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蘑菇生产有很大发展,总产量增加很快。但是平均单产增加不快,各地区、各菇房之间的单产水平,相差十分悬殊,高的可达3斤多,低的不到半斤。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栽培管理、培养料素质、菌种质量、病虫害防治等,都会影响蘑菇产量。本人认为,在种植蘑菇老区中,影响单产大幅度提高的关键是培养料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菇房条件,研究蘑菇在自然气温和加温条件相结合的方式下进行周年性栽培。结果表明:U3和5414蘑菇菌株分别适宜秋茬和冬茬栽培,单产高、菇质好;堆制培养料需要采取预湿、预堆、料内开洞通气的高温快速发酵技术;冬季栽培蘑菇宜采用发酵土和细泥砻糠两种覆土材料,菌丝爬土快,单产高。  相似文献   

3.
草菇工厂化周年栽培常因病虫害严重而损失惨重,通过实践总结提出现有工厂化菇房内草菇与双孢蘑菇轮作栽培关键技术,利用草菇、双孢蘑菇不同的栽培温度需求,高低温交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既实现了草腐菌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又实现了栽培基质的高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湖州地区发展蘑菇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各乡菌种场为指导,以生产队集体单位为主发展起来。当时蘑菇栽培技术主要是依靠上海专家,但栽培需要的较多劳动力造成生产成本较高,且蘑菇产量低、品质差。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逐步发展到农户种植蘑菇,因栽培技术不到位,到80年代时蘑菇生产未得到发展。2000年以后,开始采用高棚多层蘑菇设施栽培,遂使品质、产量有了新的提高。1湖州蘑菇产业存在问题1.1蘑菇栽培模式多,但技术不够成熟湖州市各地栽培蘑菇的模式繁多,但蘑菇单产较低,每平方米多在10千克以下。湖州市蘑菇栽培技术不成熟,主要表现为:①堆肥配方不科学,翻堆不符合要求,培养料质量较差;②棚类设施建造不合理,受自然气候变化影响大;③生产及管理人员缺乏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季节把握不好;④对蘑菇生产技术缺乏系统研究,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1.2蘑菇产品初加工多,附加值低湖州地区的蘑菇产品,主要为鲜菇、罐头菇和盐渍菇;菇类调味品、泡菜、风味小食品、饮料、冲剂和保健胶囊等产品的开发很少,产品形式较单一,产值较低。1.3蘑菇生产缺乏统一标准,产品质量不一蘑菇生产标准不统一,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①缺乏配方标准,对...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生产中普遍存在栽培设施随意性大、专业化水平低、栽培技术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保障双孢蘑菇质量安全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从栽培模式选择、栽培基质选择、菌株选用、栽培季节、培养基质、GAP栽培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双孢蘑菇GAP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钮向中  吴平  贾伟娟  龚佩珍 《蔬菜》2022,(12):77-79
摘要:为实现芦笋周年生产以达到生产效益 最大化,在应用大棚避雨栽培、蘑菇菌渣废料资 源化利用、微滴灌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的 基础上,通过芦笋分批分段、绿色循环高效田间 生产管理和采收,开展芦笋周年绿色循环高效生 产,可以实现667 m2 产量1 500 kg左右、产值2万 元以上,较芦笋传统种植方式增收42.86%。  相似文献   

