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混合感染中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冀南地区某养鸡场患呼吸道疾病的病鸡群采集5份样品(气管和眶下窦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到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两种病原体。通过病原的分离培养、细菌L型检验、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鉴定,证明分离的鸡毒支原体与国际标准株S6的血清型一致,副鸡嗜血杆菌的血清型为A型,动物试验表明,分离的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均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说明该病鸡群同时混合感染了鸡毒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2.
某鸡场鸡群表现关节、爪垫肿胀、行走困难等症状,经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检测,鸡毒支原体呈阴性,鸡滑液囊支原体呈阳性。在此基础上,对关节囊内容物进行了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分离菌落呈典型支原体菌落,能通过450nm滤膜,发酵葡萄糖,还原四氮唑,不利用精氨酸和尿素,菌落能吸附鸡红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被鸡滑液囊支原体阳性血清所抑制。分离物在抑菌剂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未见返祖L型细菌。用分离物对鸡做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故认为分离物为鸡滑液囊支原体。  相似文献   

3.
为检测消毒剂毒菌清对鸡毒支原体的杀灭效能,作者依据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特性,经试验证实,硫代硫酸钠作中和剂不影响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经棋盘法测定表明,0.25% 、0.5% 、1% 的毒菌法对鸡毒支原体作用2~10m in,均能有效杀灭。  相似文献   

4.
鸡毒支原体平板凝集诊断抗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ujseptium,MG)主要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养禽业相当棘手的疾病问题之一。目前常用的抗体水平监测方法有:利用鸡毒支原体能凝集鸡或火鸡红细胞的特性,发展了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但此方法不够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液体培养基中的鸡毒支原体收获后,重新调节其pH,使之恢复到培养前的状态,并继续培养鸡毒支原体。结果表明,这不但能提高单位培养基中的鸡毒支原体产量,而且收获的支原体还能保持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6.
鸡支原体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病死率不高,可使鸡生长发育不良,虽有许多药物可以治疗,但难以根除,容易复发。笔者就治疗鸡支原体病常用的几种药物,进行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7.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禽类主要病原菌之一,其感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CRD)和火鸡传染性窦炎。目前预防鸡毒支原体感染仍主要依靠抗菌药物,但长期广泛应用抗菌药物造成鸡毒支原体耐药性不断发展。有调查表明,鸡毒支原体临床株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造成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失效。由于支原体分离培养困难,国内外对动物源支原体耐药性研究十分有限,至今未见有鸡毒支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报道。本文以鸡毒支原体S6株为模式菌,研究红霉素和替米考星在体外诱导鸡毒支原体的耐药情况,并分析耐药菌株23S rRNA基因V域的耐药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8.
鸡毒支原体平板凝集抗原的中试生产及使用宁宜宝冀锡林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100081鸡毒支原体平板凝集抗原用于诊断鸡场中鸡毒支原体感染用。目前国内除SPF鸡场外,一般鸡场甚至于种鸡场尚未进行鸡毒支原体彻底消除的工作,因此抗原用量不是太大,而制造工艺又比较...  相似文献   

9.
鸡毒支原体弱毒培养液在2~10℃中活菌滴度的变化李嘉爱广东省生物药厂广州510630将培养结束后的鸡毒支原体弱毒培养液,立即存放于2~10℃普通冷库,保存不同时间作活菌滴度测定。结果表明,鸡毒支原体培养液于普通冷库中短期保存,其活菌数没有明显变化。1...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水溶性粉剂对鸡毒支原体分别进行体内外的抑菌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100mg/L时,能有效地防止由于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死亡;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50mg/L以上时,能明显地减轻以至部分消除鸡毒支原体强毒引起的气囊损伤;和感染不治疗对照组相比,该药物能提高鸡体增重;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治疗,能抑制感染鸡体内的鸡毒支原体,从而使部分鸡体内检测不到鸡毒支原体抗体。  相似文献   

11.
奥福欣对鸡毒支原体的抑菌和治疗试验宁宜宝,高和义(中国兽药监察所100081)利用奥福欣(氧氟沙星水溶液)对鸡毒支原体分别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鸡毒支原体病的治疗试验。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25ppm时,能较好地防止由于鸡毒支原体病引...  相似文献   

