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江西林业科技》1994,(3):18-22
对49个杉木地理种源进行了生长发育及种源选择的研究。初步摸清了杉木在河南的变异规律,通过统计分析,用综合评定法评选出6个适宜河南生长的优良种源,优良源的树高,材积分别比本省对照种源大11.3%和30%,增产效果明显,同时为河南杉木造林区提出调种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1977年和1980年在湖北省13个试验点进行的杉木地理种源选择试验结果。通过9年生和6年生两次重复试验的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侧枝、冠幅、结实与抗寒性等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种源生长与环境互作明显,杉木种源生长幼龄阶段与速生阶段的秩次相关性强。采用多变量痤标综合评定法,为湖北省五大杉木造林区分别选出了相应的优良种源,其中锦屏、邻水、江华、那坡四个种源在湖北大多数地区表现优良,适应性较宽。优良种源材积的选择效益为39.7%-134.5%。  相似文献   

3.
我省于1979年开展全国第二次杉木地理种源试验,供试材料来自全国和本省计60个种源,设4个点。经8年试验表明,杉木地理种源间生长量差异极为显著,南岭山地种源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其它种源。经过综合评定,为我省各生态区选出6─7个优良种源,再按出现频率高低选出全省适用的优良种源4个:融水、大田、锦屏、会同。8年生材积增益幅度30%─70%。  相似文献   

4.
杉木种源选择和福建省杉木优良种源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年多点有年重复的试验(时间超过1/2轮伐期)进行研究,评选出广西融水等15个高产种源,材积遗传增益9.05%—33.06%,其中省内种源8个,表明福建省杉木优良种源表现突出。福建省杉木优良种源区的轮廓界线是以武夷山杉岭的东南、博平岭北端、戴云山西北和鹫峰山以西所包围的地带。尤以闽江上游富屯溪、沙溪、建溪三支流中下游流域地区的海拔400m以下谷地丘陵地带的种源,增产趋势更为明显。我省杉木造林应优先选择本省优良种源,材积遗传增益可达0—40%,分别对省内杉木三大产区提出应推广的优良种源;同时,对在我省表现突出的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种源所代表的南岭西部融江、都柳江、清水江流域的种源,要适当引进。  相似文献   

5.
《江西林业科技》1994,(3):35-39,119
我省于1979年开展全国第二次杉木地理种源试验,供试材料来自全国和本省计60个种源,设4个点,经8年试验表明,杉木地理种源间生长量差异极为显著,南岭山地种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其它种源,经过综合评定,为我省各生态区选出6-7个优良种源,再按出现频率高低选出全省适用的优良种源4个:融水、大田、锦屏、全同。8年生材积增益幅度30-70%。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杉木种源第一次试验20个产地9年生幼林和第二次试验56个产地3年生幼林的生长发育及稳定(适应)性。研究表明,9年生平均单株材积的选择效果达25%,前5名优良种源与后5名种源平均相差2倍以上。杉木种源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20个产地在两次试验中生长量和稳定系数bi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46和0.79,说明种源差异是较稳定的遗传差异。根据种源在各试点的生长量、稳定性、开花结实、抗虫、抗病能力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分别确定其能获得较高增产效益的优良种源,提出杉木种子的调拨意见。  相似文献   

7.
杉木优良种源推广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林业科技》1995,(4):30-32,46
杉木优良种源推广的体会江西省杉木优良种源推广协作组我省于1976~1980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的杉木全分布区地理种源试验。历经10余年研究,于1986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江西省杉木优良种源选择的研究”荣获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试验研究表明,由...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提高杉木生产潜力,本所先后营建了杉木初级种子园和杉木种源种子园各6.67公顷,并已生产种子园混系种子4520kg,优良家系种子600kg;评选出杉木优良种源8个,优良单亲家系40个,优良双亲家系20个;推广杉木优良种源、优良家系和种子园种子造林近1万公顷。但其增产效益不同。从表1可以看  相似文献   

9.
《江西林业科技》1994,(3):53-60
介绍了1977年和1980年在湖北省13个试验点进行的杉木地理种源选择试验结果,通过9年生和6年生两次重复试验的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侧枝、冠幅、结实与抗寒性等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种源生长与环境与作明显,杉木种源生长幼龄阶段的失次相关性强,采用多变量座标综合评定法,为湖北省五大杉木造林区分别选出了相应的优良种源,其中绵屏,邻水,江华、那坡四个种源在湖北大多数地区表现优良,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杉木造林区种源选择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杉木地理种源第一次试验21个试验点上19个种源的六年生幼林和第二次试验45个试验点上43个种源的三年生幼林的生长发育及适应性状进行分析,评定各种源的优劣以及与环境的互作。研究表明: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如六年生幼林材积的选择效果平均达20%,优劣种源间平均相差3.3倍。根据生长量、稳定性、开花结实和耐寒性等指标,综合评定选出南岭山地为我国杉木的优良种源区。同时,依据各造林区试验结果,初步确定能获得明显增产效益的优良种源,并提出了杉木种子的调拨意见,定出可作为我国杉木良种基地的最优种源区域。  相似文献   

