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醴陵市2014年二类资源调查的数据为基础,以维持研究区的水文条件以及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构建森林景观分类体系,对醴陵市官庄湖湿地公园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质量较高,作为涵养水源的优势景观类型:竹林景观、杉木林景观与阔叶林景观中的中龄林、成熟林共占整个景观面积的57.1%,森林景观涵养水源能力潜力大,涵养水源能力较弱的灌木林景观面积占比41.98%;景观类型面积越大,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小,景观斑块面积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森林景观斑块形状较规则,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小。森林景观多样性随着景观细分而增强,但在二级景观类型中,森林景观面积比一级景观中更加不均匀。松类景观、灌木林景观、阔叶林景观、杉木林景观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最强,斑块聚集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以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编制了喀什河流域生态景观图。在此基础上选取多种景观指数,从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空间构型指数、斑块特征指数3个方面,定量地分析喀什河流域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喀什河流域山地景观占全流域的88%。该区域的景观基质为山地景观;流域内部景观高度连接,生态系统稳定;城镇景观、乡村景观和建设用地景观的分布很集中,基本为连片分布,呈聚集状,镶嵌在山地景观和绿洲景观中,分维指数大,破碎度高;景观处于稳定状态,其中山地景观和绿洲景观中最稳定,景观受干扰与斑块伸长程度都较小;从总体上看,喀什河流域的景观单一,多样性指数较小,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异质性较低,景观优势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浅论城市道路景观营造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媛媛  朱军 《绿色科技》2013,(10):112-113
指出了城市道路景观营造是道路景观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道路景观中的静态景观和动态景观两方面阐述了景观营造的相关内容,归结出了城市道路景观营造的原则,以为城市道路景观营造、城市道路景观分析与评价提出合理的、人性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戴娜 《林业建设》2014,(6):41-44
景观序列将各个景观节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园林景观的景观空间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不同的景观序列的展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景观秩序、不同的景观节奏、不同的景观韵律,使游人产生不同的视觉及心理感受。本文以景观序列的展开方式、景观序列的空间秩序、景观的时空序列变化、景观节点的构建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园林绿化设计中景观序列的展开与景观节点的构建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运用景观分析软件计算景观指数,采用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聚集度(AI)、景观联通指数(COHESION)、蔓延度(CONTAG)、SHDI多样性指数和SHEI均匀指数等景观指数分析红河阿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红河阿姆山自然保护区以阔叶林景观、松林景观和灌木林景观为主要景观;各类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异质性较高;景观总体多样性水平较低,各斑块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6.
“景观基因”作为传统村落景观信息遗传的载体,蕴含了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环境特征与景观演变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景观基因图示可为探索传统村落景观结构提供新视角。以江西省丰城市瓘山村为例,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胞—链—形”图示体系出发,揭示瓘山村在景观整体形态、景观连接通道和景观基本单元等方面的景观结构特色:景观基因“形”体现在二维空间形态和三维空间环境;景观基因“链”以外环龙溪和内部街巷结合为代表;景观基因“胞”体现在建筑和非建筑景观单元。从而总结出:风水理论、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和景观集称文化三大景观基因共同孕育出了瓘山村的景观结构特色。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武陵源区杉木林号观、松林景观、阔叶林蒂观、灌木林景观、未成林造林地景观、经济林景观、竹林景观、柏木景观、非林地景观等九种森林景观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从森林景观的斑块形状结构、多样性与优势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的角度,探讨森林景观空间格局与森林旅游价值的关系。分析表明:武陵源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多样性和优势度都比较高,森林景观整体观赏价值较高,极具开发潜力,并对部分地段的景观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以及文献整理研究,分析太谷县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现代科技景观和地域特色景观的风貌特征。结合现有案例,提炼景观风貌分区共性,总结出大地景观的类型、山水格局、建筑的风格和年代、宗教行为类型、民俗民风类型、历史重大事件类型、文化背景类型等7条城市景观风貌分区依据,在此基础上将太谷县城景观风貌划分为农田景观、老城景观、新城景观、历史景观提升、文教景观、滨水景观等6个风貌区,为太谷县城景观风貌规划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的景观恢复对于改善行车环境、体现当地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生态高速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对吉怀高速公路的沿线景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沿线总共有个体和群体植物景观、森林景观、村落景观、农田景观、岩石景观、地形及其它景观和人工景观七大类型,分析了各类景观的特点.根据吉怀高速的气候、水文和地质情况,对各类景观的品质提升和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比分析了具有相似地貌类型的太行山片麻岩区村级景观特征的差异,探讨了人类活动与景观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人为将大面积灌草丛、耕地改造成经济林,将退化灌木林地恢复为乔木林的情况下,景观多样性、景观均匀度下降,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度提高,景观异质性提高,景观稳定件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方式,通过景观评价要素筛选和专家打分,确定各个景观要素影响因子的初步权重,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分析汉回村作为长沙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景观的合理性,揭示汉回村景观特色主导元素,同时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地区乡村景观进行评价,旨在为乡村景观评价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汉回村乡村景观优势类型:民俗文化景观>自然生态景观>农业产业景观>建筑聚落景观,应保持与发展民俗文化景观优势,改善建筑聚落景观劣势。  相似文献   

12.
