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杂交大豆制种最佳的父母本行比、行距配置,提高制种产量,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34A和恢复系JLR11为材料,于2011和2012年在吉林省洮南市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45 cm和65 cm 2种行距,父母本1:1、1:2、1:3和1:4共4种行比,研究了8种处理对制种产量的影响,并对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距45 cm的制种产量显著高于65 cm行距处理,并随着母本行数增加,制种产量显著提高;以行距45 cm、父母本行比1:4处理的制种产量(1 396.7 kg·hm-2)最高,较行距65 cm、父母本行比1:2的常规种植模式提高35.0%.在吉林省洮南地区适当缩小垄距、增加母本行数可减少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增加百粒重,并显著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湘杂油1号制种父母本不同行比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湘杂油1号制种时父母本适宜行比,为大面积制种提供技术方案,于2002年在张家界进行了父母本不同行比制种的比较试验。试验共设1:1,1:2,1:3,1:4,1:5等5个父母本行比,结果表明:(1)行比小的单株产量高,而群体产量低,行比大的单株产量低,而群体产量高,其中以1:4的群体产量居第1位,为912.4kg/hm^2;(2)距父本距离近的母本行全株有效角果数多,距离父本行远的母本行全株有效角果数减少,每角实粒数减少,千粒重升高。采用1:4的行比,可保证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机械移栽合适行比,以组合科S/华占为材料,设置父母本行比4∶20、4∶30机械移栽2个处理,以行比2∶10人工移栽为对照。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4∶20机械移栽群体每公顷颖花数达172 793 880粒,父母本颖花比为1∶2.54,母本平均结实率为33.42%,实际产量为2 323.20 kg/hm2。结果显示行比4∶20符合杂交水稻制种绳索授粉方式下父母本机械移栽高产制种群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父本栽插方式与母本每厢行数对陆两优996制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双行和假双行父本比单行父本的制种产量高;母本每厢行数扩大到18行后,明显表现出父本花粉不足,母本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均较低;假双行2∶10和2∶14行比处理能获得较高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3年的研究表明: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利用蜜蜂传粉制种,在密度30 000株/hm2左右,父本∶母本为1∶4,放置15~22.5箱/hm2蜜蜂时,种子产量可达750 kg/hm2; 与人工授粉相比,蜜蜂传粉虽然在铃重和每铃种子数上显著降低,但每个人工生产种子量较高,在以不育系制种生产中进行蜜蜂传粉制种或者蜜蜂传粉辅助人工授粉制种是极其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绵杂麦168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的高产制种技术体系,研究了其亲本的安全播期、最佳父母本行比和不育系适宜密度.结果表明,其母本核不育系MTS-1在绵阳的安全播期为10月30日前,不育期较C49S-87延长10 d;10月25日前后父母本同期播种,花期相遇良好且制种安全;绵杂麦168制种产量受父母本行比和不育系种...  相似文献   

7.
新粳优1号是由母本新稻97200A和父本新恢3号杂交育成的河南省第一个纯自育的杂交粳稻品种,该品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产量高、米质好。为探索杂交种制种最高产量潜力,特设置了父母本不同行比试验研究,明确不同的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粳优1号不同的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影响较小,说明父母本行比大小不是制约新粳优1号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而确保父母本盛花期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玉米新品种洛单668的高产制种技术,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及制种风险。[方法】通过试验,研究制种密度、播期、父母本行比、错期等对玉米新品种洛单668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洛单668在西北应选择4月中旬左右开播;父母本行比以1:6制种时产量最高;播种错期以父本晚3~5d播种花期相遇最好;播种密度西北地区母本以9万株/hm。左右为宜。【结论]研究结果为玉米新品种洛单668的高产制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6,(3):30-31
对杂交粳稻花优14母本机插制种中亲本行比及母本株距与制种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栽插行比、母本栽插株距对制种产量有影响显著,在机械辅助授粉条件下,花优14母本机插制种以父母本行比2∶8、母本行株距25 cm×12 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以恢复系R463和不育系金23A为材料,研究杂交水稻制种种植行数配置,2010年以杂交稻中优161(中9A/中恢161)为材料研究不同密度机插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插规格30.0 cm×13.3 cm条件下,随母本行数增加母本结实率下降,产量下降,机插时适宜行数为6行;不育系中9A机插秧的秧苗素质明显低于手插秧,且推迟开花期1 d;在机插行距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株距减小,种植密度增大,制种产量增加。以30 cm×12 cm机插规格的产量最高(3.94 t/hm2),高于手插对照(20 cm×20 cm)的3.91 t/hm2。表明通过增加机插密度可以获得较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红壤旱地密植秋芝麻的节氮高产栽培技术,以品种金黄麻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2016和2017年在江西省进贤县研究氮肥用量[即N_1(105kg/hm^2)和N_2(75kg/hm^2)]和基追肥比例[即Z_1(7∶3)、Z_2(6∶4)、Z_3(5∶5)、Z_4(4∶6)、Z_5(3∶7)]对芝麻产量和冠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_1条件下,2016年Z_3的单株蒴果数较Z_2显著增加25.36%,Z_4的每蒴粒数和Z_2的千粒重较Z_1的分别显著增加19.96%和13.62%;不同的是,2017年Z_2的每蒴粒数较Z_3显著增加22.84%,对单株蒴果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N_2条件下,2016年Z_3的千粒重较Z_4显著增加6.42%,其它处理间的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都无显著差异;N_2的平均产量(879.0kg/hm^2)较N_1显著增加22.3%;但是2017年N_1的平均产量(1 080.7kg/hm^2)较N_2增加8.1%。相同的是,两年的结果都表现为Z_2处理平均产量最高。芝麻产量表现为随着基肥的比例减少而先增后减。不同时期N_1的光能截获率和叶面积指数都显著高于N_2,且随生长发育进程而先增后减。不同位置的芝麻冠层光能截获率和叶面积指数都有显著差异,且随着测定位置的不断升高而降低。因此,氮肥用量为75kg/hm^2和基追肥比例为6∶4,有利于协调密植秋芝麻的群体冠层结构,保持秋芝麻的高产。  相似文献   

