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续分期配施有机肥对棉花超高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1 999年定位施肥试验表明 ,在施N量为 592 5~ 60 0 0kg·hm- 2 (N∶P2 O3∶K2 O =1∶0 5∶0 6) ,有机肥N、P2 O5、K2 O分别占 1 0 0 %~ 1 2 4%、 50 3 %~ 51 0 %和 50 0 %的条件下 ,随着分期配施有机肥年限的增加 ,棉花果节数、结铃数、结铃率和皮棉产量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铃重和衣分也略有增加 ,土壤肥力也得了改善和提高。创棉花 2 2 50kg·hm- 2 高产 ,要求连续分期配施有机肥 2年以上 ,棉花六成铃区成铃比例皆在 1 0 %以上。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棉花成铃分布及铃重变化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棉花产量构成的三要素是铃数、铃重和衣分。在这三个要素中 ,衣分是由棉花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结铃数和铃重虽也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但它可以通过农艺措施进行调节 ,尤其是结铃性有较大的可塑性 ,而且在棉花生产中对产量贡献最大的也是铃数和铃重。因此 ,研究不同密度栽培下棉花不同部位的结铃状况及铃重变化规律 ,对于指导棉花生产 ,实现棉花生产的高产高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试验方法试验于 1 994年在本所试验农场进行 ,沙质壤土 ,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中棉所 1 2 ,4月 2 6日播种 ,行距 0 .8m,行长 1 0 m,4行区 ,设 6个不同的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棉花高产抗病新品种泗棉3号高产成铃规律的研究,发现高产棉花不仅成铃期较长,而且成铃强度较高。同时,上、中、下三部分成铃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内外围果节的成铃数、成铃率均有所提高。另外,在棉花生育后期施用生化制剂、增施桃肥等有利于增加成铃数、提高铃重。因此,泗棉3号高产栽培应在培育大壮苗、培育高效群体质量、促进棉花早发、提早棉花结铃期的基础上增加后期用肥量,以提高成铃强度,延长棉花有效结铃期,增铃增重。  相似文献   

4.
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为密度、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以丰产为目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 ,密度可以通过栽培措施调节 ,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可通过田间和室内考种选择。其中考察衣分高低主要依据室内子棉轧后计算出的数据 ,而出于对高产的需要 ,育种上往往偏重于高衣分材料的选择 ,由于衣分和子指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 (r=- 0 .80 6 7* * ) ,因此选择的结果会忽视子指这一重要因素而形成高衣分低子指现象 ,在生产中低子指对出苗不利。通过研究二者的关系 ,以期为育种者正确选择材料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 2 0 0 2年在郑州市农林科学…  相似文献   

5.
应用2006~2008年湖南省棉花区试和生产试验湘杂棉20号数据。对其产量构成各因子与皮棉产量进行变异性、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总铃数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单铃重和子指,衣分最小。因此,在大面积推广中实现湘杂棉20号高产的途径是:提高有效铃数,适当增加铃重,保持子指和衣分的稳定适中,促进各因子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疆7 500 kg·hm-2籽棉范例的气候特点、产量结构、管理模式与山西棉花生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的比对,以及多年棉花高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黄土高原植棉区植棉密度9.0万~13.5万株·hm-2,总成铃最多只能达到112.5万个·hm-2左右,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再想增加单位面积成铃数难度较大;要想棉花再高产,铃重是产量的决定因素。针对黄土高原棉区光热资源特点,提出通过选用大铃品种,调节株行距配置,提高第1、第2节位成铃率,培肥地力,同步运筹水肥,增加叶面营养和调节剂的应用等措施提高棉花铃重,形成“大群体、小个体、高铃重”的7 500 kg·hm-2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棉花品种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关系及演变规律,为棉花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统计了2011―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0个黄河流域春棉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表现,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株高、籽指和平均籽棉单产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分别增长0.13 cm、0.12 g和63.17 kg·hm-2。相关分析表明,衣分、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结铃数、铃重、生育期和籽指均与籽棉单产呈正相关,其中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与籽棉单产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衣分、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对籽棉单产均具有直接的正向效应,对籽棉单产的直接贡献表现为单株结铃数>籽指>衣分>铃重,衣分和铃重的直接作用系数较小;生育期通过株高对籽棉单产产生的间接负向效应最大。综合分析认为,此阶段黄河流域春棉品种籽棉单产提高的关键因素是籽指,单株结铃数的提高是棉花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针对棉花的生育习性和黄河流域棉区环境条件,选育衣分40%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第一果枝节位7左右、单株结铃18个左右、铃重6 g左右、生育期119 d左右...  相似文献   