11.
对两次杉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各点试验林的生长、发育、适应性等进行分析,评定种源优劣与环境互作。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一次试验各试点20个参试种源11年生材积前3名平均生长量为后3名的152%一183%;第二次试验各试点造林64个种源8年生材积前10名平均生长量为后10名的191%一223%。材积最大种源为最小种源的2一4倍。本省不同地区种源选择增产效果为0一50%。根据生长量、开花结实状况、稳定性、树皮厚度、侧枝粗度,bi值等指标综合评定,为贵州不同地区选择了一批优良种源并提出了调拨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杉木北缘区苏南低山丘陵江宁、句容两试点的观测研究表明:从优良种源间杂交组合子代幼林、优树半同胞子代幼林以及优良种源超级苗木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无性系和优良种源超级苗无性混合群体,早期均有选择增益。在3年生时,从45个参试无性系中初选出的14个无性系,其树高早期选择增益达3.4% ̄48%,比对照融水种源群体无性系苗生长量高46%以上。而选择了融水、会同,江华优良种源超级苗无性混合群体造林,分别比当  相似文献   

13.
杉木优良种源及其冻害苗造林效果分析沈辛作,瞿巧文,洪昌端,张都海关键词杉木,优良种源,冻害通过两次全分布区和一次有限分布区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种源试验,证实了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和结实等都存...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梧州地区的杉木初级种子园里的889个无性系中,筛选出45个大叶面积杉木优良系,用于营建2.8hm^2的大叶面积杉木种子园。建园结果表明,5年生的大叶面积杉木优良系的子代幼林的年平均生长量:胸径1.5cm,树高1.04m、材积0.0053m^3,比最优种源或最优家系增产94%以上,比初级园混系种增88%-89%。  相似文献   

15.
《江西林业科技》1994,(3):75-82
分析了杉木种源第一次试验20个产地9年生幼林和第二次试验56个产地3年生幼林的生长发育及稳定(适应)性。研究表明,9年生平均单株材积的选择效果达25%,前5名优良种源与后5名种源平均相差2倍以上,杉木种源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20个产地在两次试验中生产量和稳定系数bi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46和0.79,说明种源差异是较稳定的遗传差异。根据种源在各试点的生长量,稳定性,开花结实,抗虫,抗病能力等指  相似文献   

16.
《江西林业科技》1994,(3):47-52
我省1976年和1979年两次全国性杉木地是种源全分布区试验9年和6年研究结果表明:南岭山地的融水,锦屏、江华、会同、建瓯种源及本省遂川、武宁、黎川、铜鼓等种源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据9年材料估计,融水、锦屏等10个优良种源的树高生产量的遗传增益为15.36%-34.65%,胸径为17.63%-39.07%,材积为27.4%-60.74%。研究结果给本省各生态区分别提出了适宜推广的优良种源(区)。  相似文献   

17.
《江西林业科技》1994,(3):69-74
两次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证明,杉木种源千粒重,发芽率、苗期及幼林期生长差异显著;生长性状与产地纬度呈现纬向渐变的趋势,根据种源主要性状变异,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把广西参试的29个种源划成桂东北、桂北、桂西北和桂东南三个地理种群和种源区,以生长指标为主,选出广西各杉木造林区优良种源,如融水,融安,三江,那坡,金秀,隆林,贺县,锦屏,三都,从江、大田等,平均材积实际增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柱状、抗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荣径,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杉木增加41.16~96.90m3/hm2,表型增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6.5%~109.6%和13.3%~31.3%,可供当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选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应推广应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杉木优良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省1976年和1979年两次全国性杉木地理种源全分布区试验9年和6年研究结果表明:南岭山地的融水、锦屏、江华、会同、建瓯种源及本省遂川、武宁、黎川、铜鼓等种源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据9年材料估计,融水、锦屏等10个优良种源的树高生长量的遗传增益为15.36%─34.65%,胸径为17.63%─39.07%,材积为27.4%─60.74%.研究结果给本省各生态区分别提出了适宜推广的优良种源(区).  相似文献   

20.
两次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证明,杉木种源千粒重、发芽率、苗期及幼林期生长差异显著;生长性状与产地纬度呈现纬向渐变的趋势。根据种源主要性状变异,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把广西参试的29个种源划成桂东源、桂北、桂西北和桂东南三个地理种群和种源区。以生长指标为主,选出广西各杉木造林区优良种源,如融水、融安、三江、那坡、金秀、隆林、贺县、锦屏、三都、从江、大田等,平均材积实际增益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