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抗5102产生菌与泾阳链霉菌5406融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修军  周启 《土壤》1997,29(6):296-298,325
本文报道农抗5102产生菌衍生菌株90-11和WH-1与泾阳链霉菌5406之间融合研究的前期结果。研究表明,二级生长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增加至17%及匀浆打散菌丝团,均能提高5406菌株的原生质体释放量。农抗5102产生菌与泾阳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条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热带胶园土壤磷素形态和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Hedley的磷素分级方法研究热带胶园土壤磷的形态,结果表明,热带胶园土壤磷主要以ResidualP、NaOH-Po和NaOH-Pi形态存在;各种形态磷的损失质量分数均高于38%;其中Residual P和NaOH-Po的损失量最高,分别占全磷损失量的52%和16%,它们是长期耕作条件我园土壤磷两种最重要的有效磷源。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生防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BRF-1和枯草芽孢杆菌BRF-2不同稀释倍数的代谢产物抑制黄瓜尖孢镰刀菌、番茄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当两菌株代谢产物稀释5倍时,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两菌株代谢产物在稀释2倍和5倍时,对2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40%-80%之间,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盆栽试验表明,BRF-1和BRF-2生防细菌菌悬液及其无菌代谢物对黄瓜和番茄枯萎病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素对正红菇纯培养的影响及红菇菌剂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影响正红菇RL1菌株生长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10℃;最适pH5.85;最适光照度为319.89lx,但黑暗下也能正常生长;对NaCl的耐受力中等;最适固体基质水分含量为60%,菌丝生长好氧。据此研究制备了两种较理想的菌剂,即“液体种”和“棉子壳固体种”。  相似文献   

5.
利用单倍体单细胞系统筛选获得耐盐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企成  傅秀云 《核农学通报》1996,17(6):253-255,280
用耐盐小麦品种永445作父本,与中肥水产品种原冬3号杂交,采用单倍体,单细胞系统,用其F1花药在0.4%NaCl浓度下诱导,进行第一步筛选,再在同样NaCl浓度下分化,作第二步筛选,获得H89-6和H89-7两个花粉植株,在非盐渍地生长繁殖一代,消除可能存在的生理适应性或后生遗传耐盐表型。  相似文献   

6.
同一酸溶待测液中土壤全磷和全钾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CIO4-HF消解土壤样品,在同一待测液中分别用AAS测定钾,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得到了良好的结果,全磷的回收率的95%-102%,变异系数0.47%-4.51%。全钾的回收率为98%-105%。变异系数0.37%-2.78%。本试验验证了在此消解液中测定磷的可行性,操作比分别制备全磷,全钾待测液简便快速,适用于土壤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7.
尖孢镰刀菌异核体及其不同核型分离子rDNA 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从河南棉花上分离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异核体菌株Ag149及其两个表型差异显著的同核型分离了Ag149-Ⅰ和Ag149-Ⅲ为材料,对它们的核糖体基因ITS区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核糖体基因ITS区段碱基组成完全相同,与GenBank中镰刀菌的ITS区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属内种间的同源性在34%-99%之间,而大部分尖孢镰刀菌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序列分析表明,ITS区对镰刀菌属内种间的差异鉴别具有参考价值,但看来并不适合尖孢镰刀菌内或种以下水平的鉴定和分类。  相似文献   

8.
红壤对SO^2—4和H2PO^—4的吸附与竞争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红壤对SO^2-4和H2PO^-4的吸附与竞争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红壤吸附H2PO^-4的量远远大于SO^2-4,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倍。在两种阴离子共存体系中,H2PO^-4使SO^2-4吸附量减少,在浓度低时甚至出现负吸附;SO^2-4对H2PO^-4吸附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阐明培养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商品金针菇,可从控制水气候条件着手。即,使培养料含量为70%,培养室黑暗,保温23-24℃。菌丝长好后,降温至14-15℃。子实体伸长1-2cm时,套以15cm高的纸筒,上盖红色塑料薄膜。此时控制光量301x,保温12-13℃,并将空气湿度提高到85%-90%。菇长到13-14cm高及时采收。  相似文献   

10.
变铅青链霉菌66的多效性突变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铅青链霉菌DNA存在一种异常的位点特异性修饰,使其在含有Fe^2+的电泳缓冲液中电泳时遭到双链切割。用NTG诱变变铅青链霉菌JT46,获得了一株修饰缺陷突变株,命名为ZX1。该突变菌株除了丧失修饰其DNA的能力以外(亦即其DNA在含有Fe^2+的电泳缓冲液中电泳时不被降解),在某些基因[如黑色素基因(mel)和某些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表达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还丧失了产孢能力和对唾噬体ΦHAU3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B52的基因文库和三亲本杂交,将增效因子DNA片段导入优良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中,获得携带来自快生菌增效因子DNA片段的工程菌株HN32,经盆栽和小区试验,证明基因工程菌株HN32比出发菌株22-10平均增产6%,比对照平均增产13.2%~16.9%,相当于每公顷施75~150kg尿素.1992~1995年,在广西推广应用基因工程大豆根瘤菌HN322.16万hm2,每公顷平均增产19%,投入产出比1:30。增加经济效益1409.8万元。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喷多收中α-萘乙酸的测定方法。样品用苯提取,在水浴上将苯蒸法,于乙醇溶解,用0.1mol/LNaOH中和一。该方法对α-萘乙酸在15.51mg/g-18.54mg/g水平上添加回收率为98.92%-101/33%,平均变异系数1.03%。  相似文献   

