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胎次、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胎次、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福建省某猪场3 972窝长大二元母猪的繁殖记录进行统计,选择不同阶段长大二元母猪508头测定其背膘厚度并记录产仔情况,按胎次、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分别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第1胎总产仔数、初生均重较低,显著低于2~7胎(P<0.05),产活仔数显著低于2~6胎(P<0.05);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在2,3,5月份较高,在1,11,12月份较低,产死胎窝数母猪最多在7,8月份;配种背膘厚18~20 mm组的总产仔数、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度≥21 mm组(P<0.05);断奶背膘厚16~20 mm组产仔性能较好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产前背膘厚度为20~23 mm组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10~15 mm组(P<0.05),背膘厚度≥24 mm的母猪产死胎窝数比例最高为58%;泌乳阶段母猪背膘损失4~6 mm之间母猪断奶至下一次发情间隔时间最短,显著少于背膘损失>6 mm组及<0 mm组(P<0.05)。表明胎次、产仔月份、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择上胎产仔时间相对集中(20d内)的YL经产母猪33头,按母猪自然发情时间,设立前10d内发情的母猪为试验组(18头),后10d内发情的母猪为对照组(15头),与D种公猪进行经济杂交,探讨不同人工授精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采用种公猪诱情配合人工授精)母猪情期妊娠分娩率为94.44%,胎均产仔总数11.53头,胎均产活仔数11.35头,35日龄仔猪断奶成活率为95.34%;对照组(单纯采用人工授精)母猪情期妊娠率为86.67%,胎均产仔总数10.62头,胎均产活仔数10.15头,35日龄仔猪断奶成活率为94.70%。经统计分析,试验组母猪情期妊娠分娩率、胎均产仔总数、胎均产活仔数等繁殖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仔猪断奶成活率基本接近,说明采用种公猪诱情配合人工授精对提高母猪情期妊娠分娩率、胎均产仔数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规模猪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提高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关键是提高养殖的技术含量,使养殖户运用适宜的技术提高母猪繁殖率,让每头母猪年产仔猪多,育成率高。全县2.5万头种母猪.其中有1.8万头种母猪采取科学的综合技术措施,年平均产仔2.2胎,平均每胎产仔11.5头,年提供仔猪25头以上,乳猪初生重达0.8~1.2kg,仔猪35d断乳,断乳体重达7~8kg,60d体重达18~20kg.每头母猪年产生经济效益1600元以上,在生产管理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宗地花猪ESR、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对贵州宗地花猪保种选育基础群母猪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宗地花猪的ESR基因B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ESR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还是产活仔数均为BB型>AB型>AA型,BB型比AA型多产仔1.02头/胎,比AB型多产仔0.82头/胎,3种基因型平均初生重和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FSHβ基因A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FSHβ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产活仔数还是初生窝重均为AA型>AB型,平均初生重A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AA型比AB型多产仔0.98头/胎.应重点保留基础群中ESR基因BB、AB型母猪和FSHβ基因AA型母猪进入选育核心群,以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加快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 为充分提高良种母猪的利用率,力争使其每年产仔2胎以上,每胎产仔存活10头左右,根据母猪体况的不同,采取以下方法可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提高其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养殖母猪效益的目的。 (一)仔猪提前断奶法 就是使仔猪出生不到40~50日龄就离开母猪,不再哺乳,这样母猪在仔  相似文献   

