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8对SSR引物对中亚生态群、华北生态群、欧洲生态群30个杏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时,供试材料分为3组,第1组包括欧洲生态群10个品种和中亚生态群2个品种;第2组包括华北生态群10个品种和中亚生态群5个品种;第3组包括中亚生态群3个品种。其中3对引物(aprigms1、aprigms6、UDP96-018b)在中亚生态群杏中扩增出了特殊基因,1对引物(UDP96-003b)在华北生态群杏中扩增出了特殊基因。中亚生态群杏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与华北生态群杏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是我国栽培杏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2.
普通杏群体遗传结构的荧光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准噶尔—伊犁生态群(新疆野杏)、中亚生态群(新疆栽培杏和李光杏)、欧洲生态群和华北生态群的45个普通杏品种或材料为试材,以梅杏、辽梅杏和辽杏为外组,利用荧光AFLP标记对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对EcoRI/MseI引物(其中MseI引物为FAM荧光标记物)平均扩增多态带数为130.86,平均多态带为60.58%。4个生态群的多态带百分比比较表明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P = 43.59%)>中亚南疆栽培杏生态群(P = 41.27%)>华北生态群(P = 39.42%)>欧洲生态群(P = 39.42%)>中亚李光杏生态群(P = 37.57%);普通杏在种级水平Nei's基因多样度(H = 0.143)和Shannon信息指数(I = 0.226)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群体水平。在群体水平上,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的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H = 0.131;I = 0.202)高于中亚生态群(南疆栽培杏)(H = 0.127;I = 0.195)、欧洲生态群(H = 0.124;I = 0.189)和华北生态群(H = 0.116;I = 0.180),但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中亚李光杏生态群(H = 0.113;I = 0.173);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 = 0.147)显示,普通杏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占总变异的85.3%;通过遗传分化系数计算得GST基因流Nm = 2.901,说明普通杏4个生态群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人为引种可能是产生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而地理隔离可能是阻碍基因交流的主要因素。对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初步认为,普通杏起源于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通过人为驯化,在新疆南部形成栽培杏中心,并形成中亚南疆栽培杏生态群,之后通过人为引种向东传播形成华北生态群,向西传播形成欧洲生态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群杏种质资源的光合特性,并筛选高光效资源为优异种质挖掘和育种服务。【方法】利用LI-6400XT对4个生态群共103个杏品种的Pn、Gs、Ci和Tr等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杏种质资源的Pn、Gs、Ci和Tr均呈正态分布,其遗传差异主要取决于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主要受Gs、Tr影响。东北亚生态群Pn的变化为7.81~15.75μmol?m-2·s-1,其平均Pn高于其他生态群。不同生态群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华北生态群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范围最大,变幅为4.45。东北亚生态群Pn与Gs、Tr的相关性一般高于其他3个生态群,在各生态群中Pn与Gs、Tr的相关系数较高,与Ci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Pn、Gs、Ci和Tr的遗传差异主要受品种影响;东北亚生态群平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合利用潜力较大;筛选出5份高光效材料为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6,(5):25-28
在传统的长宽系数法的基础上,探讨通过叶片长宽和缺刻深度估算叶面积的可行性,以期为生产和科研提供适应性广和准确度较高的厚皮甜瓜叶面积测定方法。以‘长香玉’‘秋月’‘激情’‘红姑’4个品种为材料,测量叶长、叶宽、缺刻深浅等叶片形态特征指标并采用扫描法测定叶面积,共获得1 298份叶片数据。结果表明,叶面积与叶长、叶宽、缺刻深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模型拟合和优选,得到以反映叶片大小的变量L·W及反映叶片缺刻的变量N_1·L和N_2·L为自变量构建的厚皮甜瓜叶面积的数学模型S=-13.2897+(L·W)~(0.943)+0.267N_1·L+0.153 N_2·L的预测效果较好,模型拟合结果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88 6和7.686,模型外部验证结果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95 0和7.201;各个品种外部验证结果,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在0.994 0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6.900;在模型中添加缺刻变量后,均方根误差RMSE由9.434降低到7.201。因此,在模型之中导入缺刻变量后可以提高预测叶面积的准确度,增强模型对不同叶形和不同品种叶片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金太阳杏为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1993年与国外交流的试验材料中选出.属欧洲生态群品种,败育花率低,具自花结实能力,早果、丰产、稳产,且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不仅适合露地栽培,也适宜保护地促成栽培。金太阳杏的引进推广改变了我国华北生态群杏品种败育花率高.自花结实率低,结果晚,易遭受晚霜危害.产量低而不稳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几个欧洲生态群杏品种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栽培的杏绝大多数属华北生态群品种 ,败育花率高 ,自花结实率低 ,结果较晚 ,易遭受晚霜危害 ,产量低而不稳。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从国外引进了部分败花率低 ,自花结实率高 ,早果、丰产、稳产的欧洲生态群品种 ,现将其主要性状介绍如下。1 金太阳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  相似文献   