12.
在杂交油葵制种过程中,因气候、父母本播期、父母本行比、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制种田母本授粉不良,结实率低,制种产量与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对亲本适应性、生育期等特征特性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针对油葵制种田不利于母本授粉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好父母本花期,保证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使母本充分接受父本的花粉,利于提高母本的结实率,进而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3年的研究表明,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利用蜜蜂传粉技术制种,在密度2000株/667m2,父本:母本为1:4~1:6,每667m2放置1~1.5桶意蜂时,种子产量可达50kg/hm2;与人工授粉相比,昆虫传粉在铃重和每铃种子数上显著较低,而铃重与每铃种子数有很高的正相关,每铃种子数实际又是由杂交花粉量决定,所以提高昆虫传粉的杂交花粉量,从而增加每铃种子数是提高其制种产量的关键;蜜蜂传粉虽然每个工种子产量较高,但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尚存在困难。在不育系少量保纯繁殖时,或者在成片的棉花制种生产中,蜜蜂传粉制种或者以蜜蜂传粉辅助人工授粉制种是非常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特点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基础是父母本具有理想的穗粒结构。制种产量的构成因子是父本穗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粒重。人们所需要的是母本产量,母本产量又是通过异交结实而来。因此,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要保证父母本足穗足花。不同产量水平父本德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的变化是不同的(表1)。一般从低产到高产主要是增苗增穗;从高产到更高产,则在一定苗穗的基础上主攻异交结实率。其次,父母本之间穗花数有一个合理协调的比值(即颖花比)。父本的颖花数对母本的结…  相似文献   

15.
1983~1987年芝麻硼砂底施和叶面喷施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硼肥可使芝麻早开花、早成熟,增强抗逆性,增加单株干重和蒴数、每蒴粒数,千粒重,提高种子含油率及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6.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极显著地影响制种产量,云杂3号、云杂5号的最佳父母本行比分别为2:8和2:6;对于C49S-87,为确保制种纯度和制种产量,制种以利用前3个分蘖穗为宜;叶龄、叶枕距、幼穗长度等均可作为制种中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形态指标;不育系C49S-87和K78S的制种实践表明,不育系本身的育性参数和异交结实性对建立高效制种技术起决定性作用。2003年以来,已建立了一套基于K78S的简易、高效、低成本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制种产量稳定在3750kg/hm。(不含该面积上的父本产量),制种纯度稳定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9个芝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估算了10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千粒重和每蒴粒数的遗传力高,株高和分枝部位的遗传力低;单株蒴果数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大,株高、分枝数和千粒重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小;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但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杂交粳稻组合3优18在不同父母本行比、母本栽插密度等处理下的异交结实率与制种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的父母本行比是最佳行比配置,母本密度株行距18cm×22cm为获得高产的最优配置;父母本花时不遇、柱头外露低等种性是制约制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周口生态区12个芝麻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芝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对周口生态区12个芝麻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周10J5、驻11J19、周芝5号等品种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抗病性较好。相关性分析显示,芝麻产量与每蒴粒数、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果轴长、株高、千粒重、空稍尖呈正相关,与始蒴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已成功培育的棉花核不育系NA为母本,高产杂交组合中1-2为父本,在网室内采用不同蜂种传粉进行杂交制种,父母本种植比例以1∶4(一个地膜上种4行母本,1行父本),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种植。结果表明:意蜂传粉效果优于熊蜂,意蜂制种授粉均匀,棉铃大,同时可节省成本,降低棉花杂交制种的人工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