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甘蓝类蔬菜是一类重要的蔬菜,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通过概述蔬菜采后品质劣变的原因、甘蓝类蔬菜采后贮藏特点和传统处理保鲜方法,分析了蔬菜采后品质劣变的解决方法,综述了目前甘蓝类蔬菜保鲜贮藏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甘蓝类蔬菜采后保鲜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叔方  李武  高丽朴  吴萍 《蔬菜》2003,(5):16-18
随着我国“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提高。1998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万hm2,总产量3.7亿t,分别比1990年增长82.5%和81.4%。由于蔬菜具有含水量高,对机械伤害和病虫害敏感,容易腐烂以及蔬菜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等特点,蔬菜采后保鲜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蔬菜采后的各种处理技术对保持蔬菜品质和提高蔬菜流通水平具有改进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对蔬菜采后处理不够重视,对采后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应用投入甚少,绝大部分的蔬菜产品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进入市场。由于全国范围内蔬菜一半以上为异地流通销售,采后商品化处…  相似文献   

3.
常敏 《蔬菜》1998,(6):4-5
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是蔬菜从农产品转化为商品过程中,减少采后损失和提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它包括蔬菜的采收、整修、清洗、分级、药物处理、预冷、包装、脱绿、催熟、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保鲜方法与技术。一、国外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情况蔬菜作为生鲜食品...  相似文献   

4.
从 分类学角度看,食用菌不是蔬菜。是一 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但食用菌在许多方面与蔬菜有相似之处。它们均可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采收后它们均遇到衰老腐烂的问题,通过相似的保鲜措施控制采后问题。与蔬菜相比,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更高,其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更为丰富,大多具有药理作用。近年来对食用菌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但是食用菌大多比蔬菜更不易存放,采后保鲜时间更短。如果菜取适宜的保鲜措施,可在短期内保证质量,对有些种类的食用菌,还可作短期贮藏。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所种植的品种的差异,在采收保鲜的具体条件上也有…  相似文献   

5.
果蔬低温保鲜低温伤害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俊巧 《广西园艺》2007,18(5):71-73
近年,低温保鲜在我国及我区果蔬采后保鲜业界的应用日益广泛。低温条件下由于能有效降低水果蔬菜的呼吸代谢等生命活动、抑止微生物活性,是保持采后果蔬品质风味、减少腐烂的有效方式。在国外发达国家,低温保鲜被广泛用于水果蔬菜的流通保鲜(运输和销售保鲜等)和贮藏保鲜。水果低温贮运和低温销售虽能提高保鲜效果,但并不是温度越低越好,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农林水产物采后保鲜角度,特别就蔬菜、水果等贮藏中保藏姿势不同所引起的生理活性变化为中心作了研究。据报道,菠菜、甜玉米、芦笋等部分蔬菜采后以近于自然状态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蘑菇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蘑菇采后易腐,食用品质迅速下降,需采用适宜的保鲜技术来维持蘑菇的贮藏品质,延长蘑菇的货架期。现从预冷、贮藏环境控制、气调包装、化学保鲜剂保鲜、辐照保鲜等方面对蘑菇的采后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存在安全隐患和难以实现工业化是蘑菇采后保鲜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蘑菇采后保鲜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且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关于蘑菇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复合保鲜技术的应用是蘑菇保鲜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发展高效农业,开发采后贮藏保鲜加工业,是我国当前各级领导、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的重要工作议题;近一个时期经常接到城乡一些部门干部、职工和农民电话询问贮藏保鲜设施建设,以及某些蔬菜、果品的贮藏保鲜技术,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收创效,致富农民。针对大家对果菜贮藏保鲜方面认识上的一些新情况,现就现代蔬菜果品贮藏保鲜产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谈几点认识。一、关于发展蔬菜果品贮藏保鲜产业的前提条件当前蔬菜果品贮藏保鲜产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各地区纷纷建库搞保鲜业。但决不能有条件没条件都上,要使…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新鲜蔬菜的贮藏保鲜过种中减轻蔬菜的腐烂损耗,除了做好必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外,还必须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从而减少蔬菜的物质消耗和减缓衰老、延长采后寿命和货架期。采用几种不同包装材料对常见蔬菜分别进行包装贮藏,测定蔬菜不同贮藏时间的感官品质和失重率。结果表明:采用专用硅窗气调袋和OPP蔬菜保鲜袋包装的蔬菜,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感官品质及失重率均优于泡沫箱和保鲜膜,比较适合蔬菜的贮藏保鲜;保鲜膜透气性较差,易造成蔬菜腐烂霉变,而泡沫箱保水性较差,蔬菜失水严重,二者均不适合单独作为贮藏保鲜的容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蔬菜的鲜活程度,保持蔬菜原有的色、香、味、形,日本的蔬菜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研究十分活跃。在日本著名的东京大学,我们访问了农学部园艺学第一研究室的崎山亮三教授。他较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他研究黄瓜采后保鲜的生理问题及日本研究蔬菜采后的技术问题,关键集中在一个“冷”字上,其中主要的是预冷。预冷是在蔬菜采收后经过简单迅速地整理后使蔬菜尽快把温度降低到3-5℃,尤其是在夏季,经过预冷的蔬菜,配合低温运输,可以使产品远销。预冷要求采收后迅速冷却,这在一般的冷库中  相似文献   

