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简要分析了我国河道污染的现状及其原因,阐述了传统河道整治带来的负面影响,论证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先期处理技术、河道形态修复技术、生态河堤修复技术、生态河床修复技术、生态护坡修复技术和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凡胜豪  韩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06-2407,2411
为加强南方圩区水环境的修复,降低农田排水中氮磷对水体的污染,结合南方圩区河道特点,并综合运用生态学原理,对作为农田排水主要承泄通道的圩区河道进行生态整治,从河道护坡工程建设、植被重建、景观构建、生态管理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流域及地域生态特征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将圩区河道建设为生态、高效、功能健全的排水处理系统,从而实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水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生态退化与退化生态学、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解决污染生态退化问题必须将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结合起来进行生态整治。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镇江市农村河道分布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河道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植生型生态修复技术处理农村污染河道的设想,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处理效果较好,从而提出了适合镇江地区的农村河道污水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道水体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物理、化学、生物-生态3种修复技术的原理、工艺核心及适用范围等技术研究进展,其中物理技术包括截污分流与引水冲污、底泥疏浚、曝气复氧,化学治理技术包括化学除藻、化学固定,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强化、植物净化、人工湿地、生物膜净化及组合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同时,提出了河道水体修复涉及学科多,应该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理和修复技术。最后对河道水体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许列峰  陈婕  邵之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97-2600,2612
城市河流的污染严重影响市容和居住环境,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结合国内外河道治理现状,重点评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人工浮岛、人工湿地等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河道治理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单一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只能起到短期的治理效果,长期有效的治理理念是使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自净功能,回到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综述了国内外在水质净化与水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生态修复的复合技术,如植物强化修复技术、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水生态多样性修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苕溪流域水环境和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拓宽疏深河道、加高加固防洪堤、堤岸生态加固、生态修复、监管体系建设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实施该工程,有利于加强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入太湖的污染负荷、减轻河道内源污染、提高流域水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改善太湖和苕溪流域的水环境状况;是实现苕溪流域通畅水流,改善地区河网水环境以及入太湖水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污染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近年来,全国掀起了城市河道治理的热潮,一些城市的点源污染已得到控制,黑臭现象基本消除,城市河道面貌初步改观.在点源污染得到控制的基础上,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生态系统的恢复逐渐成为河流研究的热点和治理城市河道的大趋势.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提出必须结合多种河道修复技术,并且从流域尺度进行河道的生态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11.
随着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九大 提出的全面贯彻关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代发展理念,将防治船舶流动污染摆在了 整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本文将以三峡库区为例,从全面了解三峡库区船舶流动污 染现状出发,针对现阶段三峡库区船舶流动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从行政综合治理方面提出治 理对策,推进我国内河流域的治污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2.
曝气增氧技术在城市黑臭河流水质改善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风贺  王国祥  刘波  杜旭  许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37-6138,6141
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区景观水体污染问题尤其是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羁绊。综述了城市黑臭河流的现状和产生黑臭水体的原因,介绍了城市景观河道环境改善技术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城市景观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其中,太阳能曝气复氧治理技术可以实现对景观水体水质的标本兼治、全面改善和长期维护,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安庆沿江湖泊及长江安庆段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的生态风险,采集了安庆沿江湖泊及长江安庆段沉积物样品共58个,分析了Cu、Zn、Pb和Cd共4种重金属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市区湖泊群内各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周边生态湖泊和长江安庆段;与区域对应的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比较,市区湖泊群中各类重金属普遍高于背景值,而其他水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则与背景值相近,表明市区工业生产及生活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影响。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表明安庆市区湖泊群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d污染达到了中度污染程度。总的看来,所有安庆沿江湖泊及长江安庆段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依次为CdPbZnCu。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市区湖泊群和菜子湖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状态,其他水体均处于低生态风险状态,各水体潜在生态危害顺序依次为市区湖泊群、菜子湖、长江安庆段、嬉子湖、石门湖、白荡湖;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生态风险以Cd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朱玲  关梅 《农技服务》2013,(9):1001-1004
植物浮床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污染生物处理技术,能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该文介绍了池塘养殖水环境污染修复类型,异位修复与原位修复,以及植物浮床在污染水环境修复中的净化机理。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来源,阐述池塘水环境污染的危害,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列举蕹菜、水芹、生菜3种植物浮床在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实例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农村河道和城市河道在特点、功能侧重以及污染状况上的差异,借鉴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提出了农村河道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及特点,形成了研究农村河道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概念。  相似文献   

16.
广西农村污染表现在生活垃圾、水体污染严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生态污染,农用地膜处理不当导致土壤、大气污染,畜禽粪便排放导致江河、湖泊污染等。主要原因是环保意识薄弱、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治污设施不足和对污染治理不力等。可以通过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全面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完善治污设施及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进而解决广西农村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河流受漏截污水和面源污染物输入的普遍现状,结合人工湿地技术和生物滤池、人工快渗技术,构建出一种具有净化河道水质的生态滤槽。生态滤槽对污染河水的动态净化效果表明,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随水力负荷及进水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在水力负荷为0.5 m~3/(m~2·d)时去除率最高,净化效果最好。污染河水经生态滤槽处理后,COD、NH_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7.20%、63.29%、57.87%、75.64%。减少生态滤槽数量,发现该生物滤槽出水稳定,抗负荷冲击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