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离子束辐照甜高粱种子后对其发芽势、存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作用等的影响,探讨重离子束辐照甜高粱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产生的能量为100MeV/u的12C6+离子束对2个甜高粱品系干种子进行剂量为0、40、80、120、160和200Gy辐照,研究种子发芽势、存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重离子束辐照处理对甜高粱发芽势和存活率的影响变化不一致,发芽率呈现肩型下降趋势,但其对应的幼苗存活曲线总体上呈"类马鞍型"。SOD、POD、CAT及ASA-POD等的酶活性变化趋势也不相同,MDA含量随辐照剂量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高剂量的重离子束辐照对甜高粱幼苗的膜损伤加重。[结论]重离子束辐照处理降低了甜高粱的发芽势和存活率,对甜高粱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进行重离子束辐照选育和改良甜高粱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智全  谷卫彬  李文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54-12456,12604
[目的]研究重离子束辐照甜高粱种子后对其发芽势、存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作用等的影响,探讨重离子束辐照甜高粱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产生的能量为100 MeV/u的12C6+离子束对2个甜高粱品系干种子进行剂量为0、40、80、120、160和200 Gy辐照,研究种子发芽势、存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重离子束辐照处理对甜高粱发芽势和存活率的影响变化不一致,发芽率呈现肩型下降趋势,但其对应的幼苗存活曲线总体上呈"类马鞍型"。SOD、POD、CAT及ASA-POD等的酶活性变化趋势也不相同,MDA含量随辐照剂量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高剂量的重离子束辐照对甜高粱幼苗的膜损伤加重。[结论]重离子束辐照处理降低了甜高粱的发芽势和存活率,对甜高粱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进行重离子束辐照选育和改良甜高粱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60Co-r射线对3个小豆品种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其剂量分别为0(CK)、100、200、300、400、500、700Gy,研究了不同辐射剂量处理M1、M2代5个农艺性状的诱变参数.结果表明:(1)M1代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受抑制,其平均数与辐照剂量呈负相关,且M1的变异是多方向的,对剂量的敏感程度也因品种、性状而异;辐照处理致变力(h12)京农2号在400~500Gy剂量处理下综合5个性状为最大,而冀红四号在200Gy剂量处理下综合5个性状为最大.(2)M2代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的平均数在400Gy处理时均比对照显著增高,从变异系数的大小来看,M2变异范围较大的剂量株高为400~500Gy、单株美数为300~400Gy、荚长为400~700Gy和单荚粒数为300Gy左右.(3)诱导变异遗传力(h22)反映了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遗传变异方差占总方差的比率,单株荚数在辐射剂量为300~400Gy、株高在400Gy时的h22、GS、RGS较大.  相似文献   

4.
重离子辐照阿维菌素产生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不同剂量12C+6重离子束对出发菌株ZJAV-A1进行辐照选育,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有效组分B1a的含量.结果表明:当重离子束12C+6离子的辐照剂量为50Gy时,B1a含量的延变率最高,为34.2%;诱变后的菌落共培养出4种菌型,即草帽型、馒头型、光秃型和皱缩型,其中,草帽型高产菌株ZJAV-Y203的发酵液中B1a组分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1.43%.说明利用12C+6重离子束辐照处理阿维菌素产生菌,可以得到高产B1a组分的诱变菌株,其诱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彭琳  季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99-6402
[目的] 探索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的生物学效应,为大豆诱变育种提供依据。[方法]14份大豆品种或高代稳定品系干种子按4×10^16、6×10^16和8×10^16N^+/cm^2 3个剂量和能量30 Kev氮离子束注入,35份大豆品种或高代稳定品系干种子按100、150和200 Gy 3个剂量和剂量率1.6 Gy/Min钴60伽玛辐射,以未处理作对照,考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采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大豆籽粒品质。[结果]8×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和150 Gy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农艺性状的突变效果明显。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诱变蛋白质含量增加的材料占总材料份数的57.1%-78.6%,但6×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的蛋白质突变频率大于其余两个剂量,而钴60伽玛辐射剂量间差异不大;诱变脂肪含量增加的材料占总材料份数的34.3%-40.0%,且8×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和200 Gy钴60伽玛辐射的脂肪突变频率分别大于其余两个剂量。[结论]选择适宜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可以改善大豆农艺性状,增加产量,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因而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是两种行之有效的大豆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钴60辐照对马铃薯的诱变效应。[方法]利用钴60提供的γ射线离子束,对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块茎分别进行5、10、20、30、50、70Gy剂量辐照诱变育种试验,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重离子辐照对马铃薯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剂量重离子辐照后马铃薯出苗率、成苗率、植株长势、产量和商品性表现不一,10Gy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起到正效应,高剂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起到负效应。