11.
对甜椒采后主要生理和病理特性、甜椒采后各种保鲜技术进行综述,介绍几种常见的甜椒保鲜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蔬菜贮藏保鲜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尤其是通过“六五”期间国家组织重点科技攻关,蔬菜贮藏保鲜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介绍其进展和成就将有利于今后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 一、采前因素的研究 采前工作是采后贮藏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采前因素的研究是贮藏保鲜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以往该方面的工作开展得不多。随着贮藏技术研究的进展和深入,耐藏性受到采前因素的制约,优良的贮藏技术的效果受到采前因素的影响等问题受到了一定重视。近年来在甘蓝、番茄、黄瓜、青椒、红菜薹等多种蔬菜上就耐藏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山西省夏秋蔬菜保鲜物流技术水平,本项目在对山西省主产区夏秋蔬菜从采后处理、预冷、包装、贮运到销售的一系列环节跟踪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夏秋蔬菜保鲜物流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总结了夏秋蔬菜保鲜物流的技术需求,就完善冷链物流衔接、产业标准化建设及流通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蔬菜采收后到贮运前,根据蔬菜种类及贮藏要求还要进行一系列采后处理[1],方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且对菜农而言,采后处理能提高销售价格/增加收入。现将苦瓜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呼吸和乙烯释放、营养成分变化、低温伤害、气体伤害、微生物伤害等几方面对西兰花采后主要生理和病理特性进行了阐述;综述了西兰花采后热处理、臭氧保鲜处理、1-MCP化学保鲜处理、天然产物防腐保鲜处理和低温气调库等各种保鲜技术;介绍了西兰花保鲜中常见的采前处理、假植、窖藏、简易气调藏等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真空预冷机进行蔬菜产品的采后快速冷却加工处理,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蔬菜保鲜技术之一.蔬菜产品采后进行真空预冷处理的作用是能够快速除去田间热和抑制呼吸热,同时抽出蔬菜内部产出的部分乙烯、乙醇等有害气体,使新鲜蔬菜尽快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17.
荔枝采后病害与颉颃菌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鲜水果、蔬菜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 ,新鲜果蔬贮运过程中约有2 5%的产品因腐烂变质不能利用 ,有些易腐水果和蔬菜采后腐烂损失在 3 0 %以上。果蔬变质腐烂的原因可归纳为 3个方面 :果蔬组织的生理失调或衰老 ,病原微生物侵染及采后环节中的机械损伤 ,三者相互影响 ,但最终是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果蔬采后腐烂 [1] 。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驰名中外的荔枝 ,采后变褐腐烂问题更加严重 ,历来就是生产和贮运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会对荔枝保鲜起到推动作用。因此 ,本文从病害角度 ,论述了荔枝贮藏保鲜中病…  相似文献   

18.
采后热处理对苹果贮藏性影响及病虫害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艺泽  屠康 《果树学报》2004,21(3):264-268
采后热处理作为近年快速发展的贮藏保鲜技术,已经应用于多种水果的采后品质与病虫害控制方面。苹果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之一,热处理在苹果贮藏保鲜方面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介绍了采后热处理的各种方法及其组合,着重阐明了采后热处理对果实贮藏期间病虫害的控制。此外还探讨了热处理对苹果化学成分、外观品质、成熟衰老、耐热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最后对热处理不当有可能产生的热伤害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蔬菜采后预冷与保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丽朴 《中国蔬菜》2001,1(1):53-5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出口蔬菜的发展和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蔬菜采后处理、流通保鲜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刊将陆续刊出有关方面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果蔬保鲜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高质量和高营养食物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了新鲜果蔬贮藏方法的发展。本文从采后处理、低温保鲜、气调保鲜、化学保鲜、涂膜保鲜、辐照保鲜及生物制剂保鲜等七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