6.
<正>繁殖力高初产母猪平均胎产仔11.6头,经产母猪平均胎产仔14.5头。抗病力强,发情明显,有效乳头在7~9对以上,保持了太湖猪高繁殖性能的特点。食谱广、耐粗性能好可充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和大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群体继代选育法,经7年6个世代育成晋汾白猪.对7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表明,5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最好,母猪初产窝产仔11.32头,产活仔数10.74头,断奶头数10.68头,哺育率达99.43%,初生个体均重1.36 kg,28日龄断奶窝重71.62 kg.除仔猪初生个体均重与0世代差异不显著外,5世代其它繁殖性状都显著高于0世代(P<0.05).6世代与5世代相比,个体均重、初生窝重与28日龄断奶窝重差异显著(P<0.05),其它性状差异均不显著,5、6世代品种繁殖性能已趋于遗传稳定.6世代各繁殖性状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该品种已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是一个优良的瘦肉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季文彦 《新农业》2012,(11):54-55
近年,我国养猪业正处于转型阶段,散养户迅速减少,大型集约化养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加,但饲养管理水平的改善并不快,成为养猪业的顽疾。表现最明显的是母猪繁殖力低下,尤其是产仔数少,很多猪场平均窝产活仔数很难超过10头。如果每头母猪年产2.1胎、每头母猪每年产活仔猪21头、全程死亡率10%,理论上每头母猪每年仅能提供19头商品猪,距每年24头以上的标准差距巨大。母猪繁殖性能低下、产仔少,猪场管理人员都在母猪发情、配种环节上找原因。事实上,其主要原因是哺乳期母猪基础营养储备消耗过大、母猪繁殖体况  相似文献   

9.
一、兔子的自身优势 兔子是非耗粮型食草动物,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也不与猪、鸡争料,是畜禽节粮之冠. 兔子的繁殖力极强.母兔1年可产仔兔40只,而母牛1年只能产仔牛1头.母羊能产仔羊2~3只,母猪也只能产仔猪15-20头.兔子是家畜中繁殖之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基因工程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广宁广三保畜牧有限公司进行了试验。将48头母猪随机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24头,对照组24头。共产仔525头,跟踪记录2组母猪的生产I生能。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初生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死亡率为17.07%.试验组为11.34%,比对照组降低33.57%(P〈0.01);死胎率降低了28.05%(P〈0.05):弱仔率降低34.15%(P〈0.01);木乃伊胎率降低57.79%(P〈0.05);平均个重提高3.68%(P〈0.01)。基因工程防御素能够显著增强母猪免疫九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阳性血清驯化和疫苗免疫两种方式对猪场后备母猪免疫抗体水平及繁殖性能的影响,为规模养殖场选择适宜免疫方式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血清驯化和疫苗免疫两种方式分别免疫90日龄后备母猪,1个月后经前腔静脉窦采血检测抗体水平,同时测定后备母猪第一胎的受胎率、分娩率、胎产仔数、胎产活仔数、产弱仔率、产死胎率、产畸形及木乃伊率等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血清驯化与疫苗免疫后备母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99.30%,但疫苗免疫后备母猪的抗体水平离散度相对较低,且较集中.血清驯化与疫苗免疫后备母猪第一胎的受胎率(96.79%vs 97.11%)、分娩率(88.55%vs 88.96%)、胎产仔数(11.26 vs 11.41)、胎产活仔数(10.3 vs 10.5)、产弱仔率(3.61%vs 3.32%)、产死胎率(2.96%vs 2.99%)、产畸形及木乃伊率(4.35%vs 4.13%)相近,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优于对照后备母猪.[结论]在确定养猪场内只流行一种血清型PRRSV时,可采用血清驯化替代疫苗免疫防控PRRS,除了能有效提高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外,还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在当前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中,常出现母猪配而不孕、早产、流产、产仔量少、产死胎、弱胎、僵尸胎等问题,这与母猪产科疾病与繁殖障碍是有很大关系的。其对生猪养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仔猪的出生率、成活率,影响生猪养殖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相关养殖人员明确其主要发病原因,并针对病因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1主要原因1.1先天因素的影响母猪产科疾病与繁殖障碍的发生,与一系列先天因素的影响有关。受遗传因素影响,部分母猪先天繁殖能力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次和配种季节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优化猪群胎次结构和配种时间。[方法]根据云南惠嘉育种有限公司原种猪场2016-2017年的3278胎美系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记录,分析了不同胎次、不同配种季节下母猪产仔性能和妊娠期的差异。[结果]配种季节对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有显著影响(P 0.05),春季配种的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夏、秋季(P 0.05);胎次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妊娠期等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P 0.05),母猪产仔性能以第3~5胎和第7胎较好。[结论]美系大白母猪在3、4、5、7胎时各项繁殖性能最佳,春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4.
母猪是生猪养殖场(户)发展的基础,在生猪生产过程中母猪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最终影响到整个生猪生产经济效益。通常母猪繁殖障碍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母猪不发情或不能正常产仔,母猪繁殖障碍疾病会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弱仔,在临床表现共性特征比较多,生产中要针对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对于母猪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我们应该制定切实的防控措施,从而减少母猪被淘汰,避免给养殖户带来生产和经济方面的困扰,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不同季节条件下配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求不同季节温度条件下配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浙江省某猪场近3年母猪繁殖记录统计,按4个季节配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配种母猪受孕分娩率(69.67%)和胎均产活仔数(8.34头)最低,分别比春、秋、冬季节配种降低了5.06%(0.21头),4.04%(0.65头),4.62%(0.82头);冬配春产的仔猪初生重最高,每头平均初生重1.34 kg,分别比春、夏、秋多了0.19,0.12,0.07 kg;冬配春产的仔猪育成率较高(85.31%),仅次于春配夏产的仔猪育成率(88.86%)。由此可见,温度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很大影响,采用季节性产仔的配种期最适宜在冬季。  相似文献   

