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地方在起捕热水鱼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起鱼类急性生理缺氧症,从而导致大批量的鱼陆续死亡,其损失不亚于泛池。渔民群众称这种现象为“炸网”。为了避免发生“炸网”事故,掌握科学的热水鱼起捕方法,现将造成“炸网”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一是水温的影响。一般水温低于20℃时很少出现“炸网”;水温23℃以上时即可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夏季水温高,水体溶氧极不稳定,鱼类活动力强,耗氧量大,拉网起鱼,风险较大,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随着渔业的发展,"热水鱼"(水温较高的季节捕捞的各种淡水鱼)的捕捞愈加频繁,起捕量不断增加。如何才能做到安全而又随时随地起捕"热水鱼"呢?现将捕捞要点介绍如下:一、拉网起鱼引发"热水鱼"死亡的原因与分析高温季节拉网起鱼,引发"热水鱼"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体溶氧量低、鱼类应激反应大、需氧量多、鱼  相似文献   

3.
夏秋季节,精养池的载鱼量达到饱和状况,一部分成鱼已达上市规格,可以捕捞上市,这既利于鱼类生长及大规格优质鱼种培育,又可减轻池塘的载鱼负荷。近几年来,不少养殖单位反映“热水”鱼捕捞后死鱼现象严重,笔者通过生产实践,觉得“热水”鱼捕捞要把握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一、捕捞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好天气,气温凉爽,鱼不浮头的下半夜的黎明前后,或早晨水温较低时进行(具体时间依照离市场远近程度,销售时间而定)。这时拉网捕鱼对塘鱼的影响小,又可及时将捕起的鲜鱼供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大水体渔业的发展,轮捕轮放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水体渔业生产;全年捕捞、均衡上市已成为提高大水体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热水鱼"(高温季节起捕上市的各种淡水鱼)的大规模捕捞及长途运输给水产品的捕捞和运输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一、大水体"热水鱼"的捕捞在春季、夏季、秋季起捕"热水鱼",不能像冬捕那样,对整个水体采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进行捕捞。由于温度高,鱼类活动量大、分布广,反应敏捷、应激反应大,不仅赶鱼效果差,而且鱼群被大量围困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县池塘高密度精养面积不断扩大,鱼产量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养殖效益,许多养殖户都热衷于起捕“热水鱼”上市,这是因为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已有部分鱼长到上市规格,将这部分鱼捕捞上市,一是可减轻高密度放养鱼池的压力,降低风险;二是可调节市场,增加供给;三是可增加收益,提高资金周转率。但有一些养殖户由于操作方法不当,捕“热水鱼”常常造成死鱼事故,造成损失,为了科学起捕“热水鱼”,提高养殖效益,现将起捕“热水鱼”六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在生产中因需要转塘或鱼价高时难免在高温时需要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高温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失,在现实生产中养殖者也出现偶有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死亡的情况,甚至在冬季低温时也会出现。笔者在6月8日30℃以上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获得成功,并且鱼还正常养殖成功。现将30℃高水温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技术的原理与要点介绍如下。一、水温对斑点叉尾鮰的生理影响温度是随着时间与空间变化而变化的环境因子,它不仅影响水体的许多理化因子,而且直接影响斑点叉尾鮰本身的生理活动,受水温的制约与影响,斑点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池塘高密度精养面积不断扩大,鱼产量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县采用了80∶20养殖异育银鲫的养殖户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在夏季的6-9月份先行起捕达到一定规格的鲫鱼(俗称热水鱼),已经成为主养异育银鲫养殖户的必然选择。起捕热水鱼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操作方法不当,不讲究技术,捕"热水鱼"会造成死鱼事故,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科学起捕"热水鱼",提高养殖效益,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科技示范户的交流,将起捕"热水鱼"的经验和做法介绍如下。一、加强水质调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存在于池塘  相似文献   

8.
减少起捕热水鱼后死鱼的一种方法前几年我场在捕热水鱼时,除了选择好天气、提前一天停食、网中快拣鱼、捕后加水等必要的措施,但仍然出现死鱼多的现象。从93年开始,我们采用预先选择好起同处淤泥少,同时架一台抽水泵,起网后正对网中适量冲水增氧的方法,并在次日泼...  相似文献   

9.
<正>我省6月份气温一般24℃~35℃,养殖水温20℃~31℃。6月份既是鱼类的快速生长时期,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由于水温较高,鱼类的摄食量增大,养殖水体中鱼粪、残饵的数量增大,加上冬春期间的积累,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较大,水质极易恶化,容易引起鱼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0.
<正>鱼苗"炸网"是指鱼苗在拉网起捕的过程中,在鱼苗出网密集时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的现象。在北方地区,尤以鲢鳙鱼夏花鱼苗在拉网出鱼时最为常见。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就遇到过几次鱼苗炸网现象,均发生在鲢鳙鱼夏花拉网中,结果损失非常大。  相似文献   

11.
正黄唇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保障驯养黄唇鱼的正常生存和生长,避免因水温较低时,影响黄唇鱼正常摄食和生存及生长,以及因冬季寒冷天气导致养殖水体水温较低时,出现冻伤甚至冻死黄唇鱼,在冬季来临之前,驯养黄唇鱼池塘应搭建保温大棚,保证养殖水体维持一定的水温,一般不低于12℃,给黄唇鱼正常生存和生长创造一个相对合适的环境,必须做好黄唇鱼的越冬工作。1黄唇鱼驯养池塘越冬大棚的搭建由于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地处  相似文献   

