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理状态下,家畜肠黏膜上皮有纤毛细胞和隐窝细胞,纤毛细胞可吸收肠内钠离子和氯离子,而隐窝细胞则将钠、氯离子分泌入肠道。在纤毛上皮上有钠泵,在钠泵作用下,钠在黏膜细胞内定向移动到基底膜下的空隙内,并与血液中的氢离子交换入血。在肠黏膜细胞内还有葡萄糖依赖载体系统及葡萄糖非依赖载体系统。通过隐窝细胞,将钠离子、氯离子排入肠腔内,同时进入肠腔的还有碳酸根离子。家畜在病理状态下引起腹泻的机制如下。  相似文献   

2.
1钠离子的吸收 钠占体液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肠内容物中95%-99%的钠均可被吸收。小肠各段都能吸收钠,但空肠对钠离子的吸收最快,回肠较慢,结肠更慢。钠协同转运系统,即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相协同的主动转运系统。钠、氯同时吸收,此机制可能是由于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存在着与钠、氯转运有关的两个独立的离子转运系统。为发动此过程,肠上皮细胞内的水和二氧化碳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生成碳酸,后者很快分解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细胞膜上的一个离子通道进行氢离子和钠离子交换,同时,另一个通道进行碳酸氢极离子和氯离子的交换。因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以相同的速度透出细胞,所以肠上皮细胞内的pH值保持不变,进入肠腔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又重新合成碳酸。进入细胞内的钠离子被钠泵酶主动转运至细胞间隙,氯离子则在细胞内蓄积并通过上皮细胞基底膜上的特殊通道排入细胞间隙。钠和氯的吸收速度取决于氯通道的通透性,通透性大,氯能很快离开上皮细胞,允许氯的继续吸收。此机制在回肠和结肠较为活跃。钠离子的单纯扩散,正常情况下肠腔内和血液内钠离子的浓度都是150毫摩尔/升,而肠上皮细胞内钠离子的浓度是15毫摩尔/升,钠离子可以顺电化学梯度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内。而细胞内的钠离子通过基底膜进入血液则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此过程由钠泵钠泵协助进行,并由三磷酸腺苷分解供能。  相似文献   

3.
应用H.E.染色对麋鹿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麋鹿小肠肠壁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肌层由内层环形肌和外层纵形肌构成。黏膜层向肠腔内形成环形皱襞,黏膜厚度从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降低。黏膜层由内向外分为黏膜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肠绒毛,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肠隐窝。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肠绒毛高而密集,分别比回肠高46.26%(P0.05)和40.95%(P0.05),而回肠的隐窝深度比十二指肠低32.89%(P0.05),比空肠低19.17%(P0.05)。从十二指肠到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为今后研究麋鹿消化道疾病的诊断、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peptide2,GLP-2)由小肠和大肠的内分泌细胞产生并分泌,GLP-2在循环中二酰肽肽酶IV的作用下氨基末段迅速裂解失去活性,并通过肾脏代谢掉。GLP-2具有促进肠黏膜生长发育、肠上皮隐窝细胞增殖,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和隐窝细胞的凋亡,引起小肠绒毛增高、肠重量增加的作用;GLP-2还具有调节肠道刷状缘酶活性,保持小肠粘膜上皮的完整性,促进小肠损伤后的修复等作用,因此,GLP-2在动物营养上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猪业科学》2017,34(2):28-28
<正>PIG PROGRESS肠黏膜作为肠腔与机体其他组织的过滤器,不仅可以调节营养物质和分子的通过,还可以防止细菌、毒素和抗原进入黏膜下组织或系统循环。有效的肠道屏障包含多种组分,例如黏液层及其相关的微生物、免疫效应分子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完整性。已有研究揭示了肠屏障的紊乱如何影响动物的性能和健康。肠黏膜由柱状上皮细胞(也称为上皮)以及下面的固有层和肌肉黏膜组成。存在两种通过上皮的途径,即跨细胞(通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极北鲵消化道(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织学结构,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结果表明:极北鲵的消化道各部分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黏膜上皮为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具杯状细胞,固有膜内具食道腺;胃部固有膜内具胃腺;小肠和大肠上皮内具杯状细胞,固有膜内未见肠腺。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地塞米松对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地塞米松对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利用地塞米松建立仔猪肠道损伤模型的可行性,以期为今后研究其他糖皮质类激素引起的肠道损伤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试验选用断奶1周的健康仔猪30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注射地塞米松1、2、3 ml,对照Ⅰ、Ⅱ、Ⅲ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2、3 mL;采用HE染色、PAS染色和ELISA检测法分别测定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杯状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6个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地塞米松能抑制仔猪肠绒毛生长,使隐窝深度变深,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降低,杯状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数目和sIgA含量均减少,且剂量越大以上变化越明显。综合上述结果,地塞米松会影响肠绒毛的发育和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破坏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且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斑马鱼肠道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斑马鱼肠道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分析。斑马鱼肠道可分为前、中、后3段,肠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测量肠道各段的绒毛高度、绒毛纵截面积、柱状上皮高度和肌层厚度,各指标从前肠到中肠和后肠呈逐渐降低趋势,前肠显著高于中肠和后肠(P<0.05),中肠和后肠间无显著差异(P>0.05)。黏膜层向肠腔内折叠形成肠绒毛(多呈分枝状、指状),分为黏膜上皮和固有层,柱状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复合体发达,上皮细胞间分布着杯状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广泛分布于肠上皮下部,而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后肠上皮基底膜附近。