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黑方台灌区土壤粒度、孔隙度、容重、有机质等物理化学性状的分析及对灌溉强度与土壤入渗性能的关系、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钙积作用、土壤凝聚力、田面龟裂程度的影响分析,得出:灌溉方法和灌溉定额是诱发黑方台灌区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治理黑方台灌区地面塌陷的几种工程与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主要指标。在冶河灌区选取四支和五支典型支渠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动水法测定渠道输水损失,利用土壤含水率差值测算田间净灌水量,最后估算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冶河灌区典型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23,而渠道输水损失占损失比重为72.7%,是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冶河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方法对于改善河北省大型灌区灌溉节水工程措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6年内蒙古托克托灌区利用世行贷款进行了改造,建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本文通过灌区现场调查,对灌区的运行管理机制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的措施。应用指数模型对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后灌溉水利用率的变化做了定性分析,并得到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4.
灌区水利工程中,在丘陵地带、傍山半挖半填的输水渠道工程,经常会出现山体滑坡、沉陷等破坏现象。灌区渠道工程管理维护与保养情况,直接影响渠道输水状态和渠道的灌溉效益发挥,对灌区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双牌灌区渠道滑坡案例分析成因为例,结合双牌灌区水利工程中渠道滑坡具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分析了秦安县东坪电灌工程灌区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过程以及结果,提出了今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努力方向,为进一步改善灌区运行管理,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保障灌区高效运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姚英 《甘肃农业》2004,(6):32-33
引大灌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应做的工作 :1.加快田间工程配套 ,减少斗、农渠渗漏损失。 2 .引导灌区群众加强平田整地 ,改造土地畦块结构 ,大畦变小畦 ,改变落后的灌水方式 .3.在灌区内推广管灌、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 4 .强化灌区群众的用水商品意识 ,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5 .调整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 ,种植耗水少且经济效益高的作物 ,提高灌区农民收入 ,促进灌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农十师北屯灌区农业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实地调研,了解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数据论证.[方法]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方法.[结果]经计算作物净灌水量为18 558.48 m3,作物灌溉用水有效系数为0.522,相对误差值为4.79;,在误差的允许范围内,计算值与实测值保持一致.[结论]农十师北屯灌区农业田间节水技术数据计算与首尾测算分析方法具有一致性,并与北屯灌区的灌溉规模、工程状况、管理水平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基本情况相符,进一步验证了首尾测算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可靠性,作为今后灌区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综合测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典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调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开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用水状况条件下的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调研.并选取我国典型灌区,进行灌区渠系水(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调研分析.分析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与当地经济、灌区用水状况、作物规模和种类、地下水埋深、气象条件等关系.最后,对我国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尚未达到规定标准,须采取措施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农村灌溉工程主要是指乡村一级管辖的斗渠以下田间工程。根据浍河灌区田间工程现状及灌溉水利用率分析,提出了节水规划方案并对该项目进行了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为灌区今后发展和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项目是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可以改善灌区工程与管理状况,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本文以叶城县乌鲁克河中型灌区乌夏巴什干渠为例,探讨了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对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广英  徐晶 《农业与技术》2007,27(6):119-120
多年来东港灌区工程由于老化失修建筑物跑水漏水非常严重,造成灌溉水的极大浪费。本文在分析灌区配套工程闸门漏水原因的基础上,从改造闸门结构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工程管理,提出采用钢筋砼楔形闸门结构形式,减少灌溉水量的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将彻底改变原有老灌区畦田田块面积过大和"大水漫灌"的粗放型灌溉方式,充分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扬水灌溉对灌区地下水盐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甘肃景电灌区15年地下水水位动态及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干旱区扬水灌溉对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和开敞型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盐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扬程提水灌区内的水盐运移主要受控于灌溉水入渗,呈径流滞缓、水盐积累的特点;灌溉水入渗带、溶质迁移带和潜水排泄带的地下水矿化度受入渗—溶滤过程的影响呈振荡变化型;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的汇水聚盐带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灌区内土壤次生盐碱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景电灌区小麦垄作沟灌节水增效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泰县是一个以景电一、二期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为主体的灌溉农业区。春小麦是灌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自工程建成以来,灌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存在着农田灌溉粗放,大水漫灌,浇地不浇作物,灌溉水深层渗漏和跑水现象普遍,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  相似文献   

15.
双作物系数模型是依据FAO56双作物系数法来模拟土壤水量平衡的计算方法,可以模拟每日田间尺度上的土壤水量平衡,预测作物腾发量,制定灌水规划和进行环境研究.该文在位于西北干旱区的盈科灌区制种玉米田开展了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和实际耗水量等试验观测,通过调整基本作物系数,率定和验证了SIMDualKc模型.由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盈科灌区8个典型试验田的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在62% ~77%之间.由于在干旱内陆河灌区,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为80%~90%,因此必须加强盈科灌区田间工程建设和提高灌水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反映了灌区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和灌溉技术水平,是评价灌溉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指  相似文献   

17.
渠道工程管理的养护,直接影响到渠系工程的使用寿命及灌区的生产效益。文章从渠道的防渗、渠道滑坡防治、渠道的防冲、渠道防淤、渠道的冻胀、渠道的防洪及渠道的防决等方面,介绍了景电灌区渠道工程的管理和养护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灌溉水的运行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水的利用效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系到田间的输水环节。目前,我国综合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比较低,约为0.5左右。因此,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是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问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我国目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约为0.8左右。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方法、加强田间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田间灌溉水及降水  相似文献   

19.
井渠结合灌区节水灌溉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渠结合具有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和调控地下水双重作用。探讨了对井渠结合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节水与养水、以及灌区用水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创鑫  肖清华  张旺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40-11541
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特殊,耕作农业以引水灌溉为主。长时期的引水灌溉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由此引发了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使地表土壤盐渍严重。以民和地区,尤其是区内生态地质问题严重的黑方台为例,论述了黄土高原农业灌溉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从治水入手,改进灌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并配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改善农业地质环境,促进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