7.
温斌生 《食用菌》2003,25(2):33-34
巴西蘑菇(姬松茸)是我市新引进的“菌坛新秀”。1998年生产至今每年示范推广面积20.000m~2左右,成为本地区新的食用菌出口创汇产品。巴西蘑菇春栽常受高温影响,采菇期短,单产明显比秋冬6~9kg/m~2低,全料栽培效益不佳。利用秋料春栽再利用,可节约50%料,单产4~5kg/m~2,接近全料栽培产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全年栽培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蘑菇规范化栽培示范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华 《食用菌》1993,15(4):27-27
为了进一步提高蘑菇单产,我省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吸收国内外先进栽培技术,结合本省多年的实践,制订了蘑菇栽培技术规程,生产上称蘑菇规范化栽培。本文主要报道笔者在潭头乡进行该项示范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南靖县蘑菇发展早,种植技术水平高,蘑菇生产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时下正是蘑菇备料时期,马上进入建堆发酵阶段,为解决蘑菇栽培中存在的单产低和关键技术抓不准等问题,进一步增强菇农科学种菇意识,笔者深入南靖县山城镇溪城村和靖城镇游坑村等两个蘑菇专业村深入调研,总结"五关"科学种菇方法,现就蘑菇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江阴市河塘镇70年代开始栽培蘑菇,曾一度成为市的重点产区。但到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乡镇工业发展的大气候及80年代末期“蘑菇风波”的影响,使蘑菇生产萎缩。镇多种经营技术服务站认为,要保住蘑菇生产,唯有从科技着手,立足于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稳定和提高产量。为此,我们于1990年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引进了增温发酵剂新技术,通过试验、示范,蘑菇生产又恢复了生机,栽培面积逐年上升,单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我国双孢蘑菇周年工厂化栽培配套设施设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双孢蘑菇生产机械设备国产化、栽培设施和机械设备相互匹配、走自主创新道路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85年2月在意大利考察期间,先后参观了4个蘑菇农场和1个蘑菇科技服务中心,对意大利的蘑菇栽培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一、双孢蘑菇双孢蘑菇是意大利蘑菇栽培的当家品种,年产鲜菇达6万吨左右。蘑菇栽培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农区,主要产区是在北部山区,邻近法国边境一带,成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随着机器制造业和电子技术发展,生产方式从手工栽培走上工厂化专业性生产道路,生产技术实行一系列改革,生产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双孢蘑菇单产达到每平方米20~25公斤,一年种4~5茬。 (一)堆肥制作堆肥是蘑菇的生存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棉材加工、堆制时间、配方、发酵、菌种、栽培方式、单位投料量、覆土、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较为详细论述了棉材栽培双孢蘑菇关键控制点,以期达到棉材栽培双孢蘑菇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添料”是蘑菇栽培一种较好的追肥方法,是提高蘑菇单产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近两年来,我区不少菇农在蘑菇栽培中已普遍采用这项技术措施,一般可使单产提高10%左右。添料的具体做法有如下二种形  相似文献   

15.
蘑菇在我市农村栽培规模大,但是随着蘑菇生产的发展,威胁蘑菇的病虫害也蔓延起来,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夺取蘑菇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如蘑菇跳虫,体形微小,早期不易被人们发现,就是蘑菇遭受损失,若不细心观察还不知受其所害。本文主要介绍1994年12月,笔者在仙游蘑菇基地对蘑菇跳虫的观察和防治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濮阳市双孢蘑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规范双孢蘑菇生产,促进双孢蘑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科研团队对全市双孢蘑菇栽培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制定了濮阳市双孢蘑菇周年栽培技术规程,指导菇农进行规范化栽培,切实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浙南栽培鳞菇有30多年的历史,且以蘑菇秋季集中栽培为主要生产模式。目前栽培面积420hm^2,年产值2.3亿元。蘑菇是浙南农村支柱产业,亦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笔者根据近几年来浙南各地在蘑菇栽培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利用参与有关蘑菇病虫害防治、丰产栽培等课题,总结出一套浙南双孢蘑菇丰产栽培关键技术,供广大食用菌工作者和菇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们受江苏省科委派遣,于1985年8月14~29日赴澳大利亚考察食用菌,现将有关蘑菇生产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况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食用菌生产主要是蘑菇、香菇、平菇等,栽培面积不大。其中蘑菇的栽培面积为83.7万米~2,平均单产15.3公斤/米~2,最高22.5公斤/米~2,总产量1283万公斤,基本上是控温常年栽培,一年栽培5~6茬,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我县蘑菇生产始于七十年代初,1979年栽培面积达700万尺~2,曾获得平均1斤/尺~2的产量。但近年来,由于牛粪、稻草等原料供不应求,普遍薄料种菇,C/N失调以及盲目引种,菌种质量差,菇房消毒不严,病虫害孳生等原因,导致单产连年下降,1982年全县平均单产仅0.77斤/尺~2。为了提高蘑菇产质量,我们在实行菌种“两化”的同时,狠抓了提高培养料质量问题,积极推广了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今年全县有236户的菇农进行了堆肥后发酵,面积19万尺~2。其中室内  相似文献   

20.
正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洋蘑菇、蘑菇,洁白细腻,肉质鲜嫩。2014年,山西省长治县双孢蘑菇栽培面积达60多万m2,双孢蘑菇总产量为7210 t,总产值达5706万元,同时带动起周边屯留县、武乡县等。但因双孢蘑菇生产在当地起步较晚,栽培技术相比青椒等蔬菜还不成熟,加上菌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管理方式不科学等,病虫害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出现了盲目用药、滥用药的现象,影响了双孢蘑菇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