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组织分离是生产食用菌母种常用的方法。为防止污染,一般都是把种菇置无菌箱中,用0.1%升汞水或70%酒精进行菇体表面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后进行分离,工序多,成功率也不很高,因为多一道工序就多一次污染的机会。为此,笔者对种菇消毒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
平菇用菇体组织分离和菇木分离制母种,菇体、菇木表面一般都先用0.1%升汞或75%酒精进行消毒。其实菇体、菇木表面消毒只能杀死部分杂菌,对于平菇这样的大型子实体,只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无须对分离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所接的母种杂菌感染率很低,成功率几乎达100%。现将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般情况下菇类菌种组织培养复壮,将未喷水长至7成左右,菇形较好的菇采下,用75%酒精或其它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灭菌,再用无菌水冲洗,取菌盖与柄交界处一小块组织接在PDA培养基上培养。由于表面未杀死的部分杂菌渗入到组织内,所取组织易带杂菌,成功率低。 笔者将菇采下后,放在无菌接种箱内,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表面灭菌,正反两面各半小时,紫外线灯与菇之间的距离在40cm左右。灭菌后以菇的纵向将菇掰分开,用灭菌过的小尖镊子,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取菇菌柄与盖交界处一小块组织放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即可,操作简单,成功…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的母种分离,一般是采用常规袋栽的子实体组织分离法。因菇体小,菌肉薄,柄中空,出菇时要求相对湿度大污染杂菌机会多,分离时用酒精消毒又使组织块受伤,所以分离成功率很低。为提高成功率,笔者采用现蕾后在无菌条件下套瓶法培养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于1995年1月各试验15支试管,成功率为86.7%和93.3%。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消毒时间对组织分离法分离母种的影响李淑彬(湖南省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411201)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食用菌母种,种菇处理时,通常采用0.1%HgC1_2溶液浸泡或表面擦抹,有的书上认为表面擦抹效最好,而有的书上则认为浸泡时间2-3分钟效果为好,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6.
杨自轩 《食用菌》1995,17(1):10-11
金针菇母种分离由于其菇柄、菇盖小,接触外界面广,易粘上杂菌,且分离时用酒精消毒易使组织块、孢子受到伤害的特点,分离不易成功。对此笔者采用在克氏瓶和未开袋无菌条件下长成的子实体进行孢子和组织分离,成功率达90%以上,且菌丝生长迅速、洁白,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胡梅  候军  胡公洛 《食用菌》2001,23(2):14-14
草菇的菌盖比较薄,进入成熟期到采收的时间短,而这个时候正值盛暑,如果待菌盖打开后再作分离,就容易遭受细菌的污染,我们提前到蛋形期分离,发现有菌丝萌发快,大大降低污染率的优点,而对结实性没有影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选菇 子实体进入蛋形期的末期,即外菌膜破裂而尚未裂开时采摘。选择形状端正。个儿大,上半部灰黑色而具有光泽的菇体作为分离材料采下。2 表面消毒 用自来水冲涮掉菇体基部的泥沙,然后用灭菌吸水纸将水吸干,再用脱脂棉本醮75%乙醇,在蛋形的子实体表面轻轻擦一遍。3 划破外菌幕 用剃须刀片将子实体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对采集的野生猴头菇经冷冻处理后再进行组织分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一)材料:分离材料是从长白山区安图县采集的野生猴头,将其分成两组,一组经冰箱(0℃以下)保存20天后进行组织分离;另一组不经冷冻直接进行组织分离(对照)。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加富培养基。(二)方法:先将分离材料用70%的酒精棉球进行表面消毒后放入无菌培养皿内,再置接种箱中,按无菌操作将菇体掰成两半或纵切一刀,用解剖刀在切面中部挖取黄豆  相似文献   

9.
杨自轩 《食用菌》1996,18(5):12-12
食用菌组织分离中,菇体表面通常采用75%酒精或0.1%升汞消毒,也有直接进行分离而不消毒的。前者较烦,条件差的地方药品也是个问题,且成功率大多只有70%;后者如菇生长环境脏,效果较差,甚至全失败。对此笔者经长时间试验表明,对平菇、草菇、香菇等较大型菇采用酒精灯、蜡烛、炉火等外焰进行瞬时表面消毒,不管在接种箱中还是在清洁静风环境中进行分离,效果都比前两者好,成功率达80%以上,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组织分离母种时,不用作常规的表面灭菌处理,而是在无菌条件下,经无菌操作,直接将子实体内的菇肉接入试管培养基上培养,该法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而且成品率高。  相似文献   

11.
李得富 《蔬菜》1999,(4):21-21
一、蘑菇蜜饯1.选料与处理选菇形饱满不开个,无机械损伤的蘑菇。洗后将菇体立即置人0.05%焦亚硫酸钠溶液中,淹没菇体以达到护色目的。2.切片用不锈钢刀片将菇体切成40mm×10mm左右、大小一致的菇片,切片后即倒入焦亚硫酸钠溶液中。整个过程应迅速,避免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太长,造成氧化褐变。3热烫将菇片捞出在沸水中热烫30s左右,以使组织软化,利于糖的渗入,同时也起到钝化多酚氧化酶的作用。4.糖煮在夹层锅内配制60%~65%糖液,并加入糖液量0.03%的焦亚硫酸钠。以菇片与糖液1:3的比例倒入菇片,…  相似文献   

