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对杂交粳稻组合3优18在不同父母本行比、母本栽插密度等处理下的异交结实率与制种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的父母本行比是最佳行比配置,母本密度株行距18cm×22cm为获得高产的最优配置;父母本花时不遇、柱头外露低等种性是制约制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明确了三系杂粳新粳优1号父母本最佳播期。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父本制种特性影响较大,对母本制种特性影响相对较小。父本新恢3号于5月10日和5月20日播种,母本新稻97200A于5月10日播种,能保证父母本花期完全相遇,从而获得较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6,(3):30-31
对杂交粳稻花优14母本机插制种中亲本行比及母本株距与制种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栽插行比、母本栽插株距对制种产量有影响显著,在机械辅助授粉条件下,花优14母本机插制种以父母本行比2∶8、母本行株距25 cm×12 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根据杂交中粳稻80优1号(80-4A/粳恢1号)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配套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杂交晚粳七优7号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确保七优7号制种高产优质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机械移栽合适行比,以组合科S/华占为材料,设置父母本行比4∶20、4∶30机械移栽2个处理,以行比2∶10人工移栽为对照。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4∶20机械移栽群体每公顷颖花数达172 793 880粒,父母本颖花比为1∶2.54,母本平均结实率为33.42%,实际产量为2 323.20 kg/hm2。结果显示行比4∶20符合杂交水稻制种绳索授粉方式下父母本机械移栽高产制种群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杂交大豆制种最佳的父母本行比、行距配置,提高制种产量,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34A和恢复系JLR11为材料,于2011和2012年在吉林省洮南市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45 cm和65 cm 2种行距,父母本1:1、1:2、1:3和1:4共4种行比,研究了8种处理对制种产量的影响,并对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距45 cm的制种产量显著高于65 cm行距处理,并随着母本行数增加,制种产量显著提高;以行距45 cm、父母本行比1:4处理的制种产量(1 396.7 kg·hm-2)最高,较行距65 cm、父母本行比1:2的常规种植模式提高35.0%.在吉林省洮南地区适当缩小垄距、增加母本行数可减少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增加百粒重,并显著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杂交粳稻新组合常优1号的父母本为材料,在制种花期相遇和花期不遇的情况下,探讨喜丰收对花期和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一定量的喜丰收,对调节花期,提高父母本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湘杂油1号制种父母本不同行比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湘杂油1号制种时父母本适宜行比,为大面积制种提供技术方案,于2002年在张家界进行了父母本不同行比制种的比较试验。试验共设1:1,1:2,1:3,1:4,1:5等5个父母本行比,结果表明:(1)行比小的单株产量高,而群体产量低,行比大的单株产量低,而群体产量高,其中以1:4的群体产量居第1位,为912.4kg/hm^2;(2)距父本距离近的母本行全株有效角果数多,距离父本行远的母本行全株有效角果数减少,每角实粒数减少,千粒重升高。采用1:4的行比,可保证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0.
单旋翼农用无人机辅助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2016,(6):19-23
2012—2015年采用单旋翼农用无人机分别在湖南、海南、广东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10个杂交组合父母本大行比制种,在不同自然风速条件下辅助授粉,通过田间花粉密度观测、母本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考查研究授粉效果。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6∶(40~60),单旋翼农用无人机辅助授粉的结实率和产量可达到甚至高于人工辅助授粉,说明单旋翼农用无人机可用于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促进制种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1.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极显著地影响制种产量,云杂3号、云杂5号的最佳父母本行比分别为2:8和2:6;对于C49S-87,为确保制种纯度和制种产量,制种以利用前3个分蘖穗为宜;叶龄、叶枕距、幼穗长度等均可作为制种中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形态指标;不育系C49S-87和K78S的制种实践表明,不育系本身的育性参数和异交结实性对建立高效制种技术起决定性作用。2003年以来,已建立了一套基于K78S的简易、高效、低成本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制种产量稳定在3750kg/hm。(不含该面积上的父本产量),制种纯度稳定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刘平  吴宣发 《作物研究》1997,11(1):9-11
通过对粳型杂交稻80优9号制种产量构成4因素及其相关程度的分析,揭示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明确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母本穗粒结构和父母本最佳播差期,提出了80优9号高产制种的主攻方向和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3.
百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百优1025和百优838制种中不同"九二○"用量及不同父母本行比的试验,总结出百优系列组合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百优838制种以父母本行比为2:16、"九二○"用量为90 g/hm<'2>时产量最高;恢复系桂1025花粉量较小,百优1025制种父母本行比以2:(10~12)为佳;"九二○"用量达到150 g/hm<'2>时,会造成母本百A后期倒伏,并引起百A种子严重不闭颖,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滇优34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新选育的滇Ⅰ型优质不育系滇粳优1号A与恢复系南34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耐寒性强、适应性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于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在杂交油葵制种过程中,因气候、父母本播期、父母本行比、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制种田母本授粉不良,结实率低,制种产量与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对亲本适应性、生育期等特征特性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针对油葵制种田不利于母本授粉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好父母本花期,保证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使母本充分接受父本的花粉,利于提高母本的结实率,进而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苎麻杂交品种"川苎8号"杂交制种,其增产技术措施主要是:合理的父母本行比;三麻搭架防风;以农家肥为主;三麻增施磷钾肥及少施或不施氮肥。此外还应做好如花期调节、新栽麻就地压条盘蔸增株、病虫防治等常规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7.
80优9号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199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适宜在长江流域作双季晚稻或瓜茬稻种植。1991年我省成立了80优9号制种高产技术攻关协作组,确立了调节花期全遇技术、增加父母本有效穗和提高异交结实率等三大攻关目标,通过试...  相似文献   

18.
信杂粳1号是利用广亲和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与典型粳稻豫粳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通过合理确定双亲播期,加强父本栽培管理,适时适量喷施"九二○",抓好稻粒黑粉病防治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制种产量.并对光温因子对制种的影响以及父母本幼穗分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杂交晚粳泗优42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泗优422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用新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引用湖南杂交稻研究中心的粳稻恢复系轮回422测配选育而成。该组合属三系早熟晚粳,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好。几年来参加各项试验和示范表现杂种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入江苏省晚粳地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 1989年本院小区鉴定平均亩产561.5kg,比六优3-2增产7.9%,1990年在省杂交晚粳预备试验,6个点平均亩产570.28kg,比对照武育粳2号增产5.3%。1990~1991年苏州市杂交晚粳品比试验中,6个点平均亩产611.33kg,比秀水04增产9.7%,1…  相似文献   

20.
丁永祥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5):279-280,294
苎麻杂交品种“川苎8号”杂交制种,其增产技术措施主要是:合理的父母本行比;三麻搭架防风;以农家肥为主;三麻增施磷钾肥及少施或不施氮肥。此外还应做好如花期调节、新栽麻就地压条盘蔸增株、病虫防治等常规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