辐照后M1代植物学性状变异较大,产生了许多有益的突变性状;M2、M3代部分性状趋于稳定遗传。[结论]钴60辐照育种有利于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是马铃薯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核辐射技术在桂花诱变育种上的应用,以~(60)Co-γ射线辐照‘潢川金桂’与‘籽银桂’种子,测定不同剂量对2个桂花品种M_1代的影响,确定桂花种子的适宜诱变剂量,为开展桂花诱变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幼苗出苗率、苗高、地径、干质量显著下降;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减少;SOD活性及POD活性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0Gy时达到峰值。~(60)Co-γ射线对‘籽银桂’的影响程度大于‘潢川金桂’,表明‘籽银桂’的辐射敏感性大。通过对桂花种子出苗率的回归分析知:低剂量率~(60)Co-γ射线辐照‘潢川金桂’的半致死剂量和临界致死剂量分别为135.94Gy和170.12Gy,‘籽银桂’半致死剂量与临界致死剂量分别为86.27Gy和114.68Gy。综合上述各指标,低剂量率条件下(2Gy/min)‘潢川金桂’的种子以135~155Gy的诱变剂量较适宜,而‘籽银桂’以80~100Gy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王洁  谢树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55-2556
[目的]研究碳离子辐照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致死率,确定其对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四尾栅藻为材料,用80 MeV/u碳离子束进行辐照,辐照剂量10~150 Gy,辐照后进行培养,统计长出的藻落数,计算辐照致死率。[结果]随着碳离子对四尾栅藻辐照剂量的增加,其致死率呈上升趋势,在辐照剂量为60 Gy时致死率达到85%左右。[结论]碳离子束进行辐照可对四尾栅藻产生致死作用,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照对苦瓜种子的影响,选出优良的变异单株。[方法]利用重离子加速器采用辐照能量为100 MeV/u的碳离子对1 500粒纯系苦瓜种子进行贯穿性辐照,种子分5份,分别是100、200、300、400和500粒,辐照剂量分别为100、200、300、400和500 Gy,剂量率30 Gy/min,辐照时间5.6 h。将辐照过的苦瓜种子进行田间比较试验,按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规定的《广东省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进行。[结果]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苦瓜的出苗率和成苗率明显下降,对形态特征、产量及田间抗性也有很大影响。[结论]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照对苦瓜种子有明显的损伤效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对苦瓜种子造成的损伤越大。  相似文献   

10.
重离子辐照诱变黑曲霉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黑曲霉(=AS3.316)产纤维素酶的活力,用20、40、60、80、100、120、140Gy剂量的重离子束对其进行辐照诱变,并通过初筛、复筛筛选出了纤维素酶活力提高的菌株.结果表明:通过重离子束辐照共筛选出了5株突变体T2-1、T3-1、T5-1、T6-3、T6-4,其中突变体T6-4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滤纸酶、纤维素内切酶、纤维素外切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为:61.3、116.2、29.9、35.9U/mL,与初始菌株相比纤维素酶活力分别提高了3.0、3.78、2.76和2.52倍;其余突变体纤维素酶活力大小依次为T6-3>T5-1>T3-1>T2-1;120Gy辐照条件下,诱变效果最为显著;经9代传代稳定性试验,5株突变体在传代过程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总体表现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Co60-γ射线辐照对工业大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拓一种快速、简捷的方法进行种质资源改良、创新,本试验采用物理诱变Co60-γ射线辐照进行工业大麻种质资源创新。用γ射线0Gy、50Gy、100Gy、150Gy、200Gy辐照6个不同品种工业大麻的干种子,对辐照后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大麻种子的筛选剂量在100Gy-200Gy之间,大部分品种在150Gy-200Gy之间。本研究确定适宜的筛选剂量范围,为创新种质资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60)Co-γ射线辐照剂量(50~1 000 Gy)对黄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60)Co-γ射线对黄瓜种子的辐射效应明显。当辐照剂量为50 Gy时,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高于未辐照处理,说明辐射促进了黄瓜种子的萌发;黄瓜种子24 h电导率和相对电导率低于对照,子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幼苗根系生长加快,侧根发生多,株高最高,促进了幼苗生长;幼苗各部位的鲜质量、干质量和干质量/鲜质量值增加,说明辐射能提高幼苗素质。当辐照剂量为100~1 000 Gy时,种子发芽率等4项发芽指标、幼苗生长量、子叶叶绿素含量、幼苗各部位鲜质量和干质量则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而种子细胞膜透性、幼苗各部位干质量/鲜质量比值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加大,辐射抑制了黄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黄瓜种子辐射诱变的半致死剂量为795 Gy。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的变异频率,筛选新的变异类型,改良品种使其更加适应生产需要,对该品种的萌芽微型薯进行了6个60Co-γ辐照剂量处理[0(CK)、10、20、40、60、80 Gy],研究辐射当代(VM1)表型变异的效应。