12.
一、拉网法这是目前起捕“热水鱼”比较常用的捕捞方法。网具一般使用尼龙网或中间部分使用尼龙网,要求网长为池面宽的1.5倍左右,网高为池水深的2倍左右,网目以所有池鱼都不挂网为准。这种捕捞方式的好处:一是起捕池鱼的种类齐全,可满足不同鱼贩的要求;二是在拉网过程中,搅动了底泥和池水,起到了肥水和曝气的作用。当然这种起捕方式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一是拉网分鱼的过程偏长,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几种不良的后果,首先是劳动强度过大,完成一次拉网操作至少需要10人以上;其次是鱼体容易受伤,从而引起鱼病的发生;此外,在分鱼操作过程中由于时间太…  相似文献   

13.
<正>在黄颡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水环境恶化等原因,黄颡鱼病害时有发生。常见有车轮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出血性水肿病等细菌性疾病,但柱形病引起黄颡鱼体表溃疡的病例鲜有报道。柱形病一般多见于斑点叉尾,其病原菌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loumnare)一般危害鱼鳃。鱼类自然感染柱状黄杆菌一般发生在水温高于20℃的水环境中,虽然当水体温度为6~12℃时,淡水鱼也可感染发病,但报道不多。2014年1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  相似文献   

14.
<正>高温季节捕鱼,对鱼类的伤害很大,尤其是在大水体中,鱼类数量多,极易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为了降低捕捞对整个大水体鱼群的影响,并达到捕大留小、定量抽捕、均衡上市的目的,改进型定置张网应运而生。改进型定置张网在生产中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现已逐渐成为大水体在5-8月份捕捞鲢鳙鱼(俗称"热水鱼")的理想网具。一、结构用于捕捞"热水鱼"的改进型定置张网与普通张网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主要由翼网、八字网和箱网  相似文献   

15.
黄臻 《河南水产》2003,(2):22-23
瓦氏黄颡鱼分类隶属鲶形目,鱼危科,黄颡属,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黄颡鱼品种之一,分布于长江中,洞庭湖、鄱阳湖也有少量分布。该鱼是黄颡鱼属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品种。天然水体中三龄鱼,雄鱼可达400克以上,雌鱼200克以上。一般同龄鱼,雄鱼大于雌鱼。从长江中收集野生苗种人工养殖情况来看:该鱼比其它品种黄颡鱼容易捕捞,水温15℃以上,三网起捕率在85%以上。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将瓦氏黄颡鱼作为生产品种进行引种繁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瓦氏黄颡鱼的主要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体形长,胸腹部平坦,尾柄…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由于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优点,因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的对象。它适合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养殖,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优良养殖鱼类。利用水库养殖可提高水库水体生产效率,实现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但养殖实践中应把握以下几关。一、选址关斑点叉尾鱼回是温水性淡水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为21~26℃,在水温低于10℃时,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在纯淡水中生长良好,在盐度为1.4%的水中仍能生活。所以,适宜于网箱养殖的水库,必须水温常年在0~38℃…  相似文献   

17.
“反网”亦称“炸箍”,是我地在成鱼捕捞驱赶鱼类途中,对鱼群因受惊向拦网外逃现象的俗称。惠亭水库渔场1982年利用“赶、拦、刺、张”渔法,第一网次捕捞成鱼18万斤,其中利用15米深的张网捕“反网”鱼11万斤,占网产的61%。第二网次捕捞成鱼10万斤,其中捕“反网”鱼5万斤,占网产的一半。实践证明:截捕反网鱼是提高网产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县内塘养鱼较普遍地实行多品种、高密度、不同规格的鱼混合精养,每年在七、八、九三个月起捕热水鱼——双季鱼供应上海市场。由于大中小鱼“三代同堂”,捕大鱼时把中小鱼也同时打入网内,每一网次少则几十斤,多则几百斤,夏秋天气炎热,每次起捕造成大量鱼种损伤和死亡,生产上和经济上都受到不少的损失。去年三号桥养殖场渔民王大  相似文献   

19.
黄臻 《齐鲁渔业》2002,19(11):17-18
瓦氏黄颡鱼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黄颡鱼品种之一,分布于长江中,洞庭湖、鄱阳湖也有少量分布。该鱼是黄颡鱼属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品种。天然水体3龄鱼,雄鱼400g以上,雌鱼200g以上。一般同龄鱼,雄鱼大于雌鱼,通过在长江中收集野生苗种养殖可看到:该鱼还比其它品种黄颡鱼容易捕捞,水温15℃以上,三网起捕率在85%以上。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将其引进并繁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夏季捕鱼因处在高温季节,因此出鱼也叫捕“热水鱼”。在夏季多次出鱼,对于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对起捕草鱼、鲫鱼、鲤鱼等中下层鱼的几种可行的轮捕方法。1.拉围网在起捕前鱼停食一天,起捕时,少量投食5~15分钟,将吃食性鱼引诱在食场中。清理好拉网,并沿食场围住,再收紧网具。由于白鲢较少靠近食场,这样可以避免白鲢大量入网、撞伤后引起鱼死亡。当网拉拢靠岸后,应在深水区拣鱼,分拣时,将上纲稍微沉入水中,让白鲢和小规格鱼游出网外,分拣时要迅速、准确,不要用手掐鱼,特别是不要掐鱼鳃。2.定置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