12.
对湖北省某鸡场110只蛋进行了鸡毒支原体(MG)、滑液支原体(MS)血清平板凝集试验(SPA)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鸡(眶下窦炎,呼吸困难,罗音等)均为MG-SPA阳性(54/54)同舍60只无症状鸡中有46只为MG-SPA阳性(76.6%)对4只病鸡及4只MG-SPA阴性健康鸡进行了支原体及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从3只病鸡中分离到鸡毒支原体,从2只病鸡分离到大肠杆菌O2血清型,证明为鸡毒支原体与大肠杆  相似文献   

13.
鸡毒支原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毒支原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郭建华*陈德威(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海淀100094自从1933年Nelson[1]首次观察到鸡毒支原体至今,人们对鸡毒支原体已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在此期间,鸡毒支原体的诊断方法也从原来的分离和鉴定,发...  相似文献   

14.
鸡毒支原体是导致禽多病因气囊炎的重要病原之一,经常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严重威胁养禽业的健康发展。此外,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是一大类由真菌、霉菌的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严重的风险。为了探究霉菌毒素与鸡毒支原体及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相关性,以浓度为1×1010CCU/mL鸡毒支原体S6标准菌株接种7日龄麻黄鸡,6天后接种1×107CFU/mL禽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O78株,并在试验期间饲喂含8 mg/kg呕吐毒素饲料。试验结果表明,雏鸡感染鸡毒支原体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后,不会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出现;在感染上述病原的基础上,饲喂呕吐毒素会导致鸡毒支原体的抗体水平显著下降,血液中鸡毒支原体的检出率明显升高。该研究评价了呕吐毒素的免疫抑制能力,且证实雏鸡多病因气囊炎的发生可能需其他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5.
禽类体内可分离出多种禽支原体,而对鸡最常见的致病性支原体是败血霉形体病(鸡毒支原体)、滑液囊支原体病和火鸡支原体病3种。鸡毒支原体病引起鸡和火鸡的呼吸困难,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罗音和呼吸困难。成年鸡呈隐性感染,在鸡群中长期存在,不易清除。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抗鸡毒支原体阳性血清包被酶标板作为捉抗体,以4株鸡毒支原体特异单克隆抗体作为第二抗体和酶标羊抗鼠IgG作为指示体建立了一种检测鸡蛋卵黄中鸡毒支原体的双夹心AC-ELISA。该法具有简便、灵敏、快速等优点,从采样到获得结果6小时内完成,检出率高于分离培养法,且重复性良好,该方法的建立鸡群毒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和净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支原体主要为鸡毒支原体(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由于MG和MS经常发生混合感染,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快速诊断MG,特别是致病性鸡毒支原体,本研究针对MG的pvp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灵敏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建立快速高效检测MG的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具有较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强且CV<3%,具有很好的符合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磷酸泰乐菌素在试管中对鸡毒支原体进行了抑菌试验和在鸡体内对人工诱发的鸡毒支原体病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 :当试管培养基中的药物浓度达到0.0016μg/ml时便能抑制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 ,当饲料中的药物浓度达到1g/kg 时 ,能完全阻止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死亡 ,明显降低气囊病变程度并增加体重 ,但对降低血清中鸡毒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检测鸡毒支原体,根据鸡毒支原体的保守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鸡毒支原体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分析鸡毒支原体培养过程中颜色单位改变法(color change unit, CCU)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标准曲线y=-3.646x+44.208,相关系数R2=0.998,最低检测限度为1 copy/μL;与其他菌株等均无交叉反应;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2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较普通PCR方法检出率更高。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与CCU显示鸡毒支原体在对数生长期时,两者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表明建立了鸡毒支原体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实现对鸡毒支原体的快速检测,为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防控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规模化蛋鸡场、林地散养鸡场、种山鸡场的健康产蛋鸡群共240份血清,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的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化蛋鸡场和林地散养蛋鸡场鸡毒支原体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7.8%和93.3%,两种饲养模式的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率都很高,两者无显著差别;3个种山鸡场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分别为100%、0、30%,说明种山鸡对鸡毒支原体的感染并不普遍;对规模化肉鸡场鸡群鸡毒支原体抗体跟踪结果表明,在65日龄时鸡毒支原体在鸡群中已经存在,65~90日龄期间鸡群普遍感染鸡毒支原体,肉鸡上市前感染抗体阳性率达到94%。结果表明,产蛋鸡群鸡毒支原体感染情况与饲养方式没有相关性,均呈现较高阳性率,种山鸡感染并不普遍,肉鸡群感染鸡毒支原体高峰期在65~90日龄之间,预防鸡毒支原体病的最佳日龄应在3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