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为1BL.1RS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H和FISH技术从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白粒黑麦远缘杂交的后代中筛选1R(1B)代换系G1和1BL.1RS易位系G2。选用小麦染色体1B上的40对引物对亲本MY11、白粒黑麦、G1、G2以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S)进行SSR分析。【结果】6对引物在MY11、CS及G2中扩增出1BL的条带,在G1和白粒黑麦中未扩增出条带,其中3对引物(Xgwm259、Xbarc188,Xgwm268)在亲本MY11及后代1BL.1RS易位系(G2)中扩增出差异性的1BL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产生的易位系后代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有13对引物在MY11、白粒黑麦和G1、G2中扩增出差异性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中小麦微卫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引物Xbarc8能扩增出白粒黑麦染色体1RS的特异条带,且该条带稳定出现,可以作为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识别和鉴定的分子标记。【结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Xbarc8是鉴定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臂的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将黑麦的染色体成对或片段转移到普通小麦中来,成功地培育成了黑麦———普通小麦异代换系和易位系小麦新品系906。其主要特征特性:1.株型理想该品系长相清秀,直立挺拔。株高65厘米~85厘米,株型紧凑,茎秆...  相似文献   

3.
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在小麦外源染色体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对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滨麦(Leymusmollis)、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大麦(Hordeumdistichom)以及黑麦(Secalecereale)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簇毛麦、滨麦、华山新麦草、大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与普通小麦相比均有各自的特征带;利用簇毛麦和大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特征带鉴定出了普通小麦中与小麦第一同源群染色体有部分同源的V1和H5附加系;利用黑麦1RS醇溶蛋白标记位点Gld1B3鉴定了1BL/1RS易位系,同时利用染色体C-分带对1BL/1RS易位系77(2)进行了验证。并对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在小麦品质育种和细胞质雄性不育选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春phlb突变体的phlb基因能很好地诱导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属(包括山羊草属)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把外源有益基因以易位系方式导入普通小麦中。但人们认为这个基因不能用于山羊草属有益基因的“直接遗传转移”(direct genetic transfer).在这里“直接遗传转移”是指:首先用中国春phlb突变体与山羊草属的一些种杂交,然后再用中国春或中国春phlb突变体)回交,把有益基因以易位系方式导入普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6,(7):889-893
黑麦属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和改良小麦品质的优良基因,将其导入小麦能够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丰富小麦的遗传变异。研究采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黑麦CenH3基因的部分片段,并进行探针标记;同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筛选出32份1BL/1RS易位系;应用FISH技术,检测筛选出的32份1BL/1RS易位系,所有1BL/1RS易位系材料中均未发现黑麦CenH3基因的信号。但是,应用小麦和黑麦特异着丝粒DNA序列进行FISH检测,2个信号均出现在所有被检测的1BL/1RS易位系材料中。说明1BL/1RS易位染色体在不同小麦背景和山羊草属背景中均能稳定遗传,1RS的着丝粒DNA序列对1BS的着丝粒DNA序列有很好的补偿性,与小麦CenH3蛋白相互作用指导易位染色体正确分离且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6.
黑麦种质导入小麦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方式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通过对小麦一黑麦的特殊染色体代换和附加系的研究,证明利用外源基因小麦遗传背景之间的遗传相互作用创造小麦品种新类型的可能性。育成了一个新的1RS/1BL易位系,它具有比其小麦亲本略优的产量能力,同时引入了对白粉病和叶锈病的抗性。本文讨论了臂间易位的利用问题。通过黑麦染色体在小麦中的“单体附加一破碎一整合”的过程,把黑麦的载有有利基因的染色体小片段引入了小麦。它们包括6R染色体的载有抗白粉病基因的、3R或1R载有株高抑制基因的,以及其它载有影响产量性状基因的染色体小片段。这种小片段易位将对小麦育种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WT212的抗锈性及遗传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T212具有多小种抗性,参试的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WT212所携带的抗源不同于以1BL/1RS易位系为基础的"洛类"抗源,而是一种来自黑麦染色体组的抗条锈新抗源。初步断定WT212为可能只涉及1对染色体的小麦—黑麦易位系。  相似文献   

8.
Giemsa 显带表明,小麦 ph_b(ph 基因突变系)×春黑麦杂种 F_1减数分裂所形成的二价体,包括三种类型的配对结构;(1)小麦染色体组内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约占72%;(2)黑麦染色体组内异源配对约占2%;(3)小麦染色体与黑麦染色体属间非同源配对,约占26%.三种配对类型的形成不是随机的,联会频率的大小以及联会紧密程度取决于染色体结构和遗传功能相似程度。根据显带证明,确有属间异型二价体存在,这便表明非同源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在ph 基因的作用下,是能发生联会的。  相似文献   

