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发现的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tDNA COI基因片段作标记,对采自2006年辽宁省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生物型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该烟粉虱种群所有个体的mtDNA COI基因片段与苏丹、摩洛哥Q型烟粉虱的相应碱基序列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表明该种群均为Q型烟粉虱.2007年,对发现Q型烟粉虱的该地区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烟粉虱种群.但鉴于Q型烟粉虱的危害性及其入侵性,有必要对该地区烟粉虱继续进行系统调查,防止Q型烟粉虱在该地区的定殖、扩散以及危害.  相似文献   

2.
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并具有多种生物型。本文利用mtDNA COI基因片段对国内外12个地理种群烟粉虱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自北京海淀、河南郑州、山东枣庄、江苏南京、上海闵行、海南海口等地的烟粉虱与来自美国California州、Texas州、Arizona州以及以色列的B型烟粉虱的同源性达到99.8%~100%,由此可见目前在中国广大地区暴发成灾的烟粉虱生物型为B型;而采自云南省昆明地区一品红寄主植物上的烟粉虱与来自摩洛哥和西班牙的Q型烟粉虱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该烟粉虱生物型为Q型,这也是首次报道Q型烟粉虱入侵中国。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非露地烟粉虱越冬生物型的鉴定及系统进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mtDNA COI基因作为标记,对河南省5个代表性地理区域的烟粉虱越冬生物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郑州地区烟粉虱越冬生物型有2种,寄主马蹄莲上的生物型为B型,番茄上的为Q型;安阳、三门峡、新乡和信阳地理种群上的烟粉虱mtDNA COI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致,生物型均为Q型.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郑州B型烟粉虱序列和其他地区的B型烟粉虱在序列进化上变异不大.安阳、三门峡、新乡、信阳Q型与美国福罗里达Q2型(FJ188524)烟粉虱mtDNA COI序列在系统进化上聚为一支,郑州Q型烟粉虱序列在系统进化上单独为一支,位于美国福罗里达Q1型(FJ188559)和Q3型(FJ188570)之间.以上结果说明,郑州和河南省内其他地理种群的Q型烟粉虱入侵来源地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是一种由许多生物型组成的复合种,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在寄主范围、传毒能力、抗药性等许多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利用mtDNA COI基因作标记对上海地区的烟粉虱生物型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所测上海10个代表性地区中,闵行区只检测到B型烟粉虱,嘉定、青浦和徐汇区只检测到Q型烟粉虱,其余各地区B型和Q型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共存.所测上海地区共45个种群中,有31个种群为Q型,占所测种群的68.9%,14个种群为R型,占31.1%.而且,大棚采集种群多为Q型(Q型占87.0%).结果说明Q型烟粉虱已在上海地区广泛存在、大量发生,并有取代R型烟粉虱成为上海地区烟粉虱主要危害类型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对不同白肋烟品种的选择性差异,筛选出抗Q型烟粉虱的烟草品种或种质,在室内温度为(26±1)℃,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简称RH)为60%~80%,光―暗周期为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Q型烟粉虱对不同白肋烟品种的选择性以及不同白肋烟品种对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与烟草叶背茸毛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白肋烟品种对Q型烟粉虱成虫的选择性、产卵趋性及发育历期影响明显;烟草叶背茸毛密度与成虫数量显著相关,在生产上可以选育少毛的烟草品种增加对烟粉虱的抗性。Q型烟粉虱对鄂烟209的选择性强,说明鄂烟209抗虫性弱,而Q型烟粉虱对五峰1号的选择性弱,说明五峰1号的抗虫性强。  相似文献   

