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播苗数对常规籼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出不同穗型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每穴播种苗数以指导农民种植。【方法】采用大穗型常规籼稻材料N2和中穗型常规稻材料N4每667m~2不同栽培密度和穴播种苗数的比较试验。【结果】材料N2在种植密度为1.7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00.0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57.6kg/667m~2;材料N4在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33.2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81.1kg/667m~2。【结论】大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1.7万穴/667m~2与穴播3苗;中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与穴播3苗。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试Al2O3基陶瓷材料、Si3N4基陶瓷材料及硬质合金材料等刀具材料与木质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及磨损前后的粗糙度变化,分析了几种刀具材料与木质复合材料的摩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刀具材料与MDF、PB的摩擦性能要明显优于硬质合金刀具材料,且Si3N4基陶瓷材料优于Al2O3基陶瓷材料的摩擦性能;硬质合金材料与木粉/PE复合材料摩擦性能较陶瓷材料稳定;添加ZrO2的Al2O3基陶瓷材料摩擦性能优于未添加ZrO2的Al2O3基陶瓷材料;刀具材料种类对MDF摩擦系数的影响显著,而对PB摩擦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正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不十分明显;添加ZrO2的Al2O3基陶瓷材料可以抑制腐蚀磨损。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密度与氮肥施入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变化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密度和氮肥施入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变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密度梯度下,产量表现为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即M3M4M2M1,在此密度水平下,施入不同氮肥,产量表现为M3N3M3N2M3N1M3N0。综合分析得出绥玉7号最佳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4.
提出碳纳米管非均匀氢等离子体薄膜的层状介电模型,探讨等离子体密度分布对碳纳米管氢等离子体微波吸收的影响,运用转移矩阵法求解电磁波的传播方程,计算不同条件下碳纳米管氢等离子体薄膜在0~30GHz频段的微波衰减系数。随着氢等离子体中自由电子密度分布非均匀性系数a的增加,微波衰减吸收峰值|Attmax|和强烈微波吸收的频宽均明显增大,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结果表明,增大等离子体密度分布的非均匀性,能显著改善碳纳米管氢等离子体薄膜的微波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5.
麦黑斑潜叶蝇幼虫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 :麦黑斑潜叶蝇幼虫在小麦田属于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 ;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下最适抽样公式为 :N =t2 ( 2 .90 3 3 /m +0 .3 2 73 ) /D2 ;有虫株率与平均虫口密度关系式为 :m =-0 .0 62 6+0 .0 3 67p(r=0 .992 4 )。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水稻品种龙粳57的适宜栽培模式,以糯稻品种龙粳57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种植密度(20和24穴·m-2)、4个施氮量[0 kg·hm-2(N0)、115 kg·hm-2(N1)、138 kg·hm-2(N2)和161 kg·hm-2(N3)],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糯稻品种龙粳57不同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田试验,评价不同飞行高度对大疆MG-1S植保无人机雾滴沉积分布及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飞行高度下,植保无人机施药处理的雾滴覆盖密度为(18.20±0.67)~(28.60±2.37)个/cm2,沉积量为(7.53±0.23)~(11.20±1.86)L/hm2.不同处理下水稻二化螟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85.8%~93.1%、89.7%~94.7%.不同飞行高度对植保无人机施药的雾滴覆盖密度和沉积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对沉积量影响不显著.结合飞行作业质量技术指标和防治效果,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的优选作业高度为2.0~2.5 m.  相似文献   

8.
