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香蕉茎杆不同处理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不同粒质香蕉茎杆混合牛粪,发酵不同时间后,喂养蚯蚓(Eisenia foetida)。结果表明:不同粒质的香蕉茎杆经30d发酵后再用于养殖该蚓,对该蚓生长繁殖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经10d发酵后再用于养殖该蚓,对该蚓的生长繁殖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生长繁殖速率显现出切碎状粒质>10 cm粒质>20 cm粒质的趋势,即粒质越细,繁殖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云南地区扁穗雀麦繁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野生种牧草扁穗雀麦的繁殖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效果都很好,种子产量可以达到270.00 g/m2,且种子发芽率在无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也能达到80%以上,总繁殖效力平均为34.24%。扁穗雀麦有性繁殖苗期生长缓慢,生长速率为0.361 cm/d,但分蘖以后生长速率加大,抽穗开花期达最大;扁穗雀麦营养繁殖成活率较高,为89.7%,生长速度比有性繁殖快,并且随植株长大,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种子产量随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阔叶箬竹分株繁殖和埋鞭繁殖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扩大阔叶箬竹种群数量和栽培范围,对阔叶箬竹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分株繁殖和埋鞭繁殖2种方法下的生长指标变化并比较分析了2种繁殖方式。结果表明,采用分株方法繁殖时,秆数对阔叶箬竹的成活率、新竹高度、叶片数、叶长、叶宽和出笋数都有显著性影响。采用3秆·丛-1的分株繁殖方式相比1秆·丛-1和5秆·丛-1成活率更高,植株生长状况更好。采用埋鞭方法繁殖时,鞭长对阔叶箬竹的成活率和新竹高度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其叶片数、叶长、叶宽以及出笋数没有显著性影响。采用10 cm鞭段长度的埋鞭繁殖方式相比5 cm和20 cm鞭段长度成活率更高,植株生长状况更好。相同养护条件下,埋鞭繁殖成活率稍高于分株繁殖,而分株繁殖的竹苗比埋鞭繁殖的株高更高并且出笋数也更多。这些数据可为今后阔叶箬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林下套种知母的生长特性及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为知母的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繁殖方式(种子繁殖与分株繁殖),杏林下不同种植密度[行距(30cm、40cm/20cm)和株距(10cm、20cm、30cm)]及不同基肥配比(基肥种类与施肥量)对知母生长指标和有效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杏林套种知母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最佳模式:基肥种类与配比为农肥粪200kg/hm~2+复合肥3 700kg/hm~2,种植方式采用早春或晚秋分株繁殖,密度为株行距30cm×(40cm/20cm);此时,知母分蘖数较少、株高较矮,根茎鲜重最大,根茎长度较大,分别为3.51个、72.80cm、30.33g和12.79cm;有效活性成分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含量达最高,分别为2.67%和14.03%。【结论】杏林套种知母宜在早春或晚秋分株繁殖,移栽时基肥最好用有机肥搭配复合肥,行株距保持在30cm×(40cm/20cm),知母的药用成分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最高,且符合2015版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5.
何首乌属蓼科、宿根、爬藤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其生长适应性很强,对气候、土质要求不高,且经济效益可观。1.繁殖技术。何首乌一般用种、扦插和根茎繁殖,常以扦插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一般在4月上旬或中旬播种,苗床开沟条播,行距20cm,沟深3.5~4.5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  相似文献   

