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稻曲病产量损失及药剂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稻曲病随着每穗稻曲球数增加,穗粒数、粒重及千粒重下降,秕谷率上升,产量损失率增加。应用30%DT可湿性粉剂在水稻孕穗期喷雾防治稻曲病平均效果为89.6%,可作为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渭北旱塬不同类型小麦产量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4个,研究了它们的产量构成因素、群体动态变化及三值产价。结果表明:大粒型小麦粒重优势明显,较小粒型重高36.7%,且穗值产价较高,较小粒型高28.6%;小粒型小麦有效穗数显著较多,且成穗率较高,分别较大粒型多24.5%和高17.6%;三值产价中,三种类型小麦均以粒值产价最大,说明旱塬小麦增加粒数对其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水稻穗期是指水稻一生中从抽穗到结实成熟的生育时期,在四川省杂交中稻一般历日30天左右,此期是决定稻穗实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穗期田间管理,是夺取水稻丰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高压静电场对谷子幼苗生长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表明,高压静电场处理谷子种子使幼苗生长加快,根冠比增大,穗重和穗粒数提高,秕谷率降低,处理剂量以场强E=5.5-6.5kv/cm较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种试验和肥料、密度、二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试验,研究了陇中引黄灌区小麦产量结构和调控措施。结果表明:适于该区的品种产量结构因素最佳组合是655.2万穗/hm2、穗粒数36、千粒重在41.9g以上。决定当地穗数的关键因素是基本苗,影响穗粒数的主要因素是药隔分化—四分体的持续天数,而粒重则受制于灌浆期绿叶面积和功能叶持续天数。创造合理群体结构的调控措施是播量控制在274.5kg/hm2;提高播种质量,使其基本苗达到537万/hm2;施肥量为P2O5101.7kg/hm2;N素为203.55kg/hm2,要适时灌抽穗水,以提高穗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被灰翅麦茎蜂危害的春上麦籽粒发芽能力降低和产量性状变劣,发芽势,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比正常茎籽粒分别为2.67,2.34和4.17个百分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和穗粒重比正常茎籽粒降低2.12%-14.02%,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主穗粒数和穗粒重减少4.72粒和0.30克,降低9.47%和14.02%。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抽穗后,每667平方米的穗数已成定局,但是穗粒数和粒重还有较大变化,因为子粒中积累的淀粉大约有2/3来自开花以后的光合作用,所以这一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的管理重点是保根、保叶。1.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1/4,抽穗开花期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在浇过拔节水的基础上,还应根据麦田墒情在开花至灌浆期浇1次  相似文献   

8.
以多穗型华瑞0712和大穗型淮麦33为材料,研究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旗叶时间越早,小麦穗粒重、每穗粒数、每穗有效穗数和单茎干质量的下降幅度越大,其中穗粒重的影响最大;抽穗后第20天去除旗叶,对小麦每穗粒数、每穗有效穗数和单茎干质量无显著影响;大穗型淮麦33去除旗叶后穗粒重和单茎干质量降幅大于多穗型华瑞0712。因此,建议生产上尽可能延长小麦旗叶功能期。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抽穗后,每亩地穗数已基本成定局,但穗粒数和粒重还有较大变化,因为籽粒中积累的淀粉大约有三分之二来自于开花以后的光合产物,所以这一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管理方向是保根、保叶、延长叶片光合高值持续期,延缓衰老,提高粒重。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抽穗,还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洋 《吉林农业》2006,(8):11-11
水稻从抽穗到成熟的过程称抽穗结实期。此期经历出穗、开花、灌浆、结实等时期,是决定结实率、粒重以及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中心是攻粒重和促进成熟。在穗多粒多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粒饱,减少空粒和秕粒,在霜前充分成熟,实现高产。1、施肥酌量水稻抽雄期追施  相似文献   