9.
非洲黑麦(Secale africanumStapf)具有矮杆、异花授粉、抗多种小麦病害等优异性状,在小麦可持续性抗病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对小麦与非洲黑麦育成的渐渗系材料进行鉴定,发现了抗条锈病的新的代换系和易位系材料,为进一步在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中开展非洲黑麦基因资源的利用提供很好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0.
电离辐射处理普通小麦种子、花粉或植株,可引起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获得多种多样的突变体,并在育种上加以应用,已有大量报道。 在远缘杂交育种上Sears等利用单体、双体异附加系,进行辐射处理,将野生种山羊草(Aegilops)、偃麦草(Agropyron)载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断转移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育成一些高度抗病的品系;百足等将普通小麦与小黑麦杂交后代进行辐射处理,利用诱发的易位,将黑麦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断转移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选育出一些抗病的易位系,这些工作对远缘杂交的应用及异源染色体的导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麦属与黑麦属的可杂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小麦、节节麦、圆锥小麦、圆柱小麦(DDAA)和普通小麦作母本,研究了它们与栽培黑麦、山地黑麦、非洲黑麦、瓦维洛夫黑麦和森林黑麦的可杂交性。揭示了普通小麦、四倍体小麦及其各染色体组供体种与各黑麦种的可杂交性规律。就圆锥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小麦在可杂交性上的一致表现,讨论了B组染色体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4VS·6AL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背景中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具有优先传递的作用.当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处于单体状态时会导致后代不含有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中产生包括缺失和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簇毛麦4V染色体携有抗小麦眼斑病和全蚀病基因.为进一步利用簇毛麦4V染色体上的有益基因.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从普通小麦-簇毛麦4V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4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住系T4VS·6AL.该易位系为杀配子染色体诱发形成的非补偿型易位;易位系T4VS·6AL高抗梭条花叶病.是小麦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利用簇毛麦2V染色体上的有益基因,为小麦育种提供新种质。[方法]通过普通小麦-簇毛麦2V(2D)二体代换系(DS2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并结合性状调查。[结果]从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位系T6BS.6BL-2VS,性状调查发现该易位系植株护颖颖脊上有刚毛。[结论]该易位系为杀配子染色体诱发的小片段易位;簇毛麦护颖颖脊刚毛基因定位于2VS的中部至端部。  相似文献   

14.
用染色体工程方法提高小麦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天选15、天选15—4D缺体和天选15(4D)-黑麦(4R)异代换系在盐胁迫营养液培养后,植株高度、干重及地上部K+、Na+含量分析表明,普通小麦4D染色体对耐盐性有重要作用;黑麦4R染色体代换普通小麦4D染色体后能显著提高受体品种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核置换杂交,将普通小麦显性雄不育Tal基因与对黑麦可交配的基因相结合,二者在同一核型中,都能表达各自的遗传特性。Tal基因不仅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原有作用强度与稳定度,并且通过对不同转育世代的可交配性测定,还进一步证实了普通小麦对黑麦的可交配基因确系来自中国春小麦品种;(2)转育到B_5世代的中国春(Tal)已达到中国春品种所具有的可交配性水平,并比中国春品种更具有实用价值。从已获得的中国春(Tal)/黑麦杂种的B_1F_4代中,镜检出附有2条黑麦染色体的小麦单株;(3)利用居间杂种[浙麦1号(Tal)/中国春5B单体](Tal)与球茎大麦杂交,再辅以滴注赤霉酸等技术,可以克服远缘生殖隔离的困难,获得属间杂种;(4)应用携有中国春血缘的任何六倍体小麦复交的居间杂种(Tal),既能省去远缘杂交中的大量去雄工作,避免产生“假杂种”,又能通过设置隔离区与多父本(黑麦各类型混种)的传粉,使杂交简便,高效,一次即可获得许多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黑麦的杂种F_1,为创造大量的小黑麦原始资源及其异源种质在小麦育种中利用,开拓了广阔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小麦黑麦易位系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作者对已报道的小麦黑麦易位系进行了统计,共44 个,大部分为整臂易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小麦-黑麦易位系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作对已报道的小麦-黑麦易位系进行了统计,共44个,大部分为整臂易位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近缘属黑麦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21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rum L)品种以及3个小麦近缘属栽培黑麦(Secale cereale)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麦与普通小麦间的分子标记多态性(66.20%)明显高于普通小麦之间的多态性标记(43.90%).冬春性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间的多态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冬性小麦品种间多态性(40.30%)明显高于春性小麦品种间RAPD多态性(14.66%).黑麦与普通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5086)是普通小麦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1378)的4倍.聚类分析表明,利用RAPD标记可以将黑麦和普通小麦以及冬春性普通小麦明显划分开来;来自同一选育单位或同一生态区的小麦品种大多都聚在一起.一些引物能对有些品种进行特异性扩增.因此,利用RAPD标记可以进行小麦品种指纹分析,确定基因型之间遗传差异,进一步划分小麦杂种优势群.  相似文献   

19.
普通小麦与非洲黑麦双二倍体中随体、醇溶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细胞学方法、种子储藏蛋白电泳技术和抗病接种鉴定对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与非洲黑麦(S.africanum)人工合成双二倍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计数发现,来自非洲黑麦的随体在双二倍体中仅得到部分表达;Giemsa-C带分析能准确鉴定双二倍体中的非洲黑麦染色体,发现非洲黑麦与栽培黑麦的染色体C带有较大的区别;②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发现除非洲黑麦的聚集黑麦碱蛋白在双二倍体中不表达外,其余来自普通小麦和非洲黑麦的相应蛋白带能够在双二倍体中正常表达;③双二倍体及其亲本的苗期抗白粉病性和成株期抗条锈性分析表明,非洲黑麦对这两种病害的优良抗性在双二倍体中并不表达,抗性受到普通小麦背景的抑制.另外本文对小麦-外源染色体组的相互作用和该双二倍体在小麦与八倍体小黑麦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圆锥小麦、一粒小麦以及B染色体组可能的供体种(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沙融山羊草、西尔斯山羊草、两角山羊草和高大山羊草)作母本,与黑麦属的五个种杂交。结果表明,圆小麦与森林黑麦杂交不成功,与栽培黑麦和山地黑麦杂交一般只产生无胚乳的种子,与非洲黑麦和瓦维洛夫黑麦杂交则结出正常的种子。这种可杂交性特点是B染色体组提供的,在所有可能的B染色体组的供体种中,只有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和沙融山羊草具有上述可杂交性特点,表明这两个种是B染色体组的供体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