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类的染色体数目、形状以及性染色体迄今,用现化细胞遗传学技术检查的已报导的227种鸟类的染色体二倍体数目的幅度是在52—98之间,众数为80(表1)。由于小型染色体的准确数字计数困难,所以某些数目是近似的,但其它的,特别是对小型染色体数目少的种类,则是准确的。隼属(红隼和Falco biarmicus)的染色体数最低(52)(博尔,1976),沙锥属(扇尾沙锥)的染色体数则最高(汉玛,1970),鹤类则为80左右。典型的鸟类染色体组型包含几对大的到中等的染色体,还有若干小型染色体,虽然在这二者之间的界线并不一定非常明显。与哺乳动物不同,鸟类的性染色体是雌性异型而雄性同型,即雄性为ZZ,雌性为  相似文献   

2.
《畜牧市场》2004,(12):31-31
性别控制是指通过人为地干预或操作,使母体按照人们的愿望繁殖所需性别后代的一种生物技术。现代生物学证明:动物雄性繁殖细胞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Y型.而雌性的繁殖细胞卵子的性染色体为XX型。因此,在整个繁殖过程中,只要也只有控制了Y精子才能控制繁殖下一代的性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相同营养条件下,信鸽的年龄、性别、羽色与其血液学指标的关系。方法:试验选用笼养方式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羽色信鸽为研究对象,经翅下静脉采血,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时,1~3岁信鸽的单核细胞数目及其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及百分比均显著高于0.5~1.0岁的信鸽(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数目及其百分比显著低于0.5~1.0岁的信鸽(P0.05)。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雄性信鸽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极显著高于雌性信鸽(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雄性信鸽大于雌性信鸽(P0.05),雄性信鸽的红细胞数高于雌性信鸽,但无显著性差异;白细胞系和血小板系各项指标在雄性信鸽与雌性信鸽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雨点鸽与灰色鸽各项血液学指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信鸽的血液学生理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血液学综合指标显示1~3岁、雄性的信鸽,更加有利于飞翔比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牛的胚胎移植技术发展很快,但是要获得理想的移植效果,还须尽早地确定胚胎的性别。目前,能够确定胚胎性别的唯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性染色体鉴别性别,而性染色体只能从处于分裂的细胞中看到。各种动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固定不变的。家牛的染色体数为60,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形态一致,很难区别,而另两条性染色体的形态与常染色体不一样,很容易鉴别。雄性胚胎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型,雌性胚胎则为XX型(见图)。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阴阳鸡性别紊乱的根源特征——一半的身体细胞是雌性染色体细胞,另一半是雄性染色体细胞。  相似文献   

6.
家蚕属于雌杂合型生物,性别决定于胚胎细胞染色体组中W染色体的有无,凡有W染色体的个体均为雌性,记为ZW型,雄性为ZZ型。深度测序发现位于家蚕W染色体的雌性决定基因Fem通过piRNA途径决定家蚕性别,位于Z染色体的Masc基因调控雄性胚胎的剂量补偿与决定Bmdsx的雄特异性剪切。本文主要介绍家蚕W染色体上Fem基因的发现及作为性别决定初始信号的作用,以及雄性Z染色体存在的剂量补偿机制和几个性别决定基因的级联调控关系等,并简要分析了该领域仍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与气干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野牦牛、家牦牛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牦牛和家牦牛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均为2n=60,雄性为2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2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X,根据测算结果常染色休勾端着丝点,性染色休XX和XY均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遗传学研究证明,动物和植物细胞均具有一定形态和数量的染色体。这些细胞染色体中,仅有一对性染色体决定着性别。在雄性为xy,在雌性为xx。由于生殖细胞形成时的减数分裂,所以性染色体也只有一个,即卵子中只有一个x染色体;一部分精子中含有一个x染色体,另一部分含有y染色体。胎儿的性别,是在卵子受精成为合子时由精子所带的性染色体决定的。带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  相似文献   

9.
十月怀胎是一个千古之谜,随着产科内分泌学和产科免疫学的进展以及克隆动物的产生,人们对怀孕的认识不断深化,但还未完全解开这个迷。在生殖过程中,胎儿携带母体和父体的遗传物质,即胎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体,另一半来自母体。来自父体基因所产生的抗原大部分或全部与母体不相同;母体内具有胎儿体内所没有的另一半染色体所产生的抗原也与胎儿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性别是生物界最受人注意的现象之一。凡是与家蚕有过较多接触的人,肯定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即蚕的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数目总是大体相等。蚕的雌雄性别的这种精确比例与染色体遗传机制有关。了解蚕性别遗传的机制,并设法在生产上加以利用,这对蚕业生产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简要谈谈蚕的性别遗传及其在生产上利用的问题。 1.蚕的性别遗传机理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每种生物的细胞核内都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蚕则是28对。这些成对染色体的两个成员,绝大多数在形态  相似文献   

