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城市污泥的土地利用对黑麦草理化指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盆钵试验研究了施用城市污泥对黑麦草理化指标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污泥的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黑麦草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呈现波动变化,在25~30 g.kg-1达到极大值;黑麦草中硝酸还原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呈现先急剧增加然后逐渐减少的趋势;SOD、MDA、粗纤维和硝酸盐含量呈现先随污泥含量增大降低,然后又升高的趋势。说明施加适量的污泥可促进黑麦草的生长,有利于黑麦草品质的提高,但施加过量的污泥既抑制黑麦草的生长也不利于品质的提高。对上述指标中污泥的最佳施用量范围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污泥的最佳施用量为20~35 g.kg-1。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丘北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株高、分枝数、茎叶重、根重和根冠比等农艺性状指标均随之增加。N 180 kg·hm-2处理时, 辣椒的株高和分杈数最高。(2)辣椒生物量和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N 240 kg·hm-2处理时,生物量达到最高,为3 679.6 kg·hm-2;N 180 kg·hm-2处理时,产量和产值达到最高,分别为3 718.8 kg·hm-2和20 553.4元·hm-2。(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辣椒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硝酸盐积累量升高。综合考虑丘北辣椒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丘北辣椒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水培圆叶无心菜幼苗,研究不同浓度Pb对圆叶无心菜生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加,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铅浓度为50 mg·L-1时,圆叶无心菜株高、根长以及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含量有所增加;铅浓度大于100 mg·L-1时,植株株高和根长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均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调查的方法,研究云南省丘北县天星乡和树皮乡土壤砷和磷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总砷含量平均值为36.76 mg·kg-1(12.81~94.08 mg·kg-1),42%的土壤样品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有效砷含量平均值为3.67 mg·kg-1(2.01~5.38 mg·kg-1)。天星乡土壤总砷和有效态砷含量都高于树皮乡。(2)土壤全磷含量平均值为0.46 g·kg-1(0.22~0.92 g·kg-1),速磷含量平均值为18.79 mg·kg-1(1.20~70.59 mg·kg-1)。(3)丘北辣椒主产区土壤总砷和有效砷均与全磷和速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中砷的含量随磷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施用城市排水污泥对竹柳扦插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平原沙地苗圃环境下,设置3、6、9 kg·m~(-2)共3个污泥施用量梯度,分别设为T1、T2、T3处理,以不施污泥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扦插苗的成活率,定期监测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在生长季末测定各器官全氮(N)、全磷(P)、全钾(K)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扦插35、50、65 d后,T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且与CK的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T1处理在整个测试期间始终处于最高水平;T1、T2、T3处理对NSC的积累均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施入污泥后,N、P、K在根的分配率和含量均高于CK,T1处理显著提高了茎及全株的K含量,各处理间的全株N、P含量均差别不大.综合考虑施入污泥后竹柳扦插苗各生理指标的响应情况以及本研究中的污泥施用量,认为3 kg·m~(-2)为较适宜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Cd对超累积植物续断菊生长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Cd浓度(0、5、10、20 mg·L-1)对续断菊生长形态(株高、叶面积、根长)、生理指标(叶绿素、丙二醛、膜透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续断菊的株高先增加后减小,根长先减小后增加,叶面积和生物量不断减小;低浓度的镉处理促进植物的生长,而20 mg·L-1 镉处理30 d时植株的株高、叶面积、根长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46%、42%和66%;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升高,续断菊叶片中叶绿素a、b、总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均下降, 20 mg·L-1 镉处理30 d时总叶绿素比对照降低了58%,丙二醛增加2.4倍,细胞膜透性增大2.3倍。

  相似文献   

7.

