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常规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并利用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深松、免耕播种、控制杂草及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等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一、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是机械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转变。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抑制沙尘暴最重要的手段。1.土壤水分的增加:作物生长全靠肥和水,旱地作物所需水分基本来自天然降雨,但供给作物的有效耗水仅占降雨…  相似文献   

3.
<正>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和应用优势1.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保水保土、免耕少耕、防治土壤侵蚀,包含了免耕播种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深松技术、杂草控制技术等,在操作措施上融合了残茬覆盖、生物覆盖、作物轮作,可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解决土壤失墒严重、耕层变浅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玉米单产,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中,作物秸秆的残茬覆盖面积需要达到耕地总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免耕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其存 《世界农业》2001,(10):19-20
一、免耕农业的涵义 免耕(Conservation tillage)一词的原意是保护性耕作制度,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壤侵蚀.1977年以前,用最小耕作(minimum tillage)来表述目的在于减少对田地耕作踏压次数的耕作措施.1977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护局将最小耕作更名为免耕,并将其定义为: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其类型包括不耕、条耕、根茬覆盖及其他不翻动表土的耕作措施.1984年土壤保护局再次修改免耕的定义,主要特点是将作物残茬定量化,以百分比或千克表示,将所有耕作措施分为3类.  相似文献   

5.
丁辉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02-20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市保护性耕作发展,加速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本文主要讲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传统耕作的农业技术,是一项增产、节本、环保新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及牧草的种植,包括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免耕施肥播种、深松、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特征是不翻耕土壤,在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进行免耕播种。配以深松和化学控制病虫草害。与传统的翻耕土壤、裸露休闲耕作相比。具有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固土防尘、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该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主要技术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秸秆及残茬覆盖、杂草及病虫害控制与防治、深松四项内容。该技术具有保水、保肥、保土作用。其技术能增加了土壤入渗能力,提高了雨水利用率,明显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常规地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耕作,并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概念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战远 《现代农业》2011,(12):50-50
问:什么是保护性耕作?答: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科学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是在少耕、免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土壤耕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作物收获后残茬、秸秆留在田间覆盖地面,春季不进行整地,使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喷施化学药剂防治病虫草害,尽量减少机械进田次数,保护耕层土壤的自然结构,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免耕播种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模式,是在有一定量作物残茬覆盖地表的情况下进行播种。这种耕作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土壤墒情,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种植户采用。播种单组是整个播种机设计的核心,是完成播种作业的主要工作部件。  相似文献   

13.
<正>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同时也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1保护性耕作的好处1.1蓄水保墒:秸秆覆盖免耕保持了土壤孔隙度,孔径分布均匀,因此,有较高的入渗能力和保水能力,可把雨水和灌溉水更多的保持在耕层内。而覆盖在地表的秸秆又可减少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耕作技术,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在当今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本试验历时2年,对秸秆残茬覆盖深松免耕播种、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和传统翻耕播种3种模式进行对比,测定每种模式下的土壤含水率、秸秆残茬覆盖率、出苗率、地温、冬前分蘖率、返青分蘖率、作物产量等性能指标,从数据层面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增效机理,以期总结出一套适合庄浪县地形地貌、种植制度的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薛英会 《农业科技通讯》2010,(8):126-126,216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种植方式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它是指通过机械化作业,将秸秆或作物残茬覆盖在地表上,实施免耕播种,用农药控制杂草生长和防治病虫害。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以免耕或者少耕代替传统的铧式翻耕,避免细碎表土遇风起尘,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以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代替传统的裸露休闲,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利用根茬秸秆固土、保护土壤,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现有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变革的重点是取消现有广泛应用的铧式犁翻耕和播前精耕细作整地处理种床的耕作习惯。主要采用免耕、少耕、深松土壤、秸秆还回等方法,利用作物残茬和秸秆覆盖地面,用根茬固土,秸秆覆土,提高土壤的保土、保肥、保墒的能力。达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作物产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是指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耕作,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必须取消铧式犁耕翻,这是保护性耕作的首要特征;②免耕或少耕播种,尽可能少动土(即使是播种时也要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③播种时必须要有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秸秆全部还田或高留茬(畜牧业发达地区可高留茬),秸秆还田量要在30%以上,播种后秸秆覆盖率不低于30%。  相似文献   

18.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以有效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志人 《世界农业》1992,(6):38-38,44
目前,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山区丘陵地区,情况更为严重。为了克服这一不利因素,科研人员提倡采用保土耕作。所谓保土耕作即是利用专门的犁县改变传统的耕翻和播种方式,把上一熟作物残茬遗留在土壤表层。作物残茬覆盖土表,既可在冬雨季节保护表土免遭冲刷,本身又可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播种后地表用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粉碎覆盖,或保留高留茬秸秆30%以上及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