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9个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家系苗期6年生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苗高的家系遗传变异系数为16.6%,地径家系遗传变异系数为11.8%。综合评价苗高地径生长性状后,选择了4个优良家系:8-101,8-104,8-72和8-14。这4个优良家系的苗高遗传增益达17.4%,地径遗传增益达8.4%。苗高生长量最大的家系为8-72,比苗高生长量最小的家系8-36高90.0%,比全部家系苗高平均值高26.5%。各家系苗高与地径、新梢生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 2和0.9242,各性状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尾叶桉家系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尾叶桉三年的家系试验研究,发展尾叶桉不同家系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生长差异,来源于优良种源的家系其生长多数表现较好,把材积和胸径作为选择的主要性状,以接近大于性状总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标准进行家系选择,初步筛选出9210和9211两个家系为较优家系,选择率为8.0%;三年生幼林各家系年度生长量表现出极密切的相关,为家系早期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白桦杂交子代家系在辽东地区的生长表现,对21个2年生白桦杂交子代家系在辽宁丹东地区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和地径生长在家系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树高和地径生长均表现最好的家系为203、325、310和316。不同家系以及家系内生长性状的变异有较大差异,家系子代的生长受遗传因素的控制较高,树高生长表现最好的8个家系平均遗传增益为6.66%,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7个家系平均遗传增益为9.04%。以此为基础可以为白桦杂交子代的早期选择以及在辽东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对11年生湿加松子代测定林4个年份的家系生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15~0.29、0.29~0.53和0.18~0.33;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03~0.06、0.06~0.19和0.03~0.08。11年生通直度的家系及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33和0.07。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同一性状年度间极显著相关,说明早期选择有一定效果。根据年度间生长趋势及11年生材积,初选出12个优良家系及40个单株,与对照相比,家系预测增益为6.66%~8.97%、单株预测增益为14.20%~15.49%。  相似文献   

5.
对6年生樟子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在幼龄时期树高生长和生长率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树高表现优良的家系变异普遍较小,但树高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家系通常由变异较大的家系组成。樟子松子代高生长受较强遗传控制,遗传力为0.654,以10%入选率对6年生樟子松树高进行家系选择时,遗传增益可达21.87%;以20%入选率进行家系选择,遗传增益为17.40%。在幼龄阶段选择较多的家系可以避免漏掉生长潜力良好的家系,本次初选以20%入选率选择前20个家系。在复选时,除表现最好的几个家系外,60号,69号和64号家系也应当持续观察。  相似文献   

6.
邓恩桉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了邓恩桉全分布区10个种源300个家系种子,成功育苗216个家系建立了种源/家系试验林.试验林生长表现良好,并遭受1999年底的特大寒流袭击,为选择速生、耐寒的优良材料奠定了良好基础.分析表明:邓恩桉种源间的生长差异小于家系间和个体间的差异,家系间在生长量和抗寒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新南威尔士州种源总体优于昆士兰州种源;生长量与抗寒性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而在优良材料选择时应根据选择目的和推广应用地域实际决定生长量和抗寒性的选择权重;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排序列出的16个居前家系中,其生长量仅比平均数提高7%,但抗寒力提高了24%.  相似文献   

7.
以选育出的23个黎蒴优良家系最优单株的半同胞子代为材料,在韶关市曲江林场营建试验林并进行生长测定。2、3、4 a生时调查分析树高、胸径/地径和材积3个主要生长性状,结果表明:黎蒴二代优良家系间的高生长、径生长和单株材积存在差异显著(P<005),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间变异系数最高的是单株材积,其次是径生长,最小的是高生长。运用26%入选率,从中筛选出6个黎蒴二代优良家系。较对照而言,4 a生入选家系的树高提高1000%~2043%,胸径提高1061%~2732%,单株材积提高4124%~6804%,表明黎蒴二代优良家系在粤北具有较好的早期生长表现。相关性分析发现,黎蒴3个生长量性状在同年度或不同年度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这为黎蒴性状的间接选择和早期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短轮伐期日本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 15年生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 ,研究纸浆材轮伐期内不同年龄阶段生长性状的家系间遗传变异、早 -晚相关关系及主要遗传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确定早期选择年龄及早期选择因子。结果表明 :各年龄胸径、树高不仅在家系水平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变异 ,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着丰富的变异 ,具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家系和家系内个体选择是日本落叶松改良的主体 ;性状的方差分量、遗传力、变异系数在树木生长过程中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 ,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胸径、树高的早 -晚相关十分紧密 ,且这种相关关系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 ;对胸径和树高进行家系早期选择的最适年龄为 6年生 ,进行家系内个体选择年龄为 8年生 ,胸径作为早期选择指标较树高更能准确地表达成熟时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巨桉家系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立在广西南宁的巨桉家系试验林(46个家系)连续3年度的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巨桉家系间在树高、胸径以及单株材积等性状上有较显著或显著的生长差异;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这3个主要生长性状受中等程度遗传控制,家系生长较稳定;用逐步聚类法对46个巨桉家系进行了分类与选择,初步选择出9405、9409、9410等13个家系为优良家,占参试家系总数的28.26%.  相似文献   