6.
寻求甘草组培苗扦插快速繁殖生长的最佳组合,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采用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培养甘草组培苗,观察其扦插快速繁殖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甘草扦插快繁生长的培养基是MS+NAA 0.1mg/L+KH_2PO_413.5mg/L,具有较高的生根率(73.4%)和较好的生长状况,其植株全长、根长和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9.41cm、1.22cm和0.17g。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野生种牧草扁穗雀麦的繁殖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扁穗雀麦的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效果较好,其种子产量可达270.00 g/m2,种子自然发芽率达80%以上,且种子无后熟期,收种之后即可播种.在扁穗雀麦的生活周期中,总繁殖效力平均为34.24%,其中,营养繁殖效力占总繁殖效力的46.8%,有性繁殖效力占总繁殖效力的53.2%.此外,对扁穗雀麦的营养繁殖及有性繁殖特征研究表明:扁穗雀麦有性繁殖苗期生长缓慢,生长速率为0.361 cm/天,但分蘖以后生长速率加快,抽穗开花期达最大;而营养繁殖成活率较高,为89.7%,生长速度比有性繁殖快,并且随植株长大,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种子产量随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箭胡毛杨插穗长度与苗木生根及生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箭胡毛杨为20世纪80年代选育出的杨树杂交品种,扦插繁殖是其良种繁殖的主要方式.通过对6、9、12、151、8 cm 5种不同长度插穗与苗木繁殖中生根、成活及根生长等因子的分析,研究了提高箭胡毛杨繁殖系数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不同插穗长度对箭胡毛杨生根能力、成活率和根生长量均有影响,但其中12、15、18 cm插穗长度间差异不显著.对综合反映苗木根生长量、成活率和插穗长度的参数K值研究表明,K值在插穗长度为9~12cm区间内最大.因此认为采用9~12 cm插穗,可在保证苗木生长质量的同时,达到最大的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9.
贵州薇菜孢子繁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贵州环境条件下薇菜孢子繁殖和3年生孢苗生长状况,以贵州野生薇菜孢子为材料,以腐殖土和黄壤为基质,进行了薇菜孢子繁殖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23℃气温条件下(5月上旬)播种孢子其繁殖效果优于14~18℃(4月),腐殖土基质效果优于黄壤基质;腐殖土基质在23℃气温时,孢子繁殖的原叶体和孢子体幼苗分别为4 890株/m2和2 480株/m2,孢苗数∶原叶体数达0.51,其3年生孢苗平均株高26.60cm、平均茎粗0.25cm、平均根蔸直径5.43cm、平均根长20.62cm。  相似文献   

10.
一、育苗1、根茎繁殖。培育种根于4月下旬或8月下旬进行。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按株行距20×10cm种植。在初冬收割地上茎叶后,根茎留在原地作为种株。2、分株繁殖。薄荷幼苗高15cm左右,应间苗、补苗。利用间出的幼苗分株移栽。3、扦插繁殖。5~6月份,将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底肥对川牛膝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农家肥、生物菌肥、油枯3种常见的肥料作为底肥,开展川牛膝林下种植试验.[结果]油枯底肥的平均产量145.46 g,平均地径2.61 cm,平均根径2.99cm;混合肥中平均产量106.59 g,平均地径1.61 cm,平均根径2.07 cm;完全不施用底肥中平均产量84.33 g,平均地径1.58 cm,平均根径1.97 cm.施用底肥后,平均产量最高是油枯为底肥的145.46 g,最低的是对照组(84.33 g).[结论]通过对不同底肥对川牛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分析,确定了林下川牛膝种植底肥为油枯的最佳底肥种类.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超级苗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枝长度采用-x+3δ的选择标准,相应地径采用x-+2δ的选择标准,确定江坑苗圃雷公藤超级苗的最低主枝长度为46 cm,最低地径为0.37 cm,共选出超级苗79株,平均主枝长度为78.72 cm,平均胸径为0.53 cm;红地苗圃雷公藤超级苗的最低长度为31 cm,最低地径为0.34 cm,共选出超级苗74株,平均主枝长度为48.55 cm,平均胸径为0.50 cm;长兴苗圃雷公藤超级苗的最低主枝长度为25 cm,最低地径为0.33 cm,共选出超级苗53株,平均主枝长度为42.06 cm,平均胸径为0.46 cm。  相似文献   

13.
太子参药材性状与多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产地太子参药材性状和多糖含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太子参长度2.3—9.6cm,平均长度在4.4041—4.9591cm,直径0.1—0.52cm,平均直径0.2012—0.2663cm,最大直径平均0.2591—0.3594cm;单个太子参平均重量0.1386—0.2293g,多糖含量20.5559%-24.2234%。不同产地太子参表面颜色、饱满度、平均长度、平均直径、平均单个重量和多糖含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太子参多糖含量与太子参表面颜色、饱满度、平均直径和平均单个太子参的重量呈正相关,与太子参的长度相关性不大。精选去尾太子参品质明显高于未处理的太子参。  相似文献   