以三聚氰胺、碳量子点为原料,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了一种碳量子点敏化超薄氮化碳(CQDs/g-C3N4)的复合材料。通过采用TEM、XRD、FT-IR、和BET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物理性能表征;通过探究四环素(TC)的质量浓度、循环次数和物料比等考察CQDs/g-C3N4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QDs与超薄片状g-C3N4间通过杂化作用形成了复合物,CQDs均匀的分布在g-C3N4薄片上。当CQDs的质量百分比为0.5%时,CQDs/g-C3N4复合光催化剂降解TC的光催化活性最高,TC的降解率可达99.2%,是纯g-C3N4的4倍,该复合材料可通过延长可见光吸收区域而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产生,促使电子空穴分离,增强光催化性能,在环境净化修复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追肥等因素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为其适宜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青贮玉米品种渝青青贮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3)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分播期A1(3月18日)、A2(3月25日)、A3(4月1日)、A4(4月6日),种植密度B1(株距24.7 cm、67500株/ha)、B2(株距22.2 cm、75000株/ha)、B3(株距20.2 cm、82500株/ha)、B4(株距18.5 cm、90000株/ha)和追肥C1(N 68.25 kg/ha)、C2(N 96.75 kg/ha)、C3(N 125.25 kg/ha)、C4(N153.75 kg/ha)3因素4水平进行试验,观察记载苗期、抽雄吐丝期、收刈期,株高、茎粗、穗位高、收获期绿叶数、生物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素中种植密度的极差R居首位,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3因素各水平间以3月2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75000株/ha、施N量为153.75 kg/ha的生物产量最高(74475 kg/ha).在栽培技术上采取适时播种(3月25~31日)、合理密植(75000~80000株/ha)、适当增加追肥用量(N130~150 kg/ha),能获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理想的株型.[结论]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玉米生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种植密度因素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追肥等因素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为其适宜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青贮玉米品种渝青青贮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3)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分播期A1(3月18日)、A2(3月25日)、A3(4月1日)、A4(4月6日),种植密度B1(株距24.7 cm、67500株/ha)、B2(株距22.2 cm、75000株/ha)、B3(株距20.2 cm、82500株/ha)、B4(株距18.5 cm、90000株/ha)和追肥C1(N 68.25 kg/ha)、C2(N 96.75 kg/ha)、C3(N 125.25 kg/ha)、C4(N153.75 kg/ha)3因素4水平进行试验,观察记载苗期、抽雄吐丝期、收刈期,株高、茎粗、穗位高、收获期绿叶数、生物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素中种植密度的极差R居首位,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3因素各水平间以3月2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75000株/ha、施N量为153.75 kg/ha的生物产量最高(74475 kg/ha).在栽培技术上采取适时播种(3月25~31日)、合理密植(75000~80000株/ha)、适当增加追肥用量(N130~150 kg/ha),能获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理想的株型.[结论]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玉米生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种植密度因素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因素.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人旋翼机航空施药存在喷雾不均、施药效果差的问题,利用雾滴密度判定法、最小变异系数判定法和50%有效沉积判定法在静风条件下对单旋翼无人机航空施药时的喷雾幅宽和喷雾均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最小变异系数法得到的有效喷幅最小,仅为1.8m,沉积分布均匀性最好,变异系数仅为2.1%;2)雾滴密度判定法得到的有效喷幅最大,为3.9m,沉积分布均匀性也最差,变异系数为19.3%。3)通过最小变异系数判定法分析发现,药液沉积分布变异系数随着有效喷幅宽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当有效喷幅超过一定值后,有效喷幅宽度与沉积分布变异系数成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与茎秆强度的相关性,以揭示玉米的抗倒伏机制,为玉米抗倒伏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倒伏性能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先玉420(抗倒伏性差)和益丰29(抗倒伏性强)为试验材料,设定5,6,7,8,9,10,11万株/hm2共7个群体密度处理,分别在抽雄期(07-23)和灌浆初期(08-05),测定玉米基部向上第3、4、5节可溶性糖、淀粉、矿质元素(N、K、Si、Ca、Mg、Zn)和茎秆强度,同时分析茎秆强度与可溶性糖、淀粉和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2个玉米品种第3~5节可溶性糖、淀粉、矿质元素含量和茎秆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茎秆各项指标的最高值因品种、节间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差异明显。在同一生育时期同一群体密度下,益丰29 3个节平均各项指标均高于先玉420,第3和4节各项指标随群体密度的变化较第5节敏感;各节间相比,2个玉米品种第3、4节矿质元素含量均高于第5节。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玉米各节间茎秆强度与可溶性糖、淀粉和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不同,但各节间茎秆强度均与Si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过高的群体密度会影响茎秆基部各节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而影响其抗倒伏性能。在实际生产中,应在因地制宜、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于灌浆前期适当喷施叶面肥或追施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播期以10/15 ̄10/22最为适宜,播种密度以120万/km2 ̄240万/km2为宜,氮肥运筹方式以N210(3:5:2)最好,其次为N210(5:5)。保证供试小麦品种实现9000kg/hm2产量的高产途径为主茎和分蘖并重,适宜的产量结构为:4:4:4,即亩有效穗数39.4 ̄44.4万,穗粒数35.3 ̄40.0,千粒重40.2 ̄45.8g。