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稻—稻—菌三熟栽培模式是经济环保的栽培模式。该文介绍稻—稻—菌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早杂优、晚季稻、稻后菌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梅县采取"早、晚造种植杂交稻,冬种石扇咸菜"一年三熟的"稻-稻—菜"轮作栽培模式,通过成立小组、精心组织、制定好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介绍了石扇咸菜的"稻-稻-菜"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及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广东省稻 - 稻 - 菜三熟种植区域化肥施用量高,土壤酸化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风险高。研究了碱性物料对稻 - 稻 - 菜三熟耕作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2015—2017 年在广东省台山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施用熟石灰(Lime)、酸性土壤调理剂(ASC)和常规施肥对照 3 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含量、产量和土壤肥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ASC 处理周年产量最高,其次是 Lime 处理,对照最低。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冬种四季豆较对照增产较大,而早、晚稻的产量基本一致。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早、晚稻有效分蘖数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在冬种蔬菜季,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作物磷含量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趋势。与对照相比,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显著提高土壤 pH 值,其中 Lime 处理在冬种蔬菜季、早稻季和晚稻季的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而 ASC 处理仅在早稻季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土壤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有一定的提高趋势,其中冬种蔬菜季的增幅较大;但对土壤容重、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Lime 处理和 ASC 处理可有效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冬种蔬菜季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稻 - 稻 - 菜三熟种植系统中,施用石灰和酸性土壤调理剂均可达到改酸效果,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冬种四季豆、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其中冬种蔬菜季对碱性物料的响应更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石灰和酸性土壤改良剂可作为广东省稻 - 稻 - 菜三熟种植区域酸化土壤改良的有效措施,其中石灰的改酸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桂西北稻薯轮作模式与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空闲耕地,因地制宜推广稻薯轮作和红薯高产栽培技术。2011年166hm2春薯示范田平均鲜薯产量41.1t/667m2,117hm2秋薯示范田平均鲜薯产量45.9t/667m2,分别较常规红薯种植增产70.8%和65.4%,效益显著。本文详细介绍稻薯轮作模式与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漳州市是福建省马铃薯主要生产基地及高产示范基地,为进一步挖掘马铃薯的增产潜力,发展马铃薯无公害生产,介绍了稻茬马铃薯冬季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实施稻稻薯三熟栽培模式、选用优良品种种植、适期播种、科学施肥、稻草包芯培土、强化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控、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适合江淮稻区种植的粳稻品种,按照杂交育种亲本选配4原则,以早熟晚粳品种镇稻18号作母本与中熟中粳品种盐稻11号作父本杂交,育成中熟中粳品种镇稻23号(苏审稻20200008)、迟熟中粳早熟品种镇稻32号(苏审稻20210010)、迟熟中粳品种镇稻33号(苏审稻20210050)等3个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新品种.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市直播稻呈现面积扩大趋势。11月20日,我组三人对我市儒林镇楼下村机插稻农户和河下村直播稻农户进行了基本情况的走访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机插稻、直播稻的优劣情况与种植形势。从而为来年夏种掌握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早稻、晚稻、油菜大田生产的品种选择、播种期、集中育秧、机械整田、机械插秧、大田管理、机械收获等技术进行规范,从而集成稻-稻-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望谟县菜—稻—菜一年三熟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望谟县一年三熟菜—稻—菜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套直播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直播稻出苗率高且稳定.套直播稻比直播稻播种早,抽穗期早3d.由于套直播稻实粒数增加,产量与移栽稻、共生套稻持平,比直播稻明显提高.套直播稻秸秆可全量还田.套直播稻通过诱发杂草稻出土用灭生性除草剂防除.套直播稻适宜在稻麦(油)两熟直播稻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湘虎 《农家顾问》2008,(12):23-23
南农业大学饲料稻研究课题组于1998年提出饲料稻“三壮三高”栽培技术,可以将饲料稻的产量提高750千克/公顷,蛋白质含量提高1.5~2.5个百分点。在“三壮三高”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集成目前水稻的一些生产技术,如稻鸭共养,沼渣、稻草还田,抛秧等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72-173
襄阳市是麦稻两熟地区,小麦水稻茬口矛盾比较突出,抢收抢插时青壮劳力缺乏。采用直播方式种植水稻可以缓和上述矛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水稻单产,保障粮食供给。针对襄阳市直播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条穴机械的研制和配套直播栽培技术的集成、大力推广粳稻、适度增加种植密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73-74
介绍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的起源与技术特点、麦田套稻稻米生产技术,分析超高茬麦田套稻稻米生产优势和效益,总结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的创新集成,以指导超高茬麦田套稻稻米生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杂草稻在稻田呈蔓延趋势,稻田中杂草稻的大量存在对栽培稻产量及品质造成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指导农民区分杂草稻与栽培稻并及时防治,文章对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不完全叶长于松粳系列品种的栽培稻,与龙稻系列和东农系列的栽培稻无差异;有叶舌、叶耳及叶毛,与栽培稻无差异;杂草稻有芒,呈褐色、黄色、紫色,长26~79 mm,栽培稻无芒或芒很短;杂草稻的颖壳色有褐色、稻草色、黄带黑斑等多种颜色,栽培稻的颖壳呈黄色;千粒重较栽培稻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吉林省主稻区的部分稻区化控难的稻稗和稻李氏禾进行五氟磺草胺和苄嘧磺隆抗性特征的鉴定。结果表明:吉林省稻区已存在对五氟磺草胺和苄嘧磺隆产生抗性的抗药突变型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和抗药性强的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Leersia orygoides L.(SW)]。不同稻区间抗药特征、发生频度有差异,延边稻区、松原稻区发生多种抗药生态型稻稗,而且抗药突变型发生频度高;延边稻区、通化稻区发生抗药性强的外来入侵杂草稻李氏禾。  相似文献   

16.
浙江平原稻区,大麦/春玉米-稻亩产吨粮,套作大麦是净作的60%左右;套作玉米是关键一季,其产量占三熟作物的40%以上;玉米茬晚稻比连作晚稻增产16.2%。三季作物栽培技术策略是稳定麦子产量、主攻春玉米和发挥晚稻增产优势。在选择三熟品种搭配基础上,合理运筹全年施肥量,增加玉米的氮磷钾施用量,适当减少晚稻施氮量。冬种分带种植布局,2.6m和1.4m畦宽,大麦土地利用率不宜超过40%和45%。紧凑型玉米  相似文献   

17.
总结稻茬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种薯处理、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鼠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墨江县稻-稻-豆一年三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稻-豆栽培模式在墨江县低热河谷地区的推广试验,获得了稻豆双收的成果,实现了一年三收的目标。作者介绍了墨江低热河谷地区稻-稻-豆一年三收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稻蝗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孙从法,赵秀山,王新娟,崔雪梅,蔡家彬(临沂地区农业局276001)稻蝗是山东省稻麦两熟地区的重要害虫之一。据调查,山东省为害水稻的蝗虫有15种,其中稻蝗属6种,以中华稻蝗发生量大、为害重,是稻蝗的优势种。1990~1992年我...  相似文献   

20.
盐稻8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综合性状较突出的中熟粳稻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7月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020148.4。本文详细介绍了盐稻8号的选育及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