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2种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方面,水稻纹枯病菌在稻草煎液琼脂、水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而在牛肉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最差;在菌核形成方面,理查琼脂培养基最有利于菌核的形成,表现为菌核数量最多,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轮纹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的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适宜的pH值是4~6。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以PDA、向日葵种子煎汁琼脂培养基生长最佳。在氮源试验中,以KNO_3生长得最好。在以麦芽糖、乳糖等6种不同的碳源培养基上,以麦芽糖、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Scholten〕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参锈腐病菌在PDA和查彼氏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厚,深褐色;该菌对碳源的利用以甘露醇为最好,缺碳生长不好;对氮源的利用以蛋白胨为最好;该菌在相对湿度为79.3~90%生长缓慢,在95%以上生长很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以第5d增长较快。该菌最适pH值为5.0~7.0,在自然光照射下菌落厚,深褐色,在连续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差;生长最适温度20~25℃,在57℃条件下10min为该菌的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采集于甘肃省岷县的贮藏期霉变当归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描述,分离纯化获得霉变真菌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对霉变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温度对分离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成甘肃当归主产区贮藏期当归霉变的真菌为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燕麦培养基、查彼培养基(Czapek)等4种培养基上均能较好生长,以查彼培养基(Czapek)上生长最快,其次为燕麦培养基,在玉米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慢;该菌在5~40℃范围内均能较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40℃时可缓慢生长,0℃时未见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5.
对引起福建地区大花蕙兰疫病的棕榈疫霉菌进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该菌生长影响不同,菌丝在V8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清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慢,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平均直径依次是:V8汁大花蕙兰叶煎汁﹥番茄汁PDA=PSA玉米粉清水琼脂,最大与最小菌落平均直径差为3.23cm,且菌落形态有差异;碳源和氮源以甘露醇和牛肉膏最佳;病原菌在15~35℃,pH 3~10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0℃,最适的pH值为6;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光暗交替有利于该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花生黑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V-8汁(v8)、酵母蛋白胨葡萄糖(YPDA)、燕麦琼脂(OMA)和合成真菌(SF)等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燕麦琼脂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  相似文献   

7.
山茱萸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1987年观察了山茱萸炭疽病的症状表现,分离出了炭疽病菌。根据该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寄主较广泛等持点,鉴定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温度为23—28℃、相对湿度100%及在1%蛋白胨,查彼氏培养液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在以甘露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上生长最好,在以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差;分生孢子在黑暗和散光条件下萌发正常,荧光灯和黑光灯照射后对孢子萌发有影响,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强烈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芦苇内生真菌Choiromyces aboriginum Mü1W1C6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麦芽糖培养基、查彼培养基相比,该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PDA培养基上1,0~35℃均能生长2,0~30℃时生长较好2,5℃时最适;葡萄糖、果糖能显著促进该真菌的生长,而乳糖、淀粉、麦芽糖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机氮源更有利于菌丝生长,无机氮源不利于菌丝生长;该内生真菌对pH的适应范围很广,在pH 5~11的范围内都能生长良好,相比之下,在中性偏碱性的环境中生长最好;光周期、生长因子、微量元素对芦苇内生真菌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焦铭  孙雪  李笔  黄俊潮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04-9804,9819
[目的]比较水稻胡麻斑病菌(B-1)和水稻纹枯病菌(T-3)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回收率.[方法]采用查理琼脂(R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和查彼琼脂(CA)3种培养基分别培养2种病菌,然后测定其回收率.[结果]2种病原菌回收率范围为13.47%~ 75.26%,其中胡麻斑病菌的平均回收率较高,达65.48%,纹枯病菌的平均回收率较低,仅为29.85%.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回收率也有所差别,胡麻斑病菌在RA上的回收效果最好,回收率达71.51%,而在PDA和CA上较差;PDA对纹枯病菌的回收效率相对较高,达到48.49%.[结论]RA和PDA可分别作为检测水稻胡麻斑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基础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培养基及温度对粉红聚端孢霉生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粉红聚端孢霉在 6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量和不同温度梯度下粉红聚端孢霉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 ,苹果组织煎汁培养基 ( AFA)效果最好 ,是比较理想的粉红聚端孢霉培养基。在 2 0~ 3 1℃条件下 ,菌丝可良好生长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5℃ ,其它温度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与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双孢蘑菇褐腐病的科学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4株形态差异较大的有害疣孢霉菌(GS 0036,HN 0015,SD 007,WH 001)在常见蘑菇煎汁培养基、不同光质条件和不同浓度盐溶液条件下的菌丝生长速度、厚垣孢子产生量、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和耐盐性。结果表明:除灵芝煎汁外,6种常见蘑菇煎汁培养基对供试菌株厚垣孢子的产生均优于PDA培养基;不同光质对有害疣孢霉菌影响不同,SD007菌株在红光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其他3种菌株均在黑/白交替光质下菌丝生长最快,短波光(蓝光)能抑制有害疣孢霉菌丝的生长及厚垣孢子的产生;4株有害疣孢霉的菌丝生长量和厚垣孢子产生量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均明显下降,NaCl溶液对HN 0015抑制效果最明显,当NaCl浓度在24g/L时所有有害疣孢霉菌菌株的分生孢子几乎不萌发。  相似文献   

12.
常雪艳  冯致 《甘肃农业》2016,(19):57-58
2012年从景泰县采集小口枣黑斑病病果样品,分别在PDA培养基、枣汁培养基、肉质胨培养基上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统计和计算分离频率,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共分离出三种菌:菌1,菌2,菌3。通过菌落形态、孢子形态的观察,鉴定出菌3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Alternaria tenuis。进而测定菌3在PDA、肉质胨、枣汁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以及菌3在不同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从而得出菌3最适宜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同样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大麦条纹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麦条纹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对大麦条纹病的病原菌禾德氏霉菌[Drechslera graminea(Rabenh)Shoe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培养基、碳源、氮源对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菌丝的适宜培养基是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7,适宜碳源是蔗糖和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是甘氨酸和硝酸钠;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无明显影响;病原菌在常用培养基上均不产孢.  相似文献   

