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青  覃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94-13797
结合重庆库区开县县内搬迁移民生产安置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目前三峡库区移民生产安置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库区淹没线上土地安置容量严重不足、工商业发展滞后及40多岁和50多岁外地务工的农民回流库区,对现有生产安置方式的可持续性形成了挑战。为此,要长久保持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国家在三峡库区后续发展中应重点实施具体的产业移民政策和公共事业促进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三峡库区移民的历史现实问题,分析了库区移民致富面临的政策支撑发展机遇及问题与挑战,以库区丰都县龙孔镇示范产业生产基地为例,初步探索出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万元增收"创新模式,建设示范园区生产基地,创新产业合作模式,为移民提供新的致富之路,提高移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库区移民收入现状,以三峡库区万州为例,分析了移民增收缓慢的根因,分别从库区移民扶持保障、项目产业、生态建设、对口支援4个方面探讨了移民致富策略。  相似文献   

4.
宋平西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905-3907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工程,它的最终成败与否关键在移民,而移民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安稳致富。因此,针对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困难重重的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利于促进这一难题的尽快破解。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95-197
三峡工程是世界伟大工程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治理开发与保护长江,在1992~2009年的17年间,共迁移了12座城市和县城、114座集镇,搬迁安置的移民数量达到124.55万人,三峡库区移民是我国历史上最多的水利工程移民,经过近十几年的移民发展,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百万移民的迁移目标,且移民维稳工作成效显著,三峡库区移民的致富之路逐渐开始。虽然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取得较大成果,但是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库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三峡库区移民就业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制定促进三峡库区移民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财税政策 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具体的财税政策措施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这些财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以“多予”和“少取”为手段,在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的同时减轻其税收负担。2000年10月,农业部等八部委印发了《关于扶持农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何微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24-10326
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其中,从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4个方面介绍了三峡库区的产业发展优势;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空心化"矛盾突出、优势资源开发较差3个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的产业发展劣势;从国家大政方针的引导及政策倾斜带来机遇、库区交通条件的改善产生机遇、三峡工程建设及运营形成机遇3个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的产业发展机遇;从招商引资环境不佳、产业结构不合理、建设资金严重不足3个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的产业发展的威胁。为了进一步促进三峡库区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对策: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库区投资环境;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为库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的东中西三大部分,是全国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发展轴线。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其如何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既关系到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实施和重庆市、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也关系到库区能否就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从而实现经济腾飞。但由于库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要素聚集能力不足、移民安稳致富压力较大,而且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其产业发展面临高于一般地区的生态环保要求,对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形成较大障碍。因此,应通过加强库区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库区重要节点城市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积极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建立有效的库区区县协同发展机制等措施来促进库区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9.
王洁  黄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51-22453,22460
后靠移民参与库区旅游开发有利于移民安置与致富发展,有利于库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后靠移民在参与库区旅游业时面临的观念、旅游业基础、参与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提出了促进水库后靠移民参与旅游业的对策:科学的观念革新和示范推广是前提,高效的库区旅游开发质量是基础,良好的移民参与能力和参与层次是关键,完善的配套政策与扶持是保证。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三峡库区柑橘产业既是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也是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的支柱产业,该产业经过5年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消落带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091-9092
在介绍三峡库区消落带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阐述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途径与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发展意义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峡库区生态旅游途径和建立相应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钟海玲  高荣  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53-6355
选用三峡库区33个台站1960~2008年气象资料,利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方法,计算了三峡库区水稻、玉米、冬小麦的气候产量及三峡水库蓄水后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波动降低,而在80年代末后增温迅速;降水量在90年代末期前变化不大,在90年代末期以后略有减少;日照时数则是在60、70年代较多,80年代后相对较少,且变化不大。水库蓄水后整个库区气温升高;而降水在库区南部减少,在库区西北部增加;日照时数除了在库区西南部的垫江附近增加外,其余大部地区都是减少的。蓄水后,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在库区西北部和东北以减小为主,而在库区南部以增大为主;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在库区东北部和西南部是减小的,在其余地区都是增大;冬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在整个库区以增大为主。  相似文献   

14.
赵琳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1055-1058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区域差异化发展问题,为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的竞争力结构,从生产、需求、产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着手,构建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农产品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DEA模型定量分析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结果】三峡库区各区(县)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效率呈现空间上的差异性,整体形成“重庆主城向渝东北地递减分化”的格局。【建议】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优化区际间的投资资源配置、促进食用菌产业均衡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实现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黑藻和金鱼藻在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采用模拟法研究了黑藻和金鱼藻对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黑藻在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强于金鱼藻,是治理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和沉水植被恢复的首选物种.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产业是库区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库区后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现状,分析了三峡库区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对三峡库区、重庆和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并以秭归县农业产业变化状况为例,构建了以蔬菜、柑橘、生猪、沼气等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链循环体系。提出了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沟通信用、风险共担等稳定机制,保证三峡库区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生物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消落区具有水淹时间长、消落幅度大、水位涨落节律逆反自然枯洪规律及面积大、生境类型复杂等特点。从三峡水库消落区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治理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的生物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赵琳 《广西农业科学》2013,(6):1055-1058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区域差异化发展问题,为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的竞争力结构,从生产、需求、产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着手,构建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农产品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DEA模型定量分析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结果】三峡库区各区(县)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效率呈现空间上的差异性,整体形成"重庆主城向渝东北地递减分化"的格局。【建议】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优化区际间的投资资源配置、促进食用菌产业均衡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实现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是指受三峡工程淹没影响的地区,它主要涉及到鄂西的4个市(县)和重庆市的22个区(县、市).针对三峡库区尤其是其腹地产业空心化日益严重的问题,本文以重庆万州区为例,从经济总体水平、产业结构、支柱产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经济效益低下、剩余劳动力和就业压力,分析了万州区产业空心化的现状;从三峡工程长时期论证、移民政策、资金投入、市场环境、人才素质、人地矛盾、生态安全方面,剖析了产业空心化的成因;提出了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三峡工程主体所在的重庆市三峡库区22个区县为评价单元,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方面选取20项指标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多因子加权法计算各区县生态文明指数,并运用ArcGIS 10.5软件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程度进行空间分级及可视化,分析近10年来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初步揭示库区各区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短板.研究发现:①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但各区县增速差距较大.生态文明指数均值由2006年的0.135增长到2016年的0.413,增幅为205.93%,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江北增幅为370.53%,最小的武隆增幅为150.49%.②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低集聚格局基本稳定,但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优势的新型高值区正在形成.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巫溪、巫山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北部,以石柱、武隆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南部,以及正在形成的以渝中为中心的主城区;而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