6.
以mtDNA COⅠ序列标记对上海8个区县的烟粉虱进行了生物型鉴定。序列分析显示,所测33个种群165个样本中,仅发现2种烟粉虱单倍型,即Q型与B型。B型仅存于远郊崇明的花椰菜种群与奉贤的南瓜种群,比例为6%;其余各种群均为Q型,占94%。结果显示:Q型烟粉虱已全面取代B型烟粉虱,成为上海地区主要优势生物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烟粉虱Q型和B型在国内外许多地区混合发生并造成危害,2种生物型的快速鉴定对于烟粉虱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2005—2009年山东各地采集的烟粉虱样品(139头Q型烟粉虱、239头B型烟粉虱)微卫星位点BEbi23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Q型烟粉虱只扩增到约400bp的片段(占98.6%),而多数B型烟粉虱扩增到的片段约200bp(占97.9%)。鉴于绝大多数Q型和B型烟粉虱分别只存在约400bp和约200bp产物片段,该方法可用于B型、Q型烟粉虱大量样品生物型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8.
入侵B型与Q型烟粉虱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控制B型和Q型烟粉虱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烟粉虱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近年来入侵我国的B型和Q型烟粉虱的危害、生物型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结果]B型烟粉虱可为害寄主植物超过500种,包括多种蔬菜、花卉和大田作物,这些作物也是重要的病毒传播媒介。在云南、浙江、北京等地区已有Q型烟粉虱存在的报道,其在浙江省曾大量发生危害。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很难根据形态特征来区分,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区分。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常群集在叶片背面,能分泌大量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诱发病害发生。烟粉虱要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结论]应重视B型和Q型烟粉虱的传播与危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陕西菜田烟粉虱和白粉虱的数量结构,为粉虱风险评估和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定点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关中、陕南和陕北不同生态区、不同季节、不同蔬菜作物以及不同菜田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种群分布和组成进行研究,并结合mtDNA-CO1标记基因实现对陕西菜田烟粉虱的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分布和种群组成因地区、季节、作物种植模式不同而异。其中烟粉虱均呈现优势分布,并占到种群数量的67.2%~100%。采用标记基因技术、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研究,明确了陕西菜田烟粉虱生物型为Q型烟粉虱。  相似文献   

10.
烟粉虱B型和Q型是两种入侵性较强的生物型,在山东省农区混合分布。B型与Q型入侵种群的快速鉴别对于进一步解析烟粉虱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防控有重要意义。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国内外27个Q型种群和1个B型种群微卫星BEM06位点。结果表明:微卫星BEM06位点不能有效鉴别山东省B型与Q型烟粉虱。山东省的Q型烟粉虱入侵来源与西班牙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is a serious pest in many cropping systems worldwide and occurs in different biotypes. The mtDNA COI gene of the 12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population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countries were analyzed.Based on mtDNA COI sequences, their biotype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populations were established with the method of UPGM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genetic similarity between those populations from Beijing, Zhengzhou, Zaozhuang, Nanjing, Shanghai, Haikou, and the B-biotype populations from California, Texas, Arizona reached 99.8-100%, which meant the nation-wide infested populations of B. tabaci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ere B-biotypes. Another population collected from Kunming of Yunnan Province showed very high similarity with Q-biotype B. tabaci from Spain and Morocco, which meant the Kunming population was Q-biotyp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invasion of Q-biotype into China.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田烟粉虱自然种群的天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建烟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评价了天敌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烟粉虱若虫阶段的捕食性天敌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如果排除全部天敌的作用,烟粉虱种群趋势指数将从11.54增长为70.33,结果表明田间天敌在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K值图解法分析棉田烟粉虱的关键虫期和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烟粉虱的蛹期是烟粉虱的关键虫期.在蛹期,寄生性天敌是影响烟粉虱的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发生动态,为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系统调查,利用五点取样记录昆明市宜良县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成虫及其天敌种类、数量,采用四分位法划分其发生时期;利用生态位相关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关系。【结果】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优势天敌均为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不同设施作物田间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的消长规律略有差异,设施黄瓜田间烟粉虱较设施番茄田发生时间早、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在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设施番茄田间的种群数量为1.03头/cm2,显著高于设施黄瓜田(P< 0.05,下同)。烟粉虱在设施黄瓜田间主要发生时期为黄瓜苗期~开花坐果期,设施番茄田间主要发生时期为番茄初花期~幼果期。草间小黑蛛和烟盲蝽在2种作物田间的同一发生时期,种群数量间无显著差异(P> 0.05),但2种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差异较大。丽蚜小蜂生态位宽度值较小,发生较集中,在主要发生时期和发生晚期,设施番茄田间种群数量分别为0.34和0.24头/cm2,均显著高于设施黄瓜田。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与烟粉虱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的天敌均为烟盲蝽,分别为0.9664和0.9637。【结论】设施番茄田间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在番茄初花期~幼果期,设施黄瓜田间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在黄瓜苗期~开花坐果期。在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应辅以化学防治等其他防治措施,以压低烟粉虱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4.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的捕食猎物之一。提供6种寄主植物进行烟粉虱的选择试验,发现寄主植物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不明显,主要影响其成虫生殖力和种群增长。通过比较烟粉虱的种群增长指数(I),发现花椰菜、一品红、豇豆和烟草这4种寄主植物比较适合用于人工大量繁育烟粉虱,其中花椰菜的饲养效果最佳,最有利于烟粉虱种群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2009年10月在福建省连江县江南乡花坞村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品种菜用大豆对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 ius)]的抗性。结果表明,苗后期3个品种菜用大豆的每株烟粉虱虫口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3个品种在苗期和初花期对烟粉虱的抗虫性无显著差异。从盛花期到成熟期,2808的烟粉虱虫口密度远远低于台湾毛豆75和茶豆;经LSD法检验,2808和台湾毛豆75,2808和茶豆的烟粉虱虫口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台湾毛豆75和茶豆的烟粉虱虫口密度则无显著差异,说明3个品种中2808更抗烟粉虱为害,而茶豆最易被烟粉虱为害。  相似文献   