14.
银鹊树溃疡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和病原鉴定,确定银鹊树溃疡病的病原为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ius)App. etWr.),有性世代未见。病菌菌丝生长适温25~33℃,低于10℃、高于38℃均不能生长,且大孢子的产生量与温度有关;对pH值要求不严,在pH为2~10时均可生长;其菌丝在PDA 和马丁氏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大型分生孢子产生量多,在银鹊叶煎汁和清水洋菜培养基上生长一般。在利用碳源上以葡萄糖、蔗糖和鼠李糖生长最好,半乳糖、果糖次之,木糖最差。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大孢子萌发以10% 银鹊叶煎汁及2% 葡萄糖液最好(达98% ),6h 达到萌发盛期;小孢子10h为萌发盛期,且在上述两种营养液中的萌发率仅为40.3% 和36.0% 。  相似文献   

15.
同心盾壳霉产孢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同心盾壳霉产孢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PSA和PDA上产孢量最大,而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胡萝卜煎汁培养基和V8培养基上不产生分生孢子器;在15℃~35℃下,该病原菌均可产孢,在30℃下产孢量最大;产孢的最佳碳源为蔗糖,其次为乳糖和葡萄糖;无机氮源不能满足病原菌产孢。产孢的最适pH为6~8,偏酸条件比偏碱下产孢量稍大;黑暗有利于病原菌产孢,紫外线照射对其产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草果是云南省贡山县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导产业,种植历史悠久,具有独特区位优势,为摸清林下草果疫病的发病规律,在独龙江、茨开、普拉底、捧当四地进行初步调查,平均病株率为7%。通过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形态学鉴定,明确草果疫病是由恶疫霉引起的一种卵菌性病害,并对草果恶疫霉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宜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番茄汁培养基、V8汁培养基和PDA培养基,其次是大豆培养基和玉米面培养基,菌落生长最差的是燕麦培养基及草果茎叶组织汁培养基;该菌在pH值3~10都能生长,适宜生长pH值为4~7,最适宜生长的pH值为6;该菌丝可以生长的温度在10~30℃,最适温度为25℃;该病菌对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的利用效果最好,其次是葡萄糖、淀粉和甘油,对木糖的利用效果最差;在氮素培养中菌丝生长对酵母膏、天门冬酰胺和牛肉膏的利用最好,其次是KNO3、NH4Cl和甘氨酸的利用,对蛋白胨的利用最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研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从三亚南滨农场等南繁种植基地采集病叶,分离得到致病力强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C24。利用柯赫氏法则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长速率测定等方法 ,分别从培养基(PSA、PDA、 Czapek、 PSA+玉米绿叶煎汁、玉米绿叶煎汁、 PDA+玉米绿叶煎汁、燕麦)、温度(10、 15、 20、 25、 28、33、 37、 41℃)、光照(全日光照、全日黑暗)、 pH(5、 6、 7、 8、 9、 10、 11)、碳源(蔗糖、麦芽糖、乳糖、 D-木糖、 D-果糖、可溶性淀粉)、氮源(甘氨酸、苏氨酸、 NaNO3、 L-缬氨酸、 L-丝氨酸、 L-精氨酸、 L-谷氨酰胺、 L-赖氨酸、 L-脯氨酸、 L-亮氨酸)6个方面对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2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24鉴定为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Boedijn)在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在28~37℃;最适pH值为7~9;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L-亮氨酸。本研究发现玉米弯孢霉菌能引起南繁区玉米病害,较适应热带地区高温天气,在28~37℃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8.
将大豆灰斑病菌 (CercosporasojinaHara)在豆秸、豆荚、豆粒、豆粉、半综合、PDA、V8蔬菜汁 7种培养基上培养 ,测定了不同培养基对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豆粒、半综合、PDA、V8蔬菜汁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比其他 3种快 ,每天平均生长 4 5 6 0~5 0 96mm2 ,但产孢量有很大差异。PDA和豆粒培养基产孢很少 ,平均每视野 2 4~ 4 2个 ,而半综合与V8蔬菜汁培养基的产孢量较大 ,为 2 8 4~ 30 2个。进一步对产孢量大的 2种培养基从原料成本和操作程序上比较 ,V8蔬菜汁比半综合培养基成本低 ,而且操作也很简便  相似文献   

19.
为弄清海南省南繁区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并为此病害抗病育种及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利用科赫氏法则及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玉米叶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致病菌株C22在PDA培养基上呈墨绿或黑色,分生孢子梗直立或弯曲、有隔膜,分生孢子卵形、椭圆形、倒棍棒形,有纵、横隔膜,无喙或具短喙;核糖体DNA-ITS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链格孢同源性高达99%,将该病原菌鉴定为链格孢(Ternaria alternata);菌株C22在供试试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生长最适培养基是PDA+玉米绿叶煎汁,最适的氮源是缬氨酸和甘氨酸,20~30℃为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其中30℃时菌落直径最大,是最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病原菌对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宽,pH值为5时菌丝生长最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基本没有明显影响,但长时间的光照更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0.
结合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在室内纯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p H值、温度、光照、碳源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结果显示:病原菌为马卡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macadamiae Deighton);病原菌生长较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20%地锦植物煎汁的PDA培养基,适宜p H值为6.0~7.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光照条件为全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