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长江刀鲚"离水即死"、人工繁育等技术难题的突破,现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新兴的名贵养殖鱼类。为了提高长江刀鲚鱼种培育效果,2019年本公司开展了活水养殖技术在刀鲚鱼种培育阶段的应用试验。试验选用3个相同标准的塘口,总面积22.5亩,试养时间112天,试验池平均增重倍数分别为21.38、23.42,分别比对照池高10.9%、12%;养殖成活率77.9%、78.2%,分  相似文献   

2.
<正>1龄鱼种池套养克氏原螯虾是利用上半年饲养鱼种的空闲塘口和时间,于3月底至4月初投放克氏原螯虾幼虾,或是采取本塘上一年的自繁存塘幼虾,通过载种水草、放养螺蛳、强化投饵、调节水质、精精心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饲养出1—2季成虾的养殖模式。2008—2009年在260×667 m~2不同面积的12口池塘养殖试验,平均产成虾121 kg/667 m~2,1龄鱼种产量426 kg/667 m~2。产值8 920元/667 m~2,其中养虾产值3 410元,养鱼产值5 510元。利润  相似文献   

3.
2004~2005年进行了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夏花与冬片鱼种培育、成鱼池塘与网箱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果。2004年:催产亲鱼25组,出苗340万尾;3口发花池经25天饲养共产夏花鱼种24.91万尾,平均体长3.0~3.3 cm;3口育种池经140天培育共产冬片鱼种6.38万尾,平均体长12.4~14.3 cm,利润2660~2937元/667m~2,投产比1:2.64~2.82。2005年:3口成鱼池共产商品鱼7445 kg,平均单产413.6 kg/667m~2,利润4546~6333元/667m~2,投产比1:2.15~2.53;4口网箱共产商品鱼2558kg,平均单产32.0 kg/m~2,利润352~413元/m~2,投产比1:2.01~1:2.03。  相似文献   

4.
在面积4×667 m~2池塘开展萍乡红鲫和黄尾鲴冬片鱼种混养试验。收获萍乡红鲫642.5 kg,平均667 m~2产量160.6 kg;黄尾鲴728 kg,平均667 m~2产量182 kg,饵料系数1.73,总成活率91%,每667 m~2利润超过4000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刀鲚和暗纹东方鲀的池塘养殖效益以及获得大规格刀鲚鱼种,2021年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的4口池塘中进行了1+龄刀鲚(3 000尾/hm2)与暗纹东方鲀成鱼(12 000尾/hm2)的混养试验以及刀鲚生态自繁养殖试验。经过132 d的养殖,刀鲚出塘规格达到24.99~59.90 g/尾,成活率为15.0%~54.1%,其中有3口试验池塘获得了大规格刀鲚自繁鱼种,数量分别为2 515、2 871、3 399尾;暗纹东方鲀出塘规格在280.2~296.3 g/尾,单位面积产量达到3 372.8~3 502.5 kg/hm2,成活率达97.8%~100.0%。  相似文献   

6.
<正> 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淡水鱼中之珍品。1991年,江苏省金湖县淮胜水产养殖场在4.3hm~2成鱼池中进行套养鳜鱼试验,平均每667m~2鱼产量达到686.6kg,其中鳜鱼4.6kg,每667m~2纯利润880元,其中鳜鱼利润119.6元,比对照塘提高36.6%。试验表明,成鱼池适度套养鳜鱼,一是控制了野  相似文献   

7.
2017年,在面积为1200m~2的单季稻田中进行了稻鳅共作种养试验,经实地测产,共计收获台湾泥鳅649.2kg,平均规格20.3g/尾,成活率78%,单产360.7kg/667m~2;水稻收获984.6kg,单产为547.3kg/667m~2;按水稻和泥鳅产量及销售价格计算,每667m~2产值、效益分别为10184元、6281元,稻鳅共作种养效益是种植单季水稻的6.9倍。试验结果表明稻鳅共作种养可以发挥水稻、泥鳅共生互利的生态效应,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并可显著的提高种养效益。  相似文献   

8.
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池塘进行赤眼鳟一年三茬高产养殖试验,分别在6月30日、8月30日、4月20日投放夏花或小规格鱼种15000尾/667m2,经过近两个月的培育,每批次收获规格20~30尾/kg的商品鱼485.0~561.2kg/667m~2,合计总产量1560.3kg/667m~2,纯收入12213.3元/667m~2,投入产出比1∶1.96。  相似文献   

9.
龙虾、河蟹池塘微孔增氧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华 《水产养殖》2010,31(7):24-25
<正>2009年在金湖县涂沟镇高邮湖村选择一个面积为8×667 m~2的池塘进行龙虾和河蟹高效生态混养试验。获得了龙虾152.6 kg/667 m~2,平均规格32g/只,河蟹31.6 kg,平均规格164g/只,获纯利润达2 576元/667 m~2的好成绩。1养殖环境1.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8×667 m~2的池塘,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平均水深1.6 m,坡比为1:2.8,要求土质为  相似文献   

10.
2002年6月15日至9月14日在山东省东平县城关镇渔场进行了投喂配合饲料池塘养殖乌鳢试验。每667m~2放乌鳢鱼种2750尾,平均规格156g/尾,经过3个月的饲养,每667m~2获商品鱼1848kg,平均规格0.87kg/尾,每667m~2效益3914元。  相似文献   

