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油用牡丹在天津滨海地区的生长状况,为该地区推广种植油用牡丹提供参考.[方法]在天津滨海地区经改良的盐碱土壤上进行油用牡丹种植试验,在不同郁闭度、施肥和地形条件下油用牡丹定植1 a后,统计其成活率、籽实产量,测定果实性状指标.[结果]试验地块内油用牡丹平均成活率为75.75%,减少施肥量条件下油用牡丹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油用牡丹因牡丹籽含油率达22%,牡丹籽油核心成分α-亚麻酸含量42%、亚油酸含量28%,并且还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从2012年起在全国得到迅猛发展。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详细研究了油用牡丹在南充地区的栽植成活率、生长特性、单位产量等,并开展了育苗试验,得出了油用牡丹在南充地区的栽植成活率可达90%以上,亩产量75 kg,出苗率可达85.2%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襄阳地区油用牡丹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林业科技》2015,(4):80-81
<正>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指以收获种籽提取牡丹油为主要目的的牡丹品种类群的总称,目前主要的油用牡丹栽培类型有"紫斑牡丹"P.rockii和"凤丹牡丹"P.ostii两种。由于牡丹籽油丰富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油用牡丹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一片种植的热潮。笔者根据近年来在襄阳地区开展的油用牡丹育苗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襄阳地区油用牡丹育苗及管理技术,以期为湖北省  相似文献   

4.
李莉 《防护林科技》2016,(6):118-119
文章阐述了油用牡丹的生物学特性、用途及其造林技术,对其科学间作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楠竹造林成活率,通过一系列试验得知,用楠竹母竹造林,当地母竹比外调母竹造林成活率高,但当地母竹资源不足;楠竹容器苗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山腰及山谷地带比山脊地带造林成活率高,森林资源丰富、雨水充沛地区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油用牡丹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已被广大群众所认知,但是牡丹籽油用是近年来才引起人们关注和重视的。该文结合我国油用牡丹发展概况及河北省油用牡丹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北省油用牡丹发展前景和对策,为河北省合理发展油用牡丹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油用牡丹产业在全国适宜种植的地区得到迅猛发展,油用牡丹种植技术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油用牡丹整形修剪技术,研究人员较少,系统介绍油用牡丹整形修剪的资料并不多见。笔者通过与山东省林科院菏泽分院、牡丹区牡丹研究所技术人员深入到郓城县陈坡乡瓦屋庄村、郓城县阳光花卉、山东悦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用牡丹种植基地,认真观察油用牡丹各个生长时期植株冠形和枝条、芽体变化,归纳总结了油用牡丹整形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浅山区油用牡丹(Paeonia rockii)栽植成活率和生长量,研究了不同栽植时期不同栽植方法对物候期、成活率、枝条和根系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栽植方法中秋季覆土斜栽的成活率、枝条长度、粗度、叶片数、根系长度和鲜质量最高,分别为98.42%、42.13cm、25.64mm、10.35片/株、45.59cm和216.28g,较最低值春季露头直栽分别提高了60.37%、50.09%、37.85%、64.03%、47.25%和18.13%。建议干旱半干旱浅山区采用秋季覆土斜栽技术来提高油用牡丹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正>油用牡丹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多年生小灌木,花可以观赏,根可入药(丹皮),牡丹籽可以榨油,具有多种效益。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牡丹籽产油率高、油质优,牡丹籽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多项指标都超过了以高档著称的橄榄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之一。现在用于生产中的油用牡丹有凤丹和紫斑两个品种,其中紫斑又分为嫁接和实生品种。1油用牡丹的栽植1.1选地与整地选地:按照油用牡丹GAP标准选择园址,园址排水良好,通风向阳,以沙质壤土为好。要求土壤疏松透气、排水  相似文献   

10.
油用牡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油的牡丹组。目前广泛栽植的油用牡丹品种是‘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和紫斑牡丹(P.rockii)。综述了我国油用牡丹在良种选育、种子采收、圃地管理技术和大田管理技术等高产栽培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和探讨了目前我国发展油用牡丹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 lour)为我国主要的工艺油用树种。传统造林方式是用种子实生繁殖。由于在实生繁殖下,通常半数以上的植株结果甚少,所以产量低。为提高千年桐产量,近年来改为用二年生和一年生良种嫁接大苗造林。但造林成活率较低。据遂昌、松阳、永嘉、平阳四个县七个大队的调查统计,1979~1982年,二年生嫁接苗造林的平均成活率仅34.1%(最高51%,最  相似文献   

12.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前景和制约因素,促进油用牡丹产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调查我国油用牡丹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油用牡丹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摸清资源本底,培育优良品系,加强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应用研究,加强科技支撑,提供政策支持,构建产业体系等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对策,以及合理优化产业布局、构建油用牡丹产业化生产体系、拓展组织形式等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防治油用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试验选择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测定。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抑制率,结果显示,噁霉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最高,为97.42%;其次是甲基硫菌灵的相对抑制率为95.90%;多·福、腐霉利和咪鲜胺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1.87%、89.76%、82.60%,多菌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最小,为75.6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噁霉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防效最好,多菌灵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防效最低。由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结合可以看出,噁霉灵、甲基硫菌灵和多·福对油用牡丹根腐病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油用牡丹常见病害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几年菏泽市油用牡丹面积的不断扩大,截止到2015年,全市油用牡丹栽培面积达到26.7万hm2,部分牡丹开始进入结果期,油用牡丹病害也开始发生、扩展。为做好油用牡丹的病害防治,提高种植效益,我们从2012年开始对菏泽市油用牡丹病害进行了调查,并参考有关文献,总结出菏泽市油用牡丹常见病害的病源和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朝阳地区通过对引自山东菏泽的油用牡丹进行栽培越冬试验,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定植后的第2年和第3年已正常开花结实,平均种子产量分别为392 kg hm~(-2)和738 kg hm~(-2),生长发育良好;油用牡丹耐寒抗旱能力较强,在比引种地纬度高6°、年平均气温低6.7℃、年降水量少140 mm的朝阳地区引种栽培初获成功;油用牡丹在辽宁朝阳地区可实现露天越冬,无须采取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油用牡丹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油用牡丹的发展背景、种质资源及牡丹籽油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油用牡丹是我国特有的生物资源,发展油用牡丹已成为国家战略。但随着油用牡丹的连年种植及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油用牡丹生长发育、种籽质量与产量,严重阻碍了油用牡丹产业有序发展。为此,对油用牡丹病虫害防治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总结,找出相关研究中亜待解决的问题,探寻经济、安全、高效的绿色防控对策,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借鉴,进一步推动油用牡丹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湖北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优势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摘要:油用牡丹是目前中国木本油用植物的发展热点,本文阐述了发展油用牡丹的意义,总结了湖北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优势,同时对湖北油用牡丹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油用牡丹的研究与开发是油用植物研究的新热点。以晋东南典型县武乡县为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在分析油用牡丹生长所需的自然地理、气象条件,以及发展牡丹籽油产业所需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开展油用牡丹栽植立地类型划分研究,旨在为晋东南地区今后发展牡丹籽油产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苗龄的无患子进行造林试验,从造林成活率、造林后幼树生长量和造林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苗龄的无患子种植在成活率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成活率均可达90%以上;幼树生长表现和造林费用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大苗造林效果明显。因此,无患子果用林采用大苗造林,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成本低和投产早等特点,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