13.
从2,4-二氯酚生产厂排污口污泥中分离出一株2,4-二氯酚降解细菌GT141-2,经鉴定确定为假单胞菌属,在最适条件下菌株GT141-2能在36h内将90mg/L的2,4-二氯酚降解62%。GC/MS分析表明,该菌株能将2,4-二氯酚彻底降解,未积累中间代谢产物。菌株GT141-2有三4条大质粒带,Southern杂交显示其3,5-二氯儿茶酚1,2-双加氧酶基因定位于其中的最小的质粒上。  相似文献   

14.
雷笃森 《土壤农化通报》1997,12(1):47-51,21
1991-1996年,在宜宾市新开垦荒地种植花生,推广应用快生型85-7花生根瘤菌剂1205.7公顷。平均增产22.85%;增收茶生653.08号,经济效益183.86万元,培肥土壤,促进了油樟、梨树幼林的生长发育。比较了四个基因工程菌株HN11、HN12、HN14、HN15的增产效果。试验表明:HN11、NH14基因工程菌株对花生产量比原菌株85-7、147-3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固氨粪产碱菌野生型A1501菌株及其胞外多糖(EPS)突变株Exo++(A1532)和ExO-(A1531),以及nifA和ntrC-nifA转化子(A1513和A1523)的EPS,由高分子量(250kD左右)组分(EPSH)和低分子量小于40kD组分(EPSL)组成。两个组分中均含有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戊糖,其主要成分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分子摩尔比:A1501-EPSH为2:1、EPSL为3:1;A1531-EPSH为2:1、EPSL为1:1;A1532-EPSH为8:1、EPSL为5:1;A1513-EPSH和EPSL均为4:1;A1523-EPSH为4:1、EPSL为8:1。高分子量EPS中还含有多肤,其氨基酸组分在各突变株和转化子之间差异明显,而EPSL中仅含有痕量多肽。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新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 Underw]产品,发挥锶元素在医学和保健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筛选耐锶、富锶的黑木耳菌株,初步研究富锶黑木耳中锶的分布规律。以5个不同品种的黑木耳菌株(新科、神农A8、秦单4#、LS-256、耳91)为试验材料,通过浓度梯度锶处理,筛选出耐锶、高锶富集的品种并采用不同的浸提液提取黑木耳菌丝和子实体中的多糖、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质,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各组分中的锶含量。通过研究不同黑木耳对锶的耐受力和锶富集能力,筛选出耐锶且富集锶的黑木耳品种,分析锶在木耳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原始培养基中,黑木耳菌丝洁白、浓密、分布均匀;在含锶培养基中,黑木耳菌株(新科、秦单4#、LS-256和耳91)的菌丝卷曲、外围菌丝稀疏,神农A8在锶处理下的菌丝形态变化不明显。5株黑木耳在最高锶浓度(2 000 mg·L-1)处理下的菌丝生长速率排序为神农A8(0.62 cm·d-1)>LS-256(0.60 cm·d-1)>秦单4#(0.58 ...  相似文献   

17.
原生质体EMS诱变选育杏鲍菇高产菌丝多糖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杏鲍菇的产品研发,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杏鲍菇PL7菌株原生质体,筛选菌丝多糖含量显著增加的原生质体诱变菌株。结果表明,EMS诱变原生质体的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为0.20%和15 min;从160个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筛选出与亲本菌株拮抗作用明显的22株诱变株;通过菌丝多糖浓度测定,获得菌丝多糖浓度显著增加的7株诱变菌株;通过菌落生长速度测定、RepPCR分析和出菇试验,最终获得高产菌丝多糖的新型菌株D3-12。本研究结果为杏鲍菇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淹水稻田甲烷产生和排放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德峰  裘凌沧 《农业环境保护》1994,13(3):101-103,108
大气中温室气体如CO2、CH4和N2O等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H4虽浓度相对较低,但其捕获热量的效率却比CO2高20-30倍,并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本文阐述了淹水稻田CH4排放过程及数量,稻田土壤类型,栽培措施对CH4产生与排放的影响,CH4排放与水稻生长关系。同时讨论了控制和缓解稻田CH4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胡传炯  周启  周平贞 《土壤》1998,30(3):158-160,155
报道了分离自我国尼泊尔马桑根瘤的20株内生放线菌的系统的生物学特性。这些菌株在形态上具弗兰克氏菌属的典型特性,即丝状菌丝体上有孢囊和泡囊。少数菌株还有串珠状生殖菌丝。但它们在培养特征,生理特性,细胞化学组分,拮抗性,细胞可溶性蛋白和脂酶同功酶电泳图谱,质粒类型和限制酶切图谱彼此均有较大差异,几乎没有两个菌株在所有检测指标的结果上是相似的。表明马桑弗兰克氏菌在生物学特性上有明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张晓霞  王平等 《土壤肥料》2001,(6):30-33,45
通过无菌砂土管培养试验,从230株紫云英根瘤菌中筛选出9个对水稻“汕优63”有一定促生作用的菌株。采用上述菌株及本室先期分离的高效固氮紫云英根瘤菌JS5A16在无菌土杯栽条件下接种水稻,发现JSA18-3、JX1A10-1、ZJ11A6-2、HN6A4-1、HN10A8-1、S14的促生使用均很显著。但在有菌土盆栽试验条件下,只有HN10A8-1、JX1A10-1两个菌株对“汕优”63”的分蘖及植株鲜重、根鲜重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