细胞水平结果表明:斑马鱼肠道执行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前肠,肠道黏膜免疫机能与免疫细胞位置的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6,(5):814-818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扁桃体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与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扁桃体的形态特征及免疫相关组织与细胞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牦牛共有6个扁桃体,其基本结构主要由上皮层和固有层构成。口咽部扁桃体上皮主要由复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上皮组织结构紧密;鼻咽部扁桃体上皮主要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在柱状细胞之间分布有大量的杯状细胞;二者上皮层细胞组成差异较大,厚度及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两者上皮下肥大细胞与淋巴小结的数量也差异极显著(P0.01)。电镜下,腭扁桃体与咽鼓管扁桃体上皮细胞间有大量的连接复合体,且咽鼓管扁桃体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大量排列整齐的微绒毛。肥大细胞的胞质内聚集有许多高电子密度的颗粒。浆细胞核的周围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胞质中有黏液颗粒。结果表明,牦牛扁桃体组织结构和其他家畜基本相似,但扁桃体分布位置有所不同,且牦牛扁桃体免疫相关组织与细胞分布较丰富,其中腭扁桃体隐窝中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显示牦牛扁桃体具有更发达的黏膜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2):77-81
为了检测日粮氮营养素水平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和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25日龄仔猪12头,分别饲喂17.09%(低蛋白质组)和20.05%(NRC标准)的粗蛋白水平日粮,饲养至第25天采样。结果显示:低蛋白组和标准日粮组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以及细胞连接蛋白(claudin-1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和绒毛中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低蛋白日粮组中回肠Ig A分泌细胞的面积和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数量与高蛋白日粮组一致。结果表明:在NRC标准日粮基础上适当降低粗蛋白水平,不影响断奶仔猪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黏膜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小肠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肌层最厚;空肠绒毛最高、隐窝最深;3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和肌层厚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牦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也逐渐减少,而浆细胞数量则由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递增,且差异极显著(P<0.01).电镜观察表明,牦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连接为紧密连接、缝隙连接和半桥连接,细胞游离面微绒毛丰富;上皮内淋巴细胞核大、胞质较少;杯状细胞呈典型高脚杯状,细胞顶端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而膨大;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沿核膜排列,胞质中有丰富的内质网;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电子密度极强的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成年牦牛小肠结构特点能大大地提高了对高寒草地牧草的消化和吸收效率;而小肠各段有规律的分布了丰富的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显示牦牛小肠黏膜具有很强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肠道葡萄糖转运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葡萄糖是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对机体代谢与内环境稳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葡萄糖的吸收主要通过位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两类葡萄糖转运载体家族来完成。Na+与SGLTs的结合促使载体与葡萄糖的结合,葡萄糖顺着Na+的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当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升高后,葡萄糖顺着浓度差通过肠黏膜上皮细胞基底膜GLUT2经易化扩散转运进入血液。本文综述了肠道不同葡萄糖转运载体家族的成员和分类,介绍了其结构特征、功能特性及其组织分布;并详细阐述了肠道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疫苗[rLa Sota-HA(GD)]的免疫机理,用rLa Sota-HA(GD)免疫2日龄SPF雏鸡,分别在接种后的1,3,5,10,15,18天取气管进行电镜、光镜观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IHC)方法检测病毒在气管内的分布。结果表明:接种rLa Sota-HA(GD)后第1天纤毛细胞有脱纤毛现象,杯状细胞破碎,黏液成分增多,黏膜下层的纤维裸露在表面上,并可看到纤毛细胞的纤毛上有球形粒子,杯状细胞、基细胞大量增生;接种后第18天纤毛细胞脱纤毛区域进一步增大。接种后第3天黏膜下层水肿,淋巴细胞、粒细胞、浆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形成空泡状,表层由数层不成熟的细胞组成;接种后第10天腺体腔闭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气管固有层细胞呈阳性反应,棕色颗粒出现在胞浆中。结果说明气管黏膜的损伤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和免疫机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讨犬的生殖生理学,试验以诱导发情后母犬生殖器官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诱导发情后母犬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形态学特点。结果表明:诱导发情后犬卵巢外观呈葡萄串状,镜下可见大量黄体、少量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诱导发情后母犬输卵管壁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主要是由纤毛上皮细胞、分泌细胞构成的单层柱状上皮,黏膜固有层可见由纤毛上皮和分泌细胞围绕形成的管状腺,PAS反应可见分泌细胞的游离面和管状腺内有少量的阳性物质;诱导发情后母犬子宫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黏膜固有层内可见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发达的管状腺,子宫黏膜上皮细胞内含有少量PAS阳性物质,表面覆盖一层PAS阳性物质,而腺腔内含大量PAS阳性物质。  相似文献   

15.
