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属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内陆,地处高寒,雨量少,气候干燥,海拔高(海拔在1650~6860m之间),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辐射量大,光资源丰富.青海省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1 650~3 200m之间,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该地区≥0℃积温2434~3401℃,≥10℃活动积温在2 000℃以上,7~8月份平均气温≥16.5℃,无霜期166~184d(常年只种一季),特别适合春油菜生长,油菜是我省除小麦外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相似文献   

2.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平均无霜期222d。≥0℃以上积温4871℃,≥10℃以上积温4428℃,年平均日照时数2790.1h,年平均降雨量529,3mm。充足的光热资源为东营市的棉花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栽培多种类型的优质棉花。棉花是东营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韦瑛 《作物杂志》2002,18(1):10-11
武威地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1750m的中部绿洲灌区,属西北春玉米生产区。1980年以来,随着酒类酿造、配合饲料、淀粉生产等加工型企业的建立,大力发展加工型玉米的生产,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 +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向前发展。1 加工型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1.1 光热资源丰富武威地区中部绿洲玉米种植区无霜期160~180d,≥0℃的积温3500~3650℃,≥10℃的积温3000~3150℃,年日照时数3000~3400h,对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光热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周年光热资源,确定河北平原冬小麦适宜播期和夏玉米适宜收获期,在河北藁城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试验。冬小麦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夏玉米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小麦产量对播期和冬前积温、玉米产量对收获期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冀麦585和金禾9123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较长,冬前≥0℃积温分别在324~560℃和362~566℃均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根据藁城多年积温数据,该积温下限对应的日期为10月20日左右。夏玉米产量与播期、收获期均呈线性关系,而不同年份播期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玉米生育后期平均气温高于有效灌浆温度(16℃)的截止日期为10月17日,假如玉米收获期由农民传统的9月22日推迟至10月17日,积温可增加476,100℃积温可增产527. 7 kg/hm~2,玉米可有2 511. 9 kg/hm~2的增产潜力。可见,小麦推迟播种时间、玉米延迟收获时间是发挥两季作物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玉米收获期最晚推迟至10月17日,小麦播种期最晚推迟至10月20日。  相似文献   

5.
地瓜树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瓜树为多年生灌木,源于南美,由美国航天育种中心培育而成。由于其营养丰富、口感良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向世界推荐推广种植。它抗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广,耐旱,耐瘠,但怕渍水,只能耐-12℃低温。全生育期180~210d左右,需总积温3600℃~4600℃;块茎膨大温度为18.5℃~28℃;当年每株产量可达40~50kg,一般667m2产7500kg。凡无霜期在180d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其淀粉含量为31.2%,晒干率接近50%。地瓜树和普通地瓜一样,既可用瓜块育苗或扦插育苗,也可用种条大田直插栽培。种植方式垄植或平栽均可;种植密度一般每667m2600株,施农家肥3~5m…  相似文献   

6.
陈稳良  白琪林  石平  梁改梅 《作物杂志》2013,(1):149-150,168
晋单78号是以自选系P001作母本、太早95137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早熟品种,需≥10℃积温2 400~2 500℃左右.2009~2010年在各级各类区域试验中表现早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春播早熟区种植,种植密度以52 500~60 000株/hm2为宜,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  相似文献   

7.
正宁藜麦栽植的农业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2013~2017年正宁县藜麦种植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得出正宁藜麦种植以温室育苗进行大田移栽,是获得全苗的最佳途径;其适宜育苗期为4月下旬,移栽期在5月下旬末,收获期以8月中旬末下旬初为宜;影响藜麦生长的气象因子主要是移栽至灌浆期温度,此时温度高,藜麦生长发育进程快;日照能满足藜麦全生育期生长需求;降水对藜麦全生育期生长起负作用,降水过多对藜麦生长不利。因此在正宁县川道地区和临近子午岭林区降水量较多的地方不适宜种植藜麦,而在降水较少的海拔1200米以上塬地和山区气候条件均能满足藜麦的生长。正宁县藜麦从播种到成熟全生育期大约120天左右,≥0℃积温2212~2354℃,日照时数879~970小时,降水量400~500mm。本文虽以正宁为例,但对半干旱半湿润的甘肃省陇东地区藜麦种植区均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里下河地区是江苏腹部地区的碟形浅洼平原,地跨扬州、泰州、盐城、淮阴、南通等市,该地区在小麦生育期间的光、温、水资源丰富,大于0℃的积温为2000~2200℃,日照时数为1250~1300h。小麦生育期的常年降水量为400—500mm。土壤比较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平均为1.98%,并且小麦生产水平高。但是里下河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常年地下水埋藏深度中部为0.2~0.6m,边缘高地为0.6~1.5m,涝渍是影响本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灾害,  相似文献   