通过无土栽培试验,测定番茄各个时期叶片中Ca、Mg、Fe、Mn、Cu、Zn的含量,旨在发现番茄各时期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用不同基质配方栽培,除Mg以外,番茄叶片中其他元素的含量没有极显著性差异。番茄叶片中的Ca元素在整个生长期内呈先下降后迅速升高的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80 d,为18.410 1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4.789 8 mg·g-1; Mg元素含量在波动中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80 d,为30.515 1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12.637 8 mg·g-1;Fe呈上升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0.478 7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0.193 8 mg·g-1;Mn元素含量在波动中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65.942 9 μ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为40.928 6 μg·g-1;Cu元素含量先迅速下降,后迅速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300 d,为13.785 7 μ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5.3143 μg·g-1;Zn元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后期又升高的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20 d,为116.8 μ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26.357 μg·g-1。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供磷水平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生长初期生长特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筛选耐磷指标,为多花黑麦草耐磷机制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6个不同供磷水平(0、2.5、5.0、10.0、25.0、50.0 mg/kg)对多花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用株高、叶宽、叶绿素a含量等8个指标的耐磷系数和综合评价值(D)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磷水平的增加,株高、叶宽、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多花黑麦草最适生长的磷水平为10.0 mg/kg;与耐磷性最相关的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株高、叶绿素a含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施化肥和有机肥的条件下,不同浓度Cd胁迫对小白菜生理生化特性及生物累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的条件下,土壤中添加0~25 mg·kg-1的外源Cd时,小白菜生物量表现为Cd低浓度处理(≤5 mg·kg-1)时升高,高浓度处理(≥10 mg·kg-1)时降低的趋势;叶绿素含量也表现出低浓度(≤10 mg·kg-1) 处理升高,高浓度(≥25 mg·kg-1)处理降低的趋势;Vc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大逐渐下降;MDA含量及Cd在小白菜体内的累积量与Cd处理浓度正相关,且根部Cd的累积量高于地上部。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Cd对小白菜生物量、叶绿素、Vc、膜结构破坏等的毒害作用,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因为施有机肥条件下小白菜对镉的吸收率较低。关于有机肥对Cd胁迫的缓解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堆肥化过程中常伴有少量CH4等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密闭堆肥化装置,进行了不同碳氮比和通气条件下,堆肥过程中的气体释放规律、影响因子及其对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N=25、30堆肥处理的有机物降解率高于低碳氮比处理;全氮含量随着有机物的降解而浓缩,随着堆肥的进行而不断提高,到堆肥结束时,C/N=15、20、25和30处理的全氮含量分别为23.5、24、27.8 g·kg-1和28.4 g·kg-1;堆肥过程中,C/N=15、20、25和30的堆肥处理CH4累积排放为0.67、0.95、2.25 g·kg-1和1.80 g·kg-1,损失比例占初始碳物质的0.39%、0.5%、1.24%和0.92%,并且CH4气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前期,高温期越长,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高温期适当增大通气量,对于控制堆肥温度和减少温室气体生成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1%NaCl胁迫处理黑麦草,以未经NaCl胁迫的、在同样环境条件下生长的黑麦草为对照(蒸馏水处理),分析检测处理5d内黑麦草几种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aCl胁迫5d内黑麦草叶片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ro大量积累;叶绿素含量于胁迫后第2d极显著升高,3d后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CAT和POD活性于胁迫后第2d显著增加后呈下降趋势;细胞膜透性急剧增加。结论:黑麦草能够对盐渍环境做出必要的响应,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污泥堆肥对青菜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方式,设置污泥堆肥施用比例为0%、1%、5%、10%、15%、20%、40%、60%、80%和100%(重量比)共10个处理,研究污泥堆肥施用量对青菜生长状况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5%的污泥堆肥施用可将青菜发芽率由87.78%提高到93.33%,但当施用量大于10%时,发芽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污泥堆肥施用量在0%~15%范围内,青菜总生物量随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10%污泥堆肥处理青菜鲜重为58.11 g,略低于15%处理,但无显著差异,当污泥堆肥施用量大于20%时,青菜生物量呈下降趋势;污泥堆肥施用量为10%已满足青菜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其地上部N、P、K含量分别为52.68、5.89、26.86 g·kg-1;与空白处理相比,随污泥堆肥施用量增加,青菜地上部Cu、Cd、Zn、Cr和Pb含量呈增加的趋势,Cr的含量在堆肥施用量大于80%时,高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0.5 mg·kg-1,Cd的含量在堆肥施用量大于60%时,高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0.2 mg·kg-1,而Pb的含量在所有处理中均超标;确定最佳的污泥堆肥施用量为10%。为降低重金属在作物体中积累,在污泥堆肥农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污泥堆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子束辐照液态污泥并作为基肥施用于菜园土、黄泥土中,研究污泥不同施用水平下对青菜、黑麦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用量及土壤条件下,无论是辐照还是未辐照污泥都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其产量,且施用辐照污泥与未辐照污泥相比,农作物产量有增加趋势.田间和盆栽试验都显示,青菜的相对产量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污泥施用量达到80 t·hm-2后明显下降.黑麦草的相对产量高于青菜1倍左右,且在施用量达80 t·hm-2仍然上升.在施用量小于60 t·hm-2时,青菜的Cd、Zn、Cu和Pb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施用量达80 t·hm-2时,仅Cd的含量超标.青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在施用量高于40 t·hm-2时,超过国标.黄泥土上比菜园土上栽培的青菜相对产量约提高1倍.  相似文献   