10.
树木早期选择,能大大缩短选择周期,提高了选择效果,对树木遗传改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树木的早—晚期生长相关,种源试验的早—晚期生长相关,家系子代的早—晚期生长相关等等,目前广泛应用Snearman秩次相关分析。笔者拟用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嫁接苗各年高生长量的数据,进行秩次相关分析,并介绍其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广西黄冕林场杂交桉的生长及优良性进行评价,找到更多适合在该区域今后推广种植的优良杂种材料。【方法】对3.5、5.8和8.5 a共3个年度的42个人工杂种家系、9个母本自由授粉家系和1个无性系试验林进行生长调查,开展不同林龄的干形、幼林枝瘿姬小蜂的受害率等的调查,利用方差分析和多性状综合坐标得分法进行分析,获得综合表现优良的杂种子代及单株。【结果】不同林龄的树高在早期生长、胸径和单株蓄积在所有年度的杂种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8.5 a最优47号尾叶桉自由授粉家系的单株蓄积0.346 1m3为标准,6个人工杂种家系包括20、39、36、28、14和18号家系高于其值而表现出杂种优势,其值范围为0.346 3~0.479 8 m3;以对照无性系DH32-29的8.5 a单株蓄积0.288 0 m3为标准,则有20个家系高于对照,其值范围为0.291 8~0.479 8 m3。采用综合坐标法平均得分值±1个标准差(得分0.037 4和0.144 4)为指标筛选家系,则有7个、39个和6个家系分别归于适生型、中生型和淘汰型3类家系。按适生型家系7/51入选率,家系遗传增益值在1.69%~21.36%范围,单株遗传增益在1.37%~19.70%,按优于对照无性系得分值15/51入选率下,家系遗传增益值在1.13%~14.74%,单株遗传增益在0.91%~13.60%。【结论】按最优对照单株得分值0.085 8为标准,共有27个家系的48株优株入选,入选单株最多的3个家系均为尾巨杂交桉,表明尾巨桉适应桂北立地,在该区域推广时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源的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湖南、广西、浙江、广东、福建等5个省的36个马尾松半同胞优良家系自由授粉子代苗期生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马尾松家系苗的平均地径和苗高生长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平均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均以湖南、广东、广西3个种源的较好。不同家系之间在苗高、地径生长上也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高生长以GXGLN2号家系为最好,其次是HN29号、GD1号家系;地径生长以GD8号家系为最好,其次是HN7号、GXGLN2号家系。综合考虑高生长和地径生长,GXGLN2号家系表现最好。马尾松苗高与地径生长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 12个日本落叶松家系扦插苗造林后的高生长表现、遗传参数和稳定性参数。得出 :在经过一次选择后 ,优良家系 (超过日本落叶松丰产林标准 15 % )只占全部家系的 1/3 ,并且仍有少量的家系低于此标准 ,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环境 (年份 )互作的敏感性 ;连续测定期间 ,树高总生长量的广义遗传力变化不大 (74 5%~78.0 % ) ,说明高生长受中上等遗传效应的控制 ;但遗传变异系数和表型变异系数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显然再行选择需加大选择强度 ;然而 ,变异系数下降有利于为生产提供品质均一的无性系材料。稳定性分析表明 ,家系×年龄的互作是明显的 ,即高生长性状是对环境敏感的性状 ;多数家系能够利用模型进行回归预测 ;如欲在树木发育的幼龄期进行选择 ,当缺少多点试验数据时 ,只能通过连续测定 ,对稳定性好的家系作出可靠评价。文中还对稳定性方法在早期测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尾叶桉39个子代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历年观测数据在家系子代间差异均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生长性状间表型、遗传和环境相关紧密,分枝与各生长性状呈紧密的正相关.4.5年生时生长最好的No.33号家系子代的单株材积达0.048 17 m3,是最差子代No.36号的179.53%,是群体均值的127.40%.共有31个家系子代生长表现优于两个对照.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选出4个优良家系和6个生长慢、形质差的家系.  相似文献   