景观结构特征是影响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的重要因素,对一个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四川驷马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特征,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农田景观和常绿针叶林景观占优势,景观多样性较低,斑块形状较复杂;斑块所属景观类型与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存在一定的联系;斑块形状复杂程度与斑块所属景观类型有关,与斑块面积存在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乡村景观作为游客放松身心、体验乡村风土人情的景观场所,具有丰富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美学价值;但目前国内部分乡村景观存在景观感知度不足、景观生态化较为脆弱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基于生态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个方面对乡村景观的优化策略性进行探索,以期提高乡村景观的景观质量,从更多方面凸显乡村景观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14.
北京山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应用Fragstats软件,并结合GIS技术,系统地选取景观总体特征、景观斑块面积、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来描述北京山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可以为该区域森林景观优化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南京市2005—2018年景观类型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指标及动态度模型、景观类型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特征。景观水平上,13 a间的景观空间和结构连接性整体得到优化,异质性下降。类型水平上,耕地和建设用地一直保持为南京市优势景观。景观类型动态转移方面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3.3和地理信息系统Arcmap,以林相图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位于长白山南坡的横山林场其森林景观的总体特征、景观水平异质性和景观类型水平异质性3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横山林场优势景观类型是林地,其他景观类型零散分布其中;天然阔叶林在森林景观中占有绝对优势,破碎度小。研究区景观异质性较高,景观类型丰富,人工林结构不合理,应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景观斑块结构,保护森林景观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益阳市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探索其景观破碎化程度,利用益阳市2013年二类资源调查小班数据,运用增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和改进型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域的景观稳定性。结果表明:益阳市适宜景观粒度为240m,景观适宜分析幅度为4080m。益阳市2013年景观稳定性区域差异显著,北部和西部土地利用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较轻,景观稳定性较高;南部景观稳定性较差;中部是益阳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心,斑块破碎化程度严重,景观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以2005年楚雄市影像图为基础数据,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分类方法,应用RS、GIS技术,通过斑块、类型和景观三个水平上景观格局指数对分类后的楚雄市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楚雄市的景观类型较分散,破碎度化程度较高.森林景观作为楚雄市景观的优势类型,分布较集中;城市景观和草地景观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较高,分布较分散;水域景观的分布较分散,并且破碎化程度较高;耕地景观的形状较复杂,在整个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总体景观、建筑景观、植物景观、小品与公共设施景观、水体景观等五个方面选择了19个评价指标,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昆明医科大学校园景观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昆明医科大学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文景观的提升改造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医科大学校景观综合评价得分为3.432,属于Ⅲ级标准,其中园总体景观、校园建筑景观、植物绿化景观、水体景观、小品景观与公共设施的评分分值分别为3.238、3.176、3.710、3.788、3.169,景观生态特色、建筑与环境协调度、植物四季景观多样性、岸边生态景观适宜度、小品与公共设施外形美观等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市景观格局空间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从景观水平和景观要素类型两个层次上,对比分析了武夷山市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得出该区域在研究时段内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增强,同时森林景观面积减少、优势度下降的结论。这种景观空间变化将会降低区域景观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以及固碳等方面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