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实现化肥零增长的有效途径,在重庆一涛蔬菜种植场(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万胜村江家坝村民小组)探讨有机肥推广的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甘蓝施有机测土配方肥能增产75 kg/667 m2,增收765元/667 m2,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p H值增加0.1;降低土壤容重,容重平均降低0.03 g/cm3;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平均增加0.6 g/kg;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667 m2减施化肥41.5kg,减少化肥用量51.9%。由此可见,有机测土配方肥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是实现化肥零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折黄瓜各生育期生长特性与养分需求特点,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制定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根据不同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黄瓜施肥用量:重基肥轻追肥的施肥原则,提出了黄瓜施肥要深施和全层施用;当作物中后期出现缺肥或早衰脱肥时采取叶面追肥促进黄瓜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实际应用效果,2011年在重庆市江津区平坝区、深丘区、南部山区的土壤上进行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同田对比试验5个,结果表明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12.3%,对于江津区南部山区和深丘区的玉米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达26.0%,对平坝区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仅增产6%;缺磷对玉米产量影响大于缺氮、钾,缺磷最高减产30.3%,增施单位肥料的增产效果磷肥>氮肥>钾肥。  相似文献   

4.
根据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的安排,狮山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就云南武定生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生命源"牌配方肥进行田间肥效试验,以评价肥料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作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配方肥的依据。据试验,在玉米上施用25%"生命源"牌配方肥处理产量达599 kg/667 m2,较对照(不施肥)产量增加249kg/667 m2,增71%。较施等量现混肥产量增加24 kg/667 m2,增4.1%。较常规施肥产量增加127 kg/667 m2,增26.95%,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5.
总结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对玉米、油菜产量的影响,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白驹镇选择当地主推品种为供试玉米、油菜品种,设置测土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对比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产量、肥料效益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作用。结果:油菜籽平均单产173.4 kg/667 m2(比上年提高20.1 kg),比农民常规施肥每667 m2增产18.1kg,增产率11%左右。玉米籽平均单产673.6 kg/667 m2,比农民常规施肥每667 m2增产86.7 kg,增产率11%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对油菜、玉米单产提高、总产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5年,对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的施肥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偏施化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微肥用量很少,造成土壤缺素;配方施肥使用少"等问题。大量偏施化肥,已造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提出合理施肥,需要解决好作物营养特性、土壤性质、气候条件、肥料性质、农业技术措施的关系,实行测土施肥、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等各种施肥方法和措施;大力提高配方施肥比例,大力发展太阳能、沼气、风力发电、水电站等清洁能源,保持土壤中水、热、气、肥的正常合理循环,实现农业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相似文献   

8.
通过土槽模拟径流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施肥、常规施肥(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减肥)、秸秆还田施肥和有机肥与化肥混施(资源再利用)对东北地区黑土玉米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沙所携带的养分是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负荷。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间,常规施肥径流氮磷流失负荷为2.0kg/hm2和0.2kg/hm2;测土配方为1.7kg/hm2和0.18kg/hm2;秸秆还田为1.5kg/hm2和0.17kg/hm2;有机肥为1.7kg/hm2和0.23kg/hm2。常规施肥肥料氮、磷流失率为3.02%和0.58%。减肥和资源再利用对黑土玉米地养分流失具有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大棚黄瓜根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施肥方式下温室黄瓜地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和主要功能群组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研究了温室中不同施肥方式对黄瓜根区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土壤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探讨了微生物发酵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发酵肥>发酵肥+50%化肥>常规施肥>普通有机肥>CK;土壤微生物综合指标Shannon-Wiener指数以生物发酵肥最高;氨化细菌、固氮菌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以生物发酵肥最高,硝化细菌数量以发酵肥+50%化肥处理最高;生物发酵肥和发酵肥+50%化肥两处理的MBC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施用微生物发酵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并有助于提高土壤综合肥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方畅宇  屠乃美  张清壮  易镇邪 《土壤》2018,50(3):462-468
为了综合评价中国南方稻田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找到最佳施肥模式,本试验在浏阳市北盛镇、荷花镇和达浒镇3个不同基础地力水稻田块从2013年起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常规施肥、60%化肥+40%有机肥(秸秆+紫云英)和单纯施用化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3年定位试验表明:不同施肥模式相比无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生物产量,以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最为显著,且生物产量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使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相比不施肥、纯化肥、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38.3%~62.4%、1.7%~9.6%、8.4%~12.0%。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表现出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规律,且速效养分含量逐年递增,而纯化肥处理速效养分逐年递减。从当季作物产量而言,低肥区应加大化肥在有机无机配施中的比例,但从长远培肥地力方面,应适当加大有机肥在配施中所占比例,对于中高肥区则可逐步增加有机肥施用比例。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而施肥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效果,60%化肥+40%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培肥地力效果最为显著,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对棕壤有机碳及各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通过棕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密度组分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过27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土壤有机碳含量有了明显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高量有机肥区(12.30gkg-1)>低量有机肥区(11.41gkg-1)>化肥区(9.95gkg-1)>1979年(试验前9.03gkg-1)>对照处理(8.23gkg-1),尤其以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有机碳水平最高,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碳水平要高于其它单施化肥处理;长期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轻组部分含量和轻组有机碳含量,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单施化肥处理,特别是氮磷钾配合施用,轻组部分数量和轻组有机碳含量高于无肥处理和试验前土壤。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轻组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处理。施用不同肥料均可以提高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培肥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北京市房山区布置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化肥(CN)、常规化肥等氮量的有机肥(ON)、有机肥使用量是ON处理的一半(0.5ON)、一半化肥氮一半有机肥氮(0.5 CN)5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100%化肥处理第2年玉米产量降低,降幅5.2%~6.7%,第3年减产幅度扩大;有机肥替代50%化肥可提高玉米产量11.8%。施用有机肥处理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微生物生物量碳等指标。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处理下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达到53.2%和38%,且和玉米产量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处理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脲酶活性,改善土壤性质的同时增加土壤0.01~0.05 mm粒径团聚体的比例,是值得推广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对綦江赶水草兜萝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量施用化肥将导致萝卜减产减收,适量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可使萝卜增产增收。最适的化肥有机替代处理为80%化肥配方肥+54 kg/667 m2商品有机肥,即每667 m2施用2.94 kg纯氮、1.92 kg有效磷、5.54 kg有效钾和54 kg有机质含量为45%的商品有机肥,最适处理下萝卜鲜质量可达2 920.1 kg/667 m2,较100%化肥配方肥增产6.55%,较100%有机无机复混肥增产10.77%。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重庆市江津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特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点测土配方施肥,相比不施肥平均增产49.9%,相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7.7%,增产效果显著,但对平坝区的增产效果不明显,需进一步调整配方肥方案;江津区平坝区水稻生产中增施单位肥料的增产效果氮肥>钾肥>磷肥,主要限制因子是氮肥;江津区深丘区和南部山区水稻生产中增施单位肥料的增产效果磷肥>氮肥>钾肥,主要限制因子是磷肥。  相似文献   

