过对被害株、虫孔数、活虫数、小区最终产量的调查,筛选出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0.
段文艳  肖洒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76-76,22
本文通过对豇豆荚果生长发育动态的研究,发现豇豆早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的荚果长度在生长过程中存在快速生长和缓慢生长两个阶段.早熟品种的荚长快速生长阶段在开花至花后6d,中晚熟品种的荚长快速生长阶段在开花至花后8d,两类品种荚的直径生长速度较为一致,无明显的快速生长和缓慢生长的阶段变化.  相似文献   

11.
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叫豆野螟,俗称“豇豆钻心虫”,是长豇豆上最主要害虫。在我市一般长豇豆荚受率达10%-30%。严重时达60%以上,极大地影响长豇豆的外观和质量,从而影响长豇豆商品价格和经济效益,由于该虫防治难度较大,为了提高防效,不少菜农采用多种中高毒内吸性农药混剂,并进行连续多次喷药,致使和长豇豆中农药残留毒性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推进我市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和蔬菜产业化进程,我们于2000年选用无公害农药抑太保在豇豆上进行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12.
绿豇豆生长习性和高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整枝方式上宜采用抹芽、摘心;采用2.5%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防治豇豆荚螟,不但安全,而且防效较高。  相似文献   

13.
古笛 《农家科技》2007,(6):11-11
钻心虫又叫豆螟,是豇豆花荚期的大敌,每年发生4~5代。它蛀食豇豆的蕾、花和嫩荚,造成严重落蕾、落花和落荚。咬伤的豆荚,伤口虫粪黏湿发臭,豆荚畸形,商品品质和食用品质变劣。主要采用药剂防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区露地栽培豇豆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出适合天津地区春季露地栽培的绿荚和浅绿荚豇豆品种,分别以“丰豇青优”和“极先锋”为对照,对6个豇豆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通过调查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商品性、早期产量以及总产量等特性,从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绿荚豇豆品种“长丰”和浅绿荚豇豆品种“极早佳”的植物学综合性状好,早期产量高,丰产,品质优,这2个品种可在天津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豇豆豆荚野螟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荚野螟又叫豆野螟、豆角钻心虫,是豇豆开花结荚期的主要害虫。该虫蛀食豇豆的花蕾和嫩荚,造成早期落蕾、落花,中、后期钻入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影响产品商品价值。豆荚野螟在寿宁县呈加重为害趋势,尤其是菜农对其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不甚了解,抓不住防治适期,乱用农药,导  相似文献   

16.
豇豆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大,品种较多。它的嫩豆荚肉质肥厚脆嫩,是优质的新鲜蔬菜;豇豆豆芽、幼苗、嫩叶、嫩荚都可作青菜食用;鲜豆荚还可腌制泡菜、制罐头和干制贮藏。豇豆生长快,枝叶繁茂,成荚期的茎蔓含粗蛋白高达21.38%,营养丰富,也是很好的青饲料。  相似文献   

17.
豇豆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大.品种较多。它的嫩豆荚肉质肥厚脆嫩.是优质的新鲜蔬菜;豇豆豆芽、幼苗、嫩叶、嫩荚都可作青菜食用:鲜豆荚还可腌制泡菜、制罐头和干制贮藏。豇豆生长快.枝叶繁茂.成荚期的茎蔓含粗蛋白高达21.38%.营养丰富.也是很好的青饲料。  相似文献   

18.
豇豆产品最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在于防治蓟马尧豇豆荚螟等害虫所使用化学农药的残留。为探索适于海 南气候特点的豇豆安全高效生产模式、保障豇豆产品安全供给、利用防虫网覆盖平棚栽培豇豆、物理阻隔害虫、最大 限度减少农药使用量。设5尧2.5尧1.67 mm 防虫网覆盖栽培3 个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从防虫效果尧生物学性状尧商 品性状及产量等方面探讨豇豆生产中覆盖防虫网的功效。结果表明、豇豆覆盖防虫网栽培效果显著、其中以40 目防 虫网覆盖栽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介绍富硒豇豆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基地选择、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硒肥施用及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为富硒豇豆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广大农民生产富硒豇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该品种是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豇豆品种。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1.品质产量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可溶性糖含量1.23%,蛋白质含量1.89%,粗纤维含量1.2%。2012~2014年在武汉、黄石、襄阳等地试验、试种,一般667平方米产2000千克左右。2.特征特性属早熟豇豆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较强。武汉地区春播从播种到始收58天左右。茎较粗、浅绿色,叶片中等偏小,第一花序着生于主蔓第2~4节,以后每节都可开花,花浅紫色。荚浅绿色,荚条直,荚面较平滑、不鼓粒,荚长60厘米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