7.
中阉生产上栽培的杏品种多为华北生态群.而该生态群杏产量低且不稳定,其主要原因是自花不结实、雌蕊败育和花期低温。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以自花结实、抗霜冻能力强、雌蕊败育率低、综合性状优良为选育目标。通过实生选种选育出早熟杏新品种‘金凯特’。1997年从‘凯特’大树上采种,1998年播种,2001年丌始结果,表现出抗霜冻能力强、雌蕊败育率低、结果早、  相似文献   

8.
中国普通杏种质资源若干生物学性状的频度分布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华北、中亚和准噶尔—外伊犁3个生态地理群的520余份中国杏种质资源部分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田间试验和野外考察。结果表明: ①中国杏三大生态地理群品种、类型或株系自交坐果率平均值均≤2.0% , 自交不亲和及部分自交不亲和株率均> 90% , 总体上表现为自交不亲和, 但同时也发现了个别自交结实率高(9.9%~18.0% ) 的自交亲和种质; ②3个生态地理群败育花比率均在40%以上, 变异系数均在50%以上, 而就某一品种来讲, 其败育花率相对稳定; ③油杏性状在中亚生态地理群品种中的频度高达76.6% , 而其它两个生态地理群皆为毛杏; ④相对于伊犁野杏(平均单果质量8.2 g) 和中亚品种群(23.2 g) , 大果性状在华北生态地理群中为优势性状(51.4 g) ; ⑤三大生态地理群离核的比率均高于粘核比率, 野杏类型的离核频度高达94.6% , 而华北杏仅为58.8%; 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中亚杏最高(18.5% ) , 而华北杏在华北(13.1% ) 和新疆(16.1% ) 两地有极显著性差异, 说明这一性状是典型的数量性状, 易受环境影响; ⑦伊犁野杏、中亚杏及华北杏甜仁比率分别为0.9%、93.1%和44.4%。对人为选择和自然选择在部分性状的起源与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南疆栽培杏风味物质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气—质联用(GC - MS) 及毛细管电泳(CE) 技术对30个南疆栽培杏品种风味物质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并与4个华北栽培杏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①在参试的30个南疆杏品种果实中共鉴定出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及杂环类等9类213种成分, 各品种挥发性化合物成分种类数、各类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数及其含量以及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分离比率与含量等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②南疆杏醇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华北杏, 但酯类化合物含量明显低于华北杏; ③参试南疆杏果糖、葡萄糖与蔗糖以及苹果酸与柠檬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9%以上, 变异幅度广; ④南疆杏总糖含量(146.58 mg·g- 1 ) 是华北杏品种(65.73 mg·g- 1 ) 的2.23倍, 果糖平均含量(32.36 mg·g- 1 ) 是华北杏品种(4.12 mg·g- 1 ) 的7.85倍; 南疆杏属于苹果酸/柠檬酸优势型。  相似文献   