14.
张玉勤 《现代农业科技》2010,(24):270-272,274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枸杞幼苗成活率、枝条和茎的日生长量,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果实外形指标和有效成分多糖和总糖含量,研究脱硫废弃物不同施用量对碱化土壤枸杞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脱硫废弃物不同程度提高了枸杞成活率和新生枝条数,且随脱硫废弃物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用脱硫废弃物对提高枸杞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效果显著,但过量施用脱硫废弃物反而加剧叶绿素的分解,导致光合速率下降;随着脱硫废弃物施用量的增加,果实多糖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说明过多的脱硫废弃物不利于果实多糖的积累;而果实总糖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脱硫废弃物施用量不与果实产量相关参数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生产中要合理施用脱硫废弃物,在兼顾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以施用量24 000 kg/hm2增产的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李海云  王厚熹  董秀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01-11501
[目的]探讨生物菌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试材,田间试验共设5个施肥处理,分别施用“德玺”牌生物菌肥0、150、300、450、600kg/hm^2,随机区组排列。选取生长一致的植株测定黄瓜单瓜重、单株产量以及黄瓜果实中的可溶性糖,硝酸盐,Vc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研究生物菌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黄瓜单瓜重及单株产量随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黄瓜果实可溶性糖、Vc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生物菌肥能增加黄瓜产量,提高果实可溶性糖、Vc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其施用量以不超过45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以"南海蜜"哈密瓜品种为试材,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摘顶节位对甜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摘顶节位的升高,甜瓜果形指数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单叶面积、可溶性糖含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均呈现增加趋势;而单果重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适宜摘顶节位有利于提高甜瓜产量和改善品质。综合考虑设施甜瓜果形指数、单叶面积、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及边缘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热带设施甜瓜适宜摘顶节位为26节。建议热带设施甜瓜生产大棚肩高设计高度为2 m。  相似文献   

17.
两种城市污泥的小白菜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太谷、农大两种污泥肥料在菜园土壤中的适宜施用量,通过单因素盆栽试验研究了太谷、农大2种不同城市污泥对小白菜产量、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污泥能增加小白菜产量,2种污泥的适宜施用范围不同,太谷污泥的适宜施用量为20 g·kg-1土,农大污泥的适宜施用量为120 g·kg-1土。施用污泥增加了小白菜氮、磷、钾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太谷污泥小白菜N、P、K含量的增幅依次为NKP,农大污泥小白菜N、P、K含量的增幅依次为PKN。随着太谷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Cu、Zn、As、Hg 4种重金属含量均呈增加趋势。随着农大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Cu、Zn含量呈增加趋势,As、Hg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小白菜重金属铜、锌、汞含量均是地上部低于地下部,而砷含量则为地上部高于地下部。在本试验的2种污泥不同施用量下,小白菜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蔬菜质量控制标准(GB 2762—2005)。  相似文献   

18.
铅胁迫对黑麦草Pb富集特性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铅胁迫对黑麦草富集特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以黑麦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不同含量(0,500,1 000,2 000,3 000mg/kg)铅胁迫下黑麦草对铅的吸收、富集规律及铅对黑麦草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土壤中铅含量为500~1 000mg/kg时,黑麦草地上部干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当土壤铅含量为2 000~3 000mg/kg时,黑麦草地上部干质量明显降低。随着土壤铅含量的增加,黑麦草根、茎、叶中的铅含量均明显增加,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黑麦草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及SOD、POD、CAT活性呈现明显的先升后降趋势。【结论】不同铅胁迫条件下,黑麦草对铅的富集特性和生理特征有明显变化,黑麦草适用于铅含量低于1 000mg/kg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19.
稀土矿尾砂保水能力差,干热化严重,常采用冷季草与暖季草混播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采用不同浓度梯度(0~30%)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稀土尾砂干旱,研究常见冷季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高羊茅(Festuca elat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抗旱性,以期为稀土尾砂冷季草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加剧,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降低趋势,分别在20%、15%胁迫下显著降低;幼苗期,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高羊茅;相关性分析表明,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隶属函数评价显示,多年生黑麦草较高羊茅对稀土尾砂干旱胁迫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在稀土矿尾砂区植被恢复中可优先选择冷季草多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20.
铅胁迫对茶树生长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铅浓度对茶叶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升高,夏茶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并有失绿现象,茶树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春茶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夏茶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铅浓度为100mg·kg-1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2.93mg·g-1;铅浓度为1500mg·kg-1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小值2.28mg·g-1;随铅浓度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两者与铅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春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P0.01)和0.880(P0.01),夏茶的相关系数为0.871(P0.05)和0.971(P0.01),且夏茶中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大于春茶。铅对春茶、夏茶中可溶性糖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1)和-0.912(P0.01)。在铅浓度为0~200mg·kg-1时,春茶可溶性糖有小幅度增加;在铅浓度为200mg·kg-1时,春茶、夏茶可溶性糖含量都同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