11.
用6个筱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筱麦产品结构表现多样性,单株穗数对单株籽粒产量贡献大于穗粒数和粒重,多穗型结构的品种产量较高。2.灌浆高峰期在开花后14~28天,在开花后35天粒重最高,籽粒体积和灌浆持续期对粒重的影响大于平均灌浆速度。3.植株上部器官最大干物质积累的时间序列是倒二叶→旗叶→穗下节间→颖壳→籽粒。各营养器官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率大小次序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高温、高湿条件容易感染得病。引起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倒伏枯死。矮秆品种受害更重。由于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其所致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水稻生长过程中纹枯病是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武进市运村农科所育成的水稻9516等三品系产量潜力大,分蘖力中等,耐肥性强,抗逆性好,成穗率高,单穗重优势明显。亩产700kg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每轩有效穗20-22万,每穗总粒数130-135粒,结实率94%左右千粒重28-30g。栽培对策应根据其分蘖力中等、对肥不反应敏感的特性,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6-8万/亩,高峰苗25-28万/亩,亩施总氮量22.5kg左右,前、中、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杂交稻穗整齐度及产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不同密度下两优培九和E52抽穗整齐度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对照18丛/m^2处理抽穗历期比9丛/m^2短3~4d,抽穗高峰提前,单茎株高变异小3cm左右,每穗粒数变化小20粒左右,对照抽穗整齐度较好。单位面积的产量两品种均以在13.5丛/m^2下最大,两优培九在密度13.5丛/m^2处理比对照高出2.9%,增产优势因子主要是穗实粒数,增产贡献达117.3%,;E52在13.5丛/m^2比对照高出8.9%,E52增产优势因子也主要是穗实粒数增加,增产贡献达214.3%,千粒重和每平方米穗数都下降;适宜的种植密度,不仅能提高单丛产量,也能提高单位面积水稻产量,但抽穗整齐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惠满丰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惠满丰UA-102液肥可增强玉米植株生长势,扩大穗位叶叶面积,减少秃尖,提早成熟2-4天。同时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和粒重,增产4.48%-17.27%。比播前土壤和八展叶期各喷施一次的处理产量最高,净增产值达108.38%元/为。八地期处理的产投比最高,为6.87,净增产值64.57元/亩。  相似文献   

16.
“组辐粳”是采用复式杂交、辐射诱变、病毒素胁迫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晚粳新品系。该品系田间透性好、群体自调能力强、中抗稻瘟病、耐肥抗倒性好、灌浆速度快。每穗实粒数11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午粒重28.5g,出糙率85%,具有“源足、库大、流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挂牌标记,观察了再生稻株的抽穗过程及其与各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抽穗期长达近1个月,抽穗的前期和后期抽穗较慢,而以中期(9月4-13日)抽穗最多。从母茎第二节上萌发的再生稻株抽穗较早而集中,第四节位的抽穗迟而持续期长。早期抽的穗子较大,穗着粒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穗粒重较高,而后期特别是9月13日以后抽的穗子较小,穗部性状较差。在各穗部性状中,稳实粒数受抽穗期的影响最大,而千粒重则最小;在从母茎三个节位上萌发的再生稻株中,第二节位的各穗部性状受抽穗期的影响最小,而第四节位的则最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粳稻育种中常用的20个品种的10个性状的遗传力和相关性。结果表明,遗传力值依次降低的顺序为:抽穗日数→株高→穗颈长度→着粒密度→穗长→千粒重→主穗粒数→不实率→有效穗数→单株粒重。估算了45对性状间的表现型、遗传型和环境相关系数,有29对性状表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其中株高、主穗穗长、穗粒数与单株粒重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有效穗数与单株粒重呈负相关。根据对各性状相关关系的分析,看来力求在半矮秆范围内适当降低株高,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兼顾穗数是粳稻高产育种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株两优268水稻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迟熟杂交早籼品种。2008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编号为2008004),适宜在湖南省种植。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0天。株高94.1厘米,株型紧散适中,抽穗整齐,籽粒饱满,落色好,不早衰。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2.9万穗,每穗总粒数101.9粒,结实率89.2%,千粒重27.3克。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穗粒数与千粒重比较,前者是一项易变的因素,并对产量的影响更大些.抽丝到抽丝后14天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而抽丝到抽丝后24天中改善营养对千粒重较重要,加强抽丝到抽丝后24天的管理可增加产量.育种上可以把粒重较高、穗粒数稳定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