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下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的养分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品种S8和二倍体毛白杨品种S1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探讨3种种植密度A1(3m×4m)、A2(2m×4m)、A3(2m×5m)条件下林地土壤养分的年变化及不同土壤层次养分的消长变化情况.对2005-2006年不同种植密度下毛白杨林地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N、碱解N、全P、速效P、全K、速效K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a后土壤pH值略有增加;A1种植密度下土壤全N、碱解N、速效P降低最多,A2密度下全K和速效K消耗最多,A3密度下土壤有机质及全P下降最多.在0<土壤深度(h)≤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N、全P消耗量最大;在40cm<h≤60cm土层中,土壤碱解N、全K、速效K消耗较多;土壤中速效P在20cm<h≤40cm土层消耗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以雪茄烟叶施药为例,通过测定2款无人机在相同条件下的雾滴覆盖密度、雾滴分布均匀度、雾滴粒径、雾滴谱宽度、喷雾沉积量、沉积量分布均匀度、有效喷幅宽度等技术指标,评估了2款无人机在雪茄烟叶施药中的作业质量。结果表明,2款无人机的作业质量技术指标符合作业要求,对雪茄烟植株均具有较好的穿透性,但在植株反面的沉积效果较差。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沉积效果及有效喷幅宽度。该试验结果为筛选适用于雪茄烟精准施药的无人机型号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无人机作业性能优化、作业效率提升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抗性淀粉(RS)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系的产量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在高氮水平下,提高栽插密度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和抗性淀粉累积下降.②在中等肥力土壤上,RS21和浙辐优1号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施纯N 337.5 kg/hm2,每穴栽插2株,高峰苗控制在500.00万/hm2左右;而功米1号和功米3号施纯N 300.0 kg/hm2,每穴栽插4株,高峰苗控制在450.0万/hm2,有利于4个品系抗性淀粉的累积,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了解不同品种适宜的栽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以期为超级稻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深优 9516 和荣优 225 为试验材料,设置 24×104(D1)、27×104(D2)、30×104 穴 /hm2(D3)3 个栽植密度,以及 0(N0)、120(N1)、150(N2)、180 kg/hm2(N3)4 个施氮量,共 12 个处理。在水稻关键生育期测定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测定产量及构成因子。【结果】与 N0 处理相比,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表现为 N3>N2>N1>N0,两个品种在早季、晚季关键生育时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齐穗期)表现一致。与 D1 处理相比,株高、LAI、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表现为 D3>D2>D1。比较产量发现早稻深优 9516 经 N1D3 处理、荣优 225 经 N3D3 处理,晚稻深优 9516 经 N3D1 处理、荣优 225 经 N2D3 处理产量最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株高、LAI、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与施氮量、栽植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氮肥和密度具有互作效应,其中氮密互作对株高、LAI、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产量具有正效应。【结论】结合水稻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特征,深优 9516 宜采用纯氮施用量 180 kg/hm2 (N3)、密度 27×104 穴 /hm2 (D2)组合,荣优 225 宜采用纯氮施用量 180 kg/hm2 (N3)、密度 30×104 穴 /hm2 (D3) 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性质,在该区选取了4种典型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土壤上层(0 ~20 cm)和下层(20 ~40 cm)的有机碳密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了不同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特性.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地形因子与土壤有机碳密度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密度与全N、水解性N均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林下的土壤碳密度排序为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人工阔叶林>灌木林.土壤碳密度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存在差异,但地形差异只能解释土壤碳密度差异的18.4%.土壤碳密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少,从阳坡到阴坡不断增加,坡面位置的分布特征则为坡顶<坡面<坡脚.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Ⅱ优602密度与穗肥运筹对产量和功能叶N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以超级稻II优602为材料,研究了密度与穗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功能叶N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功能叶叶片、叶鞘、茎秆的全N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对功能叶叶长和倒3节节间长也有明显影响;在移栽密度为15穴/m~2时,穗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倒3叶期;当移栽密度为20穴/m~2时,穗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倒2叶期.  相似文献   

20.
硒、硅及氮源对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yoshida溶液培养多花黑麦草幼苗,研究了Se对幼苗生长和N、P、Ca元素含量以及不同氮源(NH4NO3、CO(NH2)2、NaNO3、NH4C1)下Se(0.1mg/L)、Si(SiO240mg/L)、Se与Si共施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e1.0mg/L显著抑制苗长,Se浓度≥0.25mg/L显著抑制幼苗增重,对幼苗分蘖无显著影响;Se并未显著提高多花黑麦草幼苗N、P、Ca含量(仅Se0.125-0.50mg/L显著提高幼苗根中Ca含量).不同氮源培养时,硝态氮与酰胺态氮显著促进幼苗增重;同一氮源经Se、Si及Se与Si共施处理未显著促进幼苗增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