断奶仔猪又称保育猪,是指生后3~5周龄断奶到10周龄阶段的仔猪。 1 生理特点 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凝乳酶等活性下降。小肠出现严重的绒毛萎缩,隐窝变深,肠黏膜淋巴细胞增生和隐窝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加快。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力抑制增强,血液免疫球蛋白的数量降低,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低。  相似文献   

16.
家禽肠道黏膜的作用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刚才  郑素玲 《中国家禽》2007,29(11):47-49
家禽肠道黏膜由黏膜上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构成。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之间分布有许多杯状细胞,还有银亲合细胞,特别是十二指肠前段,这种细胞更多。固有膜由含有较多细胞成分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血管、神经和肠腺,有时还有弥散性淋巴组织,在局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微生态制剂乳猪壮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效果,试验采用不同剂量乳猪壮口腔灌服新生仔猪,观测其小肠绒毛形态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小肠绒毛形态结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比值]和黏膜免疫细胞数量(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乳猪壮呈剂量依赖性增长,其中以4 mL乳猪壮组各项指标增加最为明显,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硫酸庆大霉素组(P<0.05)。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6,(5)
为探讨由短链脂肪酸、腐植酸钠、谷氨酰胺、中草药添加剂(山楂、黄芪、金银花、甘草)组成的复合添加剂对仔猪肠道形态发育、黏膜免疫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和出生日期相近的20日龄杜长大仔猪360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市售仔猪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1.5%、3.0%复合添加剂和3.0%不含中草药(山楂、黄芪、金银花、甘草)的复合添加剂的饲粮。结果表明,饲粮添加1.5%~3.0%复合添加剂可使仔猪日增重、成活率、肠黏膜上皮淋巴细胞数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分别比对照组显著增加8.16%~11.95%、11.48%~14.91%、10.94%~28.45%、5.93%~9.88%、6.59%~12.31%,腹泻率极显著降低55.36%~72.32%,比添加3.0%不含中草药的复合添加剂组显著增加5.40%~9.09%、8.53%~11.87%、4.41%~18.25%、4.60%~8.28%、7.71%~12.32%,腹泻率极显著降低38.27%~61.73%。而且饲粮中添加3.0%复合添加剂时仔猪生长性能、肠黏膜上皮淋巴细胞数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增加幅度高于添加1.5%复合添加剂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添加3.0%不含中草药的复合添加剂试验组仔猪日增重、成活率、腹泻率、肠黏膜上皮淋巴细胞数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与对照组相比虽有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短链脂肪酸、腐植酸钠、谷氨酰胺与中草药添加剂进行配伍,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且具有协同作用,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黏膜免疫水平和肠道形态发育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雏鸡饮水中每天添加低(0.3g/kg)、中(0.5g/kg)、高(0.7g/kg)剂量的朱砂七多糖(Polygonum cillinerve polysaccharide,PCP),运用常规组织学制片技术和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了给药后7、14、21d鸡十二指肠的组织学特点,肠壁黏膜层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柱状上皮细胞间杯状细胞(goblet cells,GC)和肠壁结缔组织内肥大细胞(mast cells MC)的数量差异,研究了朱砂七多糖对雏鸡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CP可使雏鸡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增加、隐窝深度降低、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加大;并可增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以及肠壁肥大细胞的数量,表明PCP具有促进雏鸡十二指肠组织发育及增强肠道黏膜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棘胸蛙消化系统结构与食性功能的关系,采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宏观及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棘胸蛙口咽腔含有纤毛柱状上皮、丰富的单细胞腺体和多细胞舌黏膜腺、颌间腺体,还有味蕾结构。食道具复层纤毛上皮,无味蕾,食道腺极发达。胃上皮黏膜层中有大量胃小凹和杯状细胞,具黏膜肌;胃腺发达,胃腺细胞胞质含嗜酸性颗粒,分泌黏液类型在贲门、胃体、幽门中主要呈Ⅲ-Ⅳ-Ⅲ型变化。十二指肠绒毛细长密集,回肠、直肠逐渐缩短,在黏膜层的固有膜中无小肠腺分布,肠壁较薄,杯状细胞在肠道各段较丰富,呈高—低—高变化。直肠黏膜上皮中含有巨型杯状细胞,固有膜有管状直肠腺散布。泄殖腔为复层立方上皮,具有泄殖腔腺。肝实质中肝小叶界限不明显,肝血窦丰富,肝内有大量色素细胞成团分布。胰脏独立存在,外分泌部胰腺组织发达,胰岛分散在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