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处理能明显延缓薯块的出苗期,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延缓效应逐渐增强;植株畸变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80 Gy处理的植株畸变率达到100%;株高、单株叶片数及茎粗与辐照剂量仅在幼苗期存在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在20~80 Gy辐照剂量范围与辐照剂量呈显著负相关,而10 Gy处理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CK和其他处理。认为:60Co-γ辐射对费乌瑞它微型薯VM1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并导致植株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变,剂量越高畸变率越高、畸变类型越多;费乌瑞它的辐照剂量在20~40Gy范围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9个鲜食蚕豆品种大棚栽种适应性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慈溪大白蚕、苏蚕2号、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海门大青皮、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通鲜6号8个鲜食蚕豆品种以及自主培育的长荚型蚕豆品系为试材,研究比较了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鲜食产量。结果表明:长荚型蚕豆鲜荚产量、鲜粒产量最高,日本大白皮次之,上虞田鸡青综合性状最差。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γ射线诱变及后代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铁皮石斛原球茎γ射线辐照的合适剂量,以铁皮石斛品种仙斛1号为材料,对它的原球茎进行了137Cs-γ射线的辐照研究,并对其后代变异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0 Gy·min-1辐照剂量率下,3个月后,50,70,90,110和120 Gy辐照剂量的原球茎存活率分别为100%,89.6%,35.2%,13.1%和0,曲线拟合半致死剂量为86.4 Gy;经6个多月的培养后,以没有辐照的材料作为对照,分子标记SSR和ISSR分析表明,70,90和110 Gy辐照后差异条带比率分别为1.01%,1.52%和2.53%;组培10个月后测定幼苗茎中的石斛多糖含量,辐照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认为,1.0 Gy·min-1的剂量率下,半致死剂量86.4 Gy附近的剂量可用于铁皮石斛原球茎的辐照诱变处理。  相似文献   

16.
^60Co-γ射线辐照生姜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用25cy和3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莱芜大姜和金昌大姜的萌动根茎与幼芽根茎,并系统分析了其VM1、VM2和VM3代材料的田间表现。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VM1和VM2代的抑制效应明显,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两品种的萌动根茎对辐照处理更敏感,诱变效应更强。莱芜大姜幼芽根茎的临界剂量为25Gy,是对莱芜大姜幼芽根茎进行辐照诱变处理的适宜剂量。金昌大姜的临界剂量低于25Gy。筛选出了2个增产20%以上的高产突变株系GDC2531和PZC3026。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5、10、15、20、25 Gy电子束剂量辐照百合品种Starfighter和Tiber的鳞茎,发现该剂量梯度明显抑制百合当代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但不影响新鳞茎定植后第2代正常营养生长和开花,而且在C 15 Gy 第2代中发现花朵颜色变深、花瓣斑点长突起变短的变异株。以百合幼嫩叶片作为材料,应用RAPD技术分析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的扩增结果。11个试验组中,有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清晰谱带282条,其中,32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率为11.35%。RAPD结果显示,电子束辐照百合鳞茎能够引起百合DNA变异,并且辐照剂量与诱变频率呈正相关关系,此外诱变频率还与试验品种、辐照部位及所处的生长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60Coγ射线辐照选育阿维链霉菌,筛选B1a产量提高的突变菌株。[方法]用60Coγ射线作为诱变源,在辐照剂量200~1 600 Gy、剂量率10 Gy/min的条件下对一株未经任何诱变的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菌株Av2进行了诱变改良;对该菌株的致死率、突变率、菌落形态变化与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中初筛采用抑菌圈法,复筛采用摇瓶培养发酵,阿维菌素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在800 Gy辐射剂量下得到了Av2-m212、Av2-m245和Av2-m286 3株高效突变菌,其Bla产量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6%、41%和46%,均属于皱缩型菌株。高于30%的正突变菌均在800 Gy辐射剂量下产生,该剂量点是致死率和正突变率趋于平稳的交叉点。辐照后皱缩型和火山型突变菌有正突变菌,其他形态菌株均为负突变。[结论]60Coγ射线在阿维菌素产生菌的诱变筛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菜用蚕豆产量和外观品质,对大粒菜用蚕豆进行摘心、疏枝、疏花和打顶等疏剪技术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大粒菜用蚕豆苗期摘心会减产6.56%,"疏枝 打顶"则可提高产量、改善青荚外观品质,产量比对照增10.66%,结合"摘心 疏枝 疏花 打顶"综合措施的应用,增产增收效果更显著,青荚产量提高33.67%,青荚成熟期集中,2粒以上荚(含2粒)比例增加,出口成品率增加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诱变剂量对棉花遗传变异的影响.[方法]利用100~300Gy的60Co-γ射线对5个陆地棉材料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对其M3、M4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5个品种(系)在200Gy诱变剂量达到半致死剂量,200~300Gy是陆地棉理想的诱变剂量.M4群体的单铃重、单株铃数、株高和果枝数平均变异系数均超过10;以上,250Gy剂量诱变的辐射诱变后代M4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存在明显差异.[结论]200~300Gy辐射剂量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诱变效果存在差异,揭示了辐射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