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碳氮比对小球藻增殖及油脂积累的影响,采用BBM培养基,以蔗糖为碳源,硝酸铵为氮源,在12 h光照和12 h黑暗的条件下混合培养小球藻。设计不同的碳氮比例,采用OD_(680)来评价小球藻的生长情况,以盐酸破壁后用提取液提取油脂,计算不同处理下的小球藻油脂积累情况,并利用气相测定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60/1比例下藻种出现最大的生长量,其次是30/1。而30/1比例下藻种出现最大的油脂积累率,其次是60/1。检测得各处理所含脂肪酸成分基本相同,均含有C_(14)、C_(15)、C_(16)、C_(17)、C_(18)、C_(20);而30/9和60/1处理还含有C_(12)成分。30/1和60/1这2个处理含主要脂肪酸为C_(16∶0)、C_(18∶0)和C_(18∶2),含量为70%~74%,其余4个处理主要脂肪酸为C_(16∶0)和C_(18∶0),含量为80%~86%。  相似文献   

2.
工业用油菜的育种策略双低油菜主要用作食油和动物饲料,而适用于工业的是高芥酸油菜油。一、高芥酸油菜油1.廿二碳油脂化合物的用途 富含芥酸的植物油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原料。芥酸的衍生物和芥酸的氢化产物山酸即廿二碳油脂化合物具有粘附、软化、疏水和润滑等优良的物...  相似文献   

3.
范亚辉 《北京农业》2014,(30):254-255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牡丹籽油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水平,探讨油用牡丹油脂提取技术主要采取的压榨浸出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低温液压压榨法,并介绍了油用牡丹油脂提取所采取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大豆饼与大豆粕是常用的高蛋白饼粕饲料,两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可混为一谈。使用时应区别对待。1.大豆饼与大豆粕的不同点:(1)取油方法不同。大豆饼是采用压榨法或夯榨法榨油后的副产品,大豆粕是采用浸提法或预压后再浸提取油后的副产品:(2)含油脂量不同。两者均含有一定量的残存油脂,大豆饼含油脂较多,含量为5% ̄10%;大豆粕含油脂较少,含量为1% ̄2%。在养殖动物饲料配方中需添加油脂时,应把它们不同的含油脂量计算在内,用大豆饼时少加油脂,用大豆粕时多加油脂。(3)蛋白质含量不同。两者均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大豆饼含蛋白质略少,为40% ̄…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青刺果油不同提取方法的差异。[方法]应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SCFE)、超声法和压榨法提取青刺果油,从得油率、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等方面进行对比,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3种方法所得油脂的成分与含量。[结果]SCFE法、超声法和压榨法的得油率分别为31.9%、32.5%、28.2%;所得油脂中主要脂肪酸成分相同,均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分别为1.00∶1.58∶1.47、1.00∶1.75∶1.63、1.00∶1.67∶1.52。[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青刺果油更可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菜籽油脂肪酸各组分含量的影响,从市场收集到57个品牌食用菜籽油,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每个油的脂肪酸含量,比较了不同制油方法和不同精炼等级所获得菜籽油中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差异。研究表明,浸出法处理对脂肪酸的损失较小,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脂肪酸含量均比压榨法高,而芥酸的含量则低于压榨法。菜籽油的精炼等级越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越高,而亚麻酸和花生烯酸的含量则越低,芥酸含量下降的最为明显,一级菜籽油芥酸含量低于1%。本结果为改进菜籽油加工工艺和提高菜籽油营养保健功能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采集并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并对所提取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34株琴叶风吹楠种子种仁舍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7%,属高含油量种子,不同单株间含油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油中含有17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几种酸分别是十四烷酸(70.19%)、十四碳烯酸(20.37%)、十八碳烯酸(3.95%)、十六烷酸(2.30%)、十八碳二烯酸(1.20%)、十二烷酸(0.63%),其他酸含量极低.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占73.51%,远高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一种良好的工业原料植物.不同单株间含油量及成分存在差异,有望从中选出含油率高、特定成分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8.
发展优质油菜,改善食油营养价值,成为油菜生产的发展趋势。我省从80年代开始大面积试种低芥酸油莱,1985年种植面积28.05万亩,1986年秋种植面积16.44万亩,已逐步扩大到全省许多市县。 一、优质油菜及其营养价值 食用菜籽油的品质是由脂肪酸组成所决定的,它的主要成份有:油酸、亚油酸、二十碳烯酸、亚麻酸、芥酸等。其中芥酸含量高,营养价值就会降低,亚麻酸含量高容易酸败,不耐贮藏。普通油菜,芥酸含量为40~53%,亚麻酸含量约为10%,而国  相似文献   

9.
<正>一粒油菜子能压榨出多少油?正在西安市参加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鉴定的专家们确认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答案:科学家最近成功选育一批含油量50%以上的油菜子,其中含油量最高的达60%左右,这意味着一粒油菜子至少能压榨出其体重一半的油。  相似文献   

