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南岭地区是我国1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广西南岭区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基于广西南岭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分析目前主要存在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仍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保护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和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土地利用结构预测是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核心问题,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对生态环境良好、物种丰富的地区尤其重要。该文应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CA-Markov)模型建立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乐东县土地利用结构预测模型,获得了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结果较2009年更合理,其中建设用地布局更加集中,北部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区内建设用地大部分转变为林地,滨海地区在发展旅游建设的同时海岸带生态资源得到保护;耕地元胞单元增加,且增加部分主要分布在西部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一般区。预测结果突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乐东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物质量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对于推动滨海湿地生态补偿实践、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详细论述滨海湿地物质量补偿的理论体系,包括物质量补偿的定义、补偿原则及特点、主要补偿方式,以及补偿主体和客体等;并阐明了物质量补偿与生态修复之间的区别,对补偿参考系和补偿率等概念做了详细阐述。构建适用于我国产权机制的物质量补偿运行模式,将受损滨海湿地列入主要补偿客体,并为我国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提出对策建议:实行物质量补偿与价值量补偿相结合的多层次补偿模式;构建补偿率核算方法,开展物质量补偿评估试点;加强市场化交易模式,建立多元化补偿运行方式;完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的立法和管理工作,保障政策有效性;增加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投入资金,加强滨海湿地科普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森林是广西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分析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森林经营管理;加强良种壮苗繁育工作;加强森林培育工作;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工作;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背景下,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保护,不仅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有利于我国的国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基于此,对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述,并提出相应的加强建设与保护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服务维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现代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极大地改变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状况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而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大量研究显示,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维持、害虫控制、传花授粉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景观结构的影响,仅仅改变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并不足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及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尚需考虑景观结构的调整和管理。从不同尺度上优化景观要素的空间配置和景观管理方式、建设生态农业景观成为促进农业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具体包括:1)在区域和景观尺度上合理规划和配置种植区域和非种植区域以确保生态安全与稳定性;2)在地块间尺度保护、建设和管理甲虫带、野花带等生态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生态系统服务;3)在地块内尺度通过多样化的种植和优化管理措施以获取农业生产和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4)整合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循环工程以促进农业景观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横断山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横断山区土壤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利用途径以河谷为主,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发展多功能林业;强化草地建设和管理,发展商品性草地牧业;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国家和地方三个层面梳理现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分析广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立法尚空白、法律法规不完善和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健全广西生物多样性法律体系的建议: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执法机制和法制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民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食品需求的增加,生态农场在我国蓬勃兴起。如何设计和建造生态农场成为新的研究领域。其中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整合到生态农场设计被认为是保障生态农场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本研究在回顾生态农场发展历程,分析生态农场中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总结生态农场的景观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升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的生态农场景观结构优化的设计原则。研究建议生态农场的景观设计应主要包括农场与周围景观的关系、种植系统设计和有益生物栖息地的保护和重建3方面的内容,并具体提出了每个方面需遵循的一般设计原则。同时,研究以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新建水稻生态农场设计为例,印证了上述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多样性整合到生态农场建设中,未来需要深入认识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认识生物多样性与农业产量和收益的关系,开发利用能够促进有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植物,并推动生态农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本研究对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服务管理整合到生态农场设计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实证,对生态农场的发展建设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盐城沿海滩涂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区内滩涂主要是1128—1855年间黄河大量倾注入海的泥沙,以及海底的部分泥沙在潮流等海洋动力作用下淤积而成的淤泥质滨海平原。根据资料统计,盐城沿海滩涂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区内共有高等植物559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种;保护区内现已记录到各类动物计1 665种,其中哺乳动物计31种,鸟类394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26种,鱼类284种,昆虫508种,近海底栖和潮间带动物325种,浮游动物89种。上述动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二级保护动物84种。根据上述现状,在滩涂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应注重科研和规划,强化科学管理工作,以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福建省泉州市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泉州市建设生物多样性总体目标及“九五”规划和保护工程建设现状,并提出“十五”期间进一步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实施规范管理,扩大保护规模,加强湿地保护和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功能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表明,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农业景观均质化导致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降低,致使生物多样性相关野生资源保护、自然授粉、害虫调节、水土涵养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进而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综述。