12.
一、蘑菇蜜饯1.选料与处理选菇形饱满不开伞,无机械损伤的蘑菇。洗后将菇体立即置入0.05%焦亚硫酸钠溶液中,淹没菇体以达到护色目的。2.切片用不锈钢刀片将菇体切成40mm×10mm左右、大小一致的菇片,切片后即倒入焦亚硫酸钠溶液中。整个过程应迅速,避免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太长,造成氧化褐变。3.热烫将菇片捞出在沸水中热烫30s左右,以使组织软化,利于糖的渗入,同时也起到钝化多酚氧化酶的作用。4.糖煮在夹层锅内配制60%~65%糖液,并加入糖液量0.03%的焦亚硫酸钠。以菇片与糖液1:3的比例倒入菇片,加热至80~85℃保持40min。…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蘑菇疣孢霉病时,首先要分离和大量制作纯疣孢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现将其分离和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疣孢霉菌的分离(一)组织分离法 选一个刚发病不久的病菇,去柄,用消毒过的剪刀剪菌盖上表皮10~15块.在培养皿中倒入 2/3体积的 0.1%升汞液,投入病菇块浸泡5分钟,不断用玻棒搅动.用镊子把消毒过的病菇块镊置培养皿内,倒入无菌水洗涤3次.用镊子把病菇块放在消毒过的滤纸上以吸干其表面水分.在培养皿中倒入1/3体积的PDA培养基,将消毒过的病菇块放入培养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病害给蘑菇栽培带来的危害较大,黄色单胞菌可感染蘑菇,使其子实体腐烂而死亡,直接影响到蘑菇的产量与质量。我们于1980年开始对此病进行了试验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 病菌菌株分离:1980年12月20日,从感染菇床上采集的病菇,在无菌条件下,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切取菇体感病部位的组织块,于普通PDA斜面上,待组织块周围出现明显的菌落后,移植、分纯、扩大培养。 (二)制片染色方法:于载玻片滴0.85%  相似文献   

15.
崔彩霞 《食用菌》2005,27(1):35-35
灵芝的组织分离。常规是切取幼嫩组织块作分离材料,放在0.1%升汞溶液内进行表面消毒;或用75%乙醇作表面处理,用小刀将组织块切成0.2cm^3小块。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这种分离法成功率低。主要原因是灵芝子实体易木质化。回复到营养生长的能力明显下降。因此,选择材料时,一定要选用幼嫩的组织。此法费工、费时、不易操作,组织块表面消毒不彻底,易污染。导致分离失败。  相似文献   

16.
冯国明 《食用菌》2008,(1):42-42
1重金属盐类所有重金属盐类对微生物、人和动物都具有毒害作用,如汞、银、铝、锌、铜等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常有0.1%-0.2%升汞溶液对玻璃器皿、非金属器械及用于菌种分离的种菇、菇木表面消毒。  相似文献   

17.
在一般组织分离中,都要用70%酒精擦拭菇体表面。由于酒精有较强的脱水作用,会使种菇幼嫩的组织细胞脱水,组织块因而变软、变潮湿,这样的材料接到斜面上极易受细菌污染,成活率很低。我们在进行组织分离时,不用酒精擦拭种菇表面,而是在无菌室中直接将种菇从柄基部撕开  相似文献   

18.
组织培养     
彻底及交叉感染,污染率高达80%左右。我室经多次表面消毒对比研究,筛选出一种最佳无籽西瓜表面消毒方法,共污染由80%下降到5%以下。具体做法:首先把无病无虫籽粒饱满的3倍体西瓜籽放到大试管中,用70%酒精浸3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放到10%漂白粉澄清液中浸种3小时,用无菌水冲洗4次,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取出来的种胚应放到0.l%的升汞(HgCl_2)溶液中浸5分钟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滑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分离母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滑菇子实体分离母种,含水量较低的子实体的菌盖边缘组织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的组织分离,目前采用的无菌水漂洗法,常因杂菌污染而使分离失败.为找出一种有效的分离方法,本试验设计了三个处理,供比较选用.材料与方法分离材料采自我校袋栽的Au83004黑木耳。分离前把PDA 培养基熔化,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制成平板,每皿倒培养基15毫升。平板分两组,一组在倒制平板时加入25%乳酸3滴,另一组不加乳酸。取下一小块耳片,经不同处理:A.用无菌水漂洗4次;B.在3%漂白粉溶液中浸泡3分钟,再用无菌水漂洗3次;C.在75%酒精中浸泡1分钟。再用无菌水漂洗3次,并用无菌吸水纸吸去耳片表面水分。将经上述处理过的耳片,分别剪取7×4mm的组织块置平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