15.
适宜肥料与改良剂改善盐碱土壤理化特性并提高作物产量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了构建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适宜的培肥改土增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在黄淮海平原典型轻中度盐碱障碍耕地进行了2 a的施肥试验,探究肥料结合改良剂施用对盐碱障碍耕地的土壤改良与作物增产效应。研究表明:仅依靠提高化肥施用量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作物产量,但是会造成土壤盐分升高,土壤物理性质恶化,不利于盐碱土改良与可持续利用。在适度增施化肥的基础上,结合施用改良剂或有机肥可以明显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有利于盐碱耕地养分积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试验进行2 a后小麦产量分别较当地常规施肥提高21.41%和27.72%,分别达到6.35×103和6.68×103 kg/hm2;玉米产量分别较当地常规施肥提高10.44%和12.85%,分别达到7.68×103和7.85×103 kg/hm2。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农作区应当重视有机肥与改良剂的施用,在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培肥地力的基础上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可为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30 a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化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等养分量NPK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显著提高30 a双季稻平均产量(P0.05),增产幅度在2.47%~5.73%,其中30F+70M处理产量最高,且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30F+70M处理显著高于50F+50M处理(P0.05)。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产量表现不同,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在试验前期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在试验中后期增产效果明显。与等养分量NPK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30 a平均吸氮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每生产1 t籽粒对氮素的需求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20.57~20.94 kg)低于NPK处理(21.77 kg),其中30F+70M、70F+30M处理具有较高的氮素生产效率。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30 a平均氮肥吸收利用率与等养分条件下NPK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提高。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不同肥力水平稻田应选择适合的比例,中低肥力水平稻田以30%有机肥配施较为合适,而高肥力水平稻田宜选择50%、70%有机肥配施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肥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根据18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土丘陵区栗褐土土壤容重、土壤结构、孔隙性、水分物理性质以及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有利于保持和改善土壤孔隙状况,促进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持水能力。单施化肥与不施肥相比,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善,但与初始值比较则变劣。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减轻化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不良影响。长期不施肥土壤物理性质有恶化趋势。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更明显,单施化肥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模式对作物-土壤系统养分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 组20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 针对不同施肥模式下作物-土壤系统养分收支状况进行研究。本试验共8 个处理, 分别由化肥氮(N)、磷(P)、钾(K)和循环有机肥(M)组合而成。结果表明, 养分循环再利用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 对大豆和玉米籽实平均增产率分别为22.9%和16.4%; 但随化肥的均衡施用, 有机肥增产作用明显降低。仅施用循环有机肥可缓解土壤养分收支赤字, 但无法实现作物高产和土壤养分收支平衡; 施用氮肥加剧土壤磷收支赤字, 同时施用氮、磷肥加剧土壤钾赤字。本研究中同时施用氮、磷、钾肥和循环肥模式可满足作物高产的养分需求, 同时能够平衡土壤养分收支, 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是确保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科学施肥对于增强耕地质量、保护农业生态、提升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指以土壤、玉米植株养分测试以及肥料田间试验作为基础,在施用充足有机肥的前提下,根据土壤实际的供肥特征与玉米生长的需肥规律,科学计算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施用量进行施肥的一种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有机肥和无机肥在提高黄潮土肥力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1981-1986年在黄潮土上的小麦-玉米肥料定位试验,对肥料用量、作物吸收量和土壤养分积累量的回归分析结果:化肥N和有机肥N有8.76%和42.54%进入土壤N库;化肥P和有机肥P有17.61%和17.20%进入土壤速效P库;化肥K和有机肥K有4.5%和2.3%进入土壤速效K库.化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增加趋势,有机肥对补给土壤P、K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明显效果.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具有培肥、增产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