8.
棉花种植方式和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JX013为材料,在湖南浏阳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8000、36000、54000株/hm2)、不同种植方式(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方式中,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延长,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随密度增高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棉最短,株高、果枝数、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以直播棉最大;不同处理对棉花铃重、衣分、衣指、子指、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为对照,在南疆研究滴施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艾氟迪对棉花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棉花优质高产高效化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棉花滴施艾氟迪后株高变矮,单株果枝数增加,单株铃数、铃重增加,籽棉产量增加6.8%,皮棉产量增加7.9%,对棉花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棉花开心栽培的增产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棉花开心栽培的增产机理刘永平,李洪芹,张贵才,彭春香,李志欣河北省沧州市农科所061001棉花开心栽培是在棉花盛蕾期打顶,依靠叶枝成铃获得高产的技术。它是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为基础;调整棉田结构,发挥单株生产潜力为前提;改善通透条件,提高光合效率为...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顾家村五组村民张广荣,2009年种植棉花面积为0.7 hm2,其中屋后连片地植棉0.2 hm2.经测算,植棉的平均密度为21 735株/hm2,单株成铃61.0个,总桃数达到1 325 790 个/hm2,实收籽棉产量6 649 kg/hm2,成为湖北省有调查记录以来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第一的高产农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8~2014年湖北省审定的中熟棉品种部分性状的分析。变异性分析表明,籽指和株高变异性大,生育期、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果枝数变异小。关联度分析表明,产量影响因素按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铃数、果枝数、衣分、铃重、籽指、生育期和株高,说明在遗传改良上主攻目标是单株铃数和衣分,次要目标是果枝数和铃重。要改变湖北省棉花品种相似性高的现状,迫切需要引进更多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麦套棉花两膜促早发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时覆盖地膜,以促苗早发,多结有效铃,增加铃重,从而夺取棉花高产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1麦棉配置以4-2式和3-2式为宜。4-2式麦棉配置,种4行小麦,套种2行棉花,预留棉行110cm,小麦收获后,棉花窄行50cm,宽行120cm。3-2式麦棉配  相似文献   

14.
沿江棉区棉花高产群体棉株成铃变化规律初探管信山,张丽华(江苏如东县农业局226400)棉株成铃分布的一般规律,与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关系较为密切,随着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单株成铃规律也有其特定的变化.本文根据高产棉田成熟期120株棉花株式图调查资料,通...  相似文献   

15.
影响棉花产量若干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中旭  高东玉 《江西棉花》1993,(3):11-12,14
本文根据灰色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原理,系统地分析了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气象要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1)产量构成因素以总铃数、衣分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单株铃重,再次是密度;(2)≥10℃有效积温是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优势因素,积温增加,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升高的趋势,其次是光照,降水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最小。本文结论对指导棉花高产栽培及育种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北省和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 ,分析了鄂棉 18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产量构成四要素中各要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 ,及其产量构成要素中株铃、铃重和衣分的变异性、适应性 ,提出了鄂棉18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 ,以力争株铃数并兼顾铃重和衣分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侍以建  韩兵 《中国棉花》2005,32(5):31-32
随着物质投入的增加和科学植棉水平的提高 ,东辛农场棉花生产从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近十年时间每公顷皮棉产量一直处于 1 35 0 kg左右。通过抽样调查 ,单位与单位之间 ,各个家庭农场之间 ,产量差异较大。投入相等田块生物学产量相当 ,产量低主要是经济系数低。产量结构上表现为成铃率低导致单位面积总铃少。1影响棉花成铃的因素1 .1成铃率。对高产与低产田块测产资料汇总分析 ,凡每公顷投入纯氮 2 2 5 kg以上 ,就单株果节量而言相差不大 ,有效果节一般在 60个左右 ,每公顷果节量 30 0万个 ,每公顷总铃相差 1 9.5万个 ,皮棉产量相差35 2 …  相似文献   

18.
晋棉 35号系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从冀棉2 0群体中系选而成。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的特点。2 0 0 0 - 2 0 0 2年通过了山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 ,2 0 0 3年 4月 5日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品种特性1 .1生育与农艺性状。该品种属中早熟陆地棉类型 ,株型较大 ,略松散呈桶形 ,叶色稍浅 ,叶皱明显 ;该品种出苗好 ,苗齐苗壮 ,全生育期 1 2 7天长势较强 ;结铃性好 ,衣分较高 ,铃长卵圆形略尖 ,吐絮畅而洁白 ,铃重 5 .1 g,衣分 40 %左右 ,子指 1 0 .0 g,衣指7.1 g。1 .2抗病虫性。抗病性经山西省棉花所植…  相似文献   

19.
新陆中 8号 (91 - 1 9)作为南疆棉花主栽品种 ,产量优势明显 ,每公顷皮棉产量达到 2 2 50~2 70 0 kg,1 997~ 1 999年连续 3年对新陆中 8号高产棉田进行调研 ,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产量结构1 .1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通过对高产棉田产量构成因素统计分析 ,得出 :新陆中 8号皮棉产量与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铃重呈显著相关关系 ,而与密度相关性不显著 .其中单株成铃数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增产效应最大 (r=0 .7998* * ) ,说明 :新陆中 8号产量主要是依靠单株产量的形成来获得的。根据资料分析结果 ,新陆…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棉花、马铃薯间作模式对产值和2种作物品质的影响,设计了棉花与马铃薯的2个间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上4行棉花-2行马铃薯的处理产值最高,其次为2行棉花-2行马铃薯,单作马铃薯产值最低;2行棉花-2行马铃薯处理棉花的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籽指、衣分、霜前花率最高,且纤维品质最好;单作马铃薯块茎的外观整齐度最好,且商品属性最高;马铃薯的干物质含量、氨基酸总含量、蛋白质含量亦是单作处理最高。综合来看,4行棉花-2行马铃薯、2行棉花-2行马铃薯的间作模式可以提高群体经济效益,并能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