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文章结合植物诱导抗虫性的相关研究,分析了诱导抗虫性的概念及特征,论述了有关诱导抗性的生理生化、信号调控和蛋白组学的研究进展,并对诱导抗虫性在自然条件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在微观调控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植物的诱导抗虫性作为植物的一种重要防御策略,在探索生物适应与进化的发展规律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深入了解诱导抗性仍需要全面而广泛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中的化学信息联系,昆虫通过植物释放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来定位,植物在受到植食者危害后一方面产生生理和生物学的变化来抵御侵害,另一方面通过释放互益素吸引天敌来阻止植食者的继续危害。信息化学物质在三重营养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兴安落叶松诱导抗性对舞毒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诱导处理与落叶松诱导抗性及广食性昆虫舞毒蛾协同抗性之间的关系,以喷施茉莉酸甲酯、茉莉酮、舞毒蛾幼虫取食和松毛虫幼虫取食4种方法处理落叶松幼苗,检验舞毒蛾幼虫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其中肠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4种解毒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舞毒蛾幼虫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取食经舞毒蛾幼虫取食诱导的落叶松后,试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除此之外,取食其他3种处理诱导的落叶松后,幼虫中肠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幼虫羧酸酯酶活性也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取食茉莉酸甲酯和舞毒蛾幼虫取食处理的幼苗显著低于对照,而取食另外2种处理的幼苗显著高于对照。舞毒蛾幼虫取食诱导的植物抗性,可影响同一种群后续取食者的解毒机制,这是植物抗性和昆虫种内竞争的综合表现。茉莉酸甲酯作为一种外源植物激素,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且有效抑制后续取食者的解毒作用,其作用强度与作用时间与舞毒蛾幼虫取食处理极为相似。茉莉酸甲酯可作为有效的植物诱导剂,在害虫...  相似文献   

4.
综述一些学者对油松组成抗性以及不同环境因子对油松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分析了植物组成抗性的重要作用及其在环境因子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并对植物组成抗性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诱导抗性已成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新手段,其广谱性和对环境的安全性使它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植物诱导抗性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它的一般概念、诱导因子和机制以及近年来发现的与抗性有关的物质等。  相似文献   

6.
诱导抗病性作为一种主动的防卫反应,是在激发子的诱发下产生的,以此区别于植物固有抗病性.对植物诱导抗病性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归结于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以动物免疫体系的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为基础,系统阐述植物诱导抗病性的信号转导过程,即在激发子诱发产生胞间信号经跨膜信号转换,形成胞内第二信使,最后导致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完成整个信号的传导.  相似文献   