14.
红花玉兰播种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系玉兰群红花玉兰新种Magnolia wufengensis和多瓣红花玉兰新变种Magnolia Wufengensis var.multitepala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开发价值。作为一个类型十分丰富的红色系列类群,在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的武汉、咸宁大田育苗获得成功和在北京引种1年生苗正常生长说明,红花玉兰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宽。在成宁1年生播种苗平均地径为0.69cm,平均苗高78.18cm;2年生和3年生移植苗平均地径和平均苗高分别为1.64,1.57cm和107.55,81.66cm,造成3年生移植苗比2年生小的原因是由于3年生苗是2002年在武汉东西湖苗圃地播种育苗和2003年移植(苗圃地土壤肥力不高),2004年又集中移植到咸宁所致,说明红花玉兰育苗需要较好的水肥条件。由于红花玉兰类型多样,而2001—2003年在原产地采集的种子是混系种子,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选优,单系采种或进行嫁接繁殖,培育成品种,同时要加快引种和区域化试验。表4参1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乐昌含笑的生长规律。[方法]通过对乐昌含笑播种苗及2年生以上苗木的生长情况观测,研究乐昌含笑苗木的生长规律。[结果]1年生苗高平均89.6 cm,平均地径1.40 cm,主根长32.1 cm,根冠34.6 cm×30.9 cm,>5 cm长I级侧根数13.8根。11年生平均胸径(30.07±3.63)cm,树高(935±117.83)cm,冠幅(548±41.42)cm。生长速度快,每年6~8月是高、径生长最快时期;肥水条件好年胸径生长量可达4.91 cm,树高达121 cm,冠径为79 cm。[结论]该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乐昌含笑苗木培育技术等提供参考,有利于其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6.
南方红豆杉海岛迁地栽培与繁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自1999年12月开始,在浙江定海首次进行海岛迁地保存育苗及种植栽培技术研究。通过播种、扦插、移栽和定植等迁地栽培与繁殖等各种试验,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在舟山海岛苗期生长旺盛,1年生平均苗高为18.9cm,地径0.32cm,最大植株苗高可达35.0cm,地径0.50cm,但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扦插育苗生根容易,在备有遮阳网的铜质大棚内间歇喷雾条件下,用5年生幼树做插穗母本,未经任何处理的插穗生根率可达90%,经ABT1号生根粉处理后,生根率最高可达100%;大棚内容器移栽育苗,效果良好;在土层深厚的稳风地带试栽,6年生幼树平均高为2.30m,平均地径5.42cm,平均胸径2.37cm,平均冠幅东西2.42m,南北2.15m,幼树长势旺盛,海岛迁地保存可望成功。表4参11  相似文献   

17.
乌桕不同密度播种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3年期间采用株行距10cm×10cm、10cm×15cm、15cm×20cm等3种密度进行了乌桕播种育苗生长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桕一年生播种苗的最适密度为株行距10 cm×15 cm,生长量最高,平均苗高达137.7 cm,平均地径达1.81 cm,平均主根长度达60.5 cm,≥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26.3条。  相似文献   

18.
刘映良  谢双喜  丁贵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57-2658,2664
[目的]揭示岩性土壤与杉木生长的关系,为系统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生长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杉木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为523.270 cm,平均胸径为4.72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059 kg;玄武岩平均树高为511.570 cm,平均胸径为4.65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848 kg,生长良好,以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2类岩性差异较小。[结论]长石石英砂岩和玄武岩对杉木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3种引进栎类种实形态特征,丰富我国栎类资源,选育栎类良种。[方法]以从德国引进的猩红栎(Quercus coccinea Muench)、沼生栎(Quercus palustris Muench)、北美红栎(Quercus rubra L.)及辽宁地区乡土树种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 Mary)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栎类种子的粒重存在显著差异,最小粒重为沼生栎(1.69 g),最大粒重为北美红栎(5.91 g),二者相差4.22 g;粒长最长的是北美红栎(2.25 cm),粒长最短的是沼生栎(1.33 cm),二者相差0.92 cm;直径最长的是北美红栎(2.07 cm),直径最短的是辽东栎(1.29 cm),二者相差0.78 cm。[结论]种子形态指标可作为栎类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岩性土壤与杉木生长的关系,为系统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生长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采用皆伐实测法,即逐株砍伐并分别测定其树干(带皮)、树干(去皮)、树枝(带皮)和叶的鲜重,按形态学部位分上、中、下分别取干(去皮)、皮、枝和叶的样品,测定含水率,然后换算成各自的干重,累计即得地上部分的总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指的是根系生物量,其测定方法采用全株挖掘法,取平均木大、中、小根系的混合样测定含水率,后换算成干重。生物量含水率的测定均采用烘干法。[结果]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杉木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为523.270 cm,平均胸径为4.720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059 kg;玄武岩平均树高为511.570 cm,平均胸径为4.65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848 kg,生长良好,以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2类岩性差异较小。岩性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影响最大的是根,其次是去皮干,再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全株、叶、干皮和带皮枝。[结论]长石石英砂岩和玄武岩对杉木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