分别探讨了农业景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授粉服务、调节服务、水土涵养等多方面生态服务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总结了欧美在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采取的实践措施,指出中国虽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但却忽略了对农业景观的保护,近些年的城市化和集约化发展都进一步加剧了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亟需借鉴欧美国家经验提出我国的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我们认为保护和提高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集约化对维护农作物产量,改善品种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从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业景观两个尺度上开展农业景观综合管理,提高农田作物和景观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恢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最后,针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建议从政策和法规、监测和评估、工程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生态补贴制度、培训和推广等方面,开展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北戴河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张莹莹  朱永明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1):305-310,316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借助ArcGIS 10,Conefor Sensinode 2.2和InVEST 2.2.0软件,识别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最小累积阻力面并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阻力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缓冲区(阻力值0~8 242.16)、生物多样性保护过渡区(阻力值8 242.16~20 509.57)、生物多样性保护限制区(阻力值20 509.57~49 069.63),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的的北戴河新区景观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34%,用地类型包括水体和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缓冲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64%,主要用地类型是耕地、建设用地、水体和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过渡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41%,主要用地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限制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61%,主要用地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针对各功能区的用地结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多情景退耕还林对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评估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价值意义重大。现有研究多采用当量法计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但该方法未考虑不同林地类型的差异化生物多样性价值,因而难以实现空间精细化评估。该研究从生态连通视角切入,以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为例,根据坡度和相关政策设定1种现状情景(情景I)与3种退耕情景(情景Ⅱ、情景Ⅲ与情景Ⅳ),采用形态空间模式识别生态源地、指数法分析生态连通性和斑块重要性,进而计算各情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在此框架中,该研究通过空间精细化手段修正各类林地的当量因子系数。结果表明:随着物种扩散距离的增加,生态连通性增加,情景Ⅱ、Ⅲ和Ⅳ的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呈现增加趋势,依次增加了3.02×107、4.7×106和1.57×107元,更有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价值的退耕方式是情景Ⅱ;从修正当量角度看,情景Ⅱ、Ⅲ和Ⅳ的修正当量系数分别为1.51、1.46和1.47,最有利的退耕情景为退耕程度最小的情景Ⅱ,而退耕程度最大的情景Ⅲ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湿地生物利用与农业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了洞庭湖湿地生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加强法制建设与湿地科学研究,综合整治,建立生物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生物利用模式和具有湿地特色的产业结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马崇轩 《南方农业》2022,(6):219-221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且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保护各种野生动植物,全面维持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分析我国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探讨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价值,提出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持续建设、加大对...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价值、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国际上确认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一直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是中国唯一建立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地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特殊的、罕见的、不可替代的,也是濒危的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早在1959年就开始建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418 km2),并于1993年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的“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之后,2 0世纪9 0年代初,国家环保总局也在其境内建立了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1 km2),同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20世纪70年代初,也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植物进行了迁地保护研究,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开展了“中老跨边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滇南热带雨林保护与乡村持续发展综合研究与示范”等一系列的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行动,进一步加大了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然而,随着本地区人口的增长、森林的破碎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的日益加剧,跨边界保护的巨大困难性等,这些问题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及其所蕴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带来直接威胁。因此加强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保护势在必行,作者认为应控制经济林比重,提高森林生态效能,加强自然保护区体系网络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跨边界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行动。同时应尊重和运用土著民族的传统知识,使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及其生物多样性得以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和Alatalo指数)及生态优势度指数对胶南沿海防护林4种梯度带8种植被模式下的人工森林群落进行植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模式的多样性较低,不同梯度带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0.35~2.52和0.84~5.69。从沿海至内陆沿不同梯度带,多样性状况逐渐变好。灌草带中柽柳+草本模式好于紫穗槐+草本模式的多样性状况;基干林带中黑松+刺槐+火炬松+白蜡混交林的多样性好于黑松纯林和刺槐纯林模式;丘陵水土保持林带的黑松纯林好于黑松+麻栎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与WT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及保护现状,分析了浙江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并针对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农产品市场萎缩”、“绿色壁垒”、“生物入侵”等新问题、新挑战,结合实例,提出了浙江省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效益农业、精品农业发展,维护生态安全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周边森林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可以为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生态破坏管控、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提供借鉴.为此,调查和分析了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库周森林植被的植物种类、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774种,隶属于152科382属;植物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