11.
鳜鱼种专池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齐鲁渔业》2010,(12):38-38
<正>江苏省海门市水产养殖场从2007年5月初引进3 cm以下鳜夏花专池培育,经1个月左右培育成5 cm以上的鳜鱼种销售,平均成活率63%,每667 m~2产鱼种1.2万尾,产值1.8万元,效益8 500元。6月中旬以后在原池主养鳜,每667 m~2平均产量480 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专池培育鳜鱼种技术介绍如下:1鱼池条件与放养池塘面积2000~3333m~2(3~5亩),水深1.5m以  相似文献   

12.
鱼池面积以4670m~2为基数,分为密养池1330m~2、稀养池3340m~2,共放水花70万层,分三批培育鱼种。鱼种养成规格13.4cm,平均单产0.525kg/m~2(不含出售15万尾夏花鱼种),平均成活率24.5%。本模式经过1990—1992年三座水库的试验性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1992年三座水库鱼种单产达0.528—0.546kg/m~2,创产值2.81—2.89元/m~2,获利税0.75—0.78元/m~2。  相似文献   

13.
草鱼“四联”疫苗在草鱼池塘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口池塘,每公顷放养75~100g/尾的草鱼种31 612尾~36 486尾。其中2口池草鱼种放养时接种草鱼"四联"疫苗,另2口池设为对照。经6个月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的试验池草鱼与未接种疫苗的对照池相比,发病率比对照池低10.7%,成活率与平均产量比对照池分别提高12.8%和20.8%。试验初步证明,接种草鱼四联疫苗能有效地增强草鱼对"四病"的抵御能力,提高草鱼养殖成活率,是有效防治草鱼"四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适合刀鲚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分别在淡水和半咸水环境下开展了1+龄刀鲚与暗纹东方鲀的混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刀鲚与暗纹东方鲀在半咸水环境下混养,在产量、成活率、平均出塘规格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刀鲚放养密度为3 000尾/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可达116.70 kg/hm2,该塘刀鲚成活率为68.16%,平均出塘规格可达57.11 g,体质量在50 g以上的比例为61.66%。  相似文献   

15.
在主养草鱼种的池塘中,试验池每周将珍珠蚌内脏发酵物拌入饵料中投喂1 d,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添加量为料重的1%,而对照池不添加,经五个月的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组草鱼种的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02%、15.36%、14.96%和45.16%。饵料利用率提高16.49%。实验塘草鱼生长速度比对照塘快66.94%,成活率高19.89%,平均增加经济效益7 500元/hm2以上。实验表明在主养草鱼种的配合饲料中定期添加珍珠蚌内脏发酵物,可以显著地促进草鱼种的生长、可以提高饲料效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2017、2018年连续2年利用7口0.4 hm~2(6亩)对虾养殖池在淡水条件下进行了鲻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试验结果:鲻鱼放养规格48~80 g/尾,放养密度为75~225尾/hm~2,收获鲻鱼规格为420~520 g/尾。2017年,南美白对虾单养池(对照池)产量为6 090 kg/hm~2,6口鱼虾混养池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40~1 590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012.5 kg/hm~2;2018年对虾单养池产量5 790 kg/hm~2,6口混养池南美白对虾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795~1 515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170 kg/hm~2。2017年6口鱼虾混养池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0 100~64 50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65 145元/hm~2;2018年6口鱼虾混养池的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28 500~55 95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40 365元/hm~2。池塘水质方面,养殖中后期,鱼虾混养池的氨氮、亚硝酸氮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对虾单养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混养在对虾池中,对于改善池塘水质,增加养殖收益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长江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灯光诱鱼协同缓沉饲料驯食过渡至浮性颗粒饲料投喂的方法,高密度驯养长江刀鲚(Coilia nasus)鱼种,建立了8~10 cm刀鲚鱼种转食浮性颗粒饲料的人工饲养技术,为刀鲚的集约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经16 d的驯食,刀鲚在投饵后1 h之内吃完饲料,驯食期间刀鲚平均成活率为75.05%。闪光诱鱼比常光诱鱼更利于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先期对浮性颗粒饲料处理成缓沉投饲驯食并逐步过渡至完全摄食浮性颗粒饲料的操作能让刀鲚鱼种在短期内(16 d)完全摄食浮性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8.
在未治理塌陷地水域,设置生态养鳙网箱52箱。使用生态养殖技术(不投饵),利用微生物制剂及人工诱导饵料生物技术,在25m~2网箱内放养鱼种300尾,其中鳙规格为165g/尾。经过137天的养殖,网箱平均单产19.72kg/m~2,其中鳙单产14.97kg/m~2,折合每667m~2产鳙9985kg。网箱平均产值达138.06元/m~2,净收入为99.66元/m~2,投入产出比为 1∶3.59。  相似文献   

19.
刘林 《水产养殖》2010,31(7):34-35
<正>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鱼种场养殖户刘加务,利用8×667 m~2池塘进行河蟹、小龙虾混养。2009年养殖总产量2020 kg。实现产值56 000元(其中河蟹26 000元,小龙虾30 000元),纯利37 040元,每667 m~2获利4 630元。在养殖生产中总结出"优质的苗种是高效生态养殖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是优质高效的保证,科学的管理与防病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6~8月,笔者在微山县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进行了鱼种池网箱套养乌鳢苗种增效试验,在1 667m~2的池塘内,在不影响鱼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经过50天的时间,利用48 m~2的网箱,生产规格为51.6 g的优质良种乌鳢鱼种568 kg,增加产值15 904元,纯增效益5 000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