7.
茉莉酸甲酯(MeJA)是茉莉酸的一种衍生物,外源使用可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反应,包括化学和物理防御,提高植物的抗性。为了搞清其是否对蒙古扁桃产生诱导防御反应,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对蒙古扁桃木质素、晶细胞及水势的诱导作用及其时间效应。结果发现,茉莉酸甲酯处理使蒙古扁桃叶片木质素含量增加,中脉周围的晶细胞数量增多,水势下降;这些变化和茉莉酸甲酯的浓度及处理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腐皮镰孢菌对花椒抗根腐病诱导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皮镰孢菌培养液中存在一种耐热性的诱导因子,发酵培养7 d 后,其生成量最大;在对3 年生花椒的4 种诱导方法中,以根部注射和根茎部注射的诱导抗性效应较明显,其抗性诱导期、最大期、持续期分别为10 、20 、35 d ,在抗性表现的开始期和最大期,重复诱导可以明显增强诱导抗性,以重复诱导4 次效果最好,可使抗性诱导效应由38-1 % ~81 % 提高到60 % ~95-0 % ,在诱导抗性最大期进行4 次重复诱导,可使诱导抗性持续期延长到至少55 d;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诱导效应与诱导因子剂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对采后桃果实脂氧合酶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杨酸 (salicylicacid ,SA)是一种植物体内产生的简单酚类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已发现 ,外源施用SA可诱导某些植物开花和产热 ,诱导烟草和黄瓜等植物对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病害的抗性 ,Raskin( 1 992 )提出SA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 ,其作用和机制受到人们的关注。外源SA处理对园艺产品采后的作用研究还较少 ,仍有许多问题尚待探讨。本试验以 2个不同品种的桃果实为试材 ,研究了SA处理后果肉组织脂氧合酶活性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 ,并测定了果肉的硬度 ,为进一步探讨桃果实采后成熟衰老机制 ,改进现有贮藏方式提…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主要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益生菌,能维持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提升机体免疫水平,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植物抗性诱导及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作用。因其易于人工繁殖和对环境的高度友好性,在生物保鲜、动物养殖、农作物病虫防治和生物肥料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抗病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媛  梁军  张星耀 《林业科学》2008,44(2):143-149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某些特定基因调控的,在细胞生长发育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生物学过程,伴随着细胞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其中,植物过敏性反应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表现为植物在不亲和病原菌侵染下受侵细胞及邻近细胞的快速死亡,从而导致病原菌生长受抑制,HR过程对于植物抗病性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抗病过程中的PCD和HR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病理学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抗病过程中PCD及HR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植物HR特征、可能的信号传导因子、检测方法、产生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林木抗病中的PCD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会香  张星耀 《林业科学》2005,41(3):148-157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是除Bt之外又一个愈来愈研究较多的抗虫基因资源,其分布广泛,在豆科、茄科、禾本科、葫芦科及十字花科等植物中存在较多。植物蛋白酶抑制剂抗虫基因主要通过2种途径获得并在多种植物中进行转化,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刚刚起步。本文在总结我国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探讨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害虫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Tree defense against bark beetles (Curculionidae: Scolytinae) and their associated fungi generally comprises some combination of constitutive (primary) and induced (secondary) defenses. In pines, the primary constitutive defense against bark beetles consists of preformed resin stored in resin ducts. Induced defenses at the wound site (point of beetle entry) in pines may consist of an increase in resin flow and necrotic lesion formatio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both induced and constitutive defenses can vary by species and season. The inducible defense response in ponderosa pine is not well understood. Our study examined the inducible defense response in ponderosa pine using traumatic mechanical wounding, and wounding with and without fungal inoculations with two different bark beetle-associated fungi (Ophiostoma minus and Grosmannia clavigera). Resin flow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in response to any treatment. In addition, necrotic lesion formation on the bole after fungal inoculation was minimal. Stand thinning,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increase water availability, had no, or inconsistent, effects on inducible tree defens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onderosa pine bole defense against bark beetles and their associated fungi is primarily constitutive and not induced.  相似文献   

14.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多种抗病基因共同转入毛白杨中以提高其抗性,从而获得毛白杨抗病新品种是目前解决杨树真菌病害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二次遗传转化,将来源于球孢白僵菌几丁质酶基因Bbchit1转入过量表达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AR3转基因毛白杨中,实时定量PCR显示Bbchit1与LAR3均能有效表达,离体抗病试验显示Bbchit1+LAR3共表达转基因毛白杨细胞粗提液对杨树叶枯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将叶枯病菌接种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毛白杨叶片上培养30天,转基因植株的感病面积均低于非转基因植株且Bbchit1+LAR3共表达转基因株系抗病效果更明显。上述抗病试验结果表明:LAR3和Bbchit1在杨树中共表达可提高其对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植物诱导抗虫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植物诱导抗虫性的一般特征、诱导因子和机制等,并对植物诱导抗虫性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的论述,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经常暴露在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胁迫之下,这些胁迫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并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为了抵御不利的环境条件,植物已经进化出复杂而精细的网络来感知胁迫并激活防御系统。为此,植物激活许多信号转导通路,这些信号转导通路可以改变一些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植物形态、生理和生化的改变以适应逆境。DNA胞嘧啶甲基化是高等真核生物的主要表观遗传机制之一,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调节基因表达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表观遗传变异比遗传变异更为灵活。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植物都会发生表观遗传的改变。许多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参与植物的发育和应激反应。基于相关研究对DNA甲基化进行了综述,对植物逆境胁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When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vade living sapwood of woody plants, a series of defense responses occurs at the lesion margin. Putative active defense mechanisms include constitutive and induced inhibitory compounds, cell wall alterations, and occlusion of xylem elements. Active defen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apwood, while constitutive and induced micr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wood might also constrain pathogen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in which these factors could act synergistically and provide effective defense barri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