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属鲈形目、*科、鳜属,俗称鳌花、花鲫子,为淡水名贵野生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我们于2007-2010年进行了淇河斑鳜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解决了淇河斑鳜苗种人工繁育的技术难题,为大批量生产苗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斑镢养殖技术之三江西柘林湖无公害斑鳜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鳜又名石鳜、圆筒鳜、竹筒鳜、桂花鱼,属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鱼、小虾,人工养殖时经驯化可摄食死饵,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养殖效益较高,为高档淡水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3.
斑鳜又名石鳜、圆筒鳜、竹筒鳜、桂花鱼,属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鱼、小虾,人工养殖时经驯化可摄食死饵,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养殖效益较高,为高档淡水食用鱼类。位于江西省永修县的柘林湖水库,湖区面积308km2,部分水域开展了网箱养鱼,养殖品种主要有斑鳜、加州鲈、大口鲶等,其中,无公害斑鳜网箱养殖技术已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商品斑鳜一般出口韩国、日本等地。笔者近两年来深入养殖现场,指导养殖户在养殖用  相似文献   

4.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又名石鳜、肉鳜、岩鳜,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鳜属。斑鳜为小型肉食性凶猛鱼类,自然环境中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新、多石砾的江河溪流和大中型水库的上游流水环境中,东南亚国家都有分布。斑鳜主要捕食小鱼、小虾,属天然野生鱼类,生长期较长,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有"淡水  相似文献   

5.
斑鳜属鲈形目、鳜亚科、鳜属。斑鳜为典型的肉食性底栖鱼类,以小型鱼虾类为食,偶尔也会摄食蝌蚪和小蛙。斑鳜为名贵淡水经济鱼类,营养丰富,市场价格高,出口潜力大,是近期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临沂市水产养殖场从2005年一直从事斑鳜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池塘养殖成鱼等工作,对斑鳜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探索网箱健康养殖斑鳜成鱼的各项技术要求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属鲈形目、鮨科、鳜属,俗名石鳜、鳌花等,在全国主要水系均有分布,是一种肉食性鱼类。鸭绿江水系的斑鳜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极富营养,有"淡水石斑"的美誉,在韩国、新加坡及南亚国家倍受青睐,是高档名贵食材,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的淡水鱼类之一。但由于酷捕滥捕及自然环境恶化等原因,野生斑鳜资源越来越少。近些年来,以捕获的野生斑鳜为亲鱼,开展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在网  相似文献   

7.
鸭绿江斑鳜水库网箱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鳜(Sim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鱼属,辽东地区俗称花季子、鳌花,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食用鱼. 斑鳜的人工养殖目前在丹东的渔业生产中是一大热点,鸭绿江斑鳜室内繁育已获得成功,为斑鳜人工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工厂化育苗建育苗厂需要很高的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苗种的生产量,制约了斑鳜人工养殖向规模化发展的生产进程.  相似文献   

8.
斑鳜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鳜(Siniperca scberzeri Steindachner)又名石鳜、岩鳜,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鳜属。斑鳜为小型肉食性凶猛鱼类,自然环境中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新的江河溪流和大中型水库的上游流水环境中。斑鳜主要捕捉小鱼、小虾为食,属天然野生鱼类,生长期长,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有“淡水石斑”之美誉,其蛋白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清热、疗毒等药用价值,是新加坡、韩国等地人喜爱的传统名贵淡水鱼类,市场需求量很大,且小批量即可组织出口,具有巨大的出口需求和丰厚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9.
凌继忠 《齐鲁渔业》2007,24(2):39-39
斑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淡水鱼类之一,目前市场价是翘嘴鳜的3~5倍,发展前景看好。近几年,由于利益的驱动,斑鳜人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进而也提高了斑鳜苗种的需求量。为加快该产业的发展,扩大斑鳜人工繁殖规模为大所而趋。笔者从2003年起,着手斑鳜人工繁育,通过连续几年的生产,深  相似文献   

10.
斑鳜(Sim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 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鱼属,为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清热、疗毒等药用价值,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由于野生斑鳜的自然资源稀少,而且亲鱼的怀卵量不高,靠天然苗种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发展斑鳜这一优良品种,满足大面积推广养殖斑鳜所需苗种,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斑鳜人工繁殖技术试验,采用了人工催情、产卵、环道孵化、池塘培育等方法,催产斑鳜2批54组,孵化斑鳜水花14.5万尾,培育出2~3 cm的斑鳜苗种4.7万尾,现将斑鳜的人工繁殖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翘嘴鳜与斑鳜同属鲈形目、鲻科、鳜亚科、鳜属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为淡水名贵鱼类,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世纪90年代以来,翘嘴鳜养殖蓬勃兴起,尤其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广泛开展人工养殖,但随着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以及养殖水域环境日趋恶化,导致翘嘴鳜暴发性疾病流行,给翘嘴鳜养殖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其养殖业  相似文献   