9.
我团地处伊犁垦区河谷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热资源丰富,每年≥10℃积温3500℃,无霜期160~180天,适宜种植加工番茄。为了发挥资源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团从2003年开始种植加工番茄,4年累计推广种植8000亩。以下介绍我们总结出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新疆喀什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光热资源丰富,≥10℃积温4 100~4300℃,无霜期210~220d,7月平均温度在24.6~26.5℃,全年日照时数2 700~3000h,非常适宜棉花的生长发育,该地区棉花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8万hm^2左右,棉花的产量、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纺织工业气流纱、喷气纱新设备比重的增加,对原棉品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喀什地区热量资源丰富,全年≥10℃活动积温在4 367.7~5 276.4℃,≥10℃有效积温1 932.0~2 462.8℃,为"一年多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新玉15号为新疆农垦科学院自育玉米品种,生育期91~95 d,适合在热量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复播种植。南疆地区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盐碱地占较大比例,本文介绍了喀什地区复播新玉15号的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地区麦后复播玉米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北部北纬48.以北地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无霜期110~130d,秋霜早,干旱少雨,全年降水量400~800mm,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应用品种积温一般在1800~2200℃,品种熟期一般为80~100d,该地区年有效积温1900~2400℃,习惯上将适应这一地区生态条件而栽培种植的玉米称为极早熟玉米.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极早熟玉米品种主要有克单8号、克单9号、冀承单3、海玉5号、卡皮托尔等.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气象中心黑龙江省的2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点1971~2006年的气象资料在GIS平台上进行分析,取1971~2006年36年间每10年平均积温变化和旬平均温度变化与大豆温度适宜度为指标体系,分析黑龙江省近36年变化特点及趋势,对目前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划进行修正。分析表明,黑龙江省≥10℃年平均活动积温1971~2006年呈显著上升,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进入21世纪后,28个站点的≥10℃年平均活动积温增加100~350℃,最高增加近400℃,以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变化幅度较大,漠河等大兴安岭地区变化幅度较小。对于目前现行的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区划来讲,平均每个积温带年活动积温水平将向上增加1~1.5个积温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探明周年产量20,000kghm–2以上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并建立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该模式周年产量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6—2010年黄淮海区9个高产点共45个田间试验的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模式高产形成与季节间光温水资源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省9个试验点冬小麦–夏玉米均实现了周年20,000kghm–2以上高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河南和山东小麦产量最高,山东夏玉米产量最高,河南和山东周年产量分别高于河北16.9%和21.5%。产量的变化主要由光温水分配差异造成,河南和山东小麦季积温量在1924.2~2608.0°C和降雨量小于201.1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北,山东玉米季辐射量在2168.5~2953.8 MJ m–2、积温量小于2990.7°C和降水量小于591.3 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南和河北。然而省份间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热量资源分配率和分配比值相对固定,即小麦季和玉米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43%和57%,两季间积温比值为0.7,这是该区当前生产和生态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定量标准。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前提下依据该定量指标来指导黄淮海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促进黄淮海该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 确定再生稻的适宜种植区域 再生稻主要是在双季稻温光条件不足、种一季稻温光又有余的地区和部分双季稻区发展.再生稻能否种植,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结合杂交组合再生稻的生育特点来确定.凡组合所需的安全生育天数、积温和某一地区所提供的热量条件相吻合,该地区就可以蓄留再生稻.根据各地经验,一般年均温18℃以上、水稻安全生育期180d、春早、秋迟的地区、杂交水稻生育期130~150d,能满足蓄留一季再生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主要气象因子对不同播期西瓜全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主要气象因子对不同播期西瓜全生育期的影响,2016年在五家渠垦区开展了西瓜不同播期种植生产试验与调研。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对西瓜全生育期的直接正效应很弱,热量条件是决定西瓜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平均气温和活动积温对西瓜全生育期的直接效应最大,但通过光温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照时数和≥20℃积温对全生育期的正负效应加强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六十六团是伊犁垦区重要的水稻种植生产基地,年种植面积一般稳定在0.16万~0.20万hm2左右,单产一般在650~700kg/667m2,生产水平较高,但"吨粮田"栽培一直是个空白,笔者根据伊犁河谷西部地区光热条件,在分析团场水稻大面积高产的基础上,开展了800kg/667m2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经过2年的实践与探索,至2005年全团80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吴纪 《作物杂志》1989,5(3):23-25
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周口地区人均耕地1.4亩,劳力充足,土地平坦,全年光照2300小时,平均气温14.5℃,无霜期220天,高于10℃的积温4700℃左右,光热条件优越,适宜冬小麦、玉米等多种夏秋作物、棉花等多种经济、油料和多种蔬菜的生产。我们从70年代着手进行粮经牧综合增产的试验  相似文献   

19.
王芳 《中国种业》2004,(12):45-45
东北北部高寒地区是指黑龙江省北部广大高寒山区的第五、第六积温带.第五积温带年活动积温为 1900℃~ 2100℃,无霜期为 90~ 105d;第六积温带年活动积温为 1700℃~ 1900℃,无霜期为 80~ 90d.两区气温低日照长,土地资源丰富,适于发展大豆生产,但适宜种植的大豆品种极少.应加强适应高寒地区种植的超早熟、丰产、优质的大豆品种的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20.
春玉米与春小麦吨粮田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在无霜期为120~150d,大于或等于l0℃活动积温2600~3400℃的冀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种植。据承德市几年来试验示范实践平均亩产达1045.3kg,比单一种植玉米亩增产608.6kg,增产58.2%。1春小麦与春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增产机理1.1充分合理利用光热资源在适宜区春小麦播种是在土壤5cm深地温达到2~4℃进行的,一般在3月10~20日。比一年一作大田正常播种提前一个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大于等于零度的积温240℃以上。玉米是C4作物,有充分利用光能的生理基础,与小麦间作是高矮秆搭配,小麦占地的空间可以供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