11.
牛的性别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科学家们对精子及早期胚胎进行性别控制及性别鉴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将牛性别控制的途径、方法和结果作一概述。1 性别控制的途径 目前有两条途径,即胚胎移植时的性别鉴别和人工授精时的性别控制。1.1 胚胎移植时的性别鉴别 目前最为准确的方法是通过检查性染色体组成来鉴别性别,性染色体只能从处于分裂的细胞中看到。各种家畜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如牛的染色体数目为60条,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形态一致,很难区别,而另外两条性染色体的形态与常染色体不一样,其鉴别相对较容易。雄性胚胎的性染色体为XY型,雌性胚胎…  相似文献   

12.
奶牛性控精液是通过XY精子分离仪,将种公牛精液中携带X染色体的雌性精子与携带Y染色体的雄性精子分离而得,真正从生公生母的内因——性染色体的角度出发,实现对奶牛的性别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青海的三种土蝗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经显微照相及剪排分析,绘制了三种蝗虫各自的核型模型图。结果表明:三种蝗虫的染色体数2n(♂)=23,2n(♀)=24。性别决定,蝗虫雄性为xo型。雌性为xx型。核型中的染色体分为四组。稻蝗L组2对,M组7对,S组2对,X组雄性为一条,雌性为两条;白边痂蝗的染色体组中L组3对,M组6对,S组2对,X组雄性为一条,雌性为两条;红翅皱膝蝗的染色体组中L组3对,M组5对,S组3对,X组雄性为一条,雌性为二条。  相似文献   

14.
徐秋云 《广东蚕业》2005,39(2):50-50
家蚕的ZW异型配子是雌性,ZZ同型配子是雄性。雌性异型配子是鳞翅目昆虫中的典型。尽管家蚕中W染色体决定雌性,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与W染色体连锁的形态特征基因。Z染色体带有重要经济价值基因和多种表型特征基因,但是我们只知道相对2%大小的分子信息。迄今为止,研究表明Z染色体连锁基因没有剂量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5.
现今对移植前胚胎进行无损害性性鉴的技术有好几种,但都不够准确。“损害性”的最准确的性鉴方法是从胚胎取些细胞作遗传分析。有一种办法是通过DNA杂交来检测雄性特异的Y染色体DNA序列。较敏感而准确的方法是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测定Y染色体DNA。在作者采用的PCR测定(下称YCD测定,即Y染色体检测)中,同时扩增  相似文献   

16.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的性别控制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在人工授精前通过对X精子与Y精子分离以控制性别;二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以控制性别;三是通过控制外环境来控制性别。1人工授精前的性别控制奶牛染色体的数目为60条,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另外两条为性染色体即X、Y染色体,一般认为雄性动物胚胎的性染色体为XY型,雌性动物胚胎为XX型。由于Y染色体只在公牛才含有,因此,精卵结合时精子的类别就决定了奶牛的性别。X精子与Y精子之间存在着微弱的生物学差异,根据精子的形态、DNA含量、比重、膜电荷、抗原性、体积等差异,实施…  相似文献   

17.
雄性特异性组织相容性抗原(male specific minor histompatibility antigens,H-Y抗原)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在雄性动物细胞中普遍表达(包括胚胎和滋养层细胞)。H-Y抗原不仅能引起基因型相同的雌性动物排斥雄性组织,也能导致人白细胞抗原匹配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移植抗宿主性疾病(GVH)。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检测到几个不同的H-Y抗原表位,这些肽是从胞内蛋白分离出来,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分子结合呈递在细胞表面。H-Y抗原肽与人白细胞抗原Ⅰ类和Ⅱ类分子特异结合参与免疫反应,从而影响移植结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了H-Y抗原的相关研究,作者主要综述编码H-Y抗原的相关候选基因,并对它在疾病等方面的前景作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8.
牛怀异性双胎,雄性胎儿性腺发育较早,其分泌的雄性激素和缪勒氏管发育抑制因子(MIF)通过两胎膜的血管吻合支对雌性胎儿的性系统发育产生了抑制,致使其成年后不育。表现为卵巢小,无卵泡或仅有极少发育低下的卵泡;雌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输卵管、子宫、子宫颈、阴道前庭、阴门出现缺失或节段性发育不良;有雄性迹象如阴蒂肥大,阴毛硕长,有精巢或精囊腺遗迹;雌性个体内出现雄性组型染色体如XY,XXY等;血液激素处于低水平无波幅状态。从病史,上述各症状,累配不孕史方面实行早期诊断并加以淘汰,对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前言桑树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因性细胞和体细胞而异。一般性细胞内只有一组染色体(n=14)的称:单倍体;体细胞内具有二组染色体(2n=28)的称:二倍体,依次类推,称:三倍体(2n=42)、四倍体(2n=56)…等。  相似文献   

20.
陈万芳 《中国兽医杂志》1991,17(6):45-47,25
一、家畜的正常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各种生物的体细胞和性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都有专一性。一个个体具有独特的染色体组成,通常可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加以鉴别。染色体的数目常用n表示,n是不同倍性程度的缩写。1n代表单倍体,2n代表二倍体。单倍体指的是一种生物染色体的基数,即性细胞的染色体数性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二倍体指的是受精卵和体细胞的两个染色体组,一组来自母方,一组来自父方,家畜均为二倍体动物,其染色体数常写成2n,如猪为38,即写成2n=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