12.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leindachner)又名岩鳜,黑鳜,俗称圆筒(桶)鳜,头部有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黑斑,有的周缘镶白或黄色环,体黄褐色,腹部黄白,属鲈形目,脂科。斑鳜喜栖息在深潭、岩缝、石隙中,属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水产养殖中的珍品,养殖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3.
<正>鳜属经济鱼类主要包括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等。其中鳜又称桂鱼、季花鱼、翘嘴鳜等,为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因其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目前江苏常见鳜属最具经济价值养殖品种,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体量巨大。斑鳜又名石鳜、岩鳜、花鲫子等,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的长江至珠江、辽河、鸭绿江及其以南的海河等水系,因其肉  相似文献   

14.
斑鳜的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志 《内陆水产》2006,31(5):14-15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属鲈形目.脂科。斑鳜喜栖息在深潭、岩缝、石隙中,属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水产养殖中珍品,养殖效益较高。近年来,斑鳜的利用价值为人们所重视.许多养殖户在水库、池塘、网箱中莽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探讨水库网箱养殖斑鳜的生长技术,笔者于2005年在湖北省宜昌市高坝洲水库进行了斑鳜的网箱养殖试验。现将主要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野生与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斑鳜肌肉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养殖斑鳜,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与养殖斑鳜相近;野生和养殖斑鳜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野生斑鳜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0.89%和27.18%,养殖斑鳜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35%-32.35%,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8.68%-28.69%;野生斑鳜、杂鱼喂养以及人工饲料喂养斑鳜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2.04、77.03和70.04,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按照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与养殖鸭绿江斑鳜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Val和Ile;野生斑鳜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4.18%和2.61%,明显高于养殖斑鳜同种脂肪酸的含量。综合分析认为,鸭绿江斑鳜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16.
李文亮  李梅生 《内陆水产》2000,25(12):14-15
鳜鱼俗称桂花鱼、桂鱼,属鲈形目、科、鳜属。鳜鱼肉嫩味美,营养价值较高,是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历来深受人们喜爱。鳜鱼以活鱼为食,常被视为人工养殖的敌害,只捕不养,而天然鳜鱼数量有限,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大规模养殖,影响了规模效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鳜鱼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人工养鳜已引起人们的兴趣。沅江市以解决鳜鱼种源为突破口,网箱与池塘养殖相结合,为发展鳜鱼养殖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现将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把握选种关 我国有鳜鱼 10多种,常见有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等,其中以翘嘴鳜个…  相似文献   

17.
高少波 《内陆水产》1996,21(7):19-19
网箱养鳜优化技术鳜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已作为名优水产养殖对象广受生产者与消费者青睐。天然水域鳜鱼种类包括翘嘴鳜、大眼鳜、长体鳜、斑鳜、暗鳜等,其中人工养殖与繁殖的主要为翘嘴鳜,即鳜(Sinipereaehuatsi)。近年发展起来的网箱养鳜技术,在我...  相似文献   

18.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er)又名岩鳜,鳍科鱼类,外形似鳜,头部有黑色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黑斑,体褐黄色,腹部黄白。适温0℃-38℃,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喜欢栖息于多石砾的流水环境。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5cm-30cm,肉质细腻嫩滑,刺少味美,有“淡水石斑”的美誉。近几年出口韩国量大增,商品鱼出口价格在140元/Kg左右,属高档淡水经济鱼类。目前天然产量极低,市场供不应求,发展人工养殖前景广阔。沈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为推广斑鳜人工养殖,2007年在沈阳市苏家屯渔场进行了池塘培育斑鳜鱼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鸭绿江斑鳜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平  徐英杰 《齐鲁渔业》2008,25(5):18-19
鸭绿江分布的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鱼类,近几年已经开始人工养殖,并出口韩国。由于人工繁殖苗种技术难度较大,而天然苗种数量有限,致使斑鳜人工养殖始终没有形成规模。2007年,我们在凤城市大堡鱼种场进行了斑鳜的人工育苗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斑鳜肌肉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养殖斑鳜,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与养殖斑鳜相近;野生和养殖斑鳜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野生斑鳜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0.89%和27.18%,养殖斑鳜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35%~32.35%,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8.68%~28.69%;野生斑鳜、杂鱼喂养以及人工饲料喂养斑鳜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2.04、77.03和70.04,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按照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与养殖鸭绿江斑鳜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Val和Ile;野生斑鳜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4.18%和2.61%,明显高于养殖斑鳜同种脂肪酸的含量。综合分析认为,鸭绿江斑鳜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