10.
选取10个品种的芍药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芍药叶片气孔的形态、分布规律,并对其气孔大小、气孔长宽比、表皮细胞密度、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等进行品种间比较及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的芍药叶片气孔形态及分布规律一致.各项指标的品种内变异系数均较小.4个品种(1、2、8、9)的4项指标(气孔长度、宽度、长宽比及气孔指数)均没有差异.2个品种(1、9)的5项指标(气孔长度、宽度、长宽比、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均没有差异.各项指标相比较,气孔宽度和气孔指数在各品种间变化较小.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呈反相关.结果不支持将气孔长度、宽度、气孔长宽比、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及表皮细胞密度作为芍药种或品种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5,(5)
<正>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中文学名为准噶尔阿魏侧耳,因野生寄生或腐生在中药阿魏肥大的根茎部,而得俗名阿魏菇[1]。阿魏菇主要分布在新疆准葛尔盆地边缘,靠近沙漠的个别区域,在印度也有少量分布,野生阿魏菇的分布量非常稀少[2],新疆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木垒等地区[3]。阿魏菇春化后熟低温处理人工栽培技术,解决阿魏菇反季节人工栽培不出菇的问题。其技术方法是,待菌丝长满袋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主栽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FB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鉴定新疆主栽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FB基因型,以新疆25个主栽杏品种为试材,利用蔷薇科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叶片基因组DNA进行SFB基因特异PCR扩增,筛选出有效的扩增引物;对成功扩增的杏品种的特异条带克隆测序,在GenBank上进行BLASTN比对,确定各品种的SFB基因型。结果显示:引物组合Ⅱ-1、Ⅳ-2,1-Ⅰ、1-Ⅱ对新疆杏品种的扩增效果最好,成功地在18个品种上扩增出了5种大小不同的条带,14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杏不同品种间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差异,并据此进行抗旱性指标的筛选和综合评价,为杏抗旱性资源的高效筛选和利用提供方法。【方法】以10个抗旱性不同的杏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以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比较其叶片的解剖结构,测定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和疏松度以及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共9项叶片结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0个杏品种(系)的抗旱能力。【结果】叶片解剖结构在品种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9个抗旱性指标在10个品种(系)间有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在10.73%~34.58%,灵敏度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和下表皮厚度这5个指标作为评价杏资源抗旱性的有效指标。对10个杏品种(系)的5项抗旱性特征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累加并求均值,该值越大代表抗旱能力越强。10个杏品种(系)的抗旱能力排序为:青密沙>G 4-25>皮乃孜>骆驼黄>串枝红>G 4-43>G 4-40>G 4-26>红金榛>大优佳。【结论】通过对叶片解剖结构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计算,评价并筛选到抗旱性相对较强的杏品种有青密沙、皮乃孜、骆驼黄、串枝红等,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杏资源的抗旱性评价、筛选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辣椒叶面积测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相关法测量植物叶面积,在油菜、麦子、甜瓜、西瓜、黄瓜等作物上已有研究,而在辣椒上未曾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辣椒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其叶片长、宽与叶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叶片实际面积的测定和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栽培方式、不同辣椒品种其叶片长、宽、长×宽积与叶面积的关系及利用相关法测定辣椒叶面积的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95年在北京农业大学科学园区进行。选用津椒1号、津椒2号、农大21、苏宁1号、甜杂6号为试材,设露地、薄膜覆盖和薄膜加遮阳网覆盖3种栽培方式,于开花结果期在各品种各栽培方式中分别随机选取生长充分、有代表性的叶片共30片(分3次,每次10片),将其轮廓画在坐标纸上,计算叶面积,并测量每片叶长和宽(叶长为叶片主脉长,  相似文献   

15.
以"美登"、"北陆"、"蓝丰"3个蓝莓品种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叶片长(x1)、叶片宽(x2)、叶片重(x3)、叶片长×叶片宽与叶面积(y)的关系,并建立了一元和二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3个蓝莓品种的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重、叶片长×叶片宽与叶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一元回归方程;同时建立了叶片长和叶片宽、叶片长和叶片长×叶片宽、叶片宽和叶片长×叶片宽与叶面积关系的二元拟合方程;从建立的3个蓝莓品种叶面积回归方程来看,叶面积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水平,在生产中均可作为测算3个蓝莓品种叶面积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30个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与4个华北栽培杏品种进行了比较。在参试的30个南疆杏品种杏仁油中共鉴定出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5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3.26% ~ 88.81%,各品种均以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棕榈酸第三,存在“高油酸、高亚油酸、低棕榈酸”的优异种质;南疆杏与华北杏杏仁油脂肪酸组成较为接近,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在各品种间亦存在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6.37% ~ 49.38%和3.44% ~ 79.57%,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遗传多样性,但油酸及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幅度不大,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西瓜品种的叶面积进行抽样调查,找出西瓜功能叶叶片纵横长度的平均值与叶面积的直线回归关系,并根据西瓜田间最大叶面积指数LAI≈2,估算出在不同密度下植株的最大留叶量和最大主蔓长度。  相似文献   

18.
新疆杏资源与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杏资源情况和生产现状,提出了新疆发展杏资源的建议和实现产业化的设想。一、资源情况和生产现状1.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新疆是杏的起源中心之一,地质年代第3世纪末期保留下来的古老野生杏林(普通杏),遍布天山西部伊犁各县山区。普通杏具有生长强健,适应性强、抗寒、耐高温、耐干旱等特点。其中有一个变种,即李光杏,在新疆形成了一大群体,分布极为广泛,其果实外观质量好,内在品质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由于长期的实生繁殖、自然和人工选择,在杏品种间形成了许多变异类型,形成了新疆特有的丰富而又错综复杂的杏品种资源。根据历年来对…  相似文献   

19.
新疆杏的种质资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杏是世界性果树,在五大洲都有杏树栽培。新疆是杏树原产地之一,野生杏遍布于东天山的伊犁和塔城各山区。栽培杏南北疆到处可见。品质优异,鲜食、制干、仁用和加工品种很多。据1984年统计,全疆杏树总面积为16.6万亩,结果面积13.10万亩,年总产量1.02万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在内销外贸上居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节瓜叶面积回归方程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回归的方法 ,对 11个节瓜品种 (品系 )建立了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和两者乘积的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各节瓜品种叶面积与相应指标呈极显著回归关系 ,通过比较选择确定一元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回归方程较为适用于叶面积的估算 ,同时还得出了各品种通用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