16.
江涛 《吉林农业》2002,(9):26-27
母猪产仔从第1头乳猪产出落地到胎衣排出的整个产仔过程,简称为产程。母猪正常的产程时间,一般为2~3小时,当第1头乳猪产出后.约每隔10~20分钟产出1头,有的接连产出2~3头。产完仔猪约半小时左右,排出完整的胎衣.产程即告结束。但在生产实践中,有部分母猪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过长。笔者长期观察,母猪妊娠期(平均 114天)和产程时间越长,死胎越多,损失越大。母猪产程过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胎次。初产母猪,尤其是早配体重较小的母猪产仔时,子宫及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72个地方猪品种中,每个品种各有其自身特点,如太湖猪以繁殖性能优越著称,初产平均12头,经产母猪平均16头以上,三胎以上,每胎可产20头,优秀母猪窝产仔数达26头,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8.
1危害 进入2004年春季,阜南富民良种猪场的54头母猪不分大小均表现阴户红肿,如棉花桃状(农村俗称肿丘子),乳房也表现肿胀;发情表现不明显,返情数量增加;流产现象屡屡发生,先后有21头母猪流产,占能繁母猪的38.9%.流产时间多在配种后30天,流产前后无任何症侯.死胎和木乃伊现象严重.1~6月份17头母猪分娩,先后产仔232头,平均窝产仔13.6头,其中健康活仔102头,占总产仔数44.0%;平均窝产活仔6头;死胎57头,占24.6%;木乃伊73头,占30.4%.如果计算上21头流产母猪的损失,该场上半年应产仔517头,实际产活仔102头,少产活仔415头.按照与阜阳市扶贫办签订的二元母猪头均450元的价格计算,该场上半年共减收9.36万元;如果按出场价格每头二元母猪1 000元计算,该场共减收20.8万元.  相似文献   

19.
陈自峰 《湖南农业》2006,(10):29-29
调整胎龄结构一般来说,已产3胎~6胎的母猪处于最佳繁殖时期。为保证母猪的群体繁殖力,这一胎龄阶段的母猪宜保持在60%左右,头胎、2胎母猪为30%~35%,已产7胎以上的母猪为5%~10%。  相似文献   

20.
8.实行科学管理。  (1)要有足够的繁殖母猪及后备猪。计划配种,均衡产仔,全进全出。一个万头猪场应有繁殖母猪550头,后备猪150头,每头母猪每年平均提供商品猪18.2头,则年产商品猪可达10010头。瘦肉型猪的配种分娩率平均为80%,我国设计的万头猪场,一般分6个产房,每个产房24个产栏,为了使每个产栏都养有分娩母猪,则每周要有30头母猪配种,才能保证每个产房有24头母猪分娩,这样全年的生产任务才能完成。  (2)开展人工授精,提高优良公猪利用率。广东省东莞市食品进出口公司塘厦猪场实行母猪一个发情期内一次本交一次人工授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