15.
以8年生闽楠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调查43个家系(含2个对照)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计算其遗传变异系数、家系遗传力、表型变异系数,对家系进行初选。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和冠幅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都大于7. 5%,总体上优树子代生长表现较好。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89. 04%、79. 20%和1. 19%,树高和胸径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冠幅受到较弱的遗传控制。树高、胸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3. 66%、12. 5%、0. 74%,树高和胸径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为选育优良家系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综合评价,选择了14个生长表现好的家系,平均树高6. 88 m,平均遗传增益14. 64%;平均胸径8. 88 cm,平均遗传增益为47. 83%。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江南油杉23个家系子代测定林幼龄林的生长遗传性表现进行分析,并对表现优良的家系进行早期选择。结果表明,2年生不同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30.3 cm、4.7 mm和20.9 cm,3年生不同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70.0 cm、15.2 mm和52.8 cm。不同家系的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说明家系的变异比较丰富。不同家系的各生长性状遗传增益在3%以上,说明江南油杉幼龄林的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同龄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极显著相关。通过综合分析,初步选出5个早期生长较好的家系,5个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为78.6 cm、17.9 mm和56.6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5.00%、6.60%和2.21%。  相似文献   

17.
以建水县5个铁橡栎种群的22个家系的子代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0.5年生和1.5年生苗木的苗高及地径2个性状的测定,估算其遗传参数,研究其遗传变异规律,采用苗木生长性状指标综合评定与标准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结果表明,(1)铁橡栎子代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在家系间,其差异主要是亲本的遗传基础差异所致。其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受极强的遗传控制,二者生长趋势高度一致,且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和稳定性。(2)铁橡栎种子质量的大小影响着其幼苗的生长,种子质量越大的苗木长势越旺盛。(3)苗木生长与母树的生长性状虽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但随着苗龄的增大,亲本的优良性状正逐渐得到体现。按综合选择的标准,最终评选出1号、7号、9号、17号、18号、20号、21号和23号8个优良家系,入选率为36.36%。其中尤以17号、9号和18号3个家系生长表现最为突出,其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达23.70%~33.62%和16.26%~18.24%。  相似文献   

18.
对桤木中龄林阶段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为筛选生长性状优良的桤木种源/家系,以及桤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7年生的桤木18个种源98个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在分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优良种源和家系的选择。结果显示,除胸径外,桤木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175~0.303和0.033~0.369。各性状的种源重复力、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75~0.836和0.828~0.867。运用综合指数选择,综合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性状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8个。优良种源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60%、7.23%、5.28%和14.87%,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9.31%、13.73%、18.24%和28.75%。桤木中龄林在种源/家系间选择潜力较大,选择增益较大,筛选出的优良的种源或家系为培育桤木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遗传改良及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极佳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0月对营造在福建省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的杉木第3代种子园家系子代幼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测定。通过分析其生长性状指标,筛选速生型优良杉木家系。结果表明:5年生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性状指标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和中等的变异程度。以材积生长性状为依据,采用比较选择法优选出8个幼龄期生长表现良好的杉木家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值比对照分别提高19. 01%、22. 36%和75. 57%。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杉木新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长江下游江苏南部沿江宁镇低丘地区研究表明 ,杉木建筑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紧密相关。木材基本密度在种源、家系、杂交组合子代间有明显的遗传差异 ,而与生长 (材积生长 )无明显的负遗传制约关系。因此 ,可按“生长、材性两个阶段独立选择法”进行生长与材性联合改良。经试验研究 ,选出了亚林 1、亚林 2、林朵 8、林朵 7、林朵 2 5、湘 2等 6个优质高产杉木优良家系 ,它们在 8a时材积比对照 (广西融水种源 )高出 11 4 %~39 8% ,木材基本密度提高了 1 2 9%~ 8 76 % ;选出林朵 19、湘 2等两个生长与对照相近 ,但材质优良的家系 ,木材基本密度比对照高 7 33%~ 10 97%。选出的这些优质高产杉木优良家系可按短轮伐期用材林栽培模式和短轮伐期材、苗 (观赏苗木 )复合栽培模式推广应用 ,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