16.
烟粉虱在非露地越冬地区的田间扩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调查和定点观察,对在非露地越冬地区田间烟粉虱的扩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江苏兴化市(烟粉虱的非露地越冬地区)烟粉虱可在双膜覆盖的大棚内越冬,6月上、中旬大棚揭膜后从温室向大田扩散,扩散时间持续35~45 d,扩散距离1000~1500 m,田间虫口密度随着距虫源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在500 m以内的区域内虫量较大。田间种群动态与距虫源距离有关,500 m处的虫口高峰比10 m处迟13 d左右。风向对烟粉虱的扩散方向有明显影响,而高大障碍物对烟粉虱的扩散有明显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烟粉虱天敌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春季黄瓜田内组建烟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评价了天敌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烟粉虱高龄若虫的捕食性天敌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在春季黄瓜生长前期和中后期.如果排除全部天敌的作用,烟粉虱种群趋势指数将分别增长为现在的8.5094和6.6090倍。  相似文献   

18.
几种常用杀虫药剂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黄瓜大田内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扑虱灵均是防治烟粉虱较好的杀虫剂,其中以吡虫啉效果最佳,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472,表明吡虫啉施用区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只相当于对照区的4.72%,其次为阿维菌素和扑虱灵,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019和0.1551.由于烟粉虱对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较强的抗性以及乐果对天敌的杀伤,乐果施用区内烟粉虱出现大量发生和猖獗危害现象,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达到1.0762,即烟粉虱种群数量为对照区的1.0762倍,因此应该停止使用这类杀虫剂来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19.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Taylor幂法则,考查了2006年7—8月份烟粉虱成虫种群(Bemisia tabaci)在黄瓜上的分布型;分析这些聚集度指标与密度的相关性,选择了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的k值,描述种群的时序动态。结果显示:在黄瓜的生长期间,该成虫种群聚集强度有明显的变化,水平空间为高→低→高→低,百株虫量最多为23359头,最少为1908头;垂直空间为低→高→低→高,百株第8叶烟粉虱成虫数量最多,为9093头,其次是第9叶和第7叶,分别为8488头和8353头。从该种群在黄瓜上的整个发生期来看,种群空间格局处于扩散和聚集交替进行的动态过程中。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合适的抽样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