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平原革命老区长期以来贫困落后。河北省把扶贫工作与区域连片开发、整村推进规模发展相结合,给平原老区脱贫致富发展带来希望。建立帮扶平台,引入资本和科技,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更好地促进平原老区致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黑龙港流域为主的海河平原革命老区长期贫困落后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文和地缘等多种因素。河北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和农村面貌提升活动把扶贫工作与区域连片开发、整村推进规模发展相结合,给平原老区脱贫致富发展带来希望。形成共识,建立帮扶发展平台,引入资本和科技要素,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强科教扶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平原老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北平原革命老区长期以来贫困落后。河北省把扶贫工作与区域连片开发、整村推进规模发展相结合,给平原老区脱贫致富发展带来希望。建立帮扶平台,引入资本和科技,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更好地促进平原老区致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襄樊市是湖北省五大革命老区之一,共有老区人口287万,占总人口的54%。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努力开展生产建设,使老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受自然和地理等条件的约束,老区人民收入水平仍然很低,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地方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为使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  相似文献   

5.
对桑植革命老区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桑植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特点,坚持红色资源的优先、合理开发,将红色资源与生态旅游、村镇建设、文化教育等有机结合,加强区域整合,迎合市场需求,从而达到带动发展桑植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我国完成贫困识别工作、健全工作扶贫机制和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具有重要作用。而革命老区更应该率先脱贫,因此,我们在革命老区QJW村进行了调查。根据对QJW村随机抽取的39户贫困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该村在精准扶贫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成效很小,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如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等几大问题,致使该村贫困户脱贫困难、很难在计划脱贫年限内脱贫。最后,针对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四川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程度深,精神贫困现象突出,实现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 富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四川革命老区在物质扶贫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精 神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难点,精神扶贫有利于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精神动力,实现扶 贫“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的转变。针对四川革命老区群众精神贫困的现状,扶贫从扶“志” “智”“制”“职”等角度出发,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老区红色文化自信,推动四川革命 老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原慧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89-3192,3195
介绍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区域特点,分析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三维目标"指导下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创新模式,包括发展老区特色产业、建设立体能源化工基地、统筹区域发展3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沂蒙老区发展休闲农业所具备的优势和机遇在于文化底蕴丰厚与自然环境优越;休闲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比较重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刺激了休闲农业的需求。而面临的劣势和威胁主要在于资金支持不足,品牌建设有待提高;综合性的开发不配套;休闲农业管理水平较低等。借助于SWOT分析方法,指出了沂蒙老区发展休闲农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中国全面脱贫任务的顺利完成,扶贫战略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对于精准扶贫阶段主要依靠发展旅游实现脱贫的许多革命老区来说,后扶贫时代背景下其旅游扶贫的对象更为复杂,在旅游扶贫识别、帮扶与考核中面临诸多的困境,通过构建旅游扶贫识别标准体系、按需帮扶与综合考核等措施,以期提升革命老区旅游扶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和革命老区振兴都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工作,而贫困地区与革命老区"两位一体"的特殊区域更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对象。土地经济作为区域社会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效益是提高和发展贫困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重要工作内容。掌握贫困革命老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变化情况能因地制宜发展土地经济,为土地扶贫服务。研究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遥感影像,利用图形处理软件提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模型,分析了3个时期左右江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从研究结果看,未利用地、耕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林地面积不断增多,草地、水域面积变化量较小;土地利用动态速率逐渐减慢;土地利用程度缓慢增强。  相似文献   

12.
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河南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开发困境、认同困境、传播困境和人才困境。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模式、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培育红色文化人才,积极推动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革命老区振兴,实现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延安市、仪陇县、遵义县为例试论西部老区如何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老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61-63
革命老区环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当地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环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由于起步较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开发模式单一、文旅融合不深入、专业人才缺乏、宣传营销不到位等问题。基于问题分析,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资源开发模式、优化宣传营销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合理、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助推革命老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革命老区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背景,在党和国家历史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实现革命老区振兴的一条可行道路,位于沂蒙革命老区腹地的山东沂水县许家湖镇乡村特色产业成效显著。以该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为例,探究其有利经验与不足之处,为革命老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现老区振兴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同市老区农民收入现状调查,发现老区农民近年来收入增速减缓,消费水平低下,收入分布极不均衡。因此,提出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建好村级班子;增加农业投入;围绕产业目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促进老区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讲述促进老区经济发展与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出发,指出发展老区经济是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促进老区经济的发展;接着重点介绍了江西省樟坪畲族乡的基本情况及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与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果;随后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最近,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于幼军带领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经委、农业厅、交通厅、中小企业局、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调研组,深入晋城、长治和晋中3市的陵川、沁源、沁县、武乡、和顺、昔阳6县,就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山区开发建设进行专题调研。于幼军在调研中指出: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山区开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革命老区、山区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重大决策。这轮“两区”开发要进行扶贫思路的调整,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龙头和核心,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产业项目规划布局给予倾斜和优先安排,重点帮助“两区”困难县、乡、村发展一批产业项目,通过产业发展拓宽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渠道,释放基础设施效应,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川陕革命老区为例,指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梳理川陕革命老区现存的红色文化资源;指出该地区红色文化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发挥政府职能、打造特色产业、深挖旅游价值等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地处左右江革命老区腹地的贵州省荔波县大土苗族村近30年来的科学造林、巧筑梯田、劈山修路和发展林下经济、开展乡村旅游、实施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扶贫举措及模式,探讨了大土村在反贫困斗争中因地制宜取得的成效及其成功经验。认为大土村的反贫困举措、扶贫模式、脱贫路径是极为成功的,在当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胜会战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参考借鉴意义。因此,对其扶贫攻坚的路径、成效、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目的是希望有助于整个左右江革命老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的精准脱贫与同步小康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