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相对减少,依靠传统作业的农民被剥离出来成为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河南省鹿邑县柏木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情况为例,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调查发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就业岗位不足、人力资本素质低、就业政策扶持力度小等现实问题。对症下药,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城乡对接;加强技能教育,提高人力资本等是合理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农村人力资本角度分析表明,劳动力素质低下是限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指出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存量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制约因素和关键制约因素,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低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提出了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力资 本,而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及劳动技能最重要的来源便是教育。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开 展职业技能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及实践能力,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本 文通过阐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涵,分析职业技能培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及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5.
侯美莲 《现代农业》2011,(5):148-149
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土地向务工转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文章主要围绕如何有序地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甘肃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受到制约,不利于潜在生产力的释放。在对甘肃农村人力资源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如何进行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来顺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转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数量也多.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不仅是制约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如何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文章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非农产业的就业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谭秋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9):7-8,4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南华县为调研对象,通过回收有效调研问卷1751份,对南华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人口特征状况及人力资本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南华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转移就业收入较低、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因此,应积极推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现状的主要表征,进而探析人力资本水平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79-18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小康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利用台湾官方的统计资料,选取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三个指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农业人力资本的变化及其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指出大陆应该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正视农村社会保障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乡镇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转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以及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并全方位地做好社会化服务,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3):207-210,22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我国从二元经济走向同质经济,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过程。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这个历史转变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够改变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含量,也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转移的层次和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效应,现行城乡隔离的教育资源分配和就业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利影响,以及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建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大、素质低,且转移速度缓慢。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首先,第三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与第二产业相比,在同等数额的投资下,可以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其次,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对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要求相对来说不像第二产业那么高,这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状况和特点相吻合。再次,第三产业受客观环境的…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经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由于受工农、城乡巨大的利益差距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已成现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由制度障碍、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造成。一、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纳入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以来,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表现在都市现代农业、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凸显,面向东盟国家边境贸易活跃,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北部湾经济区的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需要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本,存在整体素质偏低、外流严重、结构不合理、开发能力不强等问题.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创新人力资本开发模式和机制,加大人力资本开发的基础投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营造农村科技应用型人才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一种必然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葛菁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6):207-209
分别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贵州省农业现代化于2006年开始进入起步阶段的同时,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开始进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大于未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阶段.因此认为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发展阶段的耦合性,即贵州省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与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始进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大于未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阶段在时间上是耦合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村蕴藏着大批剩余劳动力, 这些农村劳动力需要不断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主要因素。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使他们适应转移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突破农民素质瓶颈,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认为:农民素质已构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信息化和农民职业分化的瓶颈,而农民素质源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必须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素质平台。其有效途径是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并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拓宽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的渠道,积极开展社区社会化教育,通过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