10.
<正>一粒油菜子能压榨出多少油?正在西安市参加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鉴定的专家们确认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答案:科学家最近成功选育一批含油量50%以上的油菜子,其中含油量最高的达60%左右,这意味着一粒油菜子至少能压榨出其体重一半的油。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油菜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1)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均以芥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且2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均低于2%,三北98为0.90,油研599为1.24%;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2)不同产量水平的品质性状,三北98廿碳烯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研599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2个油菜品种各品质组合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3)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为芥酸、含油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硫苷、棕榈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产量与品质组合性状间的相关为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产量呈正相关,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与产量呈负相关.4)同一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时,芥酸、含油量及芥酸链脂肪酸总量呈下降趋势,而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无患子籽油成分分析与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无患子(Sapindus mulorossiGaertn)籽油成分及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无患子种仁油的质量分数高达40.7%,全果压榨出的油脂中油酸和亚油酸的质量分数高达62.5%.无患子籽油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C16~C22,其中C16~C20的脂肪酸占98.2%,无患子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油十分理想.对比分析了无患子籽油的各种提取工艺并研究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全缘叶栾树种子脂肪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及其油中脂肪酸成分。[方法]用索氏抽提器提取全缘叶栾树种子油,计算种子含油量;种子油脂肪酸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成分。[结果]全缘叶栾树种仁含油量达54.04%。种子油中含5种饱和脂肪酸和3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26%,主要包括油酸(31.07%)、二十碳烯酸(35.07%)和芥酸(9.12%)。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种子油中不含营养价值更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含有不易消化的芥酸和花生酸。[结论]全缘叶栾树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能否作为食用油,还需进行相关的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南部农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油料产区之一,历年播种面积3~4万hm2,种植的油料作物主要是油用亚麻和大黄油菜,大黄油菜虽抗逆性强,但油脂的食用品质差,芥酸、硫代葡萄糖甙含量高,对人体有害,且副产品利用价值低,不能做牲畜的饲草饲料.  相似文献   

15.
淮油12号(原名淮阴264)是淮阴农科所于1975年用淮油10号为母本,加拿大低芥酸油菜齐菲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芥酸含量低而稳定的油菜新品种。1985年3月,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确定在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品种来源 陕西省农垦科研中心油菜研究室采用雄性不育三系法杂交培育而成的杂油59,母本为低芥酸、低硫甙的雄性不育系陕3A,父本为低芥酸的雄性不育恢复乐垦C_8。1996年1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通过品种审定,1996年8月被陕西省农作物品审委审定。  相似文献   

17.
普通油菜籽中不易被消化吸收的芥酸含量在46%左右,硫代葡萄糖甙含量高达1郾5%左右。双低油菜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郾油脂中芥酸含量低。双低油菜其油脂中的芥酸含量低于3%,低芥酸菜油是一种高营养食用油。普通菜油中脂肪酸含量主要为:油酸16%、亚油酸12%、芥酸47  相似文献   

18.
为柠檬精油的提取及成分鉴定提供参考,采用GC-MS分析方法检测有机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方法提取柠檬精油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提取柠檬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41种、29种和37种,分别占其精油总量的99.99%、99.91%和99.93%;3种方法提取柠檬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且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共有成分24种,并以D-柠檬烯的相对含量最高,γ-松油烯其次,β-蒎烯第3;有机溶剂法和压榨法提取柠檬精油中的特有成分有8种,水蒸气蒸馏法未检测出特有成分;3种方法提取柠檬精油中的含氧化合物相对含量依次为有机溶剂法(22.33%)水蒸气蒸馏法(14.07%)压榨法(4.83%)。因此,有机溶剂法提取柠檬精油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式对酱油糟油脂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酱油糟为原料,分别采用液压 压榨法、螺旋压榨法、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法以及溶剂浸提萃取法提取其中的油脂,分析酱油糟油脂的色泽气味、 水分及其挥发物含量、萃取率、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两种压榨方式获得的酱油糟 油脂颜色都呈黑褐色,感官较差;对比其他 3 种提油方式,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法的得率和萃取率最高,分别为 31.2(±0.6)% 和 97.0(±1.7)%,其获得的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为最低,分别为 96.4(±0.1) mg/g、 0.13(±0.01) mmol/kg、209.4(±0.3) mg/g。根据 GC-MS 检测,4 种提油方式获得酱油糟油脂的主要脂肪酸 组成相同,均为棕榈酸、棕榈酸乙酯、硬脂酸、油酸、油酸、油酸乙酯、亚油酸、亚油酸乙酯、亚麻酸,其中 亚油酸含量最高,4 种提取方式分别为 52.03%、42.81%、46.94% 及 52.82%;相比大豆油,主要脂肪酸组成多 了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结论】相比液压压榨法、螺旋压榨法和溶剂浸提萃取法,低温连续 相变萃取法为一种高效的酱油糟提油方式。除了压榨法导致酱油糟油脂颜色较深外,不同提取方式获得的酱油 糟油脂没有明显的差别,获得的酱油糟油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酸败,均已酸败变质,不宜作为食用,可经过加 工处理用于饲用或生物柴油等。  相似文献   

20.
无患子籽油,分析其种仁含油率高达40.7%,全果压榨出的油脂含油酸和亚油酸高达62.5%。无患子籽油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C16-C22,其中C16-C20的脂肪酸占98.2%,无患子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